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Language
Chinese (Simplified)
Chinese (Traditional)
English
French
German
Japanese
Korean
Spanish
HOME
新聞
服務
訂閱
廠商
EN
關於
下載 APP
聯絡
查看購物車
請選擇單元
每日新聞
市場分析
生醫人物
創新創業
展會直擊
雜誌報導
出版品
搜尋
會員登入
註冊
新聞
每日新聞
生技醫藥
醫療科技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科學新知
政策法規
應用生技
論壇報導
新聞集錦
GBI International
市場分析
產業報告
市場觀測
漲跌排名
查找廠商
人物
編輯專欄
人物專訪
國際專訪
專家觀點
【影】技術焦點鏡
【影】生醫名人錄
創新創業
新創動態
活動快訊
生醫攬才
生醫永續(ESG)
投募專區
本刊公告
展會直擊
論壇報導
日本生技展
生技產業策略諮議會議(BTC)
亞洲生技大會(BIO Asia–Taiwan)
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Medical Taiwan)
北美生物科技產業展(BIO)
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年會(ASCO)
摩根大通醫療健康年會(JPM)
德國醫療器材展(MEDICA)
台灣醫療科技展(Healthcare+)
產業論壇
海外展會
Podcast
活動
出版品
買書
環球生技雜誌
亞洲生技大會快訊
Podcast
編輯部公告
新聞
科學新知
科學新知
NEW
免標定!《Nature》子刊:創新光感技術揭開TLR訊號傳導機制
科學新知
NEW
DeepMind公開AlphaFold3底層程式碼 供非商業用途使用
科學新知
NEW
《Nature》子刊: 突破腫瘤微環境!抑制乳酸助T細胞重獲活力
科學新知
人工關節
《Chem》新含糖聚合物塗料 有望修復人工關節!?
2021-11-29/
記者 劉馨香
近(24)日,英國杜倫大學、約克大學和中國清華大學的化學家和工程師團隊,在《Chem》發表研究,開發了一種可以輕鬆修復低摩擦(low-friction)表面的技術。研究者認為,團隊發明的含糖聚合物塗料未來可用於修復人工關節植入物的磨損,例如延長人工髖關節的壽命。 雖然軟骨受損時,人體可以自然修復,但人造物的表面通常不容易被修復。研究團隊從軟骨潤滑關節的方式獲得了靈感。 研究團隊發現,如果他們創造的...
科學新知
腦科學
歐洲
《Science》人類大腦計畫:歐洲建構百萬億級運算能量 攻克腦科學複雜挑戰
2021-11-27/
記者 吳培安
美國時間25日,人類大腦計畫(HumanBrainProject,HBP)科學總監KatrinAmunts,以及HBP計畫領導人、德國Jülich超級電腦中心(JülichSupercomputingCenter,JSC)主任ThomasLippert,共同在知名期刊《Science》刊登文章,表示將提供運算效能達百萬兆級的超高運算效能服務,與腦科學家攜手克服人類大腦的複雜挑戰...
科學新知
新冠肺炎
新冠疫苗
T細胞
《Nature》德新冠胜肽疫苗新突破! 刺激長久T細胞免疫、臨床一期過關
2021-11-24/
記者 巫芝岳
近(23)日,德國圖賓根大學(UniversityofTübingen)的科學家,開發出一項能刺激T細胞免疫的胜肽疫苗,且一期臨床試驗顯示安全性良好,也能刺激長久、甚至超越病毒感染或注射現有新冠疫苗的T細胞反應。該研究發表於頂尖期刊《Nature》。在該項開放標籤(open-label)的一期臨床試驗中,共納入了36名18~80歲的受試者,接受該項名為「CoVac-1」單一次注射,試驗主...
科學新知
神經科學
精神疾病
憂鬱症
《Science》憂鬱症關鍵腦部受體GPR158結構終破解! 可望成治療新標靶
2021-11-22/
記者 巫芝岳
近(18)日,加州斯克里普斯研究所(ScrippsResearchInstitute)的神經科學團隊,首次破解一項與憂鬱和焦慮相關的腦神經「GPR158」受體結構,以及該受體如何接收訊號的機制。由於GPR158已被發現與重度憂鬱相關,因此這項發現,可望成為憂鬱症藥物開發的全新標靶。該研究發表於頂尖期刊《Science》。GPR158屬於G蛋白偶聯受體(GPCR)(一類常見穿膜蛋白)的一種,同時也是...
科學新知
AI
人工智慧
蛋白質
《Science》AI破解百項全新蛋白質複合體結構 挖掘新藥物靶點
2021-11-18/
記者 李林璦
近日(11日),美國德州大學西南醫學中心(UTSouthWestern)與華盛頓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人工智慧(AI)及演化分析(evolutionaryanalysis)生成真核生物蛋白質相互作用的3D模型,首次發現了100多種蛋白質複合體結構,並提供了700多種以往無特徵蛋白質複合體的結構模型,透過深入了解蛋白質相互作用,有望挖掘到大量新的藥物靶點。該研究發表於《Science》。 該研究同時使...
