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Language
Chinese (Simplified)
Chinese (Traditional)
English
French
German
Japanese
Korean
Spanish
HOME
新聞
服務
訂閱
廠商
EN
關於
下載 APP
聯絡
查看購物車
請選擇單元
每日新聞
市場分析
生醫人物
創新創業
展會直擊
雜誌報導
出版品
搜尋
會員登入
註冊
新聞
每日新聞
生技醫藥
醫療科技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科學新知
政策法規
應用生技
論壇報導
新聞集錦
GBI International
市場分析
產業報告
市場觀測
漲跌排名
查找廠商
人物
編輯專欄
人物專訪
國際專訪
專家觀點
【影】技術焦點鏡
【影】生醫名人錄
創新創業
新創動態
活動快訊
生醫攬才
生醫永續(ESG)
投募專區
本刊公告
展會直擊
論壇報導
日本生技展
生技產業策略諮議會議(BTC)
亞洲生技大會(BIO Asia–Taiwan)
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Medical Taiwan)
北美生物科技產業展(BIO)
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年會(ASCO)
摩根大通醫療健康年會(JPM)
德國醫療器材展(MEDICA)
台灣醫療科技展(Healthcare+)
產業論壇
海外展會
Podcast
活動
出版品
買書
環球生技雜誌
亞洲生技大會快訊
Podcast
編輯部公告
首頁
雜誌目錄
Vol. 78 新藥?科技? 創新防「鬱」新解方
Vol. 80
Vol. 79
Vol. 78
Vol. 77
Vol. 76
Vol. 75
Vol. 74
Vol. 73
Vol. 72
Vol. 71
Vol. 70
Vol. 78
2020-09
新藥?科技? 創新防「鬱」新解方
臺灣精神疾病患者達273萬人,超過總人口十分之一,
已僅次心血管、癌症,成為第三大生命整體失能負擔疾病。
多元心理健康照護與新創科技應用,臺灣很缺乏……
所有電子書
購買紙本雜誌
Cover Story | 封面故事
更多
封面故事
心理健康
精神疾病
新藥?科技?創新防「鬱」新解方(二)全球針對精神疾病的多元治療方案
臺灣精神疾病患者達273萬人,超過總人口十分之一,已僅次心血管、癌症,成為第三大生命整體失能負擔疾病。多元心理健康照護與新創科技應用,臺灣很缺乏……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橫掃全球,「防疫」的同時,「防鬱」成為各國在疫情下浮現的新問題。近半年,臺灣許多醫院精神科/身心科門診量,在疫情稍緩和後出現暴增,與多數門診因害怕疫情而減少進醫院的情形,形成強烈對比。2016年的「小燈泡...
封面故事
心理健康
精神疾病
數位醫療
新銳公司
鳴醫創FarHugs 最暖心遠距抱抱平台
鳴醫股份有限公司(MEDIOT)於2017年4月成立,打造了臺灣第一個共享式健康通訊平台,提供通訊心理診療服務──FarHugs遠距抱抱平台,將心理醫療資源分級式的以衛教、諮詢、診療三種模式導入民眾的生活中,成為民眾的「口袋醫療」,不僅讓醫療院所的醫病關係延伸,也建立民眾對於數位與醫療結合的習慣與認知。撰文、攝影/李林璦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期間,已明顯對人們心理健康造成衝擊,米蘭聖拉斐...
封面故事
心理健康
精神疾病
數位醫療
思覺失調症
新銳公司
仁寶加持宏智生醫 AI憂鬱症腦波輔助診斷系統明年上市
由仁寶電腦砸數千萬投資的宏智生醫科技於2019年3月成立,以腦波訊號處理及人工智慧輔助診斷技術為核心,開發出憂鬱症腦波輔助診斷核心演算法,準確率超過80%。其自主開發的腦波儀,更是全臺首個獲國際醫療安規認證,且預計今年12月可拿到TFDA二類醫材認證,正式成為心理健康篩檢及臨床上的AI助手。撰文、攝影/李林璦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2019年憂鬱症罹患人口就超過26億,每年有80萬人死於自殺...
