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巫芝岳

Only if we understand, can we care. Only if we care, will we help. Only if we help, shall all be saved. ― Jane Goodall

《Science》子刊:MIT首創3D列印仿生心臟模型 心血管手術個人化大躍進!

2023-02-28 / 記者 巫芝岳
近(22)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的科學家,開發出一項以3D列印製作的客製化心臟仿生模型,除了可幫助醫生量身定做個人化的療法,未來更可望用於創新的心臟醫材開發,該研究發表於期刊《ScienceRobotics》。這項研究由MIT醫學工程與科學副教授EllenRoche所領導,透過這項客製化的「軟性機器人模型」(softroboticmodel),能模仿患者特定的血流動力學情況,幫助醫師在主動...

醫流體李文斌挾頂尖微流體技術 為父母創業獲獎無數【會員限定】

2023-02-28 / 記者 巫芝岳
從國內微流體學研界大師李國賓的技術出發,開發出6小時快速抗生素敏感檢測、「即滴即測」的一站式PCR等系統,醫流體執行長李文斌,放棄台積電工程師的高薪工作,憑著對父母親病魔的「不服氣」毅然創業。今年,醫流體將提出第一張醫材證申請,同時計畫pre-A輪再募2億元新臺幣。撰文/巫芝岳可精確操控微量流體的「微流體(Microfluidics)」系統,被視為21世紀最重要的生醫重點技術之一。根據GrandV...

新冠、癌症、阿茲海默都靠「菌」! 微生物體多元應用吸睛

2023-02-26 / 記者 巫芝岳
「第七屆亞洲微生物體趨勢論壇」今年1月7日,於中研院人文社會科學館盛大舉行,共有10位美、日、韓、臺微生物體領域專家,在會中分享各自專長的微生物體研究。從新冠、癌症、阿茲海默症、慢性病等臨床醫學,至微生物演化、以AI演算法預測微生物生態系變化等,從微觀到巨觀,微生物的多元應用市場開啟大門。撰文/巫芝岳、李林璦、彭梓涵、劉馨香 攝影/羅翊方1月7日,圖爾思生技攜手中央研究院、臺大醫院舉辦「第七屆亞...

臺灣「精準檢測」業 誰是下一檔生技併購黑馬?

2023-02-26 / 記者 巫芝岳
在全球精準醫學的強勁趨勢下,加上新冠疫情延燒三年多來,多間以醫學檢測技術為主軸的生技公司紛紛在資本市場中掀起「旋風」。從博錸、奎克陸續獲外商投資,到行動基因被PreneticsGlobal收購,臺灣檢測業者開始吸引國際投資人目光。放眼國內如瑞磁、光鼎、基米、世基等興櫃公司,其各擁獨步全球的技術利基或市場,成為下一波被M&A目標,下一檔生技併購黑馬是否將出線?撰文/巫芝岳去(2022)年12...

賽諾菲A型血友病療法Altuviiio提前獲批! 成羅氏長效型血因子競爭對手

2023-02-24 / 記者 巫芝岳
美國時間23日,賽諾菲(Sanofi)與Sobi合作開發的長效型第八凝血因子(FVIII)Altuviiio(efanesoctocogalfa),獲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批准,用於成人和兒童A型血友病的治療,且比原先計劃提前將近一週,也讓該藥成為羅氏(Roche)長效型FVIIIHemlibra的強力競爭對手。Altuviiio被批准作為A型血友病的預防性及需求性治療(on-demandt...

嚴重藥物過敏SJS/TEN恐致死! 《JAMA》子刊:全球最大回顧性研究 28%與抗生素相關

2023-02-24 / 記者 巫芝岳
近(15)日,加拿大多倫多大學(UniversityofToronto)醫學院的研究人員,針對嚴重藥物過敏進行研究,發現在最嚴重的兩項藥物過敏「史帝芬-強生症候群」(SJS)和「毒性表皮溶解症」(TEN)中,有28%與抗生素使用相關,此為目前首次針對抗生素引起的SJS/TEN,所進行的系統性研究。研究論文已發表於醫學期刊《JAMADermatology》中。SJS和TEN被認為是最嚴重的藥物過敏類...

