Select Language
Chinese (Simplified)
Chinese (Traditional)
English
French
German
Japanese
Korean
Spanish
HOME
新聞
服務
訂閱
廠商
EN
關於
下載 APP
聯絡
查看購物車
請選擇單元
每日新聞
市場分析
生醫人物
創新創業
展會直擊
雜誌報導
出版品
搜尋
會員登入
註冊
新聞
每日新聞
生技醫藥
醫療科技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科學新知
政策法規
應用生技
論壇報導
新聞集錦
GBI International
市場分析
產業報告
市場觀測
漲跌排名
查找廠商
人物
編輯專欄
人物專訪
國際專訪
專家觀點
【影】技術焦點鏡
【影】生醫名人錄
創新創業
新創動態
活動快訊
生醫攬才
生醫永續(ESG)
投募專區
本刊公告
展會直擊
論壇報導
日本生技展
生技產業策略諮議會議(BTC)
亞洲生技大會(BIO Asia–Taiwan)
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Medical Taiwan)
北美生物科技產業展(BIO)
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年會(ASCO)
摩根大通醫療健康年會(JPM)
德國醫療器材展(MEDICA)
台灣醫療科技展(Healthcare+)
產業論壇
海外展會
Podcast
活動
出版品
買書
環球生技雜誌
亞洲生技大會快訊
Podcast
編輯部公告
新聞
科學新知
科學新知
NEW
《NEJM》諾和諾德減肥GLP-1明星藥 緩解關節炎疼痛媲美鴉片類止痛藥
科學新知
NEW
《Nature》子刊: 4D揭示大型內皮細胞源性EV生成過程
科學新知
NEW
美癌症登月計畫建構腫瘤3D圖譜!最新12篇研究登《Nature》
科學新知
醫療AI
準確率
《Nature》揭醫療AI準確率在新患者上下降! 應持續多樣本測試
2024-01-12/
記者 彭梓涵
近(11)日,《Nature》期刊以「醫療AI在評估未見過的病患時,出現表現不佳情況」為題,發表了一篇社論,期刊指出人工智慧可高度精確的預測接受過訓練樣本的患者治療成效,但當應用於新患者身上,其精確度似乎有所下降。 這篇社論主要是針對一項神經病學預測模型的研究,該研究使用5種來源不同的抗精神疾病藥物臨床試驗數據,包括北美、亞洲、歐洲、和非洲共1513名被診斷為思覺失調症患者的服藥與症狀數據。 研究...
科學新知
Cell
癌症
免疫治療
《Cell》揭先天性淋巴細胞ILC2 有望成異體癌症新療法
2024-01-12/
記者 李林璦
美國時間10日,知名美國癌醫學中心希望之城(CityofHope)在《Cell》上發表臨床前研究,發現在過敏與寄生蟲感染中具有關鍵作用的免疫細胞──第二型先天性淋巴細胞(ILC2),可透過分泌顆粒酶B(granzymeB)來誘導腫瘤細胞凋亡,有望成為新的免疫癌症異體細胞療法。 希望之城血液學和造血幹細胞移植教授余建華(JianhuaYu)表示,過往ILC2是先天性免疫系統的一部分,但卻同樣具有類似...
科學新知
外泌體
胰臟癌
李利
黃奇英
沈延盛
PDAC
GCP1
臺美研究:胞外囊泡GCP1為胰臟癌早期發現、化療預後評估指標
2024-01-12/
記者 吳培安
近(10)日,一項由陽明交大、成大醫學院、基隆長庚醫院、臺北榮總及美國斯隆凱特琳紀念癌症中心(MemorialSloanKetteringCancerCenter)共同組成的研究團隊發表最新成果,指出胞外囊泡(EV)中的磷脂酰肌醇蛋白聚醣1(GCP1)的mRNA和蛋白質,具有用於胰管腺癌(PDAC)早期診斷及預後評估的潛力。這項研究刊登在《AdvancedScience》。 胰管腺癌是胰臟癌中最常...
科學新知
帕金森氏症
基因
老化
南加大研究:SHLP2保護性突變 帕金森氏症患病率降50%
2024-01-03/
記者 李林璦
美國時間3日,美國南加大戴維斯老齡學院(USCLeonardDavisSchoolofGerontology)研究團隊指出,發現一種名為SHLP2的粒線體小分子蛋白質(mitochondrialmicroprotein)對帕金森氏症具有高度保護作用,攜帶這種突變的人罹患帕金森氏症的機率是不攜帶該突變者的一半,不過這種突變相當罕見,為歐洲血統居多。該研究發表於《MolecularPsychiatry...
科學新知
癌症治療
癌症轉移
胰臟癌
《Cancer Cell》劍橋揭胰臟癌轉移重點機制! 基質細胞EGFR途徑為關鍵
2024-01-03/
記者 巫芝岳
近日(12月28日),劍橋大學(UniversityofCambridge)的癌症研究團隊,發現了一項胰臟癌轉移的重要機制,癌細胞會透過分泌轉化生長因子-β(TGF-β)這項蛋白質,活化其周邊基質細胞(stromacell)的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HER2)分子途徑,再由基質細胞傳遞訊號給腫瘤來加速轉移。該研究發表於期刊《CancerCell》。研究人員表示,在胰腺癌(P...
