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Language
Chinese (Simplified)
Chinese (Traditional)
English
French
German
Japanese
Korean
Spanish
HOME
新聞
服務
訂閱
廠商
EN
關於
下載 APP
聯絡
查看購物車
請選擇單元
每日新聞
市場分析
生醫人物
創新創業
展會直擊
雜誌報導
出版品
搜尋
會員登入
註冊
新聞
每日新聞
生技醫藥
醫療科技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科學新知
政策法規
應用生技
論壇報導
新聞集錦
GBI International
市場分析
產業報告
市場觀測
漲跌排名
查找廠商
人物
編輯專欄
人物專訪
國際專訪
專家觀點
【影】技術焦點鏡
【影】生醫名人錄
創新創業
新創動態
活動快訊
生醫攬才
生醫永續(ESG)
投募專區
本刊公告
展會直擊
論壇報導
日本生技展
生技產業策略諮議會議(BTC)
亞洲生技大會(BIO Asia–Taiwan)
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Medical Taiwan)
北美生物科技產業展(BIO)
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年會(ASCO)
摩根大通醫療健康年會(JPM)
德國醫療器材展(MEDICA)
台灣醫療科技展(Healthcare+)
產業論壇
海外展會
Podcast
活動
出版品
買書
環球生技雜誌
亞洲生技大會快訊
Podcast
編輯部公告
新聞
生技醫藥
生技醫藥
NEW
ABAC代表廣達張嘉淵 出任新「生技與健康工作小組」副主席
生技醫藥
NEW
國衛院、諾和諾德簽MOU 健康大數據助力慢性病防治
生技醫藥
NEW
神隆拓展新市場 巴西官方查厰零缺失
生技醫藥
失能
長照
失智
高齡化
對抗失能、促進賦能! 亞東醫院首辦賦能體驗工作坊
2022-10-06/
記者 巫芝岳
為因應高齡化社會來到、長者照護負擔逐漸增加,今(6)日,亞東醫院首次舉辦「賦能工作坊」,透過包含體驗感官失能、使用穿戴裝置、遊戲互動式裝置、肌力檢測等的體驗活動,達到透過教育來「消除年齡歧視」的目的。亞東醫院院長邱冠明表示,面對國內高齡化趨勢加速、照顧負擔增加、勞動結構改變等問題,本次舉辦工作坊,是希望透過先理解失能者所面對的困境、了解有何科技可用等方式,再進一步探討如何跨越這些難題,他也呼籲社會...
生技醫藥
人工智慧
DeepMind推出新演算法AlphaTensor 打破50年來「矩陣乘法速度」
2022-10-06/
記者 彭梓涵
Alphabet旗下AI公司DeepMind去年宣布AlphaFold成功預測人體幾乎所有蛋白質結構,讓生物學家大吃一驚後,近(5)日,DeepMind宣布,利用其能從西洋棋、圍棋、將棋中學習的人工智慧(AI)AlphaZero結合深度強化學習(DRL),開發一種新穎、高效的演算法—AlphaTensor。 AlphaTensor找到兩個矩陣相乘的最快方法,打破一個50多年來的數學問題...
生技醫藥
化學
2022諾貝爾化學獎「點擊化學」、「生物正交化學」獲獎 助攻藥物開發
2022-10-05/
環球生技
今(5)日,2022諾貝爾化學獎頒發給美國史丹佛大學化學系教授CarolynR.Bertozzi、丹麥哥本哈根大學化學系教授MortenMeldal,和2001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美國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的K.BarrySharpless教授,表彰他們在「點擊化學(clickchemistry)和生物正交化學(bioorthogonalchemistry)」領域的貢獻。BarrySharpless和M...
生技醫藥
HER2
HER2-low
伴隨式診斷
羅氏低表現量HER2伴隨式診斷獲FDA批准 提升第一三共/AZ乳癌藥精準治療
2022-10-05/
記者 彭梓涵
近(4)日,羅氏(Roche)宣布,其開發可用於評估轉移性乳腺癌患者、HER2-low的伴隨式診斷—PATHWAYanti-HER2(4B5)檢測,獲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批准,成為目前唯一檢測HER2-low的診斷方式。該測試也被用作判斷患者,是否適用第一三共(DaiichiSankyo)與阿斯特捷利康(AZ)合作開發的標靶HER2的抗體藥物複合體(ADC)藥物Enhertu...
生技醫藥
肥胖
減重
《Cell》子刊:過晚進食增肥胖風險 科學家首揭分子機制
2022-10-05/
記者 巫芝岳
近(4)日,美國布萊根婦女醫院(BrighamandWomen’sHospital)的一項研究,首次針對「過晚進食」影響體重的三大要素——熱量攝入、熱量消耗,及脂肪組織中的分子變化,進行全面研究,指出越晚進食,會如何影響人體熱量消耗、食慾以及脂肪組織中的分子訊號,讓肥胖風險增加。該研究發表於期刊《CellMetabolism》。目前,已有許多研究發現過晚進食會增...
