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Language
Chinese (Simplified)
Chinese (Traditional)
English
French
German
Japanese
Korean
Spanish
HOME
新聞
服務
訂閱
廠商
EN
關於
下載 APP
聯絡
查看購物車
請選擇單元
每日新聞
市場分析
生醫人物
創新創業
展會直擊
雜誌報導
出版品
搜尋
會員登入
註冊
新聞
每日新聞
生技醫藥
醫療科技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科學新知
政策法規
應用生技
論壇報導
新聞集錦
GBI International
市場分析
產業報告
市場觀測
漲跌排名
查找廠商
人物
編輯專欄
人物專訪
國際專訪
專家觀點
【影】技術焦點鏡
【影】生醫名人錄
創新創業
新創動態
活動快訊
生醫攬才
生醫永續(ESG)
投募專區
本刊公告
展會直擊
論壇報導
台灣醫療科技展(Healthcare+)
德國醫療器材展(MEDICA)
日本生技展
生技產業策略諮議會議(BTC)
亞洲生技大會(BIO Asia–Taiwan)
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Medical Taiwan)
北美生物科技產業展(BIO)
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年會(ASCO)
摩根大通醫療健康年會(JPM)
產業論壇
海外展會
Podcast
活動
出版品
買書
環球生技雜誌
亞洲生技大會快訊
Podcast
編輯部公告
新聞
GBI International
NEW
Trailblazer in Regenerative Medicine: Meet Taiwan’s Pioneer in Parkinson’s Stem Cell Therapy!
新聞集錦
NEW
彰化員榮攜弘光科大 產學合作發展在地特色、智慧醫療;GSK呼吸道融合病毒疫苗 獲國家新創獎
生技醫藥
NEW
南台灣5醫院 成立台南抗癌國家隊
生技醫藥
全球新聞
MazorX需求提升 美敦力加碼投資Mazor 4千萬美元
2017-09-01/
記者 李虎門
以色列手術機器人研發製造商MazorRobotics日前宣布,與醫材大廠美敦力之間的合作關係將提前進入下個階段,其主因為雙方提前達成特定的銷售、行銷里程碑以及MazorX系統需求高於預期所致。MazorRobotics總部位於以色列,旗下產品為醫療手術機器人設備,主要應用在主要應用在脊椎手術的治療,該機器人「SpineAssistRobot」可有效降低患者在手術期間的疼痛與傷口感染風險,能讓傷口快...
新聞集錦
全球新聞
特色文章
景凱生技
肝炎
景凱生技 慢性C型肝炎臨床二期解盲
2017-09-01/
記者 林以璿
景凱生技(6549)於上個月30日宣布,開發JKB-122的藥物適應症,已完成慢性C型肝炎臨床二期試驗第一階段解盲。景凱生技是以研發新藥為主的公司,聚焦在「抗發炎藥物」新藥的開發。自2015年起,陸續投入老藥新用產品的臨床試驗,目前已啟動4個不同病因造成慢性肝病的臨床試驗。現有的C型肝炎藥物係以全面清除病毒為主,然而對於其造成的慢性肝炎及肝纖維化等肝病,市面上並未有良好之藥物可以治療。景凱生技表示...
新聞集錦
全球新聞
AZ
帕金森氏症
武田
AZ結盟武田開發帕金森新藥 年底推進一期臨床
2017-09-01/
記者 蔡立勳
全球人口老化,神經退化性疾病盛行率逐增,相關藥物也成為國際藥廠的開發目標。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AZ)日前宣佈,將與日本武田(Takeda)合作,開發帕金森氏症候選藥物MEDI1341,並共同享有後期的商業營運權,武田將支付AZ的費用合計4億美元。MEDI1341預計今年底進入一期臨床試驗。α-synuclein蛋白纖維化和積聚,是導致帕金森氏症患者神經元死亡和神經功能...
新聞集錦
全球新聞
基因治療
LeXis
LeXis「垃圾基因」成為治療心臟病的新機會
2017-08-31/
記者 林以璿
據外電報導,來自UCLA和HowardHughesMedicalInstitute的研究團隊,成功地在預臨床實驗中,利用抑制基因LeXis來控制小鼠的膽固醇含量。LeXis可以降低膽固醇含量、減少動脈阻塞,該治療方法能夠減少肝臟細胞中的脂肪堆積。這對遺傳病「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的患者來說,將是一大福音。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的特徵,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非常高,使得罹患早期心臟病的風險加大。LeXis基...
新聞集錦
全球新聞
AI也能植髮 毛囊存活率可達9成
2017-08-31/
記者 李虎門
近來來,AI智慧機器人持續的引起話題。根據國外研究機構BCG波士頓諮詢估算,全球醫療機器人行業每年營收達到74.7億美元,預計至2020年,全球醫療機器人規模有望達到114億美元,又以手術機器人6成比例為大宗,還包括了腹腔鏡機器人手臂(達文西)、植髮機器人及膝關節置換機器人。其中,植髮機器人自2011年在美國上市至今已經六年,台灣也於2013年通過衛福部核准使用。目前,植髮機器人已來到第九代,不僅...
