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Language
Chinese (Simplified)
Chinese (Traditional)
English
French
German
Japanese
Korean
Spanish
HOME
新聞
服務
訂閱
廠商
EN
關於
下載 APP
聯絡
查看購物車
請選擇單元
每日新聞
市場分析
生醫人物
創新創業
展會直擊
雜誌報導
出版品
搜尋
會員登入
註冊
新聞
每日新聞
生技醫藥
醫療科技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科學新知
政策法規
應用生技
論壇報導
新聞集錦
GBI International
市場分析
產業報告
市場觀測
漲跌排名
查找廠商
人物
編輯專欄
人物專訪
國際專訪
專家觀點
【影】技術焦點鏡
【影】生醫名人錄
創新創業
新創動態
活動快訊
生醫攬才
生醫永續(ESG)
投募專區
本刊公告
展會直擊
論壇報導
日本生技展
生技產業策略諮議會議(BTC)
亞洲生技大會(BIO Asia–Taiwan)
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Medical Taiwan)
北美生物科技產業展(BIO)
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年會(ASCO)
摩根大通醫療健康年會(JPM)
德國醫療器材展(MEDICA)
台灣醫療科技展(Healthcare+)
產業論壇
海外展會
Podcast
活動
出版品
買書
環球生技雜誌
亞洲生技大會快訊
Podcast
編輯部公告
新聞
科學新知
科學新知
NEW
免標定!《Nature》子刊:創新光感技術揭開TLR訊號傳導機制
科學新知
NEW
DeepMind公開AlphaFold3底層程式碼 供非商業用途使用
科學新知
NEW
《Nature》子刊: 突破腫瘤微環境!抑制乳酸助T細胞重獲活力
科學新知
腸道菌
微生物
發炎
改善腸道發炎新希望 國衛院發現dusp6基因調控腸道屏障、微菌叢平衡
2022-04-11/
記者 劉馨香
今(11)日,國家衛生研究院表示,免疫醫學研究中心高承源副研究員團隊,發現雙特異性去磷酸酶六(dusp6)基因有控制腸道上皮屏障健康與腸道微菌叢平衡的功能,並篩選出可能可以抵抗腸炎的菌種,可望運用於改善腸漏症(leakygut)以及腸道發炎相關疾病,研究成果於去(2021)年11月發表於《CellReports》。高承源研究團隊自2012年起,便利用dusp6基因敲除小鼠進行腸道菌相研究,發現缺乏...
科學新知
思覺失調症
神經科學
《Nature》32萬人10年基因數據 揪思覺失調症罕見基因突變
2022-04-11/
記者 巫芝岳
近(7)日,頂尖期刊《Nature》上同日刊出的兩篇論文,綜合發表了目前最大規模的思覺失調症研究。透過外顯子定序與全基因組關聯分析(GWAS),該研究共涵蓋32萬人、追蹤長達10年數據,指出280多處與思覺失調症相關的基因體區域,及10項過去未知、會明顯增加患病風險的罕見基因突變。該兩篇研究,是由哈佛大學(HarvardUniversity)、麻省理工學院(MIT)、英國卡迪夫大學(Cardiff...
科學新知
人類基因體計畫
HGP
《Science》:歷時20年 人類基因體解序計畫終告完工!
2022-04-01/
記者 吳培安
始於1990年的人類基因體計畫(HumanGenomeProject),雖然已在2003年宣布完成了大部分編碼蛋白質的基因解序,但仍有8%的人類染色體,因技術限制而無法成功定序。直到美國時間3月31日,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AdamPhillippy領導的大型跨國團隊宣布,終於完成人類基因體定序的最後一哩路,其成果發表在《Science》。 相較於編碼蛋白質的DNA序列,這些不會製造蛋白質、...
科學新知
新冠肺炎
氣喘
《PNAS》過敏性氣喘者不易染新冠重症?! 北卡科學家揭IL-13重要防禦機制
2022-03-31/
記者 巫芝岳
近日(3月30日),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UNC)的科學家,針對新冠病毒感染呼吸道細胞後,人體的免疫機制進行研究。該研究發現與介白素-13(IL-13)和人類ACE2受體相關的全新重要機制,且揭示了為何患有氣喘性過敏者,感染後較不容易惡化為重症的原因。研究論文發表於期刊《PNAS》。這組研究人員,針對染疫者的呼吸道細胞培養物進行基因分析,先是發現人類ACE2受體的表現,會決定哪些類型的細胞...
科學新知
CAR-T療法
奈米抗體
實體瘤
CAR-T療法先驅Carl June最新研究:羊駝奈米抗體結合CAR-T 精準靶向神經內分泌瘤
2022-03-31/
記者 彭梓涵
缺乏特異性腫瘤生物標記,對開發實體腫瘤CAR-T療法來說,成了一項重大挑戰。近(21)日,CAR-T療法先驅CarlJune博士與賓州大學研究團隊,以羊駝開發一種靶向CDH17的CAR-T療法,在動物實驗中證實可抑制難治胃腸道癌症(GIC)和神經內分泌腫瘤(NET)生長。 這項研究已發表在《NatureCancer》期刊上,同時賓大團隊也將CDH17應用在CAR-T細胞治療的技術,技轉給澳洲生物技...
