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Language
Chinese (Simplified)
Chinese (Traditional)
English
French
German
Japanese
Korean
Spanish
HOME
新聞
服務
訂閱
廠商
EN
關於
下載 APP
聯絡
查看購物車
請選擇單元
每日新聞
市場分析
生醫人物
創新創業
展會直擊
雜誌報導
出版品
搜尋
會員登入
註冊
新聞
每日新聞
生技醫藥
醫療科技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科學新知
政策法規
應用生技
論壇報導
新聞集錦
GBI International
市場分析
產業報告
市場觀測
漲跌排名
查找廠商
人物
編輯專欄
人物專訪
國際專訪
專家觀點
【影】技術焦點鏡
【影】生醫名人錄
創新創業
新創動態
活動快訊
生醫攬才
生醫永續(ESG)
投募專區
本刊公告
展會直擊
論壇報導
日本生技展
生技產業策略諮議會議(BTC)
亞洲生技大會(BIO Asia–Taiwan)
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Medical Taiwan)
北美生物科技產業展(BIO)
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年會(ASCO)
摩根大通醫療健康年會(JPM)
德國醫療器材展(MEDICA)
台灣醫療科技展(Healthcare+)
產業論壇
海外展會
Podcast
活動
出版品
買書
環球生技雜誌
亞洲生技大會快訊
Podcast
編輯部公告
新聞
新聞集錦
新聞集錦
NEW
11/22《生技股動態》
新聞集錦
NEW
諾華11億美元收購肌肉疾病基因療法新創Kate;馬斯克Neuralink腦晶片臨床試驗加拿大批准
新聞集錦
NEW
11/22《生醫焦點雷達》
新聞集錦
新冠肺炎
新聞集錦
逸達授權前列腺新藥CAMCEVI 42 完成英國MHRA上市申請;臺灣輝瑞與陽明交大 簽署人才培育備忘錄
2022-07-27/
編輯部
《臺灣》逸達授權前列腺新藥CAMCEVI42完成英國MHRA上市申請 今(27)日,逸達生技(6576)宣布,其授權夥伴AccordHealthcare完成向英國藥物及保健產品管理局(MHRA)遞送前列腺癌新劑型新藥CAMCEVI42毫克、六個月緩釋針劑之上市申請。逸達推估其審核時間約為3~6個月,不過,核准時間及准駁與否取決於MHRA。 《臺灣》臺灣輝瑞與陽明交大簽署人才培育備忘錄臺灣輝瑞(Pf...
新聞集錦
CDMO
永昕獲日本JCR藥廠投資 佔股20.48%成第一大股
2022-07-27/
記者 王柏豪
今(27日)晟德(4123)新聞宣布,旗下轉投資公司永昕生物醫藥(4726)擬辦理現金增資案發行新股50,000仟股,預計私募16.25億新台幣,此次增資案,已獲長年客戶--日本知名藥廠JCRPharmaceuticals以每股新台幣32.5元參與私募,增資後JCR持股比例將佔永昕20.48%;晟德也決議參與永昕本次私募案,增資金額新台幣2.6億元,持股比例則由原21.90%微幅降為20.46%、...
新聞集錦
霖揚生技
CDMO
胜肽新藥
霖揚深化胜肽與重組蛋白藥物CDMO服務
2022-07-27/
記者 吳培安
今(27)日,台灣CDMO大廠霖揚生技(GenoviorBiotech)於亞洲生技大會期間宣布,已與先進新藥開發公司免疫功坊(Immunwork)達成合作協議,將替其具有短片段胜肽鏈核心的候選藥物進行針劑處方開發及後續針劑成品CDMO委託生產。 免疫功坊以其專利的T-E標的-效應技術平台,開發出多種創新候選藥物,透過此新穎連結複合體設計,可提高及延長藥效,並降低藥物副作用,目前已有六項潛力產品進入...
新聞集錦
《Nature Communications》雲象「胃癌淋巴結轉移AI偵測」縮短病理閱片逾30%時間
2022-07-27/
記者 王柏豪
雲象科技與林口長庚醫院病理部合作「胃癌淋巴結轉移AI偵測」數位病理診斷,臨床實驗證明,該演算法辨識率高達AUC0.99,醫師對胃癌微小轉移病灶診斷時間縮短超過30%,今(27日)發布研究成果登上國際科學期刊《NatureCommunications》。 傳統人工作業,病理科醫師對於小於2mm的胃癌微小轉移(micro-metastasis)病灶的診斷敏感度是82%,小於0.2mm的單獨性腫瘤細胞(...
新聞集錦
CRISPR
基因編輯
《自然生物技術》警告:CRISPR 療法破壞基因組導致致癌風險
2022-07-27/
記者 王柏豪
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Tel-AvivUniversity,TAU)跨學院一項新研究揭示使用CRISPR療法的風險。在檢驗這項諾貝爾獎生物技術對T細胞的影響時,研究顯示,被剪輯處理過的T細胞有高達10%的遺傳物質丟失了,這種相當大比例的損失會導致基因組不穩定,並可能導致癌症。研究結果也發表在權威的科學雜誌《自然生物技術(NatureBiotechnology)》上。 這項研究由特拉維夫醫學中心Adi...
