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Language
Chinese (Simplified)
Chinese (Traditional)
English
French
German
Japanese
Korean
Spanish
HOME
新聞
服務
訂閱
廠商
EN
關於
下載 APP
聯絡
查看購物車
請選擇單元
每日新聞
市場分析
生醫人物
創新創業
展會直擊
雜誌報導
出版品
搜尋
會員登入
註冊
新聞
每日新聞
生技醫藥
醫療科技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科學新知
政策法規
應用生技
論壇報導
新聞集錦
GBI International
市場分析
產業報告
市場觀測
漲跌排名
查找廠商
人物
編輯專欄
人物專訪
國際專訪
專家觀點
【影】技術焦點鏡
【影】生醫名人錄
創新創業
新創動態
活動快訊
生醫攬才
生醫永續(ESG)
投募專區
本刊公告
展會直擊
論壇報導
日本生技展
生技產業策略諮議會議(BTC)
亞洲生技大會(BIO Asia–Taiwan)
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Medical Taiwan)
北美生物科技產業展(BIO)
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年會(ASCO)
摩根大通醫療健康年會(JPM)
德國醫療器材展(MEDICA)
台灣醫療科技展(Healthcare+)
產業論壇
海外展會
Podcast
活動
出版品
買書
環球生技雜誌
亞洲生技大會快訊
Podcast
編輯部公告
新聞
醫療科技
NEW
獲基石創投領投!醫病互動新創翔評互動 7500萬台幣完募進軍日本
生技醫藥
NEW
永昕生醫聯手艾沛生醫 攻異體NK細胞療法自動化量產
醫療科技
NEW
華碩攜新竹臺大分院推遠距AI語音病歷系統 開啟視訊看診新篇章
生技醫藥
Walgreens
減重
百靈佳殷格翰
美最大連鎖藥局Walgreens首次攜手藥廠! BI減肥藥臨床試驗深入社區藥局
2024-05-07/
記者 李林璦
美國時間3日,百靈佳殷格翰(BoehringerIngelheim,BI)宣布,與美國最大的連鎖藥局Walgreens合作,將社區藥局做為臨床試驗地點,進行BI候選藥物升糖素/GLP-1受體雙重拮抗劑survodutide治療肥胖和第二型糖尿病的大規模臨床三期試驗,這也是Walgreens首次與大型製藥業合作,成為了前瞻性臨床試驗的里程碑。Walgreens在美國和波多黎各共經營近9,000個零售...
醫療科技
三總
心電圖
AI
三總心電圖AI系統1.6萬人臨床登《Nature Medicine》顯著降低死亡率
2024-05-07/
記者 李林璦
近日(4月29日),三軍總醫院人工智慧暨物聯網中心所開發的心電圖(ECG)人工智慧(AI)自動判讀系統登上國際期刊《NatureMedicine》,共有高達15,965名患者參與試驗,證實AI-ECG可降低患者全因性死亡率(all-causemortality)。事實上,該技術才在去(2023)年9月獲得台北生技獎的跨域卓越金獎的殊榮。 三總人工智慧暨物聯網發展中心的「心電圖人工智慧判讀平台」,是...
生技醫藥
國邑
罕見疾病
肺動脈高壓
授權
國邑*藥械合一L606啟動新一波國際授權 卡位第三類肺高壓商機
2024-05-07/
記者 李林璦
今(7)日,國邑藥品科技*(6875)宣布,董事會通過第一季財務報告,以及董事提名名單。國邑*表示,雖然旗下新藥仍處於研發與臨床試驗階段,第一季每股虧損0.45元,但新藥L606先前獲2.25億美元授權,今年將推動北美以外區域授權。總經理甘霈指出,在北美以外尚無任何獲核准的第三類間質性肺病相關肺高壓(PH-ILD)藥物,國邑*可以無償使用美國授權夥伴Liquidia未來執行PH-ILD全球三期臨床...
醫療科技
新穎
DNlite-IVD103
曾錙翎
CKD
新穎生醫糖尿病腎病變創新檢測DNlite-IVD103 獲越南核准上市
2024-05-07/
記者 李林璦
今(7)日,新穎生醫(6810)宣布,其自主開發的創新檢測試劑DNlite-IVD103獲越南衛生部(MOH)核發上市許可,適應症為預測二型糖尿病患的腎病變(DKD)風險。DNlite-IVD103是全球第一個應用於預防糖尿病腎病變快速惡化的ELISA檢測試劑,並已取得歐盟多國、臺灣、馬來西亞、泰國、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等地區的上市許可。目前剛與科威特商完成簽署中東及北非部分國家的獨家代...
新聞集錦
新聞集錦
05/06《生醫焦點雷達》
2024-05-06/
新聞中心
設置癌症新藥基金須等520後聯合報2024/5/4遲緩兒10年增8成國健署推6次免費評估7月上路中國時報2024/5/5台灣智慧醫療聯盟組AI國家隊聯合報2024/5/6生醫10億營收俱樂部增至23家大樹42億元稱冠經濟日報2024/5/6生醫台灣隊也闖鳳凰城醞釀台灣城供應鏈工商時報2024/5/6明達醫桃園八德新廠動土拚2026H1完工時報資訊2024/5/6松瑞藥首季賺7107萬季增六成下半年...