次世代疫苗劑型受看好! 鼻噴、微針貼片新冠疫苗 昱厚、怡定興全力研發中

2023-02-21 / 記者 巫芝岳
新冠疫情除刺激全球疫苗積極研發外,在疫情漸緩的當下,如何運用更便利、有效的接種方式,持續防堵病毒或未來其他傳染病,更成為需多生技公司的重點選題。今(21)日,中研院生醫轉譯研究中心主辦的「台灣新冠疫苗研發概況」論壇中,昱厚生技(6709)與怡定興科技,分別介紹其鼻噴與微針貼片的疫苗技術。其中,昱厚更指出其疫苗已在老鼠實驗中顯示,作為加強劑噴鼻給藥,比肌肉注射更能激發免疫力。比打針更有效!昱厚鼻噴新...

《Cell》子刊:UCSD抗癌小分子新藥大突破! 阻「RNA過度編輯」抗腫瘤轉移

2023-02-21 / 記者 巫芝岳
近(16)日,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UCSD)的幹細胞研究團隊,在動物實驗中證實「rebecsinib」這項小分子藥,能逆轉癌細胞內的特定RNA編輯,可望阻止十多項腫瘤發生轉移與產生耐藥性。此為這項錯誤的RNA編輯,首次能被以非侵入性方式檢測,並可望被作為抗癌靶點的研究。研究論文發表於期刊《CellStemCell》。ADAR1為一種RNA編輯酶,負責在DNA轉錄為RNA後,進行RNA的編輯;正常...

Chiesi酵素代謝罕病藥獲FDA批准 成美國該病首款療法

2023-02-18 / 記者 巫芝岳
近(17)日,義大利生技公司ChiesiFarmaceutici宣布,其用於治療罕見疾病α-甘露糖苷貯積症(AM)的酵素替代療法Lamzede(velmanasealfa),取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批准,成為美國該罕病首款治療藥物。Lamzede目前已在歐盟、巴西等國獲得許可;在台灣,友華生技(4120)也在去年向Chiesi取得該藥在台灣與東南亞的獨家代理權。該批准是基於一項...

《Science》免疫療法再突破! 腫瘤內「樹突細胞」數量與療效相關 可望成增強療效新標靶

2023-02-18 / 記者 巫芝岳
近(17)日,聖路易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UniversityinSt.Louis)的免疫學團隊,在一項研究中發現,對癌症免疫療法療效的差異,可能與病人的特定免疫細胞有關;若腫瘤中該「CD5+樹突細胞」表現較多,病人對免疫療法的反應可能較佳、存活期較久。未來,該細胞可望成為免疫療法的療效預測指標,也可能成為提升免疫療法效果的新作用標靶。該研究發表於頂尖期刊《Science》。在癌症療法中...

癌細胞餓不死?! 《Nature》首證腫瘤能量生成途徑 推翻「癌細胞代謝旺盛」假說

2023-02-17 / 記者 巫芝岳
近(1)日,美國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University)的科學家,首次證實腫瘤細胞將營養轉化為生長能量的過程,並指出未轉移的原位癌細胞,將食物養分轉為能量的速度其實相當緩慢,反而是透過捨棄正常細胞應有的功能來減少耗能。該發現可說推翻過去曾認為「減少攝食可以餓死癌細胞」的迷思。該研究發表於頂尖期刊《Nature》。哺乳動物的健康組織,多會透過「檸檬酸循環」(又稱三羧酸循環,TCAcyc...

國衛院、新加坡竹腳醫院簽MOU 促罕病精準照護

2023-02-15 / 記者 巫芝岳
今(15)日,國家衛生研究院宣布與新加坡竹腳婦幼醫院(KKWomen'sandChildren'sHospital),簽署精準醫學合作備忘錄(MOU),雙方將針對罕見疾病的全基因體定序(WGS)臨床服務、轉譯研究,及生技發展三方面合作。新加坡精準健康研究(PRECISE)科學長暨SG100K研究計畫主持人JohnChambers,也在簽約儀式後,介紹PRECISE在新加坡精準健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