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守冠:重新定義篩檢「醫療」或「防疫」目的 加速居家檢測發展
2021-06-20 / 記者 彭梓涵
光鼎生物科技在毛細管電泳儀市場耕耘超過17年的時間,除擁有完整的研發及生產量能,於全球亦建立了堅強的經銷團隊,近年來整體銷售實績連年攀升,預計今年7月底至8月初公開發行,並於2021年10月底左右興櫃。 光鼎生物所開發全球首創便攜式毛細管電泳儀,針對不同應用,也開發出一系列試劑套組(包含新冠肺炎),操作上簡易、分析快速,相較於核心實驗室的大型分析儀器,不論是樣品上機還是後端軟體分析操作介面,皆透過...
《PLOS Pathogens》抗病毒新潛力策略:抑制細胞UPR反應
2021-06-20 / 記者 劉馨香
近(17)日,英國劍橋大學病理學系團隊發表一項新研究,提出一種新的新冠病毒藥物療法。研究者以細胞實驗發現,透過藥物抑制細胞的未摺疊蛋白反應(unfoldedproteinresponse,UPR),可有效減低病毒複製量。此抗病毒藥物策略,可避免病毒產生抗藥性而失效。該研究刊登於《PLOSPathogens》。當新冠病毒感染細胞,須使用細胞中的內質網以製造病毒蛋白及複製核酸,而大量製造及修飾病毒蛋白...
英開發AI抗體快篩 揪變異株準確率達98%
2021-06-18 / 記者 彭梓涵
近(16)日,英國亞伯丁大學(UniversityofAberdeen)開發一項結合AI技術的創新抗體檢測,可偵測社區中的流行變異株,包括Alpha(英國肯特)和Delta(印度)變異,此外該檢測還可評估個人長期免疫力,為接種疫苗抑或是感染引起,準確率為98%,特異性達100%。 這項新的抗體檢測,是英國亞伯丁大學與VertebrateAntibodies和NHSGrampian合作開發,結合了V...
洪岳鵬:疫情為產業「總體檢」 臺生技基礎建設尚待加強
2021-06-18 / 記者 李林璦
國光生技(4142)是亞洲唯一一家擁有美國、歐盟、巴西、韓國及臺灣cGMP認證的疫苗供應商,十年間發展自有季節流感(三價、四價)、腸病毒疫苗,並取得賽諾菲(Sanofi)、天道醫藥之無菌充填代工訂單,擁有「自有產品業務」與「國際代工服務」兩大核心資產。 國光是臺灣首家取得衛福部核准新冠疫苗一期試驗的公司,目前預計在東南亞等多國進行臨床一、二、三期試驗。而因應新冠疫情持續出現變種病毒與流感化趨勢,國...
危害更勝SARS! 病理解剖揭新冠病毒挾持免疫細胞、攻擊全身
2021-06-18 / 記者 李林璦
美國時間16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教授卞修武團隊,透過大體病理解剖揭開新冠肺炎(COVID-19)的病理機制,研究指出,新冠病毒會在各生理屏障(physiologicalbarriers)處,劫持單核球、巨噬細胞以及血管內皮細胞,作為入侵人體的入口,且新冠病毒感染的器官比SARS更廣泛,擴及主動脈、食道、甲狀腺、睪丸和子宮。該研究發表於《CellResearch》。 目前,眾所...
李敏西:臺灣風險創投較少 不利培植疫苗、藥物新創研發
2021-06-17 / 記者 吳培安
李敏西研究員任職於國家衛生研究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擁有英國牛津大學感染症流行病學博士學位,曾任職於美國MedImmune疫苗公司。他在2005年返臺、於國衛院疫苗研發中心擔任副研究員,積極投入H5N1流感與腸病毒71型疫苗之開發。 2020年新型肺炎(COVID-19)疫情爆發、國衛院啟動新冠疫苗開發,李敏西也與同所宋旺洲副研究員團隊合作,利用流感類病毒顆粒(VLP)技術平台開發COVID-19...