科學新知
阿茲海默症
類澱粉蛋白
tau蛋白
神經退化性疾病
《Brain》阿茲海默症新解?! 德團隊首揭「類澱粉蛋白、tau蛋白」間病理關聯
2022-03-31/
記者 巫芝岳
「類澱粉蛋白」(amyloid)和「tau蛋白」,為目前已知兩項會在阿茲海默症患者腦中,異常積聚的蛋白質;近(30)日,德國神經退化疾病中心(GermanCenterforNeurodegenerativeDiseases)的一項研究,首次發現只有當類澱粉蛋白累積到一定程度時,tau蛋白的累積才會開始損害記憶,可說首次為兩種蛋白間的相互影響提供初步證據。此研究論文發表於期刊《Brain》。過去,研...
科學新知
CAR-T
癌症治療
CAR-T細胞製程2週縮短成1天!美研究:體內移植生物支架為新解方
2022-03-29/
記者 吳培安
近(24)日,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UniversityofNorthCarolinaatChapelHill)與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NorthCarolinaStateUniversity)的研究團隊,發表一種利用體內生物支架植入物,將CAR-T細胞療法的製程從兩週以上縮短到一天的新方法,有望降低CAR-T居高不下的價格。這項研究發表在《NatureBiotechnology》。 研究團...
科學新知
癌症
藥物傳輸
《Nature》子刊:創新細菌「隱形斗篷」躲避免疫系統 傳輸藥物至腫瘤
2022-03-25/
記者 李林璦
近日,美國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University)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研究人員透過編輯微生物表面的莢膜多醣(capsularpolysaccharides,CAP),建構出一種可包裹治療性細菌的「隱形斗篷」,可以暫時讓治療性細菌躲避免疫系統,更有效地將腫瘤藥物傳輸到癌細胞位置,提高殺死小鼠體內癌細胞的效果。該研究發表於《NatureBiotechnology》。 研究人員從覆蓋細菌表面的...
科學新知
癌症治療
肝癌
陽明交大
台北榮總
榮陽交新研究揭B肝突變株躲避免疫機制 顛覆慢性B肝健康帶原者觀念!
2022-03-25/
記者 吳培安
今(25)日,陽明交通大學舉辦記者會,介紹由榮陽交團隊在肝癌防治的最新研究。其中,臺北榮總醫學研究部研究員梁毓津發現,B肝病毒突變株可以躲藏在肝細胞內、較少釋放到血液中,使得抽血檢查低估了病毒的危害,顛覆以往慢性B型肝炎健康帶原者的觀念。這項研究發表在《Hepatology》。 另一方面,陽明交大臨床醫學研究所講座教授,同時也是臺北榮總醫學研究部特約主治醫師吳肇卿,也和林口長庚醫院肝膽腸胃科主治醫...
科學新知
腦機介面
ALS
癱瘓
完全閉鎖
《Nature》子刊:植入式腦機介面 完全癱瘓者首次表達心聲
2022-03-23/
記者 劉馨香
近(22)日,瑞士Wyss生物與神經工程中心(WyssCenterforBioandNeuroengineering)與德國圖賓根大學(UniversityofTübingen)發表研究,以植入式腦機介面(BCI),首次讓一名全身肌肉癱瘓、眼睛也不能移動的完全閉鎖症候群(completelocked-insyndrome,CLIS)患者,成功以大腦訊號選擇字母並組成句子。該研究發表於《N...
科學新知
卵巢癌
醫學影像
診斷分析工具
美研究新發現:超音波檢查有望成卵巢癌風險快速分類工具
2022-03-23/
記者 吳培安
美國時間22日,羅徹斯特大學醫學中心(UniversityofRochesterMedicalCenter)研究團隊發現,過往不被視為卵巢癌篩檢有利工具的超音波攝影,若用在子宮附件病變(adnexallesion)的簡單分類,其實能夠成為卵巢癌的有效預測指標,幫助放射師快速評估患者是否需要後續影像追蹤或手術。這項研究發表在《Radiology》。 在此研究中,研究團隊評估了一種利用超音波影像,將子...
科學新知
胰臟癌
癌症篩檢
外泌體
早期發現「癌王」!UCSD胞外囊泡篩檢第一期胰臟癌準確度達99.5%
2022-03-22/
記者 吳培安
近(美國時間17)日,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UCSD)發表一種偵測血液中的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vesicles,EV),能夠早期發現95%的第一期癌症,且在美國第三大癌症死因、被稱作「癌王」的胰臟癌,第一期的準確度甚至高達99.5%。這項研究發表在《NatureCommunicationsMedicine》。 這項技術是由UCSD醫療系統旗下的Moores癌症中心,在12年前開發出...
第一頁
上一頁
47
48
49
50
51
下一頁
最後頁
當期雜誌
查看更多
「創新手術室」MIT大艦隊
記者列表
查看更多
記者 彭梓涵
記者 王柏豪
記者 吳培安
記者 李林璦
記者 鄔麗.巴旺
記者 黃佳啟
影音專區
查看更多
【影音】莫德納科學長:面對下一次大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