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子刊:季節晝夜變化如何影響大腦? UCSD首揭「神經傳導物質」變化

2022-09-08 / 記者 巫芝岳
近(2)日,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UCSD)的科學團隊,在小鼠中發現了一項「因晝夜長短變化造成神經傳導物質分泌改變」,進而影響行為的機制。該發現可謂首次突破在季節性光週期變化相關研究中,一直無法了解的分子訊號機制,研究論文發表於期刊《ScienceAdvance》。科學家過去雖已知道,因季節改變而造成的晝夜長短變化,會影響動物大腦與荷爾蒙變化,進而影響心理健康,例如因冬季白日時間減少而造成憂鬱的「...

阿茲海默症治療大盤點 143種藥物172項臨床試驗開發中

2022-09-04 / 記者 劉馨香
阿茲海默症是全球性的健康危機,卻也是藥物開發領域中難以攻克的領域。根據美國阿茲海默症協會(Alzheimer’sAssociation,AA),分析全球臨床試驗資料庫ClinicalTrials.gov在2022年1月25日之資料,開發中的阿茲海默症藥物共有143種,分布於172項臨床試驗。就藥物的目標分類,疾病緩解治療(Disease-modifyingtherapy,DMT)占大多...

BrainsWay憂鬱症第二款穿顱磁刺激 獲美FDA批准

2022-08-31 / 記者 劉馨香
美國時間29日,以色列神經刺激療法公司BrainsWay宣布,繼2013年第一款深層穿顱磁刺激(deeptranscranialmagneticstimulation,dTMS)設備(H1線圈),獲得美國FDA批准治療重度憂鬱症近十年後,另一款dTMS設備(H7線圈)又獲批准治療重度憂鬱症和焦慮性憂鬱症(anxiousdepression)。BrainsWay的深層穿顱磁刺激技術,是透過安裝在頭盔...

臺大醫15年研發!歐盟批首個大腦注射基因療法 治兒童AADC缺乏症

2022-07-22 / 記者 彭梓涵
今(22)日,台大醫院宣布自2007年開發的罕見疾病芳香族L-胺基酸脫羧基酶(AADC)缺乏症基因療法—Upstaza,並於2015年技轉給美國PTCTherapeutics藥廠,7月20日,PTC傳出捷報,此大腦注射基因療法,獲得歐洲藥物管理局(EMA)上市許可,可治療18個月以上的AADC兒童患者,成為AADC第一個專屬療法,也是歐洲首個腦部基因治療藥物。 一次性腦部注射基因療法扭...

美研究揭阿茲海默症最早警訊:「大腦炎症、睡眠障礙」為風險指標

2022-07-20 / 實習記者 劉淇暄
由美國加州大學爾灣分校(UniversityofCalifornia,Irvine,UCI)、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UniversityofWisconsin-Madison)、威克森林大學(WakeForestUniversity)共同研究的一項結果,證實大腦炎症是連結阿茲海默症及睡眠障礙的主因,此發現有助於阿茲海默症高危險成年人,在出現症狀前及早制定針對性的干預措施。該研究也在6月7日發表於...

顧好「第二大腦」?益生菌機能性研究百花齊放

2022-06-20 / 記者 李林璦
全球益生菌研究發展突飛猛進,相關期刊論文已突破2萬篇,從傳統的消化道保健功效,一直到增強免疫、調整代謝以及精神益生菌等,開始顛覆了以往的狹隘認知,腸道周遭神經系統宛如第二顆大腦般,聯繫調控著全身。而從琳瑯滿目的益生菌產品中,應挑選經研究、專利淬鍊的菌株、耐酸鹼、定殖力佳,且具備益生質配方等,才能避免花了冤枉錢。撰文/李林璦美國在2008年就啟動了人類微生物體計畫(HumanMicrobiomePr...

