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好穿腦平台!GSK斥26.6億美元攜韓國ABL Bio開發神經退化療法

2025-04-08 / 記者 彭梓涵
美國時間7日,葛蘭素史克(GSK)宣布,以5000萬美元預付款與韓國生技公司ABLBio達成合作,GSK將使用 ABLBio的穿透血腦屏障(blood–brainbarrier,BBB)平台Grabody-B,開發治療神經退化性疾病的新型藥物,ABLBio除了獲得預付款外,未來有望再取得高達26.6億美元研發、監管和商業化里程碑費用。 根據雙方的協議,ABLBio將向GSK授權Grab...

阿茲海默症診斷新標準⁉ 盤點臺灣7家創新早期篩檢新星

2025-04-02 / 記者 李林璦
阿茲海默症最新版診斷標準在2024年公布,要求除了臨床症狀外,還需要有檢驗的病理證據作為診斷依據,但早期篩檢資訊非常匱乏,至今,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也還未正式批准阿茲海默症的血液檢測。目前,臺灣亦有多家潛力公司從血檢、腦部影像、腦波等不同角度,來進攻阿茲海默症早期檢測藍海,例如磁量、上頂醫學影像、新旭、睿信、奈捷、宏智、百威等公司,本刊帶您一次了解這些潛力新星。撰文/李林璦、吳培安阿茲海默...

臺灣阿茲海默療法6家公司 搶進臨床賽道

2025-04-02 / 記者 李林璦
阿茲海默症的機制全球尚無統一定論,最主流的β-澱粉樣蛋白(Aβ)堆積論說,各大藥廠開發之路命途多舛,目前,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批准的3款Aβ抗體療法,在臨床使用上因副作用問題還有待觀察,但多款新機制療法已經風塵僕僕上路,臺灣也有多家已走到臨床試驗的公司正在蓄勢待發,未來黑馬或有機會出現!本刊帶您認識這6個公司/團隊:美力齡生醫、安立璽榮、中研院神經賦活團隊、法...

專家籲:推動「失智基本法」 支持從診斷到照護

2025-04-02 / 記者 李林璦
臺灣自2014年推出「失智症防治照護政策綱領暨行動方案」,是全球第13個、全亞洲第2個訂定國家層級政策之國家,2024年預算達88.26億新臺幣。但在臨床診斷、照護現場,阿茲海默症篩檢受限於民眾識能不足、檢測排程長、血檢成本高等困難。專家呼籲,政策應納入患者與家屬需求,增加社會整體對失智症的正確認知,將失智症列為重要的公共衛生議題。撰文/李林璦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估計,2019年全球約有5...

迎戰阿茲海默症?臺灣療法/檢測勇闖創新賽道

2025-04-02 / 記者 李林璦
百健/衛采阿茲海默症(AD)療法,即將在臺獲批!近年,FDA批准3項Aβ抗體AD新藥,數十年來屢屢受挫,全球阿茲海默症新藥市場燃起曙光⁉阿茲海默症新藥開發從Aβ靶點走到神經修復、抗發炎,臺灣6家公司以創新機制搶進臨床賽道!此外,2024年全球阿茲海默症診斷新標準出爐,臺廠亦有7家創新早期篩檢新星,一同迎戰失智難題!撰文:李林璦採訪整理:李林璦、彭梓涵、吳培安攝影:李林璦、彭梓涵...

磁量生技再登國際期刊 IMR血檢區分帕金森失智、路易氏體失智、阿茲海默

2025-03-18 / 記者 李林璦
近日,美國巴洛神經醫學中心(BarrowNeurologicalInstitute)神經內科醫學團隊使用磁量生技(MagQu)所開發的免疫磁減量技術(IMR),透過量測血液中生物標誌物,搭配既有的臨床檢測法,來區分健康者、帕金森氏症失智症(PDD)以及路易氏體失智症(DLB)差別,有助於更精準地診斷,該研究在2024年10月25日發表於《JournalofAlzheimer'sDiseas...