新聞集錦
新聞集錦
07/27《生醫焦點雷達》
2022-07-27/
新聞中心
亞洲生技大展本週登場550家大廠搶攻疫後新商機中央社2022/7/26諾獎得主山中伸彌CiRA基金會三箭齊發加速iPS細胞平價化Gbimonthly2022/7/27IT大國台灣數位醫療卻落後日韓,生策會:3大問題卡關科技新報2022/7/26國光生流感疫苗挹注營運再創高!腸病毒疫苗力拚10月取得藥證科技新報2022/7/26強化國際生醫競爭力!工研院攜手嬌生推廣「台灣楊森計畫」科技新報2022/...
新聞集錦
罕見疾病
firstinclass
BridgeBio罕見腦神經損傷療法 獲歐洲藥品局人用藥品委員會推薦上市
2022-07-27/
記者 彭梓涵
近(25)日,美國BridgeBioPharma宣佈,其開發的治療罕見神經損傷疾病—A型鉬輔酶缺乏症(MoCDtypeA)的市場首見藥物(firstinclass)Nulibry(foddenopterin),經歐洲藥品局人用藥品委員會(CHMP)推薦,建議歐盟委員會(EC)藥物上市許可,最快今年晚些EC將做出批准決定。 Nulibry先前已在2021年取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
新聞集錦
癌症
藥物傳輸
癌症疫苗
哈佛
MIT
奈米
《Science》MIT、哈佛測試35種奈米顆粒、500種癌細胞 突破癌症疫苗遞送障礙
2022-07-27/
記者 李林璦
美國時間22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與哈佛大學共同成立布洛德研究所(BroadInstituteofMITandHarvard)的研究人員,運用35種不同種類的奈米顆粒與近500種癌細胞的交互作用進行分析,發現癌細胞中的SLC46A3蛋白以及奈米顆粒核心的材質,是影響癌細胞吸收奈米顆粒的關鍵。該研究有望克服開發奈米顆粒抗癌藥物的遞送障礙,發展可靶向特定癌症類型的奈米顆粒療法。該研究發表於《Scienc...
新聞集錦
新聞集錦
07/26《生技股動態》
2022-07-26/
新聞中心
市場觀測✔訊聯(1784)與博田醫院合作提出自體免疫細胞治療移植適應實體癌第四期治療技術計畫申請07/26一日漲跌:(漲)豪展9.93%、皇將9.93%、佰研9.92%(跌)美時5.02%、生華科4.45%、東生華4.28%http://bit.ly/220726bs07/26三大法人動態(買超)太景*-KY6518張、益得2364張、神隆889張;(賣超)健喬2186張、中天1742張、美時61...
新聞集錦
新聞集錦
經濟部攜手美國嬌生集團 推廣「臺灣楊森計畫」;顛覆初級醫療領域夯!Everside Health募資1.64億美元;《PNAS》繪製罕病蛋白圖譜 開發先進基因療法
2022-07-26/
環球生技
《臺灣》經濟部攜手美國嬌生集團推廣「臺灣楊森計畫」今(25)日,經濟部宣布與美國嬌生集團(Johnson&Johnson)展開合作,並與其集團成員之一的楊森藥廠(JanssenBiotech,Inc.)及工研院,共同推廣2018推出的「臺灣楊森計畫」,該計畫會挑選具潛力的團隊,以技術轉移或授權的方式,與楊森進行長期合作,目前累計支持7個國內團隊進行研發。工研院生醫與醫材研究所所長林啟萬表示...
新聞集錦
毛細管電泳
新冠肺炎
新冠檢測
BIO Asia-Taiwan登場在即! 光鼎新冠唾液檢測、全新毛細管電泳儀首亮相
2022-07-26/
記者 巫芝岳
國內生醫年度最大盛宴——2022亞洲生技大會(BIOAsia-Taiwan)即將在本週登場。今(26)日,光鼎生技(6850)表示,其將展出包括新冠肺炎監測方案、可攜式全新機型毛細管電泳儀「Qsep1-Plus」等最新研發成果。光鼎表示,Qsep1-Plus堪稱全球體積最小的生物片段分析儀,挾通量升級之多元檢測優勢,有效協助客戶擴增應用市場,並迎合現場檢測即時需求趨勢。隨著...
新聞集錦
藥物設計
軟體
藥物開發
電腦藥物設計前景佳!OpenEye獲電子大廠Cadence 5億美元收購
2022-07-26/
記者 劉馨香
在藥物研究中,電腦軟體的使用正在成長,一些大型科技公司也希望在此市場上爭奪一杯羹。美國時間25日,藥物設計軟體商OpenEyeScientific,獲得國際電子系統設計大廠益華科技(CadenceDesignSystems)以5億美元現金收購。Cadence的技術領域涵蓋通訊、汽車、航太和國防等,透過收購OpenEye將跨入藥物探索領域。OpenEye成立於1997年,本身不開發藥物,但其軟體即服...
第一頁
上一頁
200
201
202
203
204
下一頁
最後頁
當期雜誌
查看更多
「創新手術室」MIT大艦隊
記者列表
查看更多
記者 彭梓涵
記者 王柏豪
記者 吳培安
記者 李林璦
記者 鄔麗.巴旺
記者 黃佳啟
影音專區
查看更多
【影音】莫德納科學長:面對下一次大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