萊鎂醫獲韓醫材許可;藥華藥PV新藥布局拉美;基因泰克雙特異性抗體數據積極;新研究:首次視覺化大腦發炎圖譜

2022-05-30 / 環球生技
《臺灣》萊鎂醫獲韓國醫材許可證 今(30)日,萊鎂醫宣布其主力產品「iNAPOne睡眠呼吸治療裝置」,已於近日取得韓國KFDA批准醫療器材認證,目前正同步與代理商LMKKoreaCo.,Ltd洽談產品上市及銷售策略,期待於2022下半年於韓國當地開始販售、打入韓國睡眠呼吸市場。 萊鎂醫表示,在新冠疫情影響之下,遠距醫療需求與自我健康管理意識提升,iNAPOne睡眠呼吸治療裝置此時進入韓國市場,配合...

糞菌移植新研究!年輕小鼠腸道菌叢逆轉大腦、眼睛衰老指標

2022-05-11 / 記者 李林璦
近日,英國東英格利亞大學(UniversityofEastAnglia)與Quadram研究所的研究指出,將年輕小鼠的糞便微生物菌叢移植(又稱糞微菌叢植入(FMT))到老年小鼠體內,可顯著逆轉衰老所造成的大腦、眼睛、血中的發炎指標,不僅證實腸道微生物參與衰老的過程,也代表糞微菌叢植入是一項有潛力的療法。該研究發表於《Microbiome》。 研究人員將年輕小鼠(3月齡)、中老年小鼠(18月齡)與老...

《Nature》史上最大數據集 12.5萬張MRI完整繪製人類大腦一生結構變化

2022-04-11 / 記者 彭梓涵
近(6)日,一個國際研究團隊匯集了100多項不同研究、近125,000次磁振造影(MRI)數據集,繪製了人類從15周齡胎兒到100歲成年人,完整生命週期的大腦結構變化和過去未發現的神經發育。此研究已發表在《Nature》期刊上。 200多年來,「生長曲線圖」一直是兒科醫療保健檢查常用指標,它可以幫助醫師監測兒童與同齡人相比,其生長和發育的變化。 不過,目前並未有類似的參考圖表,可以量測人腦的年齡相...

人腦如何建立記憶?《Nature》解密兩種細胞活化為關鍵

2022-03-14 / 記者 李林璦
近日,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的神經疾病與中風研究所(NationalInstituteofNeurologicalDisordersandStroke)研究發現,大腦中有兩類細胞影響人類記憶的建立、儲存和提取,這項研究未來有望可以應用於開發治療阿茲海默症等記憶障礙疾病的新療法。該研究發表於《NatureNeuroscience》。 此項研究是獲美國總統歐巴馬於2013年提出「使用先進創新神經...

《Nature》子刊:大腦如何記「時序」? 科學家首揭海馬迴「時間編碼」機制

2022-02-18 / 記者 巫芝岳
近(8)日,加州大學爾灣分校(UCI)的科學家,首次在大鼠海馬迴中,發現大腦如何記錄特定事件發生時序的機制;該項結合機器學習的研究指出,動物對於非空間記憶,會在海馬迴形成特定的「時間編碼」,以區別事件發生的順序。研究論文發表於期刊《NatureCommunications》。該研究團隊由UCI神經生物學與行為學副教授NorbertFortin領導,他們透過讓大鼠聞嗅五種氣味,同時監測大腦中神經元的...

近5萬人研究!《Science》:揭密大腦結構與基因遺傳之謎

2022-02-09 / 記者 李林璦
近(3)日,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醫學院放射系副教授Chi-HuaChen與國際團隊,進行近5萬名成人與兒童的大腦皮質全基因體關聯分析(GWAS),建立人腦圖譜的基因位點(locus),發現400個基因位點與大腦皮質構造有關,而有800個基因位點與大腦發育、神經障礙疾病有關。該研究發表於《Science》。 大腦的複雜性在幾世紀以來都讓科學家感到困惑。過去十年,有許多研究將不同腦區對應人類中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