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微生物學會:過重兒童腸道菌 對環境荷爾蒙抵抗力較差

2024-03-05 / 實習記者 鐘御慈
近(1)日,由西班牙格拉納達大學(UniversidaddeGranada)微生物學家MargaritaAguilera帶領的研究團隊,在美國微生物學會(AmericanSocietyforMicrobiology,ASM)發表研究指出,正常體重的兒童比超重或肥胖的兒童腸道中有更多獨特的細菌菌群,梭狀芽孢桿菌(Clostridium)和Romboutsia兩屬的菌種越多,微生物菌相的豐富度越高,可...

《Nature》子刊:腸道菌「菌株」層級研究 為預測癌症免疫治療成效指路!  

2024-03-05 / 記者 吳培安
近(1)日,由英國惠康桑格研究所(WellcomeSangerInstitute)、澳洲奧莉薇亞紐頓強癌症研究所(OliviaNewton-JohnCancerResearchInstitute)及其合作團隊,以「菌株」(strain)層級找出可能與癌症免疫合併治療積極成效相關的腸道菌特徵,有助於預測患者對合併免疫治療的成效,其規模也是這類研究中迄今為止最大的。這項研究發表在《NatureMedi...

吃口香糖易脹氣?《Cell》解密由腸道梭菌主宰

2024-02-21 / 記者 李林璦
美國時間19日,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健康中心(UCDavisHealth)研究人員揭露了吃無糖口香糖容易脹氣的機制,常用於無糖口香糖中的天然植物甜味劑──山梨醇(sorbitol)大量攝取會產生山梨醇不耐症,而研究發現腸道中的梭菌屬(Clostridia)變化是代謝消化山梨醇的關鍵菌群,同時也找出有助於改善山梨醇不耐症的益生菌解方。該研究發表於《Cell》。山梨醇是一種糖醇,經常用於無糖口香糖、...

《Cell》揭非幽門螺旋桿菌也會導致胃癌!

2024-02-08 / 記者 李林璦
近日(1月30日),香港中文大學于君研究發現,一種非幽門螺旋桿菌的細菌──咽峽炎鏈球菌(Streptococcusanginosus)會透過與胃上皮細胞上的膜聯蛋白A2(AnnexinA2,ANXA2)相互作用,導致絲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proteinkinase,MAPK)活化,而促進胃癌發生。該研究發表於《Cell》。研究團隊針對胃中的非幽門螺旋桿菌群進行研究,...

慢性壓力如何攻擊腸道?《Cell》子刊:改變菌相為關鍵

2024-01-25 / 記者 李林璦
美國時間23日,中國藥科大學研究發現慢性壓力與腸道疾病復發的機制,並指出,壓力會透過腦腸軸讓腸道菌相改變損害腸道幹細胞(ISCs)特化(lineagecommitment),也發現口服α-酮戊二酸補充劑(α-ketoglutarate,AKG)可以促進ISC分化,具有恢復腸道細胞損傷的能力。該機制揭開腸道微生物與大腦的關聯,並有望開發出創新精神疾病療法。該研究刊登於《Cel...

《Nature》子刊:腸道微生物相 成為骨髓移植後GVHD預測指標?!  

2024-01-16 / 記者 吳培安
日前(3日),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MUM)與雷根斯堡大學(UKR)研究團隊共同發表最新研究,指出腸道微生物相的特定組成,能夠成為患者在接受異體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allo-SCT)後,發生移植物對抗宿主疾病(GVHD)的風險評估指標。這項研究刊登在《NatureCancer》。 雖然過去就已經有科學家發現腸道菌與GVHD的發生有關,但在此研究中,研究團隊從代謝物的角度出發,並進一步發現,腸道內的噬...

即時檢測微生物夯!法Spore.Bio聚焦工廠汙染品管;亞洲準譯、光稜攻感染症

2024-01-10 / 記者 吳培安
美國時間9日,法國微生物學新創Spore.Bio宣布,在前種子輪募資中,成功募得800萬歐元(約875萬美元),此次募資是由LocalGlobe領投,加速其突破性技術——即時病原體偵測儀的推進。 Spore.Bio表示,其開發的即時病原體偵測儀的目標場域是在廠房空間內直接使用。該技術利用機器學習模組,快速辨識各種產品的細菌濃度,例如食物、飲料、藥品和化妝品。透過這項系統,品...

17家生醫新創輪番Pitch 再生醫療、數位健康、新藥/疫苗展多元量能

2023-12-15 / 記者 巫芝岳
今(15)日,在生技中心40周年慶祝系列活動第三場中的「產業創新/創業商機交流暨感恩茶會」中,除了5家DCB衍生公司外,亦有17家新創公司登台Pitch與交流。這些公司範疇囊括:細胞療法、數位醫療、微生物、新藥、疫苗、醫美材料、長照科技等領域,顯見台灣生醫新創多元量能。諦瑞生醫開創一種轉化方法,來提高腫瘤浸潤淋巴細胞(TIL)療法的腫瘤抗原負載,其方法是讓樹突狀細胞(DC)選擇適當的腫瘤抗原,以觸...

北榮臨床驗證 康博醫創濾膜+mNGS高效鑑定敗血症病原體、陽性率82%

2023-07-21 / 記者 劉馨香
今(21)日,臺灣臨床病原體基因檢測開發商康博醫創(MicronbraneMedical)表示,臺北榮民總醫院針對疑似敗血症患者進行的一項臨床研究,證明了樣本經過其專利Devin®血液微生物富集膜前處理和總體基因體次世代定序技術(metagenomicnext-generationsequencing,mNGS),比傳統的血液培養,以及未搭配過濾膜的mNGS方法,能更高效率且準確地鑑定病原...

奈米脂質載體、端粒生物學助RNA療法開發 貝克曼庫爾特、安鑫秀RNA製程優化解方

2023-07-17 / 記者 吳培安
近(12)日,美商貝克曼庫爾特(BeckmanCoulterLifeSciences)與圖爾思生技共同舉辦「mRNA的新篇章:釋放基因醫學的潛力」分享會,邀請到予宇生技董事長暨總經理蔡翠敏、美商貝克曼庫爾特領域應用科學家EylotLam、安鑫生技資深研究員沈冠印、臺大醫學院微生物學科暨研究所助理教授曾紀綱,分享mRNA療法在藥物開發中的關鍵角色,以及改善製程與產品放大的實務經驗。 圖爾思生技董事長...

《Nature》美科學家揭綠膿桿菌感染轉急性關鍵RNA 可望成檢測、治療標的

2023-06-15 / 記者 巫芝岳
近日(5月24日),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GeorgiaInstituteofTechnology)的團隊,在常見細菌「綠膿桿菌」(Pseudomonasaeruginosa)中,發現其透過一種「小RNA」(sRNA)來控制在人體中感染模式的機制,未來可望成為檢測的生物標記(biomarker),讓病人發生嚴重感染前及早治療,或是成為輔助抗生素療法的新標靶。這項研究發表於頂尖期刊《Nature》。綠...

首款「口服」糞便微生物體療法獲FDA批准!Seres攜手雀巢今年6月美加上市

2023-04-27 / 記者 李林璦
美國時間26日,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宣布,批准SeresTherapeutics與雀巢健康科學(NestleHealthScience)的口服微生物體療法Vowst(SER-109),可用於預防18歲以上、曾接受過抗生素治療的困難梭狀芽孢桿菌感染症(Clostridiumdifficileinfection,CDI)患者復發感染,預計於今年6月上市。FDA指出,這是首款獲批的口服糞便微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