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大腦發育與精神疾病有關? UCLA團隊53,000個基因圖譜揭兩者關係

2024-10-16 / 記者 黃佳啟
美國時間9日,洛杉磯加州大學(UCLA)的ChongyuanLuo與舊金山加州大學(UCSF)的MercedesParedes領導的研究團隊,運用單核甲基3C定序(single-nucleusmethyl-3Csequencing,snm3C-seq)技術,成功生成超過53,000個染色質構象(chromatinconformation)和DNA甲基化的聯合單核圖譜,並透過三維染色質構象重組,展現...

有史以來最完整!《Nature》14萬神經元、5千萬突觸 果蠅全腦神經元圖譜誕生

2024-10-03 / 記者 李林璦
美國時間2日,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University)神經科學研究所,與其結合各地科學家、人工智慧(AI)成立的FlyWire聯盟,建構出「至今最完整的果蠅(Drosophilamelanogaster)大腦圖譜」,包含近14萬個、8,453種類的神經元、超過5450萬個突觸。這也是首次完整建構出特定生物體的大腦圖譜。該研究發表於《Nature》。 率領FlyWire聯盟的是普林斯頓...

《Nature》找到肥胖元兇! 大腦食慾神經元受困沉積物

2024-09-23 / 記者 李林璦
美國時間18日,澳洲墨爾本大學(TheUniversityofMelbourne)研究團隊在小鼠研究中發現,大腦中控制食慾和代謝的神經元沉積黏性物質時,會阻止神經元感知胰島素,造成代謝紊亂,造成糖尿病和肥胖,而一種神經纖維化小分子抑制劑有望抑制黏性物質的產生,讓體重減輕、改善血糖控制。該研究發表於《Nature》。當人體出現胰島素阻抗時,可能成為第二型糖尿病與肥胖等代謝疾病,研究人員進一步研究胰島...

打噴嚏或咳嗽?《Cell》揭MrgprC11、SST兩神經路徑觸發大腦反射動作

2024-09-11 / 記者 彭梓涵
近(6)日,華盛頓大學疼痛中心研究人員的研究發現,打噴嚏和咳嗽是由不同的感覺神經元傳遞到大腦引起的反射動作,其中鼻部攜帶MrgprC11離子通道的感覺神經員會誘導噴嚏,氣管中攜帶SST離子通道的感覺神經元的會誘發咳嗽,研究成果發表在《Cell》期刊。 打噴嚏和咳嗽是許多呼吸道病毒感染和過敏的主要症狀,但大腦究竟接收了什麼訊息,才會激起該反射動作,此生理反應引起了華盛頓大學疼痛中心研究人員的好奇。 ...

北醫大李崇菱、日本廣島大學跨域研究 指「類人腦器官」5大倫理規範要點  

2024-08-23 / 記者 吳培安
今(23)日,臺北醫學大學宣布,醫療暨生物科技法律研究所李崇菱副教授參與日本廣島大學一項跨領域合作研究,針對類人腦器官(brainorganoids)相關生醫研究在未來可能引發的法律及倫理爭論,提出當前應規範及保障的五大分類,包括意識、法律地位、知情同意權、所有權以及器官移植。這項研究發表在《JournalofBioethicalInquiry》。 類人腦器官是由人類幹細胞培養出來的三維神經組織,...

《Nature》子刊:老化大腦可望逆轉、修復清除廢物能力  

2024-08-20 / 記者 吳培安
美國時間15日,一份美國羅徹斯特大學醫學中心(UniversityofRochesterMedicalCenter)的小鼠實驗新研究發現,大腦清除廢物的能力雖然會隨著老化而減退,但有機會透過藥物逆轉。研究團隊認為,這項發現有望為阿茲海默症、帕金森氏症等神經系統疾病帶來轉機。這項研究刊登在《NatureAging》。 阿茲海默症、帕金森氏症等多種神經系統疾病,被認為與大腦未能清除掉有害的廢棄物有關,...

《Nature》子刊:運動還是奶昔? 大腦食慾素幫你做選擇

2024-08-08 / 實習記者 郭品岑
美國時間8月6日,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 ETHZurich)神經學教授DenisBurdakov發現,大腦食慾素(orexin)會影響老鼠選擇運動或零食的決定,當食慾素被阻斷時,老鼠會頻繁地選擇奶昔,而非跑輪運動,該研究結果發表於《Nature neuroscience》。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orldHealthOrganization)統計,80%的青少年和27%的成年人運動量不足,肥胖率不僅...

《Nature》子刊:憂鬱症治療新希望?! 大腦β頻率神經活動與失樂症狀有關

2024-07-22 / 實習記者 郭品岑
美國時間7月15日,貝勒醫學院神經外科系教授SameerSheth與研究團隊,發現大腦額葉前扣帶皮層(anteriorcingulatecortex, ACC)的β頻率神經活動,與獎勵識別和選擇決策的關鍵神經有相關,並證實在癲癇或重度憂鬱症患者上,β頻率神經活動有所降低,這項研究結果發表於《NatureCommunications》上。 人類透過各種活動與感官體驗獲得快樂,而憂...

《Nature》子刊:新大腦皮層模型!只需75%數據 神經影像分析準確度大增

2024-07-22 / 實習記者 郭品岑
美國時間7月16日,達特茅斯學院(DartmouthCollege)的研究員創建了新的大腦皮層表面模型,稱為OpenNeuroAverage(onavg),可更精準與高效率的進行人類大腦神經影像分析,以深入探討大腦的功能,該研究結果發表於《NatureMethods》上。 人類大腦負責感知、記憶、語言、思考、意識和情感等關鍵作用,為了解大腦如何運作,研究員過去通常以神經影像技術,紀錄受試者在執行任...

《Nature》哈佛首揭大腦單一神經元對「語義」反應 助未來腦機介面開發

2024-07-16 / 記者 巫芝岳
近(3)日,哈佛醫學院(HarvardMedicalSchool)的神經科學團隊,發現在大腦前額葉的語言區中,單一神經元對語言訊息反應證據,這些神經元能夠選擇性地回應特定單字語義。這是科學家首次在人類單細胞的層級,證實人腦如何精確處理語言訊息,並進一步產闡明在語言理解過程中,細胞層次作用。該研究對未來語言相關腦機介面的開發有很大的幫助,研究論文發表於頂尖期刊《Nature》。本次由哈佛醫學院助理教...

《Science》子刊:社會性別也影響腦神經?! 專家建議大腦研究納入社會性別

2024-07-15 / 實習記者 林庭語
近(12)日,美國范斯坦醫學研究所(FeinsteinInstitutesforMedicalResearch)的ElvishaDhamala團隊發現,「生理性別」(sex)與「社會性別」(gender)都與大腦內在功能連結有關,但功能有所不同,並建議神經科學家應該在進行生物醫學研究時,額外考慮生理性別及社會性別。這項研究論文發表於《ScienceAdvances》。生理性別,意即出生時被指定的性...

《Nature》首次直擊睡眠大腦神經可塑性! 夢中不僅回顧過去 還可預演未來經歷

2024-06-07 / 記者 巫芝岳
近日(5月8日),美國密西根大學(UniversityofMichigan)和萊斯大學(RiceUniversity)的研究團隊,發現大鼠在睡眠期間,大腦海馬迴的部分神經元不只會「重播過去的經歷」,還能「預演未來情況」。這是科學家首次直接觀察到動物在相對清醒時,缺乏外在刺激下的睡眠時間,腦中仍舊具有神經可塑性(neuralplasticity)。該研究發表於期刊《Nature》。該研究是透過分析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