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新聞
服務
訂閱
名錄
介紹
下載 APP
聯絡
查看購物車
請選擇單元
新聞
投資雷達
生技名人錄
生醫動態
影音報導
環球雜誌
環球生技
搜尋
會員登入
註冊
新聞
新聞首頁
每日新聞
生技醫藥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科學要聞
政策法規
數位醫療
論壇回顧
商情
市場觀測
漲跌排名
投資評析
展望說明
產業名錄
名家
名人專欄
人物專訪
專家觀點
動態
活動看板
公司報導
生醫永續(CSR)
本刊公告
生醫徵才(待開放)
影音
影音報導首頁
生醫名人錄
產業報告
展會直擊
技術領航
Podcast
活動
出版品
雜誌
買書
文章查詢
標籤:神經科學
神經科學
精神疾病
2021-04-08 /
記者 巫芝岳
《Science》科學家首次量化「幻覺」 揭精神病患「幻聽」機制!
近(2)日,華盛頓大學醫學院(WashingtonUniversitySchoolofMedicine)的研究團隊,開發出一項能在人與小鼠身上量化「幻覺」的實驗方法,並可進一步模擬人類精神疾病的主觀經驗,突破過去在實驗動物中,難以對幻覺進行研究的限制。該研究發表於頂尖期刊《Science》。「幻覺」產生的主因,是腦中多巴胺分泌過多。然而,由於過去幻覺無法在實驗動物體內進行量化研究,科學家一直未能解...
神經科學
顯微鏡
2021-04-06 /
記者 巫芝岳
《Nature Methods》新型小鼠頭戴式螢光顯微鏡 連續觀察顱內神經一年!
近(5)日,美國明寧蘇達大學(UniversityofMinnesota)的生醫工程團隊,開發出一種不到4克重、能配戴於小鼠頭部的螢光顯微鏡,可在長達近一年的時間中,觀察小鼠活動時的頭骨內神經傳導訊息,突破過去難以同時觀察多皮質區域間神經活動的限制,該研究發表於期刊《NatureMethods》。這項稱為「mini-mScope」的新型螢光顯微鏡,是以LED光作為照明,視野範圍為8×1...
神經科學
發育生物學
2021-04-03 /
記者 巫芝岳
《Cell》人類大腦為何完勝猩猩? 「類器官」解發育關鍵細胞變化
近(24)日,英國劍橋MRC分子生物研究機構(MRCLaboratoryofMolecularBiology)的科學家,透過大腦「類器官」(organoid)研究,發現大腦發育時的一項細胞型態變化,可能是造成人類大腦可發育得比其他靈長類更大、更複雜的關鍵原因。該研究發表於期刊《Cell》。人類與其他猿猴間最大的差異,在於我們的大腦發育時會經歷特有的「快速擴張」機制,但科學家一直未能了解該機制。本次...
中研院
智能障礙
神經科學
2021-02-19 /
記者 巫芝岳
中研院解蛋白質不穩定致智能障礙機制 登《Science》子刊
今(19)日,中央研究院宣布,其生物化學研究所和細胞個體生物學研究所的研究團隊發現,人體蛋白質SOX11的不穩定會導致大腦發育異常,並找出可穩定SOX11的機制,提出蛋白質與大腦發育的新觀點。研究成果於12日發表於國際期刊《ScienceAdvances》。為了找出大腦發育異常的成因,過往學界研究多聚焦於基因轉錄層面,較少探討蛋白質修飾的重要性;而領導該研究的生物化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陳瑞華,和細胞...
神經科學
免疫學
2021-01-22 /
記者 巫芝岳
《Nature》史丹福科學家:老化「巨噬細胞」 成認知衰退關鍵
編譯/巫芝岳近(20)日,史丹福大學醫學院(StanfordUniversitySchoolofMedicine)的科學家,解開了為何在老化動物體內,發炎反應會加劇的一項機制;也發現若抑制老化巨噬細胞(macrophage)中的發炎訊號,能讓小鼠的記憶力「回春」,甚至改善已退化的認知功能。該研究論文發表於頂尖期刊《Nature》。動物體內常見的免疫細胞——巨噬細胞一旦被活化...
第一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最後頁
當期雜誌
查看更多
Outlook 2030 臺灣生技醫藥技術在哪裡?
影音專區
查看更多
【醫說】林欣榮醫師:細胞治療成為治療新顯學 產官學研合作 推展臺灣第二個台積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