生技醫藥
賽諾菲
RNA
賽諾菲4.3億美元攜手miRecule 開發創新抗體RNA療法
2022-10-05/
記者 李林璦
美國時間4日,賽諾菲(Sanofi)與miRecule簽署一項高達4.3億美元的合作協議,將共同開發抗體-RNA偶聯藥物(antibody-RNAconjugate,ARC),用於治療罕見疾病顏面肩胛肱骨型肌肉失養症(Facioscapulohumeralmusculardystrophy,FSHD)。 賽諾菲將向miRecule支付3000萬美元的預付款與近期里程碑費用,而後續還有望獲得接近4億...
生技醫藥
SyntheX
Autolus
蛋白質降解
CAR-T
細胞療法
BMS
BMS聚焦未來趨勢 攜蛋白質降解SyntheX、次世代細胞療法Autolus平台合作
2022-10-05/
記者 吳培安
美國時間4日,必治妥施貴寶(BMS)宣布,分別與蛋白質降解平台公司SyntheX達成上看5.5億美元合作,以及致力於次世代CAR-T療法研發公司AutolusTherapeutics達成金額未公開的合作協議,代表BMS將更進一步深化在蛋白質降解、次世代細胞療法兩大未來趨勢領域的開發布局。 在與SyntheX的合作中,BMS將以現金支付SyntheX預付款(upfront)並加以投資。依照未來達成的...
生技醫藥
諾貝爾獎
基因編輯
新創
11位諾獎得主創辦13家新創 轉譯基因編輯、免疫檢查點、RNAi創新療法
2022-10-05/
記者 劉馨香
本週諾貝爾獎陸續頒發,今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頒發給完成「尼安德塔人基因定序」、開創古基因體學的SvantePaabo。而歷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化學獎中,表彰了許多在生命科學研究與醫學應用上的開創性研究,其中有不少諾貝爾獎得主創立了公司,將其尖端技術轉譯為臨床上的創新療法。以下羅列13家得主共同創辦之公司,並以獲得諾貝爾獎的順序排序。 1.CRISPRTherapeutics由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得...
生技醫藥
SPAC
T細胞
SPAC熱潮再起! 創新T細胞療法公司Estrella上市 估值近4億美元
2022-10-04/
記者 李林璦
生物技術領域的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收購熱潮持續延燒。美國時間4日,EstrellaBiopharmaInc.透過被TradeUPAcquisitionCorp.公司收購而成為上市公司,被收購後公司將更名為EstrellaImmunopharma,Inc.,估值高達3.985億美元,該公司致力於開發能克服CAR-T細胞療法副作用的創新T細胞療法。 Estrella指出,合併後假設沒有股東贖...
生技醫藥
CAR-T
《Science》子刊:「CAR密度」影響療效!西班牙揭CAR-T療效預測新指標
2022-10-04/
記者 巫芝岳
近日(9月30日),西班牙納瓦拉大學(UniversityofNavarra)的科學家,首次證實在進行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CAR-T)療法時,經改造後T細胞表面呈現受體的「CAR密度」,可作為評估療效的重要指標,CAR密度高的細胞數量越多,患者療效可能越差。該研究發表於期刊《ScienceAdvances》。CAR-T療法雖已在血液腫瘤(尤其是多發性骨髓瘤)中,展現突破以往所有抗癌療法的療效,不過...
生技醫藥
白斑
抗體療法
Incyte斥14億美元收購Villaris 搶佔色素沉澱疾病領域
2022-10-04/
記者 彭梓涵
在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批准Incyte全球首款白斑(vitiligo)藥物Opzelura後,不到三個月時間,美國時間3日,Incyte宣布將以超過14億美元價格收購VillarisTherapeutics,取得其治療白斑的候選IL-15Rβ單株抗體auremolimab(VM6),以擴大Incyte在色素沉澱疾病治療的產品線。根據收購協議,Incyte將支付7000萬美元的預付...
生技醫藥
Biogen
Denali
LRRK2
帕金森氏症
神經退化
最大規模三期臨床試驗!Biogen攜Denali攻LRRK2帕金森氏症標靶新藥
2022-10-04/
記者 吳培安
美國時間3日,百健(Biogen)與合作夥伴DenaliTherapeutics宣布,啟動一項以LRRK2突變為標靶之帕金森氏症候選藥物BIIB122的全球臨床三期試驗,並已經開始患者給藥,預計研究結果將在2031年出爐。百健神經退化開發負責人SamanthaBuddHaeberlein表示,這項臨床試驗是有史以來規模最大、針對LRKK2突變導致之帕金森氏症的臨床研究。 這項全球性臨床三期試驗研究...
第一頁
上一頁
185
186
187
188
189
下一頁
最後頁
當期雜誌
查看更多
「創新手術室」MIT大艦隊
記者列表
查看更多
記者 彭梓涵
記者 王柏豪
記者 吳培安
記者 李林璦
記者 鄔麗.巴旺
記者 黃佳啟
影音專區
查看更多
【影音】莫德納科學長:面對下一次大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