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Language
Chinese (Simplified)
Chinese (Traditional)
English
French
German
Japanese
Korean
Spanish
HOME
新聞
服務
訂閱
廠商
EN
關於
下載 APP
聯絡
查看購物車
請選擇單元
每日新聞
市場分析
生醫人物
創新創業
展會直擊
雜誌報導
出版品
搜尋
會員登入
註冊
新聞
每日新聞
生技醫藥
醫療科技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科學新知
政策法規
應用生技
論壇報導
新聞集錦
GBI International
市場分析
產業報告
市場觀測
漲跌排名
查找廠商
人物
編輯專欄
人物專訪
國際專訪
專家觀點
【影】技術焦點鏡
【影】生醫名人錄
創新創業
新創動態
活動快訊
生醫攬才
生醫永續(ESG)
投募專區
本刊公告
展會直擊
論壇報導
台灣醫療科技展(Healthcare+)
德國醫療器材展(MEDICA)
日本生技展
生技產業策略諮議會議(BTC)
亞洲生技大會(BIO Asia–Taiwan)
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Medical Taiwan)
北美生物科技產業展(BIO)
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年會(ASCO)
摩根大通醫療健康年會(JPM)
產業論壇
海外展會
Podcast
活動
出版品
買書
環球生技雜誌
亞洲生技大會快訊
Podcast
編輯部公告
新聞
GBI International
NEW
No Needles? Meet Taiwan’s Trailblazer in Nasal Spray Protein Drugs!
新聞集錦
NEW
12/25《生技股動態》
生技醫藥
NEW
生技中心、臺中榮總簽MOU 推藥物開發、臨床試驗、商務合作
新聞集錦
新聞集錦
BNT癌症疫苗今年啟動英國臨床試驗;牛津地產1.25億美元購入韌力生物波士頓工廠;國光流感疫苗 授權三葉草生物多國商化;臺大醫院攜AI中心打造智慧急診改善壅塞問題
2023-02-20/
環球生技
《臺灣、中國》國光四價流感疫苗授權三葉草生物多國商化 今(20)日,中國三葉草生物製藥宣布與國光生物科技(4142)達成獨家協議,取得國光四價流感疫苗AdimFlu-S在中國內地、孟加拉、巴西和菲律賓的商業化授權。該疫苗預計在今(2023)年下半年開始商業化,三葉草股價今日也在港交所開出漲9%的佳績,國光生技則於臺股收盤時以小漲3.4%作結。 《臺灣》臺大醫院、臺大AI中心打造人工智慧急診改善急診...
生技醫藥
衛采
百健
阿茲海默
衛采執行長:阿茲海默症單抗lecanemab最快7月獲正式批准!
2023-02-20/
記者 李林璦
美國時間17日,衛采(Eisai)董事長兼執行長IvanCheung表示,其與百健(Biogen)共同開發的阿茲海默單抗Leqembi(lecanemab)在今年1月6日獲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加速批准(acceleratedapproval)後,預計在今年7月份會獲得正式完全批准。此外,該藥也同時在中國獲得優先審評資格。 衛采是於2023年1月7日提交補充生物製劑許可申請(sBLA),要求...
生技醫藥
胜肽
PDSP
眼科藥物
乾眼症
全福新經營團隊亮相!國際授權、研發、營運、策略四角俱全
2023-02-20/
記者 彭梓涵
繼16日董事會通過多項重要人事任命案後,今(20)日,全福生技(6885)召開法人說明會,在董事長林羣帶領下,宣布延攬曾任日本武田(Takeda)全球藥物代謝及藥物動力部門副總裁徐文祺(Wen-ChyiShyu)擔任總經理一職,並增設的國際策略長由簡海珊擔任,全福初期成員郭美慧也回到全福、擔任營運長,擁有40年藥物開發經驗的李文機博士則續任研發長,在強化與擴大國際佈局上,形成全福四根穩健支柱。 延...
生技醫藥
敏盛
盛弘
智慧醫療
盛佑
敏盛醫療攜手長佑醫療攻台南 打造智慧盛佑診所
2023-02-20/
記者 李林璦
日前(17),敏盛醫療體系與高雄長佑醫療集團策略結盟,於台南市北區建立專精於復健醫療的盛佑診所,舉辦開幕揭牌活動。該診所承襲高雄長佑醫療集團在南台灣長久多元的在地經營口碑與經驗,並將哈佛健診及躍獅連鎖藥局的智慧健康、全人照護的服務延展至南台灣。 敏盛指出,台南盛佑花費近二年的時間,從籌備規劃,建置竣工及啟用,盛佑診所採智慧看診服務流程,建置醫學中心等级的各項檢查儀,如:體外震波超音波、骨質密度檢測...
科學新知
自體免疫疾病
榮陽交團隊揭紅斑性狼瘡生物標記 登醫學雜誌封面故事
2023-02-20/
記者 劉馨香
今(20)日,陽明大學和臺北榮總團隊研究團隊宣布,發現在紅斑性狼瘡(SLE)疾病中,受體「NLRP12」為抑制免疫反應的免疫檢查點,並證實NLRP12有潛力可作為了解紅斑性狼瘡疾病嚴重度的生物標記,以及證實免疫檢查點可作為自體免疫疾病的預測標的。該研究登上了今年二月《臨床研究雜誌》(JournalofClinicalInvestigation)的封面故事。 研究團隊指出,過去認為只有「後天性免疫細...
