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Language
Chinese (Simplified)
Chinese (Traditional)
English
French
German
Japanese
Korean
Spanish
HOME
新聞
服務
訂閱
廠商
EN
關於
下載 APP
聯絡
查看購物車
請選擇單元
每日新聞
市場分析
生醫人物
創新創業
展會直擊
雜誌報導
出版品
搜尋
會員登入
註冊
新聞
每日新聞
生技醫藥
醫療科技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科學新知
政策法規
應用生技
論壇報導
新聞集錦
GBI International
市場分析
產業報告
市場觀測
漲跌排名
查找廠商
人物
編輯專欄
人物專訪
國際專訪
專家觀點
【影】技術焦點鏡
【影】生醫名人錄
創新創業
新創動態
活動快訊
生醫攬才
生醫永續(ESG)
投募專區
本刊公告
展會直擊
論壇報導
日本生技展
生技產業策略諮議會議(BTC)
亞洲生技大會(BIO Asia–Taiwan)
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Medical Taiwan)
北美生物科技產業展(BIO)
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年會(ASCO)
摩根大通醫療健康年會(JPM)
德國醫療器材展(MEDICA)
台灣醫療科技展(Healthcare+)
產業論壇
海外展會
Podcast
活動
出版品
買書
環球生技雜誌
亞洲生技大會快訊
Podcast
編輯部公告
新聞
生技醫藥
生技醫藥
NEW
GemPharmatech跨足臺灣實驗動物市場 攜邦進企業簽代理合作
生技醫藥
NEW
Cassava阿茲海默新藥臨床三期失敗 股價猛跌85%
生技醫藥
NEW
仁新廣效抗癌新藥LBS-007 再獲FDA急性白血病快速審查資格
生技醫藥
精準醫療
基可結盟中國創芯國際 開發人源類器官篩藥平台
2021-09-03/
記者 王柏豪
國內第一家標榜以Crisper(基因編輯)為核心技術的合成生物學新創公司,基可生醫今(3日)發布新聞表示,團隊於8月底和總部位於廣州的創芯國際簽訂策略結盟協議,創芯國際是目前中國最具規模的腫瘤類器官公司。雙方將共同開發與優化人源腫瘤類器官藥篩平台,進軍全球腫瘤類器官市場,致力替全球罹癌華人在第一時間提供個人化精准用藥篩檢服務,並協助全球藥廠開發最適合華人的抗癌藥物。成立於2017年的、出自成功大學...
生技醫藥
新藥研發
羅敏菁:新藥研發力求國際合作 臺灣生技成功模式大解析
2021-09-03/
記者 劉馨香
今(3)日,由台灣玉山科技協會與華淵鑑價主辦的「以研究到臨床,開發到商化」線上論壇第二場中,邀請黑木投資合夥人羅敏菁,從企管的角度分享「臺灣生技成功模式」。 羅敏菁首先表示,臺灣生技產業瓶頸多,如生產成本較中國、東南亞高,生技廠無經濟規模,不利國際接單,研發、商發人才不足和國際經驗不足等。此外,臺灣思維也較為佛系、無衝勁,不過,羅敏菁認為近年由中壯年接班之後,繳出了不錯的成績單。 羅敏菁在本次演講...
生技醫藥
北醫
北科大
智慧醫療
醫材
北科大攜手北醫大創聯合研發中心 孵育智慧醫療、創新醫材新創
2021-09-03/
記者 李林璦
今(3)日,臺北醫學大學及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攜手舉辦「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暨臺北醫學大學聯合研發中心」揭牌儀式暨啟動大會,兩校強強聯手,共同投入1000萬元,推動智慧醫療、創新醫材的研究轉譯落地。 此次,兩校共同投入1,000萬元,分別支持商品導向型、種子型、挖掘型等計畫,並提供商業模式、公司經營、認證等各方面訓練課程,希望透過跨域、跨校合作,助力商品化落地,並培養出更多醫材、智慧醫療的研究人才,創造雙...
生技醫藥
基因療法
細胞治療
雙特異抗體
市場布局
熱鬧的一週!盤點7項創新療法交易案 羅氏、武田砸重金研發細胞/基因療法
2021-09-03/
記者 吳培安
創新療法研發合作夯!據外媒《藥明康德》報導,8月23日到26日,短短4日就有多家生技醫藥產業大廠出手,斥資建立創新療法研發合作,例如羅氏(Roche)、武田(Takeda)分別斥資30億美元、3.03億美元研發基因療法,Vertex斥資12億美元與Arbor研發細胞療法;於此同時,中國製藥業在抗腫瘤創新療法上的合作也值得關注。 基因療法:武田3.03億美元開發非病毒載體技術、羅氏30億美元攻次世代...
生技醫藥
黃斑部病變
新源生技黃斑部病變眼科新藥AG-73305 授權眼科新創AffaMed
2021-09-03/
記者 彭梓涵
今(3)日,臺灣專注開發新型眼科藥物開發公司新源生技(AllgenesisBiotherapeuticsInc.)宣布,已與眼科與中樞神經系統疾病開發公司AffaMedTherapeutics簽訂許可協議,雙方將加速新源開發的眼科新藥AG-73305,在治療糖尿病黃斑部水腫(DME)、新生血管型老年性黃斑部病變(nAMD)和其他視網膜疾病的開發和商業化。 雙方並未揭露交易金額,但根據協議,Affa...