封面故事
心理健康
精神疾病
數位醫療
思覺失調症
陽明AI分析腦影像 思覺失調症診斷準確率破9成
為改善精神疾病在診斷上難以完全量化、且病人無法從影像上「看」見大腦哪裡生了病的問題,曾任北榮精神科醫師的楊智傑,帶領團隊以創新AI技術,開發出「應用結構性腦影像之精神疾病輔助診斷平台」,讓電腦分析MRI影像細微的結構性病變,並3D呈現給病人理解。該平台首先選題思覺失調症,正與瑞典團隊合作開發早期失智症診斷工具中。撰文/巫芝岳 攝影/彭梓涵「精神疾病是大腦生病」,現今社會對此概念並不陌生,然而由於...
封面故事
心理健康
精神疾病
FDA開綠燈 創新迷幻藥治精神病
美國食品與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對精神疾病藥物大開綠燈通道,2019年批准了7項治療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的新藥,其中,楊森製藥(Janssen)旗下Spravato研發的艾氯胺酮(esketamine)鼻噴劑藥物獲批,是50年來第一個治療難治型憂鬱症的藥物。臺灣的心悅生醫、思捷歐優達、美力齡生醫等公司,也逐漸在精神疾患新藥開發領域中浮上檯面。撰文、攝影/李林璦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包含阿茲海默症和帕金森...
Editor's Note | 編輯筆記
更多
編輯筆記
「政治」疫苗難題多 臺灣防疫恐開高走低!?
SARS疫情後,一晃17年有餘,很多年來,儘管臺灣每年週而復始地入夏後6、7月,是幼兒手口足、腸病毒高峰期;緊跟著秋涼後,流感高峰接著來臨(一般是每年的11月至隔年3月),但都不危及國家社會秩序。登革熱一度帶來緊張,如今也在中央與地方政府共同協力防疫下,雖然仍未完全根除,但防疫已經不再讓政府頭疼。因此,即使不少醫界、業者每年都呼籲「疫苗」是國家國防工業,盼政府大力正視並及早扶植本土疫苗產業,但似乎...
View Point | 專家觀點
更多
專家觀點
遠距醫療
新型冠狀病毒
數位醫療
陳瑞杰
陳瑞杰:遠距科技結合醫療已成「Must Have」
主治專長為肝膽胰外科、急症外科、外傷流行病學、重症醫學。陳瑞杰同時也是臺北醫學大學人工智慧醫療碩士在職專班教授,在醫學資訊、醫院管理上經驗豐富,是推動北醫朝向智慧醫院發展的重要推手之一。陳瑞杰因推動智慧醫院有成,曾受邀多場大型趨勢論壇,分享智慧醫院照護制度、以及後疫情時代的智慧醫療照護。一篇剖析臺灣防疫有成的文章指出,其主要原因在於衛福部部長陳時中三大關鍵決策:一是迅速回溯、二是境外阻絕、三是精準...
Opinion | 名人語錄
更多
名人語錄
BTC
「2020 BTC 會議」專家語錄
撰文/編輯部整理 攝影/林嘉慶、張哲瑋9月1日至3日,2020行政院生技產業策略諮議委員會議(BioTaiwanCommittee,BTC)在臺北國際會議中心盛大舉行。今年以「2030展望臺灣新未來」為主題,探討在疫情衝擊後,臺灣應該如何走向未來十年。會議共分為「後疫情時代催生產業新格局」、「完善精準健康產業基盤」、「精準健康翻轉產業創新」三大議題召開,安排共17位來自產、官、學界專家進行主題報告...
