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Language
Chinese (Simplified)
Chinese (Traditional)
English
French
German
Japanese
Korean
Spanish
HOME
新聞
服務
訂閱
廠商
EN
關於
下載 APP
聯絡
查看購物車
請選擇單元
每日新聞
市場分析
生醫人物
創新創業
展會直擊
雜誌報導
出版品
搜尋
會員登入
註冊
新聞
每日新聞
生技醫藥
醫療科技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科學新知
政策法規
應用生技
論壇報導
新聞集錦
GBI International
市場分析
產業報告
市場觀測
漲跌排名
查找廠商
人物
編輯專欄
人物專訪
國際專訪
專家觀點
【影】技術焦點鏡
【影】生醫名人錄
創新創業
新創動態
活動快訊
生醫攬才
生醫永續(ESG)
投募專區
本刊公告
展會直擊
論壇報導
日本生技展
生技產業策略諮議會議(BTC)
亞洲生技大會(BIO Asia–Taiwan)
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Medical Taiwan)
北美生物科技產業展(BIO)
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年會(ASCO)
摩根大通醫療健康年會(JPM)
德國醫療器材展(MEDICA)
台灣醫療科技展(Healthcare+)
產業論壇
海外展會
Podcast
活動
出版品
買書
環球生技雜誌
亞洲生技大會快訊
Podcast
編輯部公告
新聞
科學新知
NEW
《Nature》子刊: 4D揭示大型內皮細胞源性EV生成過程
醫療科技
NEW
Element新推AVITI24™分析儀 RNA、蛋白質、細胞多體學一台完成!
新聞集錦
NEW
諾貝爾獎蛋白質設計大師新公司成立!募2000萬美元攻奈米抗體藥;羅氏阿茲海默症抗體藥臨床一b/二a期試驗積極
新聞集錦
基因療法
FDA
CBER
美FDA CBER主任:基因療法有別於小分子藥 產品開發需全盤重新思考!
2022-04-06/
記者 吳培安
近(3)日,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旗下之生物製劑評估及研究中心(CBER)主任PeterMarks,在《生物製劑療法專家意見》(ExpertOpiniononBiologicalTherapy)中撰文,直指現有的藥品開發程序並不合適基因治療產品,需要從臨床試驗設計、統計工具、製造規範到全球法規協和(harmonization)全盤性地重新思考,以協助基因療法上市更有效率、讓病人更早使用。 M...
新聞集錦
新聞集錦
04/06《生醫焦點雷達》
2022-04-06/
新聞中心
仁新子公司送件申請在美上市,斯特格病變二期臨床部分數據揭露正向財訊2022/4/6逸達前列腺癌新劑型藥正式於美國上市中央社2022/4/5中天旗下鑽石生技7月登興櫃經濟日報2022/4/4晟德斥資7.7億買子公司玉晟持股朝控股公司轉型經濟日報2022/4/2中裕愛滋新藥試驗獲FDA核准工商時報2022/4/2醫美保養品族群掀戰搶她經濟工商時報2022/4/6日本合利他命宣布成立台灣子公司財經新報2...
新聞集錦
新聞集錦
04/05《生技股動態》
2022-04-06/
新聞中心
市場觀測✔仁新(6696)子公司BeliteBio向美遞交上市申請✔逸達(6576)前列腺癌新劑型新藥CAMCEVI42毫克於美國上市✔仁新(6696)獲瑞士核准執行LBS-008斯特格病變青少年病患第三期臨床試驗✔逸達(6576)授權夥伴向以色列衛生部提交前列腺癌新劑型新藥CAMCEVI42毫克上市申請✔雃博(4106)子公司雅博(昆山)配合防疫政策,4/2~6暫時停工市場即時觀測:http:/...
新聞集錦
拜耳
基因治療
細胞治療
投資
拜耳加碼投資部門 Leaps 13 億歐元 加大生物技術創新投資
2022-04-04/
記者 王柏豪
歐洲4月3日,拜耳(Bayer)在一個創新論壇上公開宣布,公司決定再對拜耳的投資部門Leaps加碼13億歐元,加大投資醫療保健和農業創新技術公司的開發,特別在細胞和基因療法開發的公司,此外,Leaps也將資金分配給開發一系列人工智慧技術應用的新創公司。 在過去的七年裡,拜耳的投資部門已經在50多家公司上投資了超過13億歐元的資金。如今,Leaps正在加快腳步,拜耳承諾再投入13億歐元,為這家跨國公...
新聞集錦
翁啟惠
翁啟惠獲選 2022 年化學先鋒獎
2022-04-02/
記者 王柏豪
美3月31日,聖地牙哥斯克里普斯研究院(TheScrippsResearchInstitute)官網發布新聞,該院化學系講座教授翁啟惠博士被美國化學家協會評為2022年化學先驅獎獲獎者,以表彰其在化學科學學術界和工業界產生的重大影響以及傑出貢獻。 同時是美國國家科學院和美國藝術與科學院成員、以及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的翁啟惠,因爲開創了一系列用於合成和研究聚醣(複合糖)和帶有聚醣分子的工具而受到讚譽,...