生技醫藥
MCL
被套細胞淋巴瘤
非霍奇金淋巴瘤
AZ取首勝!BTK抑制劑一線治療MCL 臨床三期期中數據積極
2024-05-06/
記者 李林璦
美國時間2日,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AZ)公布,BTK抑制劑Calquence(acalabrutinib)與Bendamustine-rituximab(BR)聯合治療被套細胞淋巴瘤(MCL)患者臨床三期試驗期中分析數據,顯示可顯著延緩MCL患者無惡化存活時間(PFS)。這是艾伯維(AbbVie)和嬌生(J&J)血癌明星藥Imbruvica(ibrutinib)在去年4月...
新聞集錦
新聞集錦
浩宇攜超音波顯影劑大廠Bracco 開發無創精準治療;安進2024Q1營收增22% 創新減肥藥將進三期
2024-05-06/
環球生技
《臺灣》浩宇攜超音波顯影劑大廠Bracco開發無創精準治療昨(6)日,浩宇生醫(6872)宣布已和超音波顯影劑領導品牌Bracco,在4月26日簽署了一項合作協議,Bracco將提供其微氣泡顯影產品,搭配浩宇的聚焦式超音波系統NaviFUS,作為開啟血腦屏障的技術平台。這項合作將由浩宇進行各項腦部癌症或神經疾病治療的臨床試驗與查驗登記,預計在取得上市許可後,由Bracco負責供應此微氣泡貼牌產品,...
生技醫藥
乳癌
乳房檢查
美最新乳癌預防指引:40歲以上女性應每兩年一次乳房X光檢查
2024-05-06/
記者 巫芝岳
近日(4月30日),美國預防服務工作組(USPSTF),在醫學期刊《JAMA》中正式發布其最新的乳癌預防指引,建議40~74歲的女性,應每兩年接受一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而根據台灣國健署目前的資訊,政府補助國內45~70歲女性每兩年一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40~45歲具有乳癌家族史的女性則為每兩年一次。根據USPSTF最新建議,由於美國40多歲女性的乳癌罹患率,正以每年增加2%的速率成長中,因此提出本...
生技醫藥
CGT
基因療法
Sarepta天價基因療法再遭抨擊!ICER醫療長投書《JAMA》質疑FDA加速批准
2024-05-06/
記者 吳培安
基因療法批准再起爭議!日前(1日),美國非營利組織臨床和經濟審查研究所(ICER)醫療長DavidRind於指標性國際期刊《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發表文章,質疑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在去(2023)年6月同意以加速批准途徑,讓由SareptaTherapeutics開發、在兩項臨床研究中皆未能達成主要療效指標的基因療法Elevidys,作為裘馨氏肌肉失養症(DMD)療法上市的決策。Ri...
醫療科技
基因定序
血液檢測
一次血檢1,000種病原體!Karius C輪募1億美元
2024-05-06/
記者 彭梓涵
近(3)日,傳染病診斷開發商Karius宣布,完成C輪1億美元募資,該筆資金將加速Karius僅需血液樣本就能檢測1,000種微生物病原體的檢測產品,其臨床研究和商業開發。Karius加上前面幾輪募資,已募得總資金超過3億美元。Karius開發的產品,是透過總體基因體定序(metagenomics)、人工智慧技術,從血液樣本分析1,000種游離病原體DNA(mcfDNA),以判讀感染狀況與風險。K...
醫療科技
皮秒雷射
晶鑽生醫獨家引進韓國最高功率新皮秒
2024-05-05/
記者 彭梓涵
今(5)日,晶鑽生醫(6815)宣布獨家引進,已取得歐盟CEMDD、韓國KFDA及台灣TFDA的上市許可,全台最高功率的皮秒雷射儀器PICO-K,並舉辦新品上市發表會,與韓國原廠KLInc.共同啟動開機儀式,現場還邀請到藝人溫昇豪友情站台見證。總經理謝佳憲表示,此次引進的PICO-K是採用獨特光機械去斑與雙頻變焦蜂巢嫩膚二大創新技術,不僅能讓皮膚色素吸收激光後,更快而有效被巨噬細胞吞噬,粉粹黑色素...
新聞集錦
新聞集錦
05/03《生醫焦點雷達》
2024-05-03/
新聞中心
沒財源補健保點值「年底恐漲保費」薛瑞元認:這1點最尷尬中國時報2024/5/2林口長庚獲最佳醫院與智慧醫院2項國際大獎中國時報2024/4/30醫療保健系統最好國家台灣蟬聯第一自由時報2024/5/2醫衛新南向多重效益現中醫大附醫2023國際醫療人次,馬來西亞成長256倍、汶萊47倍工商時報2024/5/2耕耘英國市場暄達醫學參加歐洲傷口管理年會經濟日報2024/5/2陽明山發現新物種中山大學解謎...
第一頁
上一頁
110
111
112
113
114
下一頁
最後頁
當期雜誌
查看更多
「創新手術室」MIT大艦隊
記者列表
查看更多
記者 彭梓涵
記者 王柏豪
記者 吳培安
記者 李林璦
記者 鄔麗.巴旺
記者 黃佳啟
影音專區
查看更多
【影音】莫德納科學長:面對下一次大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