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Language
Chinese (Simplified)
Chinese (Traditional)
English
French
German
Japanese
Korean
Spanish
HOME
新聞
服務
訂閱
廠商
關於
下載 APP
聯絡
查看購物車
請選擇單元
新聞
投資雷達
生技名人錄
生醫動態
影音報導
環球雜誌
環球生技
搜尋
會員登入
註冊
新聞
每日新聞
生技醫藥
醫療科技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科學新知
政策法規
應用生技
論壇報導
新聞集錦
市場分析
產業報告
市場觀測
漲跌排名
商機媒合
查找廠商
MIT BIO
人物專訪
專家觀點
【影】技術焦點鏡
【影】生醫名人錄
公告
產業新訊
公司報導
生醫永續(ESG)
本刊公告
生醫徵才
展會直擊
論壇報導
產業論壇
海外展會
亞洲生技大會
台灣醫療科技展
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
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年會(ASCO)
Podcast
活動
出版品
雜誌
買書
Podcast
本刊公告
生技名人錄
名人專欄
陳瑞杰專欄
陳瑞杰專欄
專欄:陳瑞杰
教授/臺北醫學大學智慧醫療講座
陳瑞杰為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前院長暨人工智慧醫療碩士在職專班教授,在醫學資訊、醫院管理上經驗豐富,是推動北醫朝向智慧醫院發展的重要推手之一。因推動智慧醫院有成,曾受邀多場大型趨勢論壇,分享智慧醫院照護制度、以及後疫情時代的智慧醫療照護。
共發表 4 篇文章
專家觀點
陳瑞杰
遠距醫療-醫療模式或環境永續選擇?
2022-04-07/
專欄:陳瑞杰
2013年美國InstituteofMedicine於公眾健康與永續報告書中,載明醫療健康產業直接或間接產生總碳排放,佔10%全美總碳排放。因為,醫療健康產業是屬於一個耗能產業,46%直接來自於照護服務,54%間接來自於藥品醫材相關供應與製造。而業界對此甚少著墨,更遑論去量化或研究如何來減碳。報告強調,醫療服務所產生碳排放,也正在危害全人類健康。因此,建議如何減碳是醫療健康產業界必需正視的問題。 ...
遠距醫療
數位轉型
陳瑞杰
專家觀點
遠距醫療–跨越數位落差、落實醫療平權
2021-08-10/
專欄:陳瑞杰
有人擔心當疫後各項政府解決方案,會加大投注於數位產業發展,反而造成低收入、偏鄉、長者之數位落差。也有關切全台疫情警戒降級後,醫院的門診病人逐漸回流,政府正在積極推動遠距醫療,是否有必要繼續? 然而,遠距醫療應是全民健保,更能實踐社會正義及落實醫療平權工具之一。遠距醫療模式,可避免偏鄉離島居民或都會地區行動不便者(殘障或銀髮族),在常態就醫時(非急迫),節省舟車往返及候診領藥,不讓「時間」與「距離」...
虛擬健保卡
遠距醫療
數位轉型
專家觀點
陳瑞杰
善用「虛擬健保卡」推動遠距醫療與疫後醫療數位轉型
2021-07-23/
專欄:陳瑞杰
新冠肺炎在台延燒,三級警戒讓全國醫療機構營運降載,衛福部與健保署也同意暫時全面開放「遠距醫療」,部分國人就醫型態也因此改變。但是,民眾在線上看完診,卻仍需回到實體醫療院所,核卡、繳費、領藥,讓人覺得只開放半套視訊診療。衛福部醫事司與健保署也迅速回應,其中一項改善就是推動「虛擬健保卡」,七月初,宣稱已有628家醫事機構參與,但都仍在系統整合中。 李伯璋署長也在7月18日自由共和國論壇中,提出面對疫情...
專家觀點
專家觀點
遠距醫療
新型冠狀病毒
數位醫療
陳瑞杰
陳瑞杰:遠距科技結合醫療已成「Must Have」
2020-09-30/
專欄:陳瑞杰
主治專長為肝膽胰外科、急症外科、外傷流行病學、重症醫學。陳瑞杰同時也是臺北醫學大學人工智慧醫療碩士在職專班教授,在醫學資訊、醫院管理上經驗豐富,是推動北醫朝向智慧醫院發展的重要推手之一。陳瑞杰因推動智慧醫院有成,曾受邀多場大型趨勢論壇,分享智慧醫院照護制度、以及後疫情時代的智慧醫療照護。一篇剖析臺灣防疫有成的文章指出,其主要原因在於衛福部部長陳時中三大關鍵決策:一是迅速回溯、二是境外阻絕、三是精準...
第一頁
上一頁
1
下一頁
最後頁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影音】褚家容:微量生物分子現形!矽基分子開發半導體生醫晶片 檢測新冠快又準
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
台基盟黃昭熹:解讀基因意義、整合大數據!
法規彈性、善用資源、前瞻技術、國際人才是四大起飛引擎!
郭文娟首創穿刺術OCT影像導引 終結手術「盲刺」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