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Language
Chinese (Simplified)
Chinese (Traditional)
English
French
German
Japanese
Korean
Spanish
HOME
新聞
服務
訂閱
廠商
EN
關於
下載 APP
聯絡
查看購物車
請選擇單元
每日新聞
市場分析
生醫人物
創新創業
展會直擊
雜誌報導
出版品
搜尋
會員登入
註冊
新聞
每日新聞
生技醫藥
醫療科技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科學新知
政策法規
應用生技
論壇報導
新聞集錦
GBI International
市場分析
產業報告
市場觀測
漲跌排名
查找廠商
人物
編輯專欄
人物專訪
國際專訪
專家觀點
【影】技術焦點鏡
【影】生醫名人錄
創新創業
新創動態
活動快訊
生醫攬才
生醫永續(ESG)
投募專區
本刊公告
展會直擊
論壇報導
日本生技展
生技產業策略諮議會議(BTC)
亞洲生技大會(BIO Asia–Taiwan)
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Medical Taiwan)
北美生物科技產業展(BIO)
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年會(ASCO)
摩根大通醫療健康年會(JPM)
德國醫療器材展(MEDICA)
台灣醫療科技展(Healthcare+)
產業論壇
海外展會
Podcast
活動
出版品
買書
環球生技雜誌
亞洲生技大會快訊
Podcast
編輯部公告
生技名人錄
遠距醫療
數位轉型
陳瑞杰
專家觀點
遠距醫療–跨越數位落差、落實醫療平權
2021-08-10/
專欄:陳瑞杰
有人擔心當疫後各項政府解決方案,會加大投注於數位產業發展,反而造成低收入、偏鄉、長者之數位落差。也有關切全台疫情警戒降級後,醫院的門診病人逐漸回流,政府正在積極推動遠距醫療,是否有必要繼續? 然而,遠距醫療應是全民健保,更能實踐社會正義及落實醫療平權工具之一。遠距醫療模式,可避免偏鄉離島居民或都會地區行動不便者(殘障或銀髮族),在常態就醫時(非急迫),節省舟車往返及候診領藥,不讓「時間」與「距離」...
數位醫療
人工智慧
林清詠
林清詠:Graphen AI預測未來變種病毒助攻疫苗設計,盼未來能有台灣人自己設計的疫苗!
2021-07-31/
記者 王柏豪
今(31日),以模擬完整人腦功能創造行業AI解決方案的圖策智能科技(Graphen)創辦人兼執行長林清詠分享,Graphen持續分析全世界237萬株病毒定序,並以原子作用力對接預測AI模型技術,可提早二個半月預測病毒變種的出現;再以自有開發的GraphenAtom目標蛋白質結構功能預測模型,能預測未來病毒突變熱點的結構變化,加速疫苗與抗體設計,協助防疫政策超前部署。 林清詠並期許,「Graphen...
新冠疫苗
細胞治療
富禾生醫
疫情下的產業火線
李建謀:「免疫橋接」剖析國產疫苗綜效
2021-07-29/
專欄:李建謀
衛福部食藥署針對我國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之緊急使用授權(EUA)審查標準,有意研擬以「免疫橋接」(Immune-Bridging)方式,採用「中和性抗體效價」作為替代性療效指標,以衡量國產疫苗所誘發的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結果,是否可與國外已核准EUA的疫苗相當。 然而,單就疫苗激發出的中和抗體是否足以作為新冠疫苗效力的指標,目前各國監管單位對此作法仍有爭議。富禾生醫...
專家觀點
編輯筆記
懷鄉臺灣創業,如果最後竟變成了包袱……
2021-07-23/
編輯部
臺灣證券交易所旗下創新版、戰略新版,7月20日正式開板,但僅此一家申請創新版掛牌的仁新醫藥,最後在臨門一腳的一週前(7月13日)決定自行撤件。政府在2020年12月發布規劃開設「臺灣創新板」(TaiwanInnovationBoard,簡稱TIB/創新板),也迅速有效地在一年餘後,就打造出「臺版那斯達克」。只是,政府原期待藉此活絡資本籌資市場,並與本土有潛力的「獨角獸」共舞,卻在開場首日尷尬地唱了...
人物專訪
人物
安欣瑜
嘉基醫院
嘉基安欣瑜「12年如一日」 堅守原民部落健康
2021-07-23/
記者 巫芝岳
現任嘉義基督教醫院部落健康中心主任、擁有鄒族血統的家醫科醫師安欣瑜,在當住院醫師時,一場「八八風災」,成為她返鄉駐守阿里山醫療的轉捩點。12年間,她與嘉基團隊持續把第一線醫療送入來回要5小時車程的阿里山鄉部落,把部落的長照、早療、健康促進經營得有聲有色。秉著對部落故鄉人們的熱愛,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安欣瑜持續力促政府注重原住民健康。撰文/巫芝岳有雙小鹿般明亮大眼和深邃輪廓,談起醫療知識口條專業、面...
人物專訪
專題報導
人物
胡哲銘
胡哲銘奈米粒子突破技術瓶頸 有效刺激T細胞增百倍
2021-07-23/
記者 李林璦
癌症免疫療法大勢所趨,個人化精準的癌症疫苗療法更是,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胡哲銘以獨創的奈米技術平台,跨領域結合癌症免疫治療、生物資訊學,創建100奈米大小、可容納幾萬個短胺基酸抗原,製成如同病毒型態的個人化癌症疫苗,可以刺激出準確度高,且刺激出的T細胞量高出現有技術百倍,邁向成為全球首屈一指的癌症疫苗公司。撰文/李林璦Profile現職:中研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跨部會疫苗平...
