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Language
Chinese (Simplified)
Chinese (Traditional)
English
French
German
Japanese
Korean
Spanish
HOME
新聞
服務
訂閱
廠商
EN
關於
下載 APP
聯絡
查看購物車
請選擇單元
每日新聞
市場分析
生醫人物
創新創業
展會直擊
雜誌報導
出版品
搜尋
會員登入
註冊
新聞
每日新聞
生技醫藥
醫療科技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科學新知
政策法規
應用生技
論壇報導
新聞集錦
GBI International
市場分析
產業報告
市場觀測
漲跌排名
查找廠商
人物
編輯專欄
人物專訪
國際專訪
專家觀點
【影】技術焦點鏡
【影】生醫名人錄
創新創業
新創動態
活動快訊
生醫攬才
生醫永續(ESG)
投募專區
本刊公告
展會直擊
論壇報導
日本生技展
生技產業策略諮議會議(BTC)
亞洲生技大會(BIO Asia–Taiwan)
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Medical Taiwan)
北美生物科技產業展(BIO)
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年會(ASCO)
摩根大通醫療健康年會(JPM)
德國醫療器材展(MEDICA)
台灣醫療科技展(Healthcare+)
產業論壇
海外展會
Podcast
活動
出版品
買書
環球生技雜誌
亞洲生技大會快訊
Podcast
編輯部公告
新聞
科學新知
科學新知
NEW
《NEJM》諾和諾德減肥GLP-1明星藥 緩解關節炎疼痛媲美鴉片類止痛藥
科學新知
NEW
《Nature》子刊: 4D揭示大型內皮細胞源性EV生成過程
科學新知
NEW
美癌症登月計畫建構腫瘤3D圖譜!最新12篇研究登《Nature》
科學新知
iPSC
幹細胞
分化
心肌細胞
心臟
《Cell》子刊:更似成人iPSC衍生心肌細胞 建心臟疾病模型
2022-08-15/
記者 劉馨香
美國康乃狄克大學(UniversityofConnecticut)生物醫學工程系研究團隊,開發出一種新的誘導型多潛能幹細胞衍生心肌細胞(iPSC-CM)平台,其與成人的心臟非常相似,更有潛力作為臨床前藥物開發和測試,以及更好的心臟病疾病模型。此研究7月26日發表於《CellReports》。該研究由康乃狄克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助理教授Kshitiz,與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心臟病學系的JunaidAfz...
科學新知
非編碼DNA
AI
《Nature》子刊:德州大學首創AI演算法 精準預測「非編碼DNA」調控機制
2022-08-12/
記者 巫芝岳
近日,德州大學西南醫學中心(UTSouthwestern)的科學家開發了一項AI演算法,僅需要原始基因序列,就能準確預測如啟動子(promoter)、增強子(enhancer)等DNA調控元件的運作方式,突破過去難以了解這些「非編碼DNA」調控的限制。該研究7月11日發表於期刊《NatureGenetics》。該項名為「Sei」的AI框架(framework),結合了人類的遺傳學數據與基因序列訊息...
科學新知
人工智慧
穿戴式裝置
大數據
精準醫療
《Cell》子刊:可拉伸半導體材料 助穿戴式人工智慧晶片即時分析健康大數據
2022-08-11/
記者 劉馨香
近(4)日,芝加哥大學Pritzker分子工程學院的華裔助理教授王思泓(SihongWang)團隊,發表一種以半導體材料製成的可穿戴、可拉伸的神經型態運算(neuromorphiccomputing)設備,能直接在身體上以人工智慧即時分析大量的健康數據,有望革新個人化醫療。該研究成果發表在CellPress旗下的知名材料期刊《Matter》。人們想像健康照護的未來,包括以穿戴式生物感測器追蹤多種健...
科學新知
有機化學
化學藥
《Nature》有機合成新紀元! 創新「碳-氫鍵修飾」法 大增藥物分子應用
2022-08-10/
記者 巫芝岳
美國時間9日,斯克里普斯研究所(TheScrippsResearchInstitute)與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的科學家,開發出一項強大的有機化學合成方法,能準確修飾「雙環氮代芳香烴」(bicyclicaza-arenes)化學結構中的特定原子。該方法有望協助更多創新的化學藥物合成,研究論文發表於頂尖期刊《Nature》。由於「雙環氮代芳香烴」為一種藥物中常見,且結構相對不複雜的有機化學分...
科學新知
新冠肺炎
新冠病毒
ACE2
外泌體
國衛院解密疫苗副作用、新冠病毒快速感染細胞關鍵!GLK高表現致外泌體遞送ACE2
2022-08-10/
記者 劉馨香
今(10)日,國衛院表示,國衛院免疫醫學中心譚澤華特聘研究員與莊懷佳助研究員,以及國衛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周彥宏研究員團隊,發現蛋白激酶MAP4K3(又稱GLK)為促使新冠病毒快速感染細胞之關鍵,且也能解釋新冠疫苗造成副作用的機制,有利於新冠治療藥物與疫苗之研發。研究成果於今年7月發表於全球知名醫學期刊《EMBOMolecularMedicine》。譚澤華與莊懷佳研究團隊發現,受新冠病毒感染之細胞...
