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Language
Chinese (Simplified)
Chinese (Traditional)
English
French
German
Japanese
Korean
Spanish
HOME
新聞
服務
訂閱
廠商
關於
下載 APP
聯絡
查看購物車
請選擇單元
新聞
投資雷達
生技名人錄
生醫動態
影音報導
環球雜誌
環球生技
搜尋
會員登入
註冊
新聞
每日新聞
生技醫藥
醫療科技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科學新知
政策法規
應用生技
論壇報導
新聞集錦
市場分析
產業報告
市場觀測
漲跌排名
商機媒合
查找廠商
MIT BIO
人物專訪
專家觀點
【影】技術焦點鏡
【影】生醫名人錄
公告
產業新訊
公司報導
生醫永續(ESG)
本刊公告
生醫徵才
展會直擊
論壇報導
產業論壇
海外展會
亞洲生技大會
台灣醫療科技展
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
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年會(ASCO)
Podcast
活動
出版品
雜誌
買書
Podcast
本刊公告
新聞
醫療科技
醫療科技
NEW
巨暘首款開放式葉克膜獲FDA 510(k) 挑戰外商壟斷市場
醫療科技
NEW
市場壅擠!賽諾菲終止8億美元購得重症肌無力BTK抑制劑三期臨床
醫療科技
NEW
美軟體公司創「AI蛋白質設計系統」登《Nature》子刊 百萬個序列快速生成!
醫療科技
遠距醫療
遠距照護
疫後遠距熱潮未退?! 美國多數醫師:老人遠距醫療改善空間仍大
2022-12-23/
記者 巫芝岳
近(9)日,美國非營利健康組織WestHealth的一項研究發現,有超過半數的臨床醫師認為,即便遠距技術為老年人帶來很多優勢,然而在目前的醫療實務上,遠距醫療仍非老年人較佳的照護選擇,顯示目前的遠距醫療仍有很大的改善空間。該研究發表於數位健康期刊《Telemedicineande-Health》中。該研究針對全美臨床醫師進行調查,評估其對65歲以上的老年人使用遠距醫療的看法和實際情況。該研究共發出...
醫療科技
數位醫療
遠距醫療
神寶
泰雅科技
達明機器人
網路取代馬路!全國產、低延遲「5G遠距腹部超音波遙控診斷」落地新竹尖石
2022-12-16/
記者 彭梓涵
今(16)日,數位發展部數位產業署,攜資策會、工研院、馬偕醫院、宏達電、泰雅科技、仁寶、神寶及達明機器人,發表全台首創「5G遠距腹部超音波遙控診療技術」,該技術深入新竹尖石鄉後,不只網路取代馬路,讓醫師在遠距醫療診察更便利,參與遠距醫療的尖石民眾滿意度高達90%以上。 數位發展部部長唐鳳於發表會上表示,為縮小城鄉醫療差距,數位部產業署近幾年積極投入5G專網與科技醫療的應用。 日前數位部推動工研院整...
醫療科技
醫療器材
醫工
智慧醫療
司徒惠康
楊泮池
賴健文
林啟萬
吳漢章
臺精準健康產業如何發展?司徒惠康:政府需有決心、可借鑑新加坡
2022-12-15/
記者 劉馨香
今(15)日,為期3天的2022年全球生物醫學工程年會(GCBME)、臺灣生物醫學工程科技研討會(TSBME)、SPIE國際光電工程生醫影像與感測會議(BISC)正式啟動。三大醫工領域會議今年首次聯合舉辦,在第一天上午以齊聚產官學7名專家探討精準健康展開序幕。 在精準健康論壇一開始,由中研院院士楊泮池介紹臺灣精準健康的發展概況。他表示,精準健康被列為六大核心戰略產業之一,政府透過政策獎勵、產品輔導...
醫療科技
GCBME
TSBME
SPIE
BISC
醫學工程
精準醫療
三大醫工會議首次同台!張上淳:未來10年將是生醫科技的時代
2022-12-15/
記者 吳培安
2022年全球生物醫學工程年會(GCBME)、臺灣生物醫學工程科技研討會(TSBME)、SPIE國際光電工程生醫影像與感測會議(BISC),於今(15)日宣布正式展開,為一連3天的跨國醫工領域年度盛會揭開序幕。 本屆大會主席、臺大醫療器材與醫學影像研究所教授駱遠表示,此次活動在國科會與國際光電工程學會(SPIE)共同促成下,三場活動首次同台舉辦,意義非凡,期待在三天的活動中,看見光學、影像及生物醫...
醫療科技
VR
心理健康
數位療法
BehaVR與Oxford VR合併募1300萬美元 成最大VR心理健康平台!
2022-12-14/
記者 李林璦
昨(13)日,專注於心理與行為健康的2家虛擬實境(VR)平台公司BehaVR與OxfordVR共同宣布兩家公司合併,並獲得1300萬美元B輪募資,投資由聯合健康集團(UnitedHealthGroup)旗下卧騰(Optum)的創投基金OptumVentures和牛津大學共同領投,合資公司將以BehaVR的名稱營運,有望成為全球最大的VR健康平台。 虛擬實境可以讓臨床醫師為患者創造個人化的感官體驗,...