徐悠深:臺抗疫產品「市場潛力模糊」成弱點 政府應把握機會加速培植
2021-06-16 / 記者 巫芝岳
昱厚生技以技轉自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的去毒LT技術平台(LTh(αK))為發展核心,開發包括:噴鼻劑型流感疫苗(LT-Flu,AD07030)、呼吸道過敏性治療疫苗(LT-Allergy,AD17002-AI)、新冠肺炎輕症噴鼻治療藥物(AD17002-SC)等產品。其中,AD17002-SC已獲醫藥品查驗中心(CDE)納入專案指標性案件,並已在5月上旬向食藥署(TFDA)提出II...
美AI研究揭示新冠肺炎、阿茲海默症腦損傷關聯
2021-06-16 / 記者 彭梓涵
越來越多研究指出新冠肺炎(COVID-19)感染者會併發類似失智症的認知障礙。近9日,一項由美國克里夫蘭診所(ClevelandClinic)主導的研究,利用人工智慧比較分析COVID-19感染者與阿茲海默症(AD)患者間的數據庫,發現兩者在幾種與神經疾病相關的基因/蛋白質,有密切關係。研究證明,該病毒會影響大腦產生認知障礙。相關研究已發表在《Alzheimer’sResearch&a...
《Nature》子刊:Scripps老藥新用 篩出4高潛力抗新冠藥
2021-06-07 / 記者 劉馨香
美國斯克里普斯研究所(ScrippsResearchInstitute)發表一項新研究,經大量篩選一萬種以上的藥物或化合物,最後找出4種臨床已批准使用的藥物,及9種處於開發階段的化合物,具有很高的潛力可作為新冠肺炎(COVID-19)口服藥。該研究於6月3日發表於《NatureCommunications》。 研究使用兩種不同類型的人類細胞感染新冠病毒(SARS-CoV-2),再分別以約12,00...
王欽堂:落實遠距醫療助疫 健保、藥品配送、金流 亟需產官醫協作
2021-06-07 / 記者 巫芝岳
國內新冠疫情持續升溫下,衛福部的「視訊診療」緊急政策持續延長,據4日最新版公告,暫定延至全國三級警戒降級或解除的次月底為止。不過,除了醫院視訊看診外,國內也有許多網路健康照護平台,提供免費/付費的專業醫師諮詢服務。除了方便使用外,也可望達到分流效果、降低民眾染疫的風險。本刊近日專訪網路健康照護平台醫聯網創辦人王欽堂,他表示,自從疫情進入三級警戒後,甫上線的電話諮詢服務國內單週使用量已暴增3.8成;...
新冠長期症狀很嚴重!研究呼籲:45%患者出院後健康問題需重視
2021-06-03 / 記者 李林璦
近期,一項新研究記錄了第一波感染新冠肺炎(COVID-19)的住院患者出院後健康狀況,研究人員發現,有45%的新冠住院患者康復後,身體狀況比罹患新冠以前更差,但醫生還是會讓80%的患者出院,且其中67.6%患者出院後還是需要醫療器材輔助,26.7%的患者更持續存在吞嚥困難的問題。該研究發表在《PM&R》(PhysicalMedicineandRehabilitation)。該研究分析追蹤2...
黃韋伯:攻克居家快篩兩難題 採檢專業度、通報機制
2021-06-03 / 記者 李林璦
指揮中心於5月30日宣布企業抗原快篩執行原則,並初步研擬相關作業指引,企業得依風險管控自行訂健康監控機制,並進行週期性或針對高風險人員抗原快篩檢測,在醫事人員執行採檢前提下,企業可進行自費快篩,包括:電信業者、紡織廠與電子廠等,也有些中小型廠商已開始下單。 據衛福部的統計資料,已核准專案製造抗原檢測試劑廠商家數達11家12項,專案輸入抗原檢測為2家3項產品。 本刊特別採訪在國內快篩業者中,不斷在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