Special Report | 專題報導
更多
生技中心
專題報導
DCB
DCB「創新創業核心」 助力研究團隊挖掘CEO
生技研究團隊要將研究成果技轉,以實現商品化,應用到患者身上,是一項高難度的挑戰,創業,更是困難重重。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DCB)旗下的創新創業核心(Innovation&EntrepreneurCore,IEC),協助研究團隊整合人才、資金、技術等資源,助團隊快速創業。撰文/劉端雅 圖/DCB提供 DCB成立36年來,衍生(Spin-Off)出5家公司,包括:台康、尖端、昌達、啟弘和...
生技中心
專題報導
DCB
DCB +日本FBRI 助建立臺灣異體細胞治療SOP
DCB前瞻計畫中,由周峰正和盧信霖兩位研究員分別帶領的「低免疫原性iPSC」、「異體CAR-T療法」研發團隊,以異體細胞治療為題,投入目前國內業界仍不易跨入的前瞻領域。在神戶「醫療產業都市推進機構」(FBRI)的協助下,兩團隊也期望習得日本十年來的發展經驗,為臺灣建立品管相關SOP,助力國內細胞治療產業發展。撰文/巫芝岳 圖/DCB提供根據美國市場研究公司GrandViewResearch最新報告...
生技中心
專題報導
DCB
DCB 創新前瞻計畫 4大潛力技術大公開
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DCB),自2005年起開始執行創新前瞻計畫,推動許多潛力技術走向產業化。本文列舉四項DCB極具發展潛力的研究項目加以介紹,包括:特發性肺纖維化市場首見(First-in-Class)新藥、雙特異性抗體技術平台、偏頭痛市場首見抗體藥、實體腫瘤治療平台Anti-GloboH/IOblockerCAR-T等,鎖定在肺部纖維化、腦部疾病、偏頭痛、實體腫瘤等,未被滿足的醫療需求。...
生技中心
專題報導
DCB
DCB「創新前瞻計畫」 加值學研蛻變明日之星
生技中心執行經濟部技術處「創新前瞻計畫」,鎖定首見(first-in-class)新藥,經過十餘年努力,成功協助多項學研技術技轉,蛻變為產業界極富潛力的明日之星。深耕多年的蛋白質藥物及開發平台衍生多家新創公司;如今,生技中心又再為臺灣下一個生技十年布了哪些局?責任編輯:吳培安採訪整理、撰文:吳培安、巫芝岳、劉端雅、李林璦攝影:林嘉慶、巫芝岳、李林璦美術設計:黃黛鵑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Deve...
Industry | 產業
更多
產業
新冠肺炎
中研院領產學研共組抗疫大平台 研發到應用歷程總回顧
7月25日,中研院於2020亞洲生技大展(BIOAsia-Taiwan)期間,舉辦新冠肺炎系列講座,邀請八位參與計畫的專家群,分享在新冠病毒檢測、老藥新用、抗體、小分子合成、疫苗、抗原、動物模式等研究成果。撰文/劉端雅、彭梓涵 攝影/林嘉慶自新冠肺炎(COVID-19)衝擊全球以來,中研院一直與時間賽跑,快速投入研發快篩檢測、藥物與疫苗等解決方案。7月25日,中研院於2020亞洲生技大展期間,舉辦...
產業
BioHub
國家生技研究園區 全臺最大生醫新創加速基地落成
7月23日,中研院國家生技研究園區創服育成中心(BioHub),於2020亞洲生技大展期間啟動「生醫新創加速基地」儀式,邀請多位產官學研代表共襄盛舉,見證全臺最大的生醫新創加速基地正式成立,強化創新的生態體系,繼續推動生醫產業的發展。撰文/劉端雅 攝影/林嘉慶7月23日,兼負協助生醫團隊研發和育成之重任的中研院國家生技研究園區創服育成中心(BioHub),於2020亞洲生技大展期間啟動「生醫新創加...