新聞集錦
新聞集錦
04/01《生技股動態》
2022-04-01/
新聞中心
市場觀測✔中裕(4147)獲FDA核准執行TMB-365及TMB-380合併治療愛滋病臨床1b/2期試驗✔泰宗(4169)用於預防反覆性泌尿道感染的藥物組合物取得韓國發明專利✔寶島科(5312)子公司以現金出資取得GlamorVision18.39%股權(間接持有金可股權),進行組織重組✔晶宇(4131)有價證券4/7起取消分盤方式交易✔晟德(4123)董事會決議以7.75億元購買玉晟股票,累積持...
新聞集錦
精準醫療
基因檢測
世基生醫痛風用藥檢測正式納保 推進抗生素、化療用藥基因檢測臨床
2022-04-01/
記者 吳培安
今(1)日,我國專攻用藥安全基因檢測的世基生醫(7595,以下簡稱世基)宣布,去年合併營收1億2935萬4千元,創下歷史新高,年增27.63%,唯因擴大研發相關支出與行銷推廣費用,歸屬母公司業主淨損2343萬4千元,每股稅後虧損0.54元。 世基表示,去年營收創新高,主要受惠自有品牌藥物基因診斷產品穩健挹注、新冠肺炎檢測剛性需求推升試劑代工業務持續增長,以及科研市場需求回溫,帶動旗下代理高階科研平...
新聞集錦
新聞集錦
劉如謙創辦Prime Medicine攜手Myeloid 開發次世代基因療法;Cerevance帕金森氏症表觀遺傳輔助療法 臨床二期顯示減緩OFF期
2022-04-01/
記者 吳培安
《臺灣》榮陽交團隊開發醫療影像預測模型精準預測肝癌術後復發 今(1)日,臺北榮總舉辦記者會,發表由陽明交大臨床醫學研究所、臺北榮總胃腸肝膽科主任黃怡翔教授所領導的肝癌研究團隊,與陽明交大生物資訊及系統生物研究所何信瑩教授的智慧型計算實驗室共同合作,統整臺北榮總過去十年肝癌手術病例,結合臨床與電腦斷層影像資訊,以演化學習創新研發肝癌手術後復發預測模型,有效提升預測準確度,研究成果已發表於2021...
新聞集錦
新冠肺炎
NIAID
新冠疫苗
NIAID所長Fauci:新冠肺炎不適用傳統群體免疫概念!
2022-04-01/
記者 李林璦
美國時間31日,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旗下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NIAID)所長AnthonyS.Fauci發表觀點,認為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難以實現群體免疫,重點還是要運用公共衛生介入措施來預防與控制疫情,才可以在干擾最小的狀況下恢復日常活動。該觀點發布於《TheJournalofInfectiousDiseases》。 該篇觀點作者除了有NIAID所長Fauci外,還有NIAI...
生技醫藥
免疫檢查點
跨國藥廠重整
羅氏「第二代I/O藥」tiragolumab 未達擴散期小細胞肺癌三期終點
2022-04-01/
記者 彭梓涵
3月30日,羅氏(Roche)藥廠宣布,其開發的新一代檢查點抑制劑TIGIT 藥物tiragolumab,未能達到擴散期小細胞肺癌(ES-SCLC)三期試驗 Skyscraper-02 的臨床終點。羅氏股價在當日早盤交易中下跌1.2%。 Skyscraper-02 是一項全球三期、隨機、安慰劑對照、雙盲研究,該試驗招募490名ES-SCLC患者,評估 tiragolumab加Tecentriq(a...
新聞集錦
美國
法案
胰島素
糖尿病
美眾議院通過胰島素費用上限每月35美元 拜登藥價改革第一步
2022-04-01/
記者 劉馨香
美國時間3月31日,美國眾議院以232票支持193票反對,通過法案限制醫療保險與私人保險的投保人,每月胰島素自付額不能超過35美元;此外,私人保險也可為限制在協商價格的25%,以較低的價格為準。這將幫助患者每年節省數百美元,這是拜登(Biden)政府針對進一步藥價改革所跨出的第一步。 同樣的胰島素價格上限法案,去(2021)年在眾議院通過,但沒有在參議院獲得投票。該法案若要在參議院通過,必須有10...
新聞集錦
人類基因體計畫
HGP
《Science》:歷時20年 人類基因體解序計畫終告完工!
2022-04-01/
記者 吳培安
始於1990年的人類基因體計畫(HumanGenomeProject),雖然已在2003年宣布完成了大部分編碼蛋白質的基因解序,但仍有8%的人類染色體,因技術限制而無法成功定序。直到美國時間3月31日,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AdamPhillippy領導的大型跨國團隊宣布,終於完成人類基因體定序的最後一哩路,其成果發表在《Science》。 相較於編碼蛋白質的DNA序列,這些不會製造蛋白質、...
第一頁
上一頁
509
510
511
512
513
下一頁
最後頁
當期雜誌
查看更多
「創新手術室」MIT大艦隊
記者列表
查看更多
記者 彭梓涵
記者 王柏豪
記者 吳培安
記者 李林璦
記者 鄔麗.巴旺
記者 黃佳啟
影音專區
查看更多
【影音】莫德納科學長:面對下一次大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