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Language
Chinese (Simplified)
Chinese (Traditional)
English
French
German
Japanese
Korean
Spanish
HOME
新聞
服務
訂閱
廠商
EN
關於
下載 APP
聯絡
查看購物車
請選擇單元
每日新聞
市場分析
生醫人物
創新創業
展會直擊
雜誌報導
出版品
搜尋
會員登入
註冊
新聞
每日新聞
生技醫藥
醫療科技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科學新知
政策法規
應用生技
論壇報導
新聞集錦
GBI International
市場分析
產業報告
市場觀測
漲跌排名
查找廠商
人物
編輯專欄
人物專訪
國際專訪
專家觀點
【影】技術焦點鏡
【影】生醫名人錄
創新創業
新創動態
活動快訊
生醫攬才
生醫永續(ESG)
投募專區
本刊公告
展會直擊
論壇報導
日本生技展
生技產業策略諮議會議(BTC)
亞洲生技大會(BIO Asia–Taiwan)
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Medical Taiwan)
北美生物科技產業展(BIO)
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年會(ASCO)
摩根大通醫療健康年會(JPM)
德國醫療器材展(MEDICA)
台灣醫療科技展(Healthcare+)
產業論壇
海外展會
Podcast
活動
出版品
買書
環球生技雜誌
亞洲生技大會快訊
Podcast
編輯部公告
新聞
科學新知
科學新知
NEW
《Science》突破基因療法載體限制!StitchR DMD療法體內重建全長RNA
科學新知
NEW
不僅是細胞發電廠!《Nature》揭粒線體特殊亞群
科學新知
NEW
《Science》AI模型Evo問世 從基因序列推演全新蛋白質
科學新知
產業
藥物開發
徐文祺
前武田DMPK部門副總裁徐文祺:藥代/藥代動力學牽一髮動全身!
2022-12-13/
記者 彭梓涵
藥物開發是一個漫長、嚴謹的過程,每一顆藥物開發的成功,都是奠基在無數失敗的經驗上,即便大藥廠也躲不過失敗的風險,如何檢驗一項治療藥物臨床開發的成敗率,藥物代謝及藥代動力學(DrugMetabolismandPharmacokinetics,DMPK)專業功力成了致勝關鍵。擔任全球排名前20大製藥公司――武田製藥(Takeda)代謝和藥代動力學部門副總裁徐文祺(Dr.Wen-ChyiShyu)博士,...
科學新知
產業
陽明交大醫工系 孵育下世代創新醫材領航者
2022-12-13/
記者 李林璦
陽明交大生物醫學工程學系是全臺國立大學中首個具有大學部、碩士班與博士班的生物醫學工程學系,至今已有近40年歷史,擁有兼具工程學核心與基礎醫學的課程,讓學生進入臨床實地尋找醫療痛點,並攜手產業共同研發醫材,持續讓學生如沃土中的種子般發芽茁壯,成為國內相關科系的標竿。撰文/陽明交大醫工系 責任編輯/李林璦在近20年來,獲得著名學科認證組織ABET認證的美國生物醫學工程相關科系迅速成長,從30幾個增加至...
科學新知
產業
破除益生菌5大迷思!菌數越高越好?需冷藏?需經包埋?
2022-12-13/
記者 李林璦
益生菌是民眾家中常備保健食品,在網路上的聲量更佔全部保健食品近30%,顯示民眾熱議程度居高不下,是否益生菌還有許多迷思未解,例如:菌數越高越好?必須冷藏保存?需選擇經包埋技術的益生菌?長期吃益生菌會產生依賴性嗎?本篇文章將為您一一解惑!撰文/李林璦在新冠疫情、工作忙碌等壓力下,益生菌早已成為多數民眾家中常備的保健食品,根據《i-Buzz成人保健品行業白皮書》觀察,2021年益生菌產品的網路聲量位居...
科學新知
史丹福
牛津
華盛頓
自體免疫
HLA
《Nature》史丹福、牛津、華盛頓三大名校攜手 揭密自體免疫疾病起源
2022-12-12/
記者 李林璦
近日,聖路易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UniversityinSt.Louis)、史丹福大學醫學院(StanfordUniversitySchoolofMedicine)與牛津大學(OxfordUniversity)三方研究人員組成跨校團隊,揭開誘發自體免疫疾病的關鍵蛋白質片段,並從中發現人類與微生物蛋白都有可能驅動自體免疫的發生,該研究為診斷和治療自體免疫疾病開闢一條新道路。研究發表於《N...
科學新知
癌症治療
黑色素細胞瘤
晝夜週期
《Nature》癌症治療早上、下午有差別?! 科學家揭免疫系統晝夜節律
2022-12-09/
記者 吳培安
近(5)日,瑞士日內瓦大學(UniversityofGeneva)和德國慕尼黑大學(LMU)大學共同組成的研究團隊,於《Nature》上發表一項驚人研究,指出免疫系統的抗腫瘤活性和免疫癌症療法效果,可能會受到樹突細胞(dendriccells)的日夜週期影響。 過去,研究團隊已經發現,人類的免疫系統效率具有晝夜節律,並會在早晨達到高峰。現在他們更進一步指出,在免疫系統中扮演前線哨兵角色的樹突細胞,...