科學新知
抗凝血藥
血栓
《NEJM》BMS/楊森新口服抗凝血藥milvexian副作用小 有效預防靜脈血栓
2021-11-16/
記者 劉馨香
近(15)日,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McMasterUniversity)領導一項全球臨床二期試驗,證實必治妥施貴寶(Bristol-MyersSquibb,BMS)和楊森製藥(JanssenPharmaceuticals)開發中的口服XIa凝血因子抑制劑milvexian,能在副作用最小的情況下,安全有效地預防靜脈血栓。該研究發表於《NEJM》和2021年美國心臟協會(AHA)科學會議上。 Mi...
科學新知
創新療法
奈米藥物
癌症治療
亞東醫院攜陽明交大開發創新腫瘤奈米藥物 強化現有化療效果登國際期刊
2021-11-15/
記者 吳培安
今(15)日,亞東醫院宣布放射部主任熊佩韋與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研究所團隊攜手合作,耗時六年時間,開發出一種可以將鉑類抗癌藥物(platinum-baseddrug)在腫瘤組織累積的奈米材料。研究也發現,此奈米材料可以達到腫瘤的免疫治療與化學治療雙重功效,同時大幅抑制腫瘤增生,降低腫瘤治療的副作用。研究結果已刊登在國際頂尖期刊《Biomaterials》當中。 熊佩韋表示,腫瘤組織是一個複...
科學新知
轉譯研究
張鋒
《Nature》子刊「2020年最頂尖20名轉譯研究者」出爐!
2021-11-15/
記者 吳培安
美國時間9日,知名學術期刊《NatureBiotechnology》公布「2020年度最頂尖20名(組)轉譯研究者」(Top20translationalresearchers)名單,其中以CRISPR基因編輯應用聞名、麻省理工學院(MIT)生物工程科學家張鋒(FengZhang),他以高達34項於歐美獲授權的發明專利拿下榜首。 這項名單是以研究者在前一年度於歐洲、美國獲得授權的發明專利數目,前5...
科學新知
鹽
下視丘
大腦
《Cell》子刊:研究首揭鹽分讓大腦下視丘活躍、血流減少機制
2021-11-14/
記者 劉馨香
近(2)日,美國喬治亞州立大學(GeorgiaStateUniversity)在《CellReports》發表研究,首次揭露在大腦深處神經元活動與血流之間的關係,以及大腦如何受到鹽份攝入的影響。研究發現,攝入鹽分會使下視丘活躍,此時該區域血流量反而減少,造成缺氧的微環境。通常當神經元活躍時,該區域血流量會迅速增加,這種關聯性稱為神經血管耦合(neurovascularcoupling)或是功能性充...
科學新知
抗體藥物
ADC
抗癌
抗體藥物複合體(ADCs):谷底反彈的明日之星
2021-11-12/
EternalOneBioIndustryClub
抗體藥物複合體(Antibody-drugconjugates,ADCs)出現的契機由於缺少對於難治型或頑固型之末期癌症的應對方式,多方用藥或治療是臨床上不得不的處置,然而,這樣的方式常使得癌細胞暴露於相當重的環境壓力,讓它們的基因不穩定性增高而誘發更高的異質性。同時,也會讓整個腫瘤微環境偏向更適合其生長的環境,阻礙了免疫細胞及抗癌藥物清除癌細胞的效率[1]。當癌症已經轉移到身體的其他部位,而只剩...
科學新知
新冠肺炎
抗體療法
變種病毒
《Science》子刊:新冠抗體再發現! 美北卡團隊從SARS檢體挖出「廣效」抗體
2021-11-11/
記者 巫芝岳
儘管新冠疫苗接種普及率越來越高、口服藥物逐一問世,但能對抗多種變異體的「廣效」抗體研究仍未停歇。美國時間2日,一組由北卡羅來納大學(UNC)和杜克大學(DukeUniversity)合作的團隊,從過去SARS病人的檢體中,發現對新冠病毒及多種變異體都具中和力的抗體,甚至可望對抗未來從動物傳入的其他冠狀病毒。研究論文發表於期刊《ScienceTranslationalMedicine》。這組由UNC...
科學新知
蛋白質
X光
澳研發史上最薄實驗用X光感測器 盼看見細胞、蛋白質「即時」X光影像
2021-11-09/
記者 巫芝岳
近日(10月27日),澳洲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RMIT)、蒙納許大學(MonashUniversity)的科學家,以硫化亞錫(SnS)為材料,成功開發出史上最薄、厚度僅10奈米的X光感測器,在細胞、蛋白質的研究上,可望藉此獲得最即時的X光影像。該論文也登上材料科學頂尖期刊《AdvancedFunctionalMaterials》。SnS為一種常見的半導體、電池材料,其在太陽光電系統、場效電晶體(f...
第一頁
上一頁
55
56
57
58
59
下一頁
最後頁
當期雜誌
查看更多
「創新手術室」MIT大艦隊
記者列表
查看更多
記者 彭梓涵
記者 王柏豪
記者 吳培安
記者 李林璦
記者 鄔麗.巴旺
記者 黃佳啟
影音專區
查看更多
【影音】莫德納科學長:面對下一次大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