科學新知
腎功能
慢性腎病
腎功能惡化新指標? 醛固酮濃度高 腎病惡化風險增45%
2022-08-09/
記者 李林璦
美國時間8日,波士頓大學醫學院(BostonUniversitySchoolofMedicine)一項研究指出,血清中醛固酮(Aldosterone)的濃度較高與慢性腎臟病(CKD)的腎功能衰竭有關,在9.6年的追蹤中發現,醛固酮濃度每增加一倍,CKD惡化成末期腎臟疾病(ESRD)的風險就增加11%,高醛固酮也讓CKD惡化風險增加45%、腎絲球過濾率(eGFR)下降50%。該研究發表於《Europ...
科學新知
嗅覺
蝗蟲
癌症檢測
昆蟲可「嗅」癌症? 美團隊開發蝗蟲嗅覺神經感測器 揪出口腔癌
2022-08-08/
記者 彭梓涵
幾十年來果蠅、蝗蟲一直作為生物模型,為科學界貢獻。近日,一項由美國密西根大學(MichiganStateUniversity)透過蝗蟲嗅覺神經迴路的研究,紀錄了昆蟲對健康細胞和癌細胞產生的氣體樣本反應。這項研究可為使用昆蟲感覺神經元的設備提供研發基礎,同時也協助癌症早期檢測開發。該研究已在今年5月刊登於預印本平台《BioRxiv》上。 目前許多證據證明,癌細胞會發生大量的代謝變化,不只會使癌細胞增...
科學新知
肝癌
胞外囊泡
UCLA研究:胞外囊泡表面蛋白 有望早期偵測肝癌
2022-08-08/
記者 劉馨香
近日,由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強森癌症中心(JonssonComprehensiveCancerCenter)的研究人員領導,50多名研究人員參與的團隊,開發了一種評估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vesicles,EVs)表面蛋白的新技術,其區分早期癌症和肝硬化的ROC曲線下面積為0.95,有潛力用於早期檢測肝細胞癌(HCC)。研究在7月31日發表於《Hepatology》(肝病學...
科學新知
胚胎發育
基因調控
幹細胞
iPS
不須子宮、精卵!《Cell》首見全人工合成鼠胚胎模型
2022-08-06/
記者 李林璦
美國時間1日,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所(WeizmannInstituteofScience)僅透過在培養皿培養幹細胞,在沒有子宮、卵子、精子的情況下培養出小鼠的人工合成胚胎模型(syntheticembryomodels),將成為利用幹細胞培養發育成用於移植的組織或器官的一大里程碑。這項研究也是首次成功在子宮外培育出全人工合成的小鼠胚胎。該研究發表於《Cell》。魏茨曼科學研究所分子遺傳學系教授、...
科學新知
心血管
神經科學
《Nature》耶魯創「死後回復循環、細胞功能」新技術 豬隻實驗已成功!
2022-08-05/
記者 巫芝岳
近(3)日,耶魯大學醫學院(YaleSchoolofMedicine)的科學家,發明了一套能在動物死亡後,能回復其血液循環,及部分細胞和組織功能的技術;該技術已在豬身上實驗成功,未來有望協助人類在手術過程中維繫器官運作、延長手術時間,甚至擴大器官捐贈的利用範圍。研究論文發表於頂尖期刊《Nature》。這項名為「OrganEx」的技術,建立於耶魯團隊於2019年開發的「BrainEx」技術之上。Br...
科學新知
牙齒
美白
光觸媒
《ACS》子刊:綠光催化新型水凝膠 防蛀又美白
2022-08-05/
記者 劉馨香
微笑時露出健康又潔白的牙齒,讓人們更有自信。近期,中國南昌大學研究團隊研發出一種新型水凝膠(hydrogel)療法,可以分解導致蛀牙的生物膜(biofilms)並美白牙齒,而且不會對牙齒造成損傷。該研究於6月15日發表在美國化學學會(ACS)子刊《ACSAppliedMaterials&Interfaces》。 根據美國牙醫學會,每天刷牙和使用牙線是防止蛀牙的好方法。然而,這些方法並不能有...
科學新知
新冠肺炎
黏膜免疫
兒童染疫率為何較低? 澳研究:兒童「鼻腔」新冠防禦優於成人
2022-08-04/
記者 巫芝岳
近(1)日,澳洲昆士蘭大學(UniversityofQueensland)的科學家發現,兒童透過「鼻腔」來防禦新冠病毒的功效,應比成人來得更好,該研究發表於期刊《PLOSBiology》。這項發現可幫助部分理解,為何兒童對新冠病毒(尤其在Delta、Omicron變異株出現前)的防禦力較成人好。昆士蘭大學的研究團隊,比較了來自15名成人與23名兒童(皆為健康者)的鼻上皮細胞(NEC),在體外實驗發...
第一頁
上一頁
38
39
40
41
42
下一頁
最後頁
當期雜誌
查看更多
「創新手術室」MIT大艦隊
記者列表
查看更多
記者 彭梓涵
記者 王柏豪
記者 吳培安
記者 李林璦
記者 鄔麗.巴旺
記者 黃佳啟
影音專區
查看更多
【影音】莫德納科學長:面對下一次大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