科學新知
傷口
智慧醫材
《Nature》子刊:史丹福創穿戴式智慧繃帶! 傷口癒合快25%
2022-12-09/
記者 李林璦
日前,史丹福大學(StanfordUniversity)發明一種無線、可穿戴式的智慧繃帶,不僅可以進行傷口環境的生理訊號監測,還可以發出電刺激,促進慢性傷口癒合,在動物試驗中發現,智慧繃帶組與使用無菌傷口敷料組相比,癒合速度快25%,增強真皮重塑(dermalremodeling)達50%,還可在傷口感染初期就發現並治療,避免併發症發生。該研究發表於《NatureBiotechnology》。 慢...
科學新知
CAR-T
多發性硬化症
罕見疾病
《Science》子刊:CAR-T續攻自體免疫疾病! 美團隊多發性硬化症小鼠實驗成功
2022-12-08/
記者 巫芝岳
將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CAR-T)療法運用於自體免疫疾病的研究,近期消息頻傳。自今年9月,德國團隊傳出以CAR-T成功治療紅斑性狼瘡的消息後,近日,聖路易華盛頓大學醫學院(WUSM)的團隊,也開發出運用CAR-T治療多發性硬化症的技術,透過以改造後的T細胞攻擊致病的異常T細胞,可望有效治療疾病,並已在小鼠實驗中驗證效果。該研究於10月時發表在期刊《ScienceImmunology》。在罕見的自體...
科學新知
黑色素瘤
TIL
腫瘤浸潤淋巴細胞
《NEJM》全球首項黑色素瘤TIL療法臨床三期:存活期顯著延長
2022-12-08/
記者 巫芝岳
近(8)日,荷蘭癌症研究所(NetherlandsCancerInstitute)的科學家,於頂尖醫學期刊《NEJM》發表了全球首項運用「腫瘤浸潤淋巴細胞」(TIL),治療黑色素瘤的臨床三期研究,結果顯示,該療法相較於目前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可顯著延長病人的無惡化存活期(PFS),且近乎半數患者轉移病灶可縮小。該項多中心、開放標籤的臨床三期試驗,針對轉移性黑色素瘤患者,將接受TIL療法,與接受...
科學新知
深腦刺激
大腦
神經退化性疾病
陽明交大磁機械深腦刺激術 首創真正「無線」活化腦神經
2022-12-07/
記者 劉馨香
今(7)日,陽明交大電機學院生醫工程所江柏翰助理教授研究團隊,利用磁場以及奈米技術,成功開發真正的「無線」刺激腦神經,為全世界第一個成功做到「不需要基因轉殖的磁機械深層腦刺激」(transgene-freemagnetomechanicaldeepbrainstimulation)的研究團隊,未來有望能夠應用於治療阿滋海默症、原發性顫抖症、自閉症或其他需要調控深層腦神經的疾病。研究成果已發表於《自...
科學新知
疫苗
mRNA
載體
《Advanced Materials》創新奈米載體PHTA!比脂質奈米顆粒更安全
2022-12-07/
記者 李林璦
近日,新加坡國立大學(NUS)楊潞齡醫學院教授陳小元(CHENXiaoyuan,Shawn)發明了一種輪替共聚合物(Alternativecopolymer)「PHTA」,可做為mRNA癌症疫苗載體,取代脂質奈米顆粒(LNP)將mRNA傳遞至細胞,不僅誘發的發炎反應比LNP更低,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使副作用更少,更安全有效。該研究發表於《AdvancedMaterials》。 陳小元團隊合成的輪替共...
科學新知
阿茲海默症
澱粉樣蛋白
阿茲海默症新靶點!《Nature》medin促Aβ聚集、血管病變
2022-12-06/
記者 劉馨香
近期,由德國神經退化性疾病中心(DZNE)領導的國際研究團隊發現,一種稱為medin的多肽,會促進β澱粉樣蛋白(Aβ)的聚集,導致Aβ沉積於阿茲海默症患者的血管壁。該研究顯示medin可能成為治療阿茲海默症的新靶點,於11月16日發表在頂尖期刊《Nature》。澱粉樣蛋白中以Aβ最為人所知,而medin也屬於澱粉樣蛋白,為MFG-E8蛋白經切割的50個胺...
科學新知
軟骨再生
《Science》子刊:哈佛首揭軟骨分化關鍵因子GATA3 盼成軟骨再生新招!
2022-12-06/
記者 巫芝岳
近日(11月30日),美國哈佛牙醫學院福塞斯研究中心(ForsythInstitute)的研究人員,發現骨質幹細胞在分化為軟骨或硬骨細胞時,位於Wnt訊號通路下游的轉錄因子「GATA3」為關鍵,單調控該因子,就能讓幹細胞順利分化成軟骨細胞,未來可望成為臨床上軟骨再生的新策略。該研究發表於期刊《Science Advances》。該團隊為清楚了解如何控制細胞分化,使其在進行軟骨再生時,能確實分化為軟...
第一頁
上一頁
31
32
33
34
35
下一頁
最後頁
當期雜誌
查看更多
「創新手術室」MIT大艦隊
記者列表
查看更多
記者 彭梓涵
記者 王柏豪
記者 吳培安
記者 李林璦
記者 鄔麗.巴旺
記者 黃佳啟
影音專區
查看更多
【影音】莫德納科學長:面對下一次大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