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科學家首次做出蝙蝠iPS細胞!開啟蝙蝠病毒學、長壽、抗癌秘密  

2023-02-22 / 記者 吳培安
美國時間21日,西奈山伊坎醫學院(IcahnSchoolofMedicineatMountSinai)研究團隊宣布,首次製作出蝙蝠的誘導型多潛能幹細胞(iPS細胞),不僅讓科學家得以更深入了解蝙蝠與病毒之間的共生關係,也開啟對於新冠病毒(SARS-CoV-2)等傳染病,以及蝙蝠長壽或是抗癌機制的研究新契機。這項突破性研究發表在《Cell》。 研究資深作者、西奈山伊坎醫學院ThomasZwaka教授...

美研究:化痰藥可阻斷新冠病毒感染

2023-02-08 / 記者 李林璦
日前,美國阿拉巴馬大學(UniversityofAlabama)研究人員發現,可改善黏膜纖毛(mucociliary)的活性藥物,例如化痰藥物,可以透過抗氧化特性來改善黏膜纖毛運輸(mucociliarytransport,MCT)功能,對抗新冠病毒(SARS-CoV-2)感染,並改善新冠肺炎的預後。該研究尚未經同行評審,刊登於預印本平台《bioRxiv》。研究人員指出,新冠病毒感染會破壞纖毛呼吸...

首款FDA正式批准新冠單株抗體療法!羅氏關節炎老藥新用獲批治重症

2022-12-22 / 記者 李林璦
美國時間21日,羅氏(Roche)旗下基因泰克(Genentech)宣布,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正式批准治療類風溼性關節炎免疫藥物Actemra(tocilizumab)可用於治療接受全身性皮質類固醇、須使用呼吸器或葉克膜(ECMO)的新冠肺炎(COVID-19)住院患者。該藥也是FDA正式批准第一個用於治療新冠肺炎的單株抗體。 Actemra為IL-6受體抑制劑,可用於治療發炎相關疾病,與...

拜登再提92.5億美元新冠資金要求 助次世代疫苗、療法、檢測開發 

2022-11-17 / 記者 李林璦
美國國會第2會期開始,拜登(JoeBiden)於美國時間15日要求國會提供高達92.5億美元的新一輪新冠肺炎(COVID-19)資金,用於促進次世代疫苗、療法、檢測的商品化,並加速長新冠(longCOVID)的研究與療法研發。不過,共和黨議員先前已拒絕了拜登政府提出的3項新冠肺炎緊急資金申請。而此次提出的資金申請中,規劃92.5億美元將創建一個名為CovidShield的計畫,成為曲速行動2.0(...

新冠重塑醫療保健市場! 30%鄉鎮醫院恐倒閉 遠距醫療起飛、零售業跨入基層醫療

2022-11-07 / 記者 李林璦
美國時間3日,市場調研公司Forrester發表一份報告,預測新冠肺炎(COVID-19)將影響醫療保健市場,估計美國有30%鄉鎮區域醫院(ruralhospitals)面臨倒閉,將有更多零售業者跨入基層醫療市場,更預測在2023年時,美國將有4分之1的成年人透過遠距患者監測工具接受慢性疾病治療。 報告指出,許多醫院因新冠疫情(COVID-19)衝擊,財務的黑洞難以恢復,醫院破產的數量激增。 根據...

日研究:漱口水含低濃度CPC 可抗新冠病毒

2022-10-10 / 記者 劉馨香
近期,日本北海道大學研究團隊指出,一些漱口水中的成分——西吡氯銨(cetylpyridiniumchloride,CPC),在低濃度就對於新冠病毒(SARS-CoV-2)具有抗病毒作用。該研究成果於今年8月發表在《ScientificReports》。新冠病毒導致的新冠肺炎(COVID-19),是一種可以透過懸浮微粒(aerosols)傳播的空氣傳播疾病(Airborned...

