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腸道菌 強化免疫療法

2017-10-07 / 鑽石生技投資分析室
金斯瑞生技於上周公布,截至9月18日,已與南京傳奇及中國4間3A醫院合作臨床研究及應用,其自有新型癌症免疫療法CAR-T技術,已治療71位患有復發難治的多發性骨髓瘤的病人,雖然有一名在上海接受治療的病人不幸離世,但該集團認為CAR-T細胞技術對臨床癌症治療仍然有高度潛力,並將繼續加大發展CAR-T細胞技術。今年8月30日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批准了諾華公司(Novartis)的新藥Kymr...

微生物藥品 生醫新顯學

2017-08-21 / 鑽石生技投資分析室
今年7月,雀巢集團旗下的雀巢健康科學(NestleHealthScience)宣布,將再度投入2,000萬歐元與法國新創公司Enterome成立microbiomediagnosticpartner,投入以微生物(microbiome)作為診斷標準的創新領域。這是繼2016年雀巢集團以19億美元取得Serestherapeutic發展中藥物,在北美及加拿大以外的市場授權後,另一項在腸道微生物上的投...

李敏西:腸病毒疫苗新南向政策

2017-08-21 / 環球生技
政府最近提出「新南向政策推動計畫」,目標之一是希望促進與新南向國家於醫療、公共衛生及防疫等方面之國際合作,並協助東協及南亞國家進行疫情調查及防治工作。2017年國家衛生研究院(簡稱國衛院)執行行政院旗艦計畫「建立亞太疫苗及血清研發中心」,其中子計畫之一乃是建立亞太腸病毒偵測網絡,進而輔導國內生技產業進行跨國疫苗臨床試驗及拓展東南亞市場,同時協助政府推動衛生外交。腸病毒感染症是臺灣第三類法定傳染病,...

高端疫苗腸病毒EV71型疫苗獲准三期臨床

2017-07-29 / 環球生技
高端(原基亞)疫苗公司昨(28日)下午重訊發佈,該公司開發的腸病毒EV71型疫苗,正式獲得台灣TFDA同意進行進行三期臨床試驗。公司表示,待相關技術性文件補齊送件後,將即刻於台大醫院展開臨床受試者收案,東南亞多國多中心臨床實驗也將同步開展,預估執行為期二年至2019下半年可完成收案。EV71型疫苗是目前全球唯一一個取得2-6個月嬰幼兒免疫數據、也是唯一著手2+1追加免疫施打,用以驗證長期保護力的腸...

國衛院:腸道不健康 會導致阿茲海默症惡化

2017-07-20 / 記者 蔡立勳
國衛院分子與基因醫學研究所今(20)日宣佈,腸道菌相的失衡,會加劇阿茲海默症大腦神經退化的病程。此研究成果獲得國際高度青睞,並已於今年6月刊登在《NatureCommunications》。阿茲海默症是最常見的神經退化性失智症,β類澱粉蛋白沉澱所引起的大腦神經元發炎,被認為是造成阿茲海默症的主因。然而引起大腦發炎的源頭也可能來自於腸道,而腸道是大腦以外最複雜的神經系統,素有「第二大腦」之...

台灣利得抗大腸直腸癌新藥 獲美一、二期臨床核准試驗

2017-06-21 / 環球生技
新藥的突破取決於完善菌種保存與培養技術生技產業技術日益增進,野生牛樟芝取得不易,在國際環境保護聲浪之下,台灣利得導入森林管理委員會FSC(ForestStewardshipCouncil)認證,以國際規範進行牛樟造林,確保木材來源合法、促進產業發展並兼顧環境保護。在模擬牛樟芝野外生長環境下,以100K等級無塵室,人工植菌栽培牛樟段木培育出牛樟芝的子實體;亦在10K等級無塵室以無塵、恆溫、恆濕的自動...

辣椒與大麻共同點? 實驗證實可緩解腸發炎

2017-06-18 / 新聞中心
大麻的活性成分,或能逆轉大腦老化的記憶力缺失。一般來說,人們不太會將辣椒與大麻聯想在一起,但根據一項5月9日發表於《PNAS》的研究結果,這兩樣東西進入腸胃道後,都會與某些特定的受體結合,進而減輕腸道的發炎,甚至還能治療第一型糖尿病。來自美國康乃狄克大學的研究人員藉由餵食小鼠的實驗,發現餵食辣椒給小鼠能使小鼠腸道的發炎反應減弱。透過分子層次的分析,研究人員發現辣椒中的辣椒素能與腸道內細胞表面的TR...

帕金森氏症新發現 肇因可能源自腸道

2017-06-11 / 環球生技
帕金森氏症(Parkinson'sdisease,PD)是一種慢性中樞神經系統退化疾病,主要影響運動神經系統,症狀有靜止性顫抖、肢體僵硬、運動遲緩和姿態不穩等。目前多數PD患者的病因仍舊不明,有可能受不同的環境或遺傳因子所影響。4月26日一項發表在《Neurology》的研究中發現,經歷過迷走神經(vagusnerve)切除手術的患者,其PD的發病率明顯地降低許多,顯示PD可能肇因於腸道異...

腸道微生物為NAFLD指標 以糞便檢測取代肝穿刺

2017-06-09 / 環球生技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fattyliverdisease,NAFLD)與其他類型的肝臟疾病相似,可導致患者發生肝硬化和肝癌,但目前NAFLD的診斷往往需透過肝臟穿刺的侵入性檢測,且發現病症時通常已發展至晚期。為了能更早期且更準確地檢測NAFLD,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UCSD)NAFLD研究中心、人類長壽公司(HumanLongevityInc.,HLI)及J.CraigVe...

「慢性疲勞症」 原來腸道微生物作怪!?

2017-05-06 / 記者 王柏豪
《Microbiome》最近一項研究結果顯示,患有慢性疲勞症(chronicfatiguesyndrome,CFS)患者腸道微生物的水準出現異常,這一證據也表明了CFS可能不僅僅是患者的大腦出現了問題,而是腸道微生物在作怪。研究者們對50名患有ME/CFS的患者,以及50名健康人的腸道微生物進行了檢測,同時對血液中的免疫分子進行了檢測。結果發現有7類微生物種群與ME/CFS的疾病發生之間存在明顯的...

益生菌有益? 澳科學家有新見解

2017-03-20 / 記者 蔡立勳
為了對抗不良飲食的影響,益生菌似乎能發揮益處。然而,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UNSW)近期一項研究表明,在飲食均衡的情況下,益生菌的效果不僅大打折扣,甚至會造成某些記憶損害,研究成果已發表在《MolecularPsychiatry》。UNSW的研究人員研究了常用益生菌對小鼠腸道健康和認知功能的影響,這些小鼠或採用健康飲食,或是高糖分與高飽和脂肪酸的「自助飲食」。因餵食垃圾食物而導致肥胖的小鼠,腸道非常...

飲食與結直腸癌的關聯 腸道菌群為要角

2017-02-10 / 環球生技
來自Dana-Farber癌症研究所和麻省總醫院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大腸中的具核梭桿菌(Fusobacteriumnucleatum)或可藉抑制宿主對腫瘤的免疫反應,在結腸直腸癌發病的關聯中,具關鍵的橋樑作用。相關研究結果於1月26日刊登於《JAMAOncology》。該研究闡明長期的飲食攝入和腫瘤組織中細菌水準間的關係,同時印證早期研究認為腸道細菌能直接誘發癌症產生的發現。然而,具核梭桿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