醫療科技
前列腺癌
AI
人工智慧
前列腺癌不須全切除?! 美FDA批准精準定位AI 實現局部治療
2022-12-09/
記者 劉馨香
7日,美國醫療AI公司AvendaHealth宣布,其精準定位前列腺癌位置的AI輔助軟體iQuest,已獲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510(k)批准,有助於實現個人化的前列腺癌治療。AvendaHealth表示,iQuest可協助醫師分割磁振造影(MRI)特徵、評估病變,並規劃手術和活體組織檢查(biopsy)。該系統以深度學習演算法,建構出「量身定做的3D地圖」,顯示前列腺中的癌症位置,以讓...
醫療科技
數位醫療
精準醫療
台灣精準醫療產業協會
PMIA
林啟萬:歐盟MDR新規上路、臺灣僅過10張 挑戰益發嚴峻!
2022-12-09/
記者 吳培安
昨(8)日,台灣精準醫療產業協會(PMIA)於晚間舉辦「2022會員大會暨精準健康新趨勢論壇」,現場匯集多名產官學研、專業人士共襄盛舉,並邀請到羅氏/基因泰克(Roche/Genentech)個人化醫療照護全球策略長AnaLuisaRamirez、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TaiwanAILabs)創辦人杜奕瑾,分享個人化醫療和AI驅動醫療照護的觀點。 PMIA理事長李鍾熙於開場致詞中表示,這是PMI...
醫療科技
資策會
數位醫療
大健康
醫療數據
浚鴻數據
慧術科技
盛弘醫藥
第一健康
捷絡
精準健康
推動醫健資料跨域串聯!經濟部、資策會攜14醫照機構、5業者簽約
2022-12-05/
記者 吳培安
今(5)日,經濟部技術處委託資策會建構之生醫健康資料商化應用平台,於今日舉辦「生醫健康數據產研醫合作」簽約儀式,在經濟部技術處戴建丞簡任技正及健康大數據永續平台專案辦公室高純琇主任見證下,由資策會數位轉型研究院(數轉院)與14家醫院、5家產研機構完成簽約。 由左至右:濟部技術處戴建丞簡任技正、健康大數據永續平台專案辦公室高純琇主任、資策會數位轉型研究院林玉凡院長 資策會表示,「生醫健康資料...
醫療科技
數位健康
健檢
健康管理
康聯推數位健康 數據科技實現個人化智慧健康管理
2022-12-03/
記者 劉馨香
今(3)日,鴻海集團旗下康聯集團表示,康聯生醫發展新一代數位健康管理平台,以先進數據分析為核心,將推出客製化健康風險分析與管理方案,並著重於營養、運動、舒壓、睡眠四大面向,協助民眾擬定個人化的健康促進方案。 康聯表示,有別傳統健康檢查的模組,其以先進之健康數據分析技術,針對每位嘉賓長年累積之各項健康資料,快速評估狀況並建議最適化之健檢方案;除了提供專業健管師諮詢,還輔以智慧化聊天機器人,可更有效快...
醫療科技
數位健康
工研院攜12企業 台灣數位健康大聯盟成軍!
2022-12-02/
記者 劉馨香
昨(1)日工研院表示,由經濟部技術處補助成立的「TIBIC生醫產業跨域整合實驗場域」串連12家廠商、8大領域,正式成立「台灣數位健康大聯盟(HarmonyinMedicalandTechnology;HiMEDt)」,透過跨域交流,支持產業積極布局數位健康市場。「台灣數位健康大聯盟」目前已有12家創始會員,橫跨醫療、電信、科技新創、健康管理、營建、宗教、慈善、學研8大領域,包含:中華電信、醫聯網、...
醫療科技
盛弘
醫電數位
敏盛智醫
方鼎
盛弘醫藥攜手陽明交大 推Hermes醫護智慧語音系統 助攻醫事機構數位轉型
2022-12-01/
記者 李林璦
今(1)日,盛弘醫藥(8403)宣布,結合旗下醫電數位、方鼎資訊,與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攜手合作,開發專屬醫事照護大健康領域的Hermes醫護智慧語音系統,協助優化第一線醫事服務人員工作流程,減輕醫事現場大量的資料重複登打困擾,藉由高精準度語音辨識的輸入功能,實踐醫事機構數位轉型第一步。Hermes醫護智慧語音系統是由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進行技轉給盛弘醫藥旗下醫電數位公司,搭配體系近百位醫事人員通力合作,...
醫療科技
2022台灣醫療科技展
蔡英文
生策會
2022台灣醫療科技展開幕!蔡英文現身預告鬆綁東南亞設醫院法規 迎東協110家醫院簽MOU
2022-12-01/
記者 李林璦
從12月1日至4日共四天的《台灣醫療科技展》今天於南港展覽館1館盛大展開,主題聚焦精準醫療、智慧健康、全齡健康,並迎來總統蔡英文蒞臨致詞,此外,最特別的是,邀請到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印尼、越南等國的醫院,代表其國內110家醫院與台灣共同簽訂合作備忘錄(MOU)。蔡英文總統(攝影/羅翊方)蔡英文致詞表示,生策會已舉辦六屆醫療科技展,從2017年以來規模越來越盛大,此展覽是政府跟民間合作的重要平台...
第一頁
上一頁
1
2
3
4
5
下一頁
最後頁
當期雜誌
查看更多
罕而不孤!臺灣罕病藥研發 直衝2030年3000億美元市場!
記者列表
查看更多
記者 彭梓涵
記者 王柏豪
記者 吳培安
記者 巫芝岳
記者 李林璦
記者 劉馨香
影音專區
查看更多
【影音】精準治療發展現況與趨勢:站在精準治療浪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