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Language
Chinese (Simplified)
Chinese (Traditional)
English
French
German
Japanese
Korean
Spanish
HOME
新聞
服務
訂閱
廠商
EN
關於
下載 APP
聯絡
查看購物車
請選擇單元
每日新聞
市場分析
生醫人物
創新創業
展會直擊
雜誌報導
出版品
搜尋
會員登入
註冊
新聞
每日新聞
生技醫藥
醫療科技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科學新知
政策法規
應用生技
論壇報導
新聞集錦
GBI International
市場分析
產業報告
市場觀測
漲跌排名
查找廠商
人物
編輯專欄
人物專訪
國際專訪
專家觀點
【影】技術焦點鏡
【影】生醫名人錄
創新創業
新創動態
活動快訊
生醫攬才
生醫永續(ESG)
投募專區
本刊公告
展會直擊
論壇報導
日本生技展
生技產業策略諮議會議(BTC)
亞洲生技大會(BIO Asia–Taiwan)
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Medical Taiwan)
北美生物科技產業展(BIO)
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年會(ASCO)
摩根大通醫療健康年會(JPM)
德國醫療器材展(MEDICA)
台灣醫療科技展(Healthcare+)
產業論壇
海外展會
Podcast
活動
出版品
買書
環球生技雜誌
亞洲生技大會快訊
Podcast
編輯部公告
新聞
生技醫藥
生技醫藥
NEW
百靈佳3億美元Gubra臨床合作案受挫!終止NPY2R標靶減肥藥開發
生技醫藥
NEW
英國發布醫療器材國際認可框架之政策草案 以緩解脫歐後的醫材短缺隱憂
生技醫藥
NEW
Journey口服藥獲FDA批准治療發炎性玫瑰斑 股價仍跌14% ?!
生技醫藥
基因療法
Zolgensma銷售下降 諾華將關閉科羅拉多州基因療法工廠
2021-03-29/
記者 劉馨香
近(25)日,諾華(Novartis)宣布位於美國科羅拉多州的基因療法工廠,將於7月9日關閉,可能裁撤其400名員工。該工廠主要生產Zolgensma,用於治療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pinalmuscularatrophy,SMA)。諾華公司數據顯示,Zolgensma銷售額從2020年第三季的2.91億美元,下降至第四季的2.54億美元。Zolgensma的銷售下降,部分原因是諾華因安全性問題暫停...
生技醫藥
外泌體
胞外囊泡
再生醫學
再生醫學新武器 幹細胞胞外體應用突起
2021-03-28/
記者 彭梓涵
昨(27)日,由台灣再生醫學學會、亞東醫院舉辦的「2021台灣再生醫學學會學術研討會」,邀請國內產官學醫多位專家,分享研究成果與交流。近年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Vesicles,EV)因具治療、再生能力,成為相關研究首選,研討會也特別邀請多位胞外體(Exsomes)專家,分享其在該領域的研究經驗與應用。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兒童感染科教授林奏延表示,胞外體過去被認為只是運送細胞垃圾的囊泡...
生技醫藥
大師領航
生醫推手
生醫+ICT大健康產業轉型 楊泮池:政府應強化法規審查效能
2021-03-26/
記者 吳培安
今(26)日,經濟部國際貿易局(簡稱國貿局)、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為加速協助國內生技醫療產業進入國際市場,共同舉辦「大師領航-開啟臺灣生醫產業新紀元」,首先邀請到中研院楊泮池院士,以「臺灣生醫產業的現況與機會」為題給予聽眾宏觀視野。楊泮池致力於推動我國精準大健康、培育臺灣生醫跨域人才,他開宗明義表示,臺灣總體生醫產業2019年營業額達5597億元、2020年也有5913億元,成長率相當不錯。楊...
生技醫藥
鼻噴
新冠疫苗
Meissa密碼子去優化鼻噴新冠疫苗 進入臨床1期
2021-03-26/
記者 李林璦
美國時間25日,MeissaVaccines將利用密碼子去優化(codondeoptimization)的方式來研發鼻噴新冠(COVID-19)活性減毒疫苗(liveattenuatedvaccine),使其可產生更強的免疫反應,該疫苗於3月16日獲准進入臨床1期試驗。Meissa表示,若疫苗獲批准,將可提供長達數年對新冠病毒(SARS-CoV-2)的免疫力。 *密碼子去優化提高疫苗引起免疫反應...
生技醫藥
自噬作用
泛素
泛素接合酶
去泛素酶
有助對抗脂肪肝! 中研院發現細胞自噬新機制 登《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1-03-26/
記者 彭梓涵
今(26)日,由中研院生物化學所陳瑞華特聘研究員團隊,發現一種操控細胞自噬(autophagy)的新機制,經動物實驗證明能抑制脂肪肝形成。研究成果已於2月發表在《NatureCommunications》國際期刊。細胞自噬是細胞的主要資源回收機制,可消除細胞內的老舊廢物,或選擇性地清除細胞內的過多脂肪,即「脂肪吞噬作用」,讓細胞產物在合成、降解、再利用等過程之間維持平衡狀態。陳瑞華研究團隊發現一個...