新聞集錦
全球新聞
特色文章
諾華
CAR-T
諾華搶得先機! FDA批准第一個CAR-T療法
2017-08-31/
記者 蔡立勳
這幾天,CAR-T療法消息不斷,繼吉利德(Gilead)於週一宣佈,將以119億美元現金收購KitePharma之後,美國FDA也於30日公告,核准諾華(Novartis)旗下的CAR-T療法Kymriah(tisagenlecleucel)上市,用於治療復發性和難治性B細胞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ALL)的25歲以下患者。令人注目的是,這是FDA核准上市的第一項基因療法。根據諾華進行的Kymriah...
新聞集錦
全球新聞
MedGenome
「印」軍崛起 MedGenome獲3,000萬美元融資
2017-08-30/
記者 李虎門
一家總部位於美國加州的印度生技公司MedGenome,試圖針對印度13億人口,開發罕見疾病的診斷方法。此一計畫獲得創投資金青睞,並取得3,000萬美元的C輪融資,主要投資方為紅杉資本印度分公司、Sofina,ZodiusCapital等創投業者參與。 MedGenome創立於2013年,主要核心業務有兩個方面,一是在印度提供一系列的基因診斷,包括出生前檢測、嬰兒遺傳疾病檢測,以及腫瘤檢測等。之後,...
新聞集錦
全球新聞
HotNews
BTC即時報導(BioTaiwan Commitee
BTC)
BTC2017
BTC會議9月初登場 聚焦台灣生技新動能
2017-08-30/
記者 李虎門
行政院為促進台灣生技產業發展,於2005年成立「行政院生技產業策略諮議委員會(BioTaiwanCommittee,BTC)」,並逐年召開會議,藉此希望各界能針對國家生醫政策、產業發展,以及投資策略,提出相關建議。今年BTC會議預計於9月5日至7日在台北福華大飯店召開,主題為「創新科技、提升動能、邁向生醫新世代」。不過,有別於已往,為使今年BTC會議更為務實,此次會議就台灣醫藥法規、金融資本挹注作...
新聞集錦
全球新聞
微生物療法
敗血症
微生物療法 一美元拯救新生兒敗血症
2017-08-30/
記者 林以璿
近日,美國內布拉斯加大學醫學中心(UNMC)的團隊,培育出能夠克服新生兒敗血症的益生菌,其治療成本只有一美元,非常適合偏遠、貧困地區兒童的治療和預防。2008年,PinakiPanigrahi教授率領團隊,在印度偏遠地區開展了一項大型臨床試驗,並期望用益生菌療法改善兒童的健康。研究人員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確保他們選取的菌種能在腸道內定居。首先,他們研究了兩款在印度最常被使用到的益生菌—&...
新聞集錦
全球新聞
首次CAR-T細胞治療公開案例 患者已持續緩解12個月
2017-08-30/
記者 林以璿
近日,《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報導了一例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DLBCL)累及中樞神經系統(CNS)的患者,接受了CAR-T細胞(JCAR017)治療後的臨床結果。該例女性患者為68歲,患有BCL2基因重排以及MYC和BCL6基因表達異常的難治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DLBCL)。在各種治療方式未果的情況下,該患者加入了麻省總醫院癌症中心(MGHCC)的一項臨床試驗,接受anti-CD19CAR-T...
政策法規
專家觀點
分級醫療
健保署
李伯璋
李伯璋:分級醫療,漸進改變
2017-08-30/
專欄:李伯璋
李伯璋/中央健康保險署署長(原文刊登於中國時報)台灣實施全民健保今年邁入第23年,從未有效落實分級醫療。鑑於台灣的醫療體系趨於崩壞,去年蔡政府上台,當時的衛福部林奏延部長和本人積極規畫如何推動分級醫療,其目的在導引民眾就醫習慣改變,並促使各級醫院診所的分工合作,讓民眾獲得更有效率的醫療服務,終在去年底擬訂六大策略及24項配套。推動分級醫療的策略之一是調整部分負擔,有醫界人士認為調幅太低,不具嚇阻效...
新聞集錦
全球新聞
美FDA聲明 未來將加強再生醫學治療的管制
2017-08-29/
記者 李虎門
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TheU.S.FoodandDrugAdministration,FDA)於昨(29)日宣布,鑒於細胞治療的方式日益革新,且用途越來越廣泛,未來將對再生醫學和幹細胞治療進行嚴格的監管。再生醫學是製作具有功能與生命性的身體器官組織,並用於修復或是替換體內,因為老化、生病、受損所造成的不健康的器官與組織,其用途主要是可以治療某些類型的癌症,或是為燒傷患者進行皮膚移植等。但是,許...
第一頁
上一頁
1301
1302
1303
1304
1305
下一頁
最後頁
當期雜誌
查看更多
RNA核酸藥品掀狂熱 引領10年藥物大未來?!
記者列表
查看更多
記者 彭梓涵
記者 王柏豪
記者 吳培安
記者 李林璦
記者 鄔麗.巴旺
記者 黃佳啟
影音專區
查看更多
【影音】莫德納科學長:面對下一次大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