人物專訪
專題報導
人物
張瑛芝
生醫女力
生醫推手
張瑛芝3D細胞培養技術 一個月配對個人化治療藥物
2021-07-23/
記者 李林璦
中央研究院基因體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瑛芝開發了3D細胞培養技術――R3CE(Rapid,Reproducible,RareCell3DExpansion)技術,經臨床驗證能在一到四週內,將單顆細胞增殖成3D結構細胞組織的平台,可應用於個人化醫療及臨床前藥物測試,並透過科技部價創計畫成立亞擴細胞生醫,未來可切入細胞治療、體外細胞培育、細胞資料庫等領域,期盼打通精準醫療的重要關節。撰文/李林璦 Profi...
人物專訪
專題報導
人物
陳儀莊
阿茲海默症
陳儀莊「神經賦活」團隊 攻新機制阿茲海默新藥
2021-07-23/
記者 李林璦
阿茲海默症藥物開發新世代開啟,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陳儀莊所領導的跨領域神經賦活團隊,從中草藥天麻中萃取、合成出小分子新藥,已在動物試驗中可有效治療及延緩阿茲海默症,有望成為阿茲海默症的下一代新機制明星候選新藥。撰文/李林璦Profile現職:中研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研究專長:⑴ 腺苷A2A受體(adenosineA2Areceptor,A2AR)在神經退化疾病中的病...
人物專訪
專題報導
人物
陶秘華
陶秘華AAV/ hACE2新冠小鼠模型 助攻三大國產疫苗開發
2021-07-23/
記者 李林璦
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研究所研究員兼生醫轉譯研究中心轉譯醫學專題中心執行長陶秘華臨危受命,在短短一個月內便利用腺相關病毒載體(AAV)技術,讓小鼠成功表現人源ACE2受體基因,配合生物醫學研究所和基因體中心的兩間P3實驗室,共組中研院新冠病毒P3團隊,完成建構新冠病毒小鼠攻毒模式,提供國內三大疫苗廠和其他抗病毒藥物的生技公司進行臨床前動物試驗,建立了新冠疫苗、藥物開發的黃金標準,打通國內新冠疫苗醫藥開...
虛擬健保卡
遠距醫療
數位轉型
專家觀點
陳瑞杰
善用「虛擬健保卡」推動遠距醫療與疫後醫療數位轉型
2021-07-23/
專欄:陳瑞杰
新冠肺炎在台延燒,三級警戒讓全國醫療機構營運降載,衛福部與健保署也同意暫時全面開放「遠距醫療」,部分國人就醫型態也因此改變。但是,民眾在線上看完診,卻仍需回到實體醫療院所,核卡、繳費、領藥,讓人覺得只開放半套視訊診療。衛福部醫事司與健保署也迅速回應,其中一項改善就是推動「虛擬健保卡」,七月初,宣稱已有628家醫事機構參與,但都仍在系統整合中。 李伯璋署長也在7月18日自由共和國論壇中,提出面對疫情...
專家觀點
孫智麗
生醫女力
新冠疫苗
孫智麗:從國產疫苗看台灣生技產業機會與困境
2021-07-07/
特邀作者
一、各國施打現況與疫苗保護力國產疫苗的問題最近討論多,我先就國產疫苗的現況做簡單的介紹。全世界好幾個國家的每百人施打率都超過百分之百,目前這些國家包含阿聯酋、以色列和英國,也就是這些國家部分人口已經完成第二劑,邁向群體免疫之目標。因疫情破口大幅提高國人施打意願,目前台灣的施打率已經突破10%來到10.6%。台灣核准緊急使用授權(EUA)疫苗,包括全世界最多國家施打的疫苗AZ、國內開始施打莫德納(M...
人物專訪
敏盛
洗腎
洪國欽
新冠肺炎莫驚慌 提升防疫力9萬名腎友可以這樣做
2021-06-29/
新聞中心
台灣洗腎的發生率與盛行率高居世界第一,據統計,目前洗腎人數突破9萬大關,其中血液透析腎友平均每周需至醫療院所洗腎3次,且每次需耗時4-6小時不等,在新冠疫情持續嚴峻以及有些洗腎室傳出染疫事件,令腎友擔心成為染疫的高風險族群,敏盛醫院腎臟內科主任洪國欽呼籲,在防疫關鍵時刻,腎友進出醫療院所應落實「內外兼顧」,且平時更要補充維生素D以及不含鈣的新一代降磷藥物,如釋磷善、福斯利諾等,增強自身免疫力來抵抗...
第一頁
上一頁
16
17
18
19
20
下一頁
最後頁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影音】默克Yariv Hefez博士:百年製藥大廠如何內建「創新基因」
吳麥斯:末期腎病無聲危機!9成患「腎性貧血」 HIF療法為新曙光
福寶科技巫震華 引領MIT外骨骼機器人闖天涯
生技推動單一窗口 匍匐在創造突破的路上……
ACTO主席下坂皓洋: 「臺灣外泌體監管與安全、有效回報系統 刻不容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