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治療軍火商」 尚博見證臺灣細胞產業發展史
2021-07-23 / 記者 吳培安
尚博生技是國內極少數專注於細胞分析技術的儀器代理商,20年來,創辦人暨董事長黃瑞璋從早期的流式細胞儀、影像細胞儀,到現今更高階的細胞能量分析儀如數家珍。團隊以其在細胞學領域的專業,服務客戶網絡遍撒產業界及研究單位實驗室,一路走來見證了臺灣細胞產業發展的歷史。隨著臺灣逐步跨向細胞治療新紀元,低調的尚博,也被譽為臺灣細胞治療產業的「軍火商」。撰文、攝影/吳培安臺灣正逐步跨向細胞治療新紀元&hellip...
李世仁掌舵全崴 完成臺、日手術傷口臨床二期
2021-07-23 / 記者 吳培安
成立於2010年的全崴生技,在資深生技創投家李世仁入主後,成功轉型為臺灣再生醫學產業界的黑馬。其開發的全球首創異體胎兒纖維母細胞庫,結合能夠深入難治傷口的水膠劑型,目前已於臺、日陸續完成手術傷口二期臨床收案,將於日本申請有條件上市許可;糖尿病足潰瘍完成一/二期試驗,期能成為高階慢性傷口市場的明日新星。撰文、攝影/吳培安 華威創投合夥人李世仁,擁有超過25年的投資經歷,是全臺灣最資深的生技創投專家...
嘉基安欣瑜「12年如一日」 堅守原民部落健康
2021-07-23 / 記者 巫芝岳
現任嘉義基督教醫院部落健康中心主任、擁有鄒族血統的家醫科醫師安欣瑜,在當住院醫師時,一場「八八風災」,成為她返鄉駐守阿里山醫療的轉捩點。12年間,她與嘉基團隊持續把第一線醫療送入來回要5小時車程的阿里山鄉部落,把部落的長照、早療、健康促進經營得有聲有色。秉著對部落故鄉人們的熱愛,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安欣瑜持續力促政府注重原住民健康。撰文/巫芝岳有雙小鹿般明亮大眼和深邃輪廓,談起醫療知識口條專業、面...
Session 10:唐獎三得主揭開細胞激素免疫療法前世今生
2021-07-23 / 記者 劉馨香
今(23)日,2021亞洲生技大會(BIOAsiaTaiwan)邁入第三日,論壇10(Session10)以「細胞激素療法的進展(AdvancesofCytokine-basedTherapeutics)」為主題,邀請到2020唐獎生技醫藥獎三位得主─英國牛津大學教授馬克.費爾德曼(MarcFeldmann)、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總校教授查爾斯.迪納雷羅(CharlesDinarello)以及日本大阪...
輝瑞砸24億美元牽手Arvinas 打造乳腺癌蛋白降解療法
2021-07-23 / 記者 王柏豪
昨(22日),輝瑞(Pfizer)公司和Arvinas聯合發布新聞,雙方達成協議將共同開發和商業化口服PROTAC蛋白降解藥物ARV-471,為ER陽性乳腺癌患者打造支柱性內分泌新療法,適應患者包括接受輔助治療到轉移性乳腺癌之患者。此一協議,輝瑞將付給Arvinas 6.5億美元的前期付款,以及潛在可達14億美元的里程碑付款。同時,輝瑞將對Arvinas進行3.5億美元股權投資。 ARV-471是...
胡哲銘奈米粒子突破技術瓶頸 有效刺激T細胞增百倍
2021-07-23 / 記者 李林璦
癌症免疫療法大勢所趨,個人化精準的癌症疫苗療法更是,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胡哲銘以獨創的奈米技術平台,跨領域結合癌症免疫治療、生物資訊學,創建100奈米大小、可容納幾萬個短胺基酸抗原,製成如同病毒型態的個人化癌症疫苗,可以刺激出準確度高,且刺激出的T細胞量高出現有技術百倍,邁向成為全球首屈一指的癌症疫苗公司。撰文/李林璦Profile現職:中研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跨部會疫苗平...
陳儀莊「神經賦活」團隊 攻新機制阿茲海默新藥
2021-07-23 / 記者 李林璦
阿茲海默症藥物開發新世代開啟,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陳儀莊所領導的跨領域神經賦活團隊,從中草藥天麻中萃取、合成出小分子新藥,已在動物試驗中可有效治療及延緩阿茲海默症,有望成為阿茲海默症的下一代新機制明星候選新藥。撰文/李林璦Profile現職:中研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研究專長:⑴ 腺苷A2A受體(adenosineA2Areceptor,A2AR)在神經退化疾病中的病...
Session 11:2027年全球CAR-T細胞療法市值上看117億美元
2021-07-23 / 記者 吳培安
今(23)日,2021亞洲生技大會(BIOAsia-Taiwan2021)線上論壇第三日,論壇11(Session11)聚焦在「創新細胞與基因治療」(AdvancesinCell&GeneTherapies)主題,由生物技術開發中心(DCB)執行長吳忠勳主持、經濟部技術處處長邱求慧開場致詞,並邀請到澳洲PeterMacCallum癌症中心教授DominicM.Wall、諾華(Novarti...
陶秘華AAV/ hACE2新冠小鼠模型 助攻三大國產疫苗開發
2021-07-23 / 記者 李林璦
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研究所研究員兼生醫轉譯研究中心轉譯醫學專題中心執行長陶秘華臨危受命,在短短一個月內便利用腺相關病毒載體(AAV)技術,讓小鼠成功表現人源ACE2受體基因,配合生物醫學研究所和基因體中心的兩間P3實驗室,共組中研院新冠病毒P3團隊,完成建構新冠病毒小鼠攻毒模式,提供國內三大疫苗廠和其他抗病毒藥物的生技公司進行臨床前動物試驗,建立了新冠疫苗、藥物開發的黃金標準,打通國內新冠疫苗醫藥開...
生醫轉譯研究中心 臺灣「化研為用」靈魂聖地!(一)
2021-07-23 / 記者 巫芝岳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點燃全球一波「生醫熱」,致力於將基礎科學轉為臨床應用的中研院「生醫轉譯研究中心」,成立不到2年,去年(2020)就寫下達7,970萬新臺幣的技轉及授權金紀錄。座落於國家生技研究園區(NBRP)內,生醫轉譯研究中心又將發揮什麼樣的角色,引領建立臺灣國家級生醫生態圈,讓南港成為全臺首座最完整生醫聚落?更被賦予了將臺灣基礎科學「化研為用」的靈魂聖地。這片聚集產、官、學、研...
《Analytical Chemistry》紅外線光譜區分新冠感染嚴重性 助醫院分類重症患者
2021-07-23 / 實習記者 蕭宇軒
近(19)日,印度與澳洲兩國研究人員聯手,發表了一種新型血液測試的模型,使用衰減全反射傅立葉轉換紅外線光譜(ATR-FTIR)的技術,旨為高效且快速預測新冠肺炎病毒的感染嚴重程度。該研究已刊登於《AnalyticalChemistry》。 該紅外線光譜技術先前已使用新冠病毒進行測試,從128名患者血漿樣本的結果顯示,重症與非重症患者存在微小差異。接著研究人員將數據與患者的臨床資訊結合,於開發的新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