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Language
Chinese (Simplified)
Chinese (Traditional)
English
French
German
Japanese
Korean
Spanish
HOME
新聞
服務
訂閱
廠商
EN
關於
下載 APP
聯絡
查看購物車
請選擇單元
每日新聞
市場分析
生醫人物
創新創業
展會直擊
雜誌報導
出版品
搜尋
會員登入
註冊
新聞
每日新聞
生技醫藥
醫療科技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科學新知
政策法規
應用生技
論壇報導
新聞集錦
GBI International
市場分析
產業報告
市場觀測
漲跌排名
查找廠商
人物
編輯專欄
人物專訪
國際專訪
專家觀點
【影】技術焦點鏡
【影】生醫名人錄
創新創業
新創動態
活動快訊
生醫攬才
生醫永續(ESG)
投募專區
本刊公告
展會直擊
論壇報導
日本生技展
生技產業策略諮議會議(BTC)
亞洲生技大會(BIO Asia–Taiwan)
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Medical Taiwan)
北美生物科技產業展(BIO)
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年會(ASCO)
摩根大通醫療健康年會(JPM)
德國醫療器材展(MEDICA)
台灣醫療科技展(Healthcare+)
產業論壇
海外展會
Podcast
活動
出版品
買書
環球生技雜誌
亞洲生技大會快訊
Podcast
編輯部公告
新聞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NEW
醫事司劉越萍:再生醫療法明年增修子法規 強化人員訓練、廣告、倫理
生技醫藥
NEW
擊敗嬌生?GSK三期多發性骨髓瘤ADC捲土重來
新聞集錦
NEW
MSD斥5.88億美元 取中國禮新PD-1/VEGF雙靶點抗體藥;Gilead關閉西雅圖辦事處 明年年中再關Kite費城工廠
新聞集錦
全球新聞
台灣最大蛋白質藥量產工廠今落成 聯生藥今年下半年送件申請上櫃
2017-04-25/
記者 王柏豪
斥資15億元,歷經三年多的籌建,聯生藥(6471)興建的蛋白質藥量產工廠,今日(25)舉行落成啟用典禮。這座位於新竹工業園區,樓高八層的蛋白藥廠,總面積達兩萬兩千平方米,初期產能可達4500升,未來可擴充至2.4萬公升(有12條2,000公升生產線),標誌了台灣蛋白質製藥產業鏈原來最欠缺、且非常重要的一環已經將補足,有機會引領台灣抗體新藥與國際接軌。聯亞生技集團董事長王長怡首先表示:「台灣生技產業...
新聞集錦
全球新聞
特色文章
免疫療法
癌症
CAR-T
AACR
盤點AACR年會癌症領域精彩報告Part-3
2017-04-25/
環球生技
愛爾蘭生物製藥公司Alkermes公佈旗下新藥ALKS4230的臨床前研究資料。ALKS4230是一種新型的融合蛋白,可以特異性地啟動白細胞介素-2(IL-2)受體,啟動IL-2受體可以刺激免疫系統並對腫瘤展開攻擊。在小鼠模型中進行的實驗發現,ALKS4230與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聯用時可選擇性地增加CD8陽性的T細胞和自然殺手細胞的數量,從而加強了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抗癌療效。在靈長類動物中進行的藥物...
新聞集錦
全球新聞
特色文章
胰島素
衰老
CHIP
蛋白質聚合
不老的夢想 胰島素受體與衰老的關係
2017-04-24/
環球生技
生活方式與壽命的長短有關,那麼,基因背景也是如此。德國科隆大學與波恩大學合作的研究團隊,發現蛋白質聚合可能影響基因表現,從而觸發機體的衰老機制。這一結果已於4月20日發表在《Cell》。糖類攝入與生命長短具有緊密的關聯,其中胰島素扮演著重要的作用。透過與細胞表面的受體結合,胰島素能夠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但是,對於其他生物而言,當食物供應充足時,某些生理反應將被迫關閉。此時,生命活動的暫停或許變得不...
新聞集錦
全球新聞
英國
5年投資3.19億英鎊 英政府大力推動生技研發
2017-04-23/
記者 蔡立勳
近日來,英國在首相梅伊的帶領下,除了在外交政策上,不遺餘力地推動脫歐政策,在國內政策,也規劃於5年內投入47億英鎊進行各領域的研發工作,其中,生物技術領域(包含農業)的研發資金為3.19億英鎊(約123.45億新台幣)。英國生物技術與生物科學研究理事會(BiotechnologyandBiologicalSciencesResearchCouncil,BBSRC)日前宣布,英國商務、能源暨工業戰略...
新聞集錦
全球新聞
特色文章
免疫療法
癌症
CAR-T
AACR
盤點AACR年會癌症領域精彩報告Part-2
2017-04-22/
環球生技
ElevenBiotherapeutics展示兩種新藥的臨床前研究結果。其中,抗體藥物偶聯物VB4-845在與PD-1阻斷劑nivolumab聯用時,能夠產生協同作用,加強了nivolumab在小鼠模型內的抗癌作用。在另一項研究中,核糖體抑制劑deBouganin被發現能夠抑制癌細胞對抗體藥物偶聯物可能產生的抗藥性。它有望能夠與公司正在開發的抗體藥物偶聯物聯合使用,以達到更好的效果。知名的Kite...