生技醫藥
免疫療法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
Opdivo
BMS LAG-3新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聯用Opdivo 臨床2/3期達主要終點
2021-03-26/
記者 彭梓涵
美國時間25日,必治妥施貴寶(BristolMyersSquibb,BMS)宣布,研發的抗LAG-3單株抗體Relatlimab聯合PD-1療法Opdivo治療轉移性黑色素瘤患者,其臨床2/3期試驗,結果達到疾病無惡化存活期(PFS)的主要終點。 名為RELATIVITY-047的臨床試驗,招募了714位轉移性或不可切除的黑色素瘤患者,患者隨機分配至固定劑量的Relatlimab/Opdivo組與...
生技醫藥
新冠疫苗
回應質疑!AZ更新新冠疫苗臨床結果 效力76%
2021-03-26/
記者 劉馨香
美國時間25日,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發布新冠疫苗AZD1222臨床三期試驗的主要分析結果,其預防出現新冠肺炎(COVID-19)症狀的效力為76%,預防重症和住院的效力為100%,65歲以上老人預防症狀的效力為85%。此次公布的最新結果,與先前美國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NIAID)所質疑的數據相似。NIAID曾於3月23日,質疑阿斯特捷利康使用過時資訊,當時阿斯特捷利康所公布的...
生技醫藥
新冠肺炎
新聞集錦
輝瑞啟動新冠口服藥物1期臨床試驗 招募感染住院患者;ProQR罕見眼科RNA療法1/2期數據積極 關鍵研究今年展開
2021-03-25/
記者 彭梓涵
《臺灣》【台灣罕見疾病藥品專題—政策法規】台灣神經罕病學會:政府應建各階段多元、明確輔導機制台灣神經罕見疾病學會創會理事長宋秉文表示,台灣在政策及立法的方面,於民國89年即公布了罕見疾病防治及藥物法,足見政府針對罕見病的預防、診斷及治療等需求的重視。然而,對於支持罕見藥物的開發,建議政府建立多方面整體的配套措施,例如明確的研發費用補助機制、主管機關在臨床試驗發展及查驗登記過程中的合作及...
生技醫藥
嬌生
隱形眼鏡
首款「藥用」隱形眼鏡登場!嬌生抗眼睛過敏隱形眼鏡獲日批准
2021-03-25/
記者 李林璦
美國時間24日,嬌生旗下的Johnson&JohnsonVision宣布,其能夠釋放抗過敏藥物ketotifen的隱形眼鏡ACUVUE®Theravision™獲日本厚生勞動省(MHLW)批准,成為全球首款獲批可釋放藥物的隱形眼鏡,可謂創新眼科給藥方式的里程碑。 嬌生研發的藥物釋放隱形眼鏡將ketotifen與製作隱形眼鏡的材料etafilconA相結合,ketotif...
生技醫藥
心血管疾病
勃起功能障礙
《JACC》:治療心血管疾病病患之陽痿 PDE5抑制劑優於alprostadil
2021-03-25/
記者 劉端雅
美國時間23日,瑞典的一項大型研究指出,使用第5型磷酸二脂酶(PDE5)抑制劑,治療有穩定型冠狀動脈疾病(stablecoronaryarterydisease,SCAD)男性的勃起功能障礙(erectiledysfunction,ED),其死亡和心血管事件的風險,低於同樣用於治癒勃起障礙的藥物alprostadil。該研究發表在《JACC》。研究結果顯示,與Alprostadil組相比,PDE5...
生技醫藥
罕見疾病
孤兒藥
台灣神經罕病學會
台灣神經罕病學會:政府應建各階段多元、明確輔導機制
2021-03-25/
記者 巫芝岳
台灣神經罕見疾病學會(SocietyforNeurologicalRareDisorders-Taiwan,SNeRDTaiwan)成立於2016年,旨為促進國內神經罕見疾病研究之發展、增進國內罹患神經罕見疾病病患之福祉、加強國內外相關學會之密切聯繫與發展,並且配合政府推行相關之神經罕見疾病政策,有效整合神經罕見疾病研究之計劃、經費、人才與資源。更進一步推動建立國家級的臺灣腦庫。 台灣神經罕見疾病...
生技醫藥
阿茲海默症
《Nature》子刊:BMI1基因新功能解密 有望預防阿茲海默症
2021-03-24/
記者 李林璦
美國時間23日,加拿大Maisonneuve-Rosemont醫院研究中心的分子生物學家GilbertBernier發現了BMI1基因的新功能,可抑制大腦衰老,預防阿茲海默症的發生。該試驗結果發表於《NatureCommunications》。 先前研究發現,在阿茲海默症患者的大腦中,其神經元的DNA會分解成G-四股結構(G4),G4是由重複的鳥嘌呤(Guanine,G)序列組成,又稱為鳥嘌呤四股...
第一頁
上一頁
338
339
340
341
342
下一頁
最後頁
當期雜誌
查看更多
「創新手術室」MIT大艦隊
記者列表
查看更多
記者 彭梓涵
記者 王柏豪
記者 吳培安
記者 李林璦
記者 鄔麗.巴旺
記者 黃佳啟
影音專區
查看更多
【影音】莫德納科學長:面對下一次大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