農業生技
商業佈局
垂直整合
全球農化企業掀專屬獨賣協議 垂直策略結盟成關鍵發展利基
近日,於1994年成立的以色列農化企業STKBio-AgTechnologies(STK)宣布與大型跨國企業Ascenza(隸屬於私募基金Bridgepoint旗下的Rovensa集團)簽署專屬獨賣協議,讓Ascenza擁有STK之創新抗真菌劑REGEV在墨西哥的獨家銷售權。REGEV是全球第一項複合式抗真菌劑產品,對於多種真菌和黴菌病害均可發揮效果,但抗藥性及環境影響較傳統抗真菌劑為低,是具有永...
Industry | 產業動態
更多
產業動態
細胞治療
再生醫學
生技新兵三顧 如何贏得日立集團點頭?
在臺灣整個醫療產業中,三顧是從電子業成功轉型到生醫與細胞治療產業的代表,今年(2020)又取得與日立集團成立第一個海外合資公司案例,許多業界不禁側目:為什麼又是三顧?一家生技新兵憑什麼?三顧總經理唐洪德說,正因為沒有包袱,因此將目標放遠;積極佈局醫院通路,以清楚定位策略放膽與國外策略聯盟。撰文/劉曲婷三顧原是代理電子零組件起家的公司,在整個醫療產業裡可以說是完全沒有經驗。但近幾年跨入生技的表現令人...
Bio Library|生醫知識庫
更多
生醫知識庫
生技產業高峰論壇
邁向精準大健康 異業DNA整合為創新之首
8月28日,臺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主辦「2020臺北市生技產業高峰論壇」,主題為「生醫躍進新廊道亞洲精準桂冠在臺灣」,探討臺灣如何立足於智慧科技、與生技醫療的菁英攜手並進,進而翻轉產業、打造生醫精準健康大未來。產業專家一致認同,不同產業DNA(基因)的整合是加速創新之首。撰文/吳培安、李林璦 攝影/林嘉慶本場論壇講者邀請到盛弘醫藥董事長楊弘仁、三顧公司總經理唐洪德、華碩雲端總經理吳漢章、台灣默克生技...
生醫知識庫
TBF
民間最大生醫研究資助 TBF開辦六年有成
台灣生技醫藥發展基金會(TBF)於2013年成立,目的是希望藉民間力量,籌措基金培育人才、提供研究學者資金,使研究產業活絡,並促進國際接軌,提升臺灣高端生技醫藥領域國際競爭力。迄今6年餘,13位科學家產出超過200篇國際論文。撰文、攝影/李林璦、彭梓涵9月11日,2020台灣生技醫藥發展基金會(TBF)於臺大醫學院舉辦了一年一度的講座發表會,發表會由基金會董事長楊泮池院士主持,並帶領13位國內頂尖...
產業報告教室
生醫知識庫
憂鬱症
心理健康
憂鬱症2030全球第一大病 整合精神疾病產業鏈不容緩
臺灣2018年精神疾病患者多達273萬人,隨著高齡社會、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失智症、憂鬱症人數越來越多。8月19日,由生物技術開發中心、南港生技育成中心、環球生技月刊主辦之系列產業報告教室,也邀請InformaPharmaIntelligence首席顧問蕭鳳鳴、新旭生技副總經理戴晶瑩、明日智醫創辦人洪碩宏、鳴醫專案經理李侑謙、宏智生醫科技技術長翁昌新,多位國內外專家一同分享,如何從預防、診斷到藥品...
Investment | 投資
更多
生技投資
IPO
2020 Q2國際生技投創活力旺盛
2020年至今,由生技公司進行的IPO發行及後續籌集的資金,已經大大超過了2015年和2017年美國生物製藥股發行所創下紀錄的水平。今年以來,累計達到27項生物技術IPO,目前,企業也持續在籌集更大的IPO資金,且IPO發行前的估值較去年同期(YoY)增長52%(收入增長了145%)。撰文/呂偉豪2020年第二季可能是今年疫情以來,生醫資本投資最具活力的一個季度。無論投資力道、報酬率都加碼上升,如...