生技醫藥
生技醫藥
市場布局
顧曼芹:AI開發新藥、「生技+IoT」為最新趨勢 欲獲利須洞察病人所需
2021-09-03/
記者 巫芝岳
今(3)日,由台灣玉山科技協會與華淵鑑價主辦的「以研究到臨床,開發到商化」線上論壇第二場中,顧德諮詢公司總經理顧曼芹,首先介紹近期全球新藥的發展趨勢。她特別強調,唯有確實洞察臨床病人所需,才有辦法在新藥研發藍海中搶下先機、取得最大獲利。顧曼芹表示,在新藥研發中,結合人工智慧(AI),「以AI發現藥物分子」(AI-discoveredmolecules)是最新的趨勢之一。她表示,這些新科技的進步也為...
生技醫藥
生技醫藥
市場布局
疫情下亞洲生技產業起飛!專家指路掌握機會、避開風險
2021-09-03/
記者 吳培安
今(3)日,由台灣玉山科技協會、華淵鑑價共同主辦,台北市產業協會、環球生技月刊協辦的「玉山華淵鑑價論壇」第二場,主題為「FromBenchToBed,FromDiscoverytoBusiness」,聚焦於全球新藥趨勢及臺灣生技成功模式,並分別邀請到顧德諮詢顧曼芹總經理、黑木投資羅敏菁合夥人專題演講。 活動首先邀請到華淵鑑價陳聯興董事長,代表華淵鑑價及台灣玉山科技協會李紀珠理事長開場致詞。他引述微...
生技醫藥
RSV
呼吸道融合病毒
疫苗
追趕競爭對手GSK、嬌生! 輝瑞RSV次單位疫苗啟動三期試驗
2021-09-03/
記者 彭梓涵
美國時間2日,輝瑞(Pfizer)宣布,已啟動一項針對呼吸道融合病毒(RSV)的大規模成人3期臨床試驗,該試驗將進行其開發的RSV二價融合前(pre-fusion)F次單位候選疫苗功效性、免疫原性、安全性的研究。 這項名為Renoir的3期試驗,是全球性、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的研究,預計將招募30,000名60歲以上受試者,研究主要目標將評估,接下來秋季會開始的RSV季節感染,輝瑞的RSV疫苗在...
生技醫藥
新冠肺炎
新冠檢測
英國牛津研究:AI新冠篩查 比快篩快16分鐘 提升靈敏度31%
2021-09-03/
記者 李林璦
近日,英國牛津大學(UniversityofOxford)的研究指出,利用人工智慧(AI)CURIAL-Rapide在急診中進行篩查,可以準確辨識新冠肺炎(COVID-19)感染者,比快篩(側向流動試驗法(lateralflowassay,LFT))快16分鐘(26.3%),且將快篩與URIAL-Rapide合併使用時,可將LFT靈敏度從56.9%改善至88.2%。該研究發表於預印本平台《medR...
生技醫藥
細胞治療
iPSC
CRISPR
基因編輯
藥物傳輸
《Science》子刊:「CRISPR+幹細胞」創新活細胞藥物傳輸技術 治療關節炎更精準
2021-09-02/
記者 巫芝岳
近(1)日,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醫學院(WashingtonUniversitySchoolofMedicine)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項結合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和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iPSC),可讓類風濕性關節炎藥物「精準釋放」的新技術,有望增加既有藥物療效與安全性。研究論文發表於期刊《ScienceAdvances》。領導該研究的華盛頓大學再生醫學中心聯合主任FarshidGuila...
生技醫藥
長效針劑
思覺失調症
每年只須兩劑!楊森思覺失調症6個月長效注射劑Invega Hafyera獲FDA批准
2021-09-02/
記者 彭梓涵
美國時間1日,嬌生集團(J&J)旗下楊森製藥(JanssenPharmaceutical)宣布,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已批准,其每年僅需注射兩次的思覺失調症長效藥物InvegaHafyera(6個月版本paliperidonepalmitate)。 該藥為目前市場上唯一的每年兩次治療成人思覺失調症的注射劑,但在使用InvegaHafyera之前,患者必須先接受InvegaSusten...
生技醫藥
新冠肺炎
抗疫重大里程!輝瑞、默沙東新冠口服藥雙雙挺進三期臨床
2021-09-02/
記者 劉馨香
美國時間1日,製藥巨頭輝瑞(Pfizer)和默沙東(MSD)雙雙宣布,他們的抗新冠病毒口服藥物啟動臨床2/3期和3期試驗。由於目前新冠肺炎的藥物極少,且皆為輸液或注射型,也一直供不應求,因此若抗新冠病毒口服藥物問世將是重大里程碑。輝瑞宣布,實驗性口服蛋白酶抑制劑PF-07321332,開始評估安全性和療效的樞紐臨床2/3期試驗,其中第一個受試者已服藥。此試驗為隨機、雙盲試驗,將招募1140名有症狀...
第一頁
上一頁
305
306
307
308
309
下一頁
最後頁
當期雜誌
查看更多
「創新手術室」MIT大艦隊
記者列表
查看更多
記者 彭梓涵
記者 王柏豪
記者 吳培安
記者 李林璦
記者 鄔麗.巴旺
記者 黃佳啟
影音專區
查看更多
【影音】莫德納科學長:面對下一次大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