應用生技
基龍米克斯
基米
基育生物科技
創櫃板
基因體
應用生技
雞蛋
雞蛋事業+基因選種 基米「小金雞」基育完成創櫃前現增
2023-02-20/
記者 吳培安
今(20)日,基龍米克斯(簡稱基米,股市代號4195)表示,其轉投資的基育生物科技(簡稱基育,股市代號7638)已於日前完成創櫃前現金增資,預計3月正式登錄創櫃板,為農林漁牧類股再添新兵。 基育原是基米旗下的「創新技術部」獨立分割而成,目前基米仍持股25.17%。分割後的兩家公司各自專注核心本業,基米深化人用基因業務布局,近年積極升級轉型並跨足CDMO,強化核酸產業鏈版塊。 基育則以基因體定序技術...
新聞集錦
新聞集錦
02/20《生醫焦點雷達》
2023-02-20/
新聞中心
春天將至!行政院送出再生醫療雙法業者點出四大利多 Gbimonthly2023/2/18「再生醫療雙法」若通過專家:價格高、專業認證、審議是三大後續挑戰Gbimonthly2023/2/18健保檢驗檢查新制石崇良:強化資訊管理抑制浪費自由時報2023/2/18經濟部攜手產官研醫打造臺灣成為亞洲高階醫材生產與研發中心經濟日報2023/2/18合一傷口外用乳膏海外再下一城取得印度醫材進口許可經濟日報2...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再生醫療雙法
細胞治療
再生醫學
組織工程
基因療法
沈家寧
黃彥華
「再生醫療雙法」若通過 專家:價格高、專業認證、審議是三大後續挑戰
2023-02-20/
記者 吳培安
近(16)日,行政院通過「再生醫療雙法」草案,包含母法《再生醫療法》與《再生醫療製劑條例》,後續將送交立法院審議。中研院基因體中心研究員沈家寧表示,臺灣再生醫療立法反覆折衝、卡觀多年終獲行政院拍板,面對全球高齡與長年疫情新世代,這項雙法將提供臺灣全齡精準健康再生醫療之病患希望與產業契機。 不過,臺北醫學大學細胞治療與再生醫學研究中心黃彥華教授也點出,再生醫療製劑價格高昂、民眾難以負擔,專業人員的...
新聞集錦
新聞集錦
投資雷達
02/19《生技股動態》
2023-02-19/
新聞中心
市場觀測:✔漢達(6620)授權董事長及總經理簽訂藥品相關合約✔康霈(6919)CBL-514注射劑改善大腿橘皮組織二期臨床第一階段第一劑量組別已通過SRC審查✔合一(4743)Bonvadis傷口外用乳膏取得印度醫材進口許可 市場即時觀測:http://bit.ly/bio-invest
新聞集錦
新聞集錦
Flagship攜手Charles River達成AI新藥探勘合作;Catalent 220萬美元擴廠計畫完成 增幅超低溫產品包裝量能
2023-02-18/
環球生技
《臺灣》「再生醫療雙法」若通過專家:價格高、專業認證、審議是三大後續挑戰 近(16)日,行政院通過「再生醫療雙法」草案,包含母法《再生醫療法》與《再生醫療製劑條例》,後續將送交立法院審議。中研院基因體中心研究員沈家寧表示,臺灣再生醫療立法反覆折衝、卡關多年終獲行政院拍板,面對全球高齡與長年疫情新世代,這項雙法將提供臺灣全齡精準健康再生醫療之病患希望與產業契機。 不過,臺北醫學大學細胞治療與再生醫...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再生醫療雙法
細胞治療
再生醫學
組織工程
基因療法
春天將至!行政院送出再生醫療雙法 業者點出四大利多
2023-02-18/
記者 吳培安
近(16)日,行政院通過「再生醫療雙法」草案、後續將送交立法院審議。業者表示,臺灣的再生醫療在技術、人才、資金上逐步到位,但少了法規的明確指引,此次可說是有望為臺灣再生醫療發展補上最後一塊拼圖,並指出若雙法順利通過,將打通四大關鍵,帶來利多局面。 關鍵1:新藥開發資金壓力大新法規有助於開創內需市場 正在執行退化性膝關節炎臨床二期試驗收案的台寶生醫(6892),營運長楊鈞堯表示,再生醫療雙法的通過,...
生技醫藥
腎臟病
罕見疾病
Travere
Travere罕見腎病療法獲加速批准 首款非免疫抑制劑療法
2023-02-18/
記者 李林璦
美國時間17日,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加速批准TravereTherapeutics開發的罕見腎病─A型免疫球蛋白腎病變(IgAnephropathy,IgAN)療法Filspari(sparsentan),可減少原發性IgAN患者的蛋白尿症狀,減緩病程快速惡化。Travere指出,該藥是首款治療IgAN的非免疫抑制療法。消息一出,Travere股價上漲2.8%至18.32美元。 Trave...
第一頁
上一頁
357
358
359
360
361
下一頁
最後頁
當期雜誌
查看更多
RNA核酸藥品掀狂熱 引領10年藥物大未來?!
記者列表
查看更多
記者 彭梓涵
記者 王柏豪
記者 吳培安
記者 李林璦
記者 鄔麗.巴旺
記者 黃佳啟
影音專區
查看更多
【影音】莫德納科學長:面對下一次大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