科學新知
癌症治療
近紅外光
《Nature》子刊:創新分子電漿共振療法 近紅外光活化有效殺腫瘤
2024-01-02/
記者 巫芝岳
近日(12月19日),美國萊斯大學(RiceUniversity)和德州大學安德森癌症中心(UniversityofTexas MDAndersonCancerCenter)的科學家,共同開發出一項運用近紅外光活化氨基腈(aminocyanine)分子,藉其電漿共振破壞癌細胞的創新療法。該論文發表於期刊《NatureChemistry》。由萊斯大學化學家JamesTour領導的研究發現,透過極低濃...
科學新知
細胞追蹤
路明思
膠質母細胞瘤
免疫細胞
腫瘤微環境
《Cell》以色列細胞追蹤技術 揭膠質母細胞瘤「脅持」免疫細胞之謎!
2023-12-29/
記者 吳培安
近(21)日,由以色列魏茲曼科學研究所(WeizmannInstituteofScience)IdoAmit教授所帶領的團隊,發表了一種稱為「Zman-seq」的新技術,能夠追蹤、測量單顆細胞在生物體內隨著時間的變化;他們也將此技術應用在極具免疫抑制特性的膠質母細胞瘤(glioblastoma),並發現免疫細胞在進入腫瘤後,短時間內就遭到腫瘤微環境的影響,失去抗腫瘤活性,或是反過來抑制攻擊腫瘤的免...
科學新知
腸道
《Nature》腸道細胞如何代謝脂質?揭粒線體為關鍵
2023-12-29/
記者 李林璦
日前(20),德國科隆大學CECAD高齡化研究中心的AleksandraTrifunovic教授與ChristianFrezza教授攜手漢堡大學JörgHeeren教授研究團隊,研究發現粒線體功能在腸道上皮細胞運輸飲食中脂質的機制中扮演關鍵角色。該研究發表於《Nature》。粒線體功能障礙通常會影響多個器官,但腸胃道的症狀由於並不危及生命而經常被忽視,因此粒線體在腸道上皮細胞中的作用尚未...
科學新知
新生兒
神經科學
腦科學
發育生物學
神經可塑性
《Nature》首揭嬰兒出生後大規模神經元遷移 0~3歲神經可塑性關鍵!
2023-12-27/
記者 巫芝岳
近(20)日,美國匹茲堡大學(UniversityofPittsburgh)的科學家,發現了一項嬰兒在出生後,大腦中顳葉區域會有長達三年的大規模神經遷移(neuronalmigration),這項研究推翻過去普遍認為「神經元朝皮質區域的遷移多在出生前就完成」的理論,也是證明幼兒之所以有高度神經可塑性的關鍵之一。該研究發表於頂尖期刊《Nature》。研究團隊發現,嬰兒從出生到幼兒時期,會有許多年輕的...
科學新知
發育生物學
重編程
表觀遺傳學
基因體
《Nature》DNA複製時序很重要!德研究揭哺乳類胚胎表觀基因體新關鍵
2023-12-26/
記者 吳培安
日前(21日),德國亥姆霍茲慕尼黑研究中心(HelmholtzMunich)表觀基因體及幹細胞研究所的研究團隊,透過單細胞Repli-Seq技術解開了哺乳類早期發育中「複製時序」(replicationtiming)在表觀遺傳及細胞發育的重要性,進而為細胞的可塑性(cellplasticity)帶來新見解。這項研究刊登在《Nature》。 DNA複製是細胞分裂乃至生命延續的過程中最關鍵的步驟之一,...
科學新知
減肥
肥胖症
3D列印
《Science Advances》讓膠囊在胃裡震動 可望成減肥潛力新療法?!
2023-12-26/
記者 吳培安
近(22)日,美國哈佛大學生醫工程團隊在《ScienceAdvances》中,發表了一種可能更為平價的減肥解決方案,其利用膠囊在胃中震動刺激胃部末梢神經,告訴大腦該停止進食了。這項研究已在豬隻實驗中證明不會造成明顯的副作用,接下來將會朝著人類可用的減肥療法開發;不過,也有許多其他專家對研究結果提出疑問。 這項研究是由哈佛大學腸胃科醫師ShriyaSrinivasan與生醫工程師GiovanniTr...
科學新知
《Circulation》UCLA首證「RNA剪接」促心肌成熟機制 盼助力再生療法!
2023-12-26/
記者 巫芝岳
近(18)日,美國洛杉磯加州大學(UCLA)的科學家,證實了一項心肌細胞發育時的RNA相關分子機轉,這項研究首次證明透過調節「RNA剪接」(RNAsplicing),就能促進人類幹細胞衍生之心肌細胞發育,不但對細胞成熟機制有突破性的了解,也可望促進再生醫學發展。該研究發表於期刊《Circulation》。人類心肌細胞從出生後,須歷經一段時間的變化,才能成為成熟且功能完全的心肌細胞,不過該機制尚未被...
第一頁
上一頁
13
14
15
16
17
下一頁
最後頁
當期雜誌
查看更多
「創新手術室」MIT大艦隊
記者列表
查看更多
記者 彭梓涵
記者 王柏豪
記者 吳培安
記者 李林璦
記者 鄔麗.巴旺
記者 黃佳啟
影音專區
查看更多
【影音】莫德納科學長:面對下一次大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