Company|新銳公司
更多
新銳公司
筑波醫電開發非染色組織病變檢測系統
筑波科技董事長許深福,憑藉30多年通訊經驗和商業的敏銳度,結合物聯網(IoT)、演算法等,跨足醫療器材領域,在2018年成立筑波醫電(AceBiotek),並將普遍用在航空保安、軍事、資通訊的太赫茲波技術(Terahertzwave,THzwave)應用在生醫領域,盼為人類的健康作出貢獻。撰文/劉端雅臺灣資通訊(ICT)產業一直在全球大放異彩,世界聞名。工研院預估2020年臺灣ICT產業產值將達1...
People|人物
更多
人物
邱麗珠
腦神經科學
生醫女力
生醫推手
邱麗珠探勘大腦神經奧秘 十年釀First-in-Class新藥
2019年12月3日,臺大醫學院腦與心智研究所、藥理學科所教授邱麗珠以「發現食慾素(orexinA)調控中樞神經疼痛以及藥物成癮的機轉」榮獲「第15屆永信李天德醫藥科技獎」的卓越醫藥科技獎。一路以來,邱麗珠的研究受到恩師張傳炯院士的啟發,以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的精神,著墨於「首創、推翻理論」,逐步挖掘大腦神經機制原理,更進一步應用於臨床。目前,正醞釀市場首見(First-in-Class)治療偏頭痛、...
Medicare | 新醫療
更多
新醫療
臺大醫院
陳益祥「選擇性腦部深度低溫法」 急救護心更「護腦」
現任臺大心血管中心主任、當年曾與柯文哲共同打拼的國內葉克膜權威――陳益祥醫師,為了解決急救時,許多傷重的病人可能因腦部缺氧太久,而導致永久神經傷害、甚至無法甦醒的痛點,開創出了「選擇性腦部深度低溫法」,利用巨暘醫材開發的兩套葉克膜機器「讓腦袋非常冷靜,心臟維持火熱」。該醫材已取得美國FDA、臺灣TFDA認證的機器,近年已成功救回了數名生命。撰文、攝影/巫芝岳從藝人戎祥到高以翔的猝死,「心因性猝死」...
Bio & Law | 生技法律
更多
政策法規
生技法律
專利權延長補償
兩岸專利權延長補償差異 有利臺灣創新原研藥西進
依據中國、臺灣專利法修正案,如果臺灣原研藥計畫在中國獲得專利期限延長,必須在中國和臺灣等境外地區同步申請上市。案例»中國江蘇恒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恒瑞醫藥」)是中國最大的藥物研究和生產基地,在全球擁有數百項授權專利。艾瑞昔布是恒瑞醫藥歷時14年自主研發的原研藥,相關專利(專利名稱為:「含有磺醯基吡咯烷酮化合物及其製法和藥物用途,專利申請號為CN00105899.1」)並獲得第...
Bio Bookshelf | 生技書房
更多
生技書房
憂鬱症
正午惡魔――憂鬱症的全面圖像
憂鬱症是最受誤解、汙名化最嚴重的精神疾病,同時也是最難以定義的疾病。本書作者安德魯.所羅門,在母親離世三年後,生活、事業、感情一片順遂下,沒理由的第一次憂鬱症發作。在最絕望的時期,他設法染上HIV病毒,只為了有合理的藉口自殺,但最終未能如願,多年後,他以病患、文學作家、臨床心理學家、精神病學家等多重視野完成《正午惡魔》從十二個面向全面解剖憂鬱症。 我正在寫一本關於憂鬱症的書,在社交場合中,常有人要...
回雜誌目錄
當期雜誌
查看更多
「創新手術室」MIT大艦隊
影音專區
查看更多
【影音】莫德納科學長:面對下一次大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