新聞集錦
全球新聞
愛滋病
基因特異性
天花
瘟疫
先天基因特異性 俄科學家尋愛滋病解方
2017-04-22/
記者 陳欣儀
俄羅斯聖彼得堡大學的生物資訊中心科學家,希望藉由部分歐洲人對愛滋病毒具有先天免疫的現象,根據這些族群的基因特異性,找到治療愛滋病的有效途徑。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資料,自發現愛滋病以來,全世界愛滋病毒感染人數已達3,800萬人,其中800萬是兒童,且每年新增250萬感染者,同時有200萬感染者死亡。再者,據俄羅斯衛生部的資料,俄國的愛滋病感染人數,在2014年後呈現快速增長的趨勢,截自2016年7月,俄...
新聞集錦
全球新聞
3D列印
心臟
心肌梗塞
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
3D列印心肌補丁 有望修復受損心臟
2017-04-21/
記者 陳欣儀
4月14日,一篇發表在《CirculationResearch》的研究報告指出,來自明尼蘇達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通開發出一種具革命性的3D生物列印心肌補丁,能幫助修復心臟病患者發作後出現疤痕的心臟組織。心臟病發作期間,機體的血流往往無法輸出至心臟肌肉中,從而引發心臟細胞死亡。因機體無法替換這些壞死心肌細胞,因此心臟就會形成疤痕組織,使得患者處於心臟功能受損,並處於心力衰竭的風險之中。研究人員利用...
新聞集錦
全球新聞
特色文章
胃癌
表觀遺傳學
啟動子
新加坡科技研究局
免疫原性
NanoChIP-seq建表觀遺傳圖譜 癌細胞隱身躲避免疫系統
2017-04-21/
環球生技
《CancerDiscovery》刊載一項來自杜克―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Duke-NUS)、新加坡基因體研究所、新加坡國立大學(NUS)癌症科學研究所(CSI新加坡)、和國家癌症中心(NCCS)的最新研究結果。該團隊發現,相較於正常組織細胞,胃癌(GC)腫瘤細胞基因啟動子(promoter)有異常的調節,並改變其抗原性,從而賦予躲避免疫系統偵查的能力。研究團隊利用一種稱為NanoChIP-seq...
新聞集錦
全球新聞
特色文章
精準醫學
PMI
各界專家齊聚 熱議台灣精準醫療未來
2017-04-20/
環球生技
2015年1月,美國前總統歐巴馬在國情咨文演講,提出精準醫療計劃(precisionMedicineinitiative),期待美國引領醫學新時代,利用個人化基因資訊治療疾病,為求突破人類史上醫學發展的地位。有鑑於「精準醫療」成為未來醫療的新趨勢,行政院科技會報結合臺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臺灣精準醫學學會、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共同舉辦2017年「精準醫療產業發展論壇」。會中邀請行政院科技會報副執行...
醫療科技
全球新聞
檢測
宏達電
HTC進軍醫療 跨院校團隊奪全球大賽亞軍
2017-04-19/
記者 蔡立勳
宏達電日前宣布,旗下健康醫療事業部攜手台灣產學創新研發團隊DynamicalBiomarkersGroup(動態生醫指標團隊),研發「DeepQ」行動健康照護檢測儀,一路過關斬將,擊敗全球28支隊伍,奪下QualcommTricorderXPRIZE亞軍。宏達電指出,「DeepQ」是團隊利用先進移動裝置、無線與醫療技術及人工智慧,研發出能正確診斷13項健康狀況,及5種基礎生命徵象的創新醫療檢測設備...
新聞集錦
全球新聞
糖尿病
視網膜病變
Genentech
FDA批准糖尿病突破性藥物 治療所有類型視網膜病變
2017-04-19/
記者 蔡立勳
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目前全球約有4億名糖尿病患者,在血糖偏高的情況下,也會引起許多併發症。其中,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即是常見的併發症之一,幾乎所有第一型糖尿病患者,在患病15至20年後都會產生視網膜病變,20%~30%的患者甚至會失明;第二型患者則超過60%會有視網膜病變,同時是20歲至65歲人口的失明主因。美東時間4月17日,隸屬羅氏(Roche)集團的基因泰克(Genentech)宣布,...
新聞集錦
全球新聞
特色文章
帕金森氏症
神經上皮幹細胞
中腦
科學家培養出類大腦組織 研究帕金森氏症新模型
2017-04-19/
環球生技
近日一項刊登在《StemCellReports》的報告指出,來自盧森堡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人類神經上皮幹細胞(NESC)培養系統,成功在動態的條件下將幹細胞轉化成小型、三維的類中腦培養組織(humanmidbrainorganoids,hMOs),並具有人類中腦細胞的特異性。在研究者的培養系統中,由NESC分化之各類中腦細胞皆可分裂生長,並相互連接形成一個網路,互相交換信號並產生大腦代謝產物質。帕...
第一頁
上一頁
1303
1304
1305
1306
1307
下一頁
最後頁
當期雜誌
查看更多
「創新手術室」MIT大艦隊
記者列表
查看更多
記者 彭梓涵
記者 王柏豪
記者 吳培安
記者 李林璦
記者 鄔麗.巴旺
記者 黃佳啟
影音專區
查看更多
【影音】莫德納科學長:面對下一次大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