中研院找出COVID-19肺栓塞關鍵 阻斷2受體可緩解

2022-09-15 / 記者 劉馨香
近期,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謝世良與博士後研究學者宋佩珊研究團隊,揭露COVID-19的病原體SARS-CoV-2容易引發血栓的關鍵原因。研究發現,SARS-CoV-2會活化血小板以放大發炎反應,進而產生血栓,只要阻斷嗜中性白血球表面的兩個受體CLEC5A和TLR2,就可以緩解血栓症狀、減少血管內凝血以及發炎。研究成果已發表於《JournalofBiomedicalScience》期刊。謝...

英開發首款光觸媒塑膠薄膜 日光燈照2小時殺死新冠病毒!

2022-09-13 / 記者 李林璦
近日,英國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Queen'sUniversityBelfast)研究人員首創出一種光觸媒薄膜,會吸收紫外線產生活性氧化物(ROS)來殺死病毒,包含新冠病毒(SARS-CoV-2)。該薄膜生產成本低廉、柔韌具延展性,並可降解,能使用於醫療院所的一次性圍裙、桌布和窗簾,也有望使用於食品包裝,取代現有的一次性塑膠薄膜。該研究發表於《PhotochemistryandPhotobi...

AZ疫苗研發科學家:鼻噴疫苗是抑制新冠傳播下一步關鍵

2022-08-22 / 記者 李林璦
下周英國將開始施打莫德納(Moderna)針對突變株開發的二價新冠疫苗mRNA-1273.214,而近期,科學家們開始思考下一代的新冠疫苗該如何發展,因此呼籲應重新關注鼻噴疫苗,他們認為,「鼻噴疫苗最有可能阻止新冠病毒的傳播,並將感染降低至可控制的狀況。」一篇在《ScienceTranslationalMedicine》上的研究也開發出有效的創新型鼻噴疫苗。領導牛津與阿斯特捷利康(Oxford/A...

125萬人長期追蹤!《Lancet》子刊:腦霧、精神疾病 長新冠糾纏長達兩年?!

2022-08-19 / 環球生技
美國時間17日,長新冠(LongCovid)為近年人們高度關注的Covid後遺症,其中神經系統受創引起精神疾病更是引人注目。牛津大學(UniversityofOxford)的研究團隊針對125萬位Covid患者進行長期分析,發現在Covid-19感染後的兩年間,患者出現精神疾病、失智、腦霧和癲癇等疾病的風險仍然高於其他呼吸道感染疾病,未來變種病毒更是提高患者出現長新冠後遺症的機率。該研究發表於《L...

國衛院解密疫苗副作用、新冠病毒快速感染細胞關鍵!GLK高表現致外泌體遞送ACE2

2022-08-10 / 記者 劉馨香
今(10)日,國衛院表示,國衛院免疫醫學中心譚澤華特聘研究員與莊懷佳助研究員,以及國衛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周彥宏研究員團隊,發現蛋白激酶MAP4K3(又稱GLK)為促使新冠病毒快速感染細胞之關鍵,且也能解釋新冠疫苗造成副作用的機制,有利於新冠治療藥物與疫苗之研發。研究成果於今年7月發表於全球知名醫學期刊《EMBOMolecularMedicine》。譚澤華與莊懷佳研究團隊發現,受新冠病毒感染之細胞...

《PNAS》敲警訊! 新冠病毒突變對干擾素產生抗性

2022-08-03 / 記者 李林璦
近日,據外媒指出,已經發現持續突變的新冠病毒對於輝瑞(Pfizer)的新冠藥物Paxlovid產生抗藥性,此外,還對人體自己產生對抗病毒的蛋白─干擾素(Interferon)產生抗藥性,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安舒茲醫學院校區(UniversityofColoradoAnschutzMedicalCampus)的研究人員於《PNAS》上發表,新冠病毒從原始株開始,越突變到後期,對於干擾素的抗性越大,尤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