Longeveron異體細胞療法 多項阿茲海默症2a期指標獲改善  

2025-03-17 / 記者 吳培安
日前(11日),專攻抗老化衰弱及難治疾病細胞療法的美國老化醫學生技公司Longeveron宣布,其開發的異體間質幹細胞(MSC)療法Lomecel-B(laromestrocel),用於輕度阿茲海默症治療的臨床二a期試驗,除了安全性達標,亦在多項次要試驗指標獲得改善,並獲刊於《NatureMedicine》。 這項稱為CLEARMIND的隨機化臨床二a期試驗,共收案48名受試者,其中36名為Lom...

中研院陳儀莊阿茲海默症新藥J4 完成首位受試者給藥

2025-02-17 / 記者 彭梓涵
今(17)日,中研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陳儀莊特聘研究員帶領的「神經賦活團隊」(NeuralRejuvenationTeam)宣布,其開發治療阿茲海默症可穿透血腦屏障(BBB)的市場首見口服新藥J4,已在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啟動首位健康受試者人體試驗。 J4在去年8月,首先獲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核准進行臨床一期試驗,同年11月,也獲臺灣衛福部食藥署(TFDA)臨床試驗許可。 根據台灣藥品臨...

防止斑塊重新累積!百健/衛采Leqembi每月一次維持療法獲FDA批准

2025-01-28 / 記者 彭梓涵
美國時間27日,百健(Biogen)與衛采(Eisai)宣布,其已獲批准的阿茲海默症藥物Leqembi(lecanemab),取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補充生物製劑許可(sBLA)批准,讓患者在接受連續18個月每兩週一次的治療後,可考慮以每月一次的治療頻率進行維持性治療(maintenancetreatment),以防止β-類澱粉蛋白(Aβ)重新聚集。 衛采表示,阿茲海默...

中研院陳韻如盼以蛋白質摺疊研究 改寫神經退化性疾病未來

2025-01-15 / 記者 彭梓涵
臺灣肝帝陳定信之女、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副主任陳韻如,親眼看見失智症對阿嬤身心侵蝕20年,她承襲父親「用研究翻轉疾病逆境」的精神,以蛋白質摺疊專長聚焦阿茲海默症與漸凍症疾病,取得多項關鍵突破。近年,她成功揭示TDP-43蛋白在神經退化性疾病進程中的關鍵角色,並開發出具特異性的單株抗體TDP-O,為漸凍症的診斷與治療帶來新希望。撰文/彭梓涵發現「TDP-43蛋白」錯誤摺疊,是使失智症、漸凍症惡化幫兇...

微生物體重新定義疾病治療? 揭阿茲海默症、增肌減脂、癌症全新解方

2025-01-14 / 記者 李林璦
近(11)日,由圖爾思生技、台大醫院、中研院生物化學研究所、微生物嘉年華會委員會舉辦的第九屆「亞洲微生物體趨勢論壇」,在下午議題1的「人體微生物、營養與益生菌」中,邀請到陽明交大副教授莊宜芳、國立體育大學研發長黃啟彰、中天生技執行副總陳菀均,為聽眾解開腸道菌相與阿茲海默症、運動表現、肌肉質量以及癌症之間的關聯。 陽明交大副教授莊宜芳分享其進行的認知障礙與失智臨床研究(圖/主辦單位提供)莊宜芳:阿茲...

幾家歡樂幾家愁!回顧2024下半年神經科學四大領域進展亮點  

2025-01-02 / 記者 吳培安
回顧2024年下半年國際神經科學新藥開發領域,包含:思覺失調症、阿茲海默症、漸凍症、帕金森氏症等領域,陸續在藥物治療機制、新劑型的批准上都出現戲劇性進展;包含必治妥施貴寶(BMS)、禮來(EliLilly)、艾伯維(AbbVie)、百健(Biogen)等大廠及其高額斥資合作的中小型生技公司,表現的成敗也成為投資人目光的焦點。 思覺失調症:必治妥施貴寶Cobenfy獲批勝出、艾伯維慘摔 首先是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