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Language
Chinese (Simplified)
Chinese (Traditional)
English
French
German
Japanese
Korean
Spanish
HOME
新聞
服務
訂閱
廠商
EN
關於
下載 APP
聯絡
查看購物車
請選擇單元
每日新聞
市場分析
生醫人物
創新創業
展會直擊
雜誌報導
出版品
搜尋
會員登入
註冊
新聞
每日新聞
生技醫藥
醫療科技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科學新知
政策法規
應用生技
論壇報導
新聞集錦
GBI International
市場分析
產業報告
市場觀測
漲跌排名
查找廠商
人物
編輯專欄
人物專訪
國際專訪
專家觀點
【影】技術焦點鏡
【影】生醫名人錄
創新創業
新創動態
活動快訊
生醫攬才
生醫永續(ESG)
投募專區
本刊公告
展會直擊
論壇報導
日本生技展
生技產業策略諮議會議(BTC)
亞洲生技大會(BIO Asia–Taiwan)
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Medical Taiwan)
北美生物科技產業展(BIO)
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年會(ASCO)
摩根大通醫療健康年會(JPM)
德國醫療器材展(MEDICA)
台灣醫療科技展(Healthcare+)
產業論壇
海外展會
Podcast
活動
出版品
買書
環球生技雜誌
亞洲生技大會快訊
Podcast
編輯部公告
新聞
科學新知
科學新知
NEW
《Science》突破基因療法載體限制!StitchR DMD療法體內重建全長RNA
科學新知
NEW
不僅是細胞發電廠!《Nature》揭粒線體特殊亞群
科學新知
NEW
《Science》AI模型Evo問世 從基因序列推演全新蛋白質
科學新知
軟性電子
神經科學
《Science》美研發軟性電子止痛裝置 精準「冷卻」神經元
2022-07-04/
記者 巫芝岳
近日(6月30日),美國西北大學(NorthwesternUniversity)科學團隊,開發出一項能「冷卻」神經來緩解疼痛的「植入式軟性電子材料」,這項僅有一張紙的厚度、最寬處直徑只有5毫米的軟性裝置,能鎖定特定神經元止痛,且使用後可完全被人體吸收、不需再以手術取出。該研究發表於頂尖期刊《Science》。該研究是在西北大學材料科學教授JohnRogers,與聖路易華盛頓大學(WUSTL)醫學院...
科學新知
CAR-T
異體細胞
《Nature》子刊:新工程技術創次世代通用型CAR-T細胞!大規模異體療法有望
2022-07-04/
記者 劉馨香
近日,法國基因編輯細胞治療公司Cellectis發表了一種免疫逃避性通用型CAR-T細胞的新工程技術,有望大規模應用CAR-T細胞療法於異體治療。該研究於6月30日發表在《NatureCommunications》。 雖然通用型CAR-T細胞的概念並不新鮮,但成功的異體細胞療法,需要能殺死腫瘤細胞,還要能避免宿主對抗移植物(HvG)而導致CAR-T細胞被宿主免疫系統清除,以及避免移植物對抗宿主(G...
科學新知
一氧化碳
泡沫
腸胃疾病
《Science》子刊:美食科技遞送低劑量一氧化碳 創新治腸胃病、肝損傷
2022-07-01/
記者 劉馨香
近日,美國哈佛醫學院、愛荷華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受到咖啡店奶泡、軟糖和跳跳糖的啟發,分別以泡沫、水凝膠和固體設計了三種氣體捕捉材料(gas-entrappingmaterial,GEM),可以有效地將低劑量一氧化碳送入小鼠和豬體內,並證實泡沫GEM有潛力治療腸胃疾病和肝損傷。研究在6月29日發表於《ScienceTranslationalMedicine》。研究團隊指出,一氧化碳長...
科學新知
新冠病毒
輝瑞
新冠藥物
壞消息!新研究:新冠病毒潛藏抗藥性突變 恐致輝瑞Paxlovid失效?!
2022-06-30/
記者 吳培安
據美國時間29日,一篇刊登於《Science》網站報導指出,越來越多實驗室的新研究發現,新冠病毒可能會透過潛在的突變,逃過當今主流新冠藥物——輝瑞(Pfizer)口服特效藥Paxlovid的作用機制,且其中某些突變模式已經出現在感染案例中,呼籲及早準備應對未來的抗藥性危機。 Paxlovid最早在2021年12月,獲得美國FDA緊急使用授權。該藥物的核心抗病毒活性成分nir...
科學新知
阿茲海默症
星狀膠細胞
神經科學
《Cell》子刊:韓揭阿茲海默「尿素循環」 星狀膠細胞可望成治療標靶!?
2022-06-30/
記者 巫芝岳
近(22)日,韓國基礎科學研究所(IBS)的科學家,首次發現阿茲海默症患者腦中,「星狀膠細胞」(astrocyte)進行的一項以尿素為產物的代謝循環,該循環會由有毒的「β類澱粉蛋白」(Aβ)引起,導致神經退化。此團隊也在小鼠模型中證實,若抑制星狀膠細胞的「鳥氨酸脫羧酶」(ODC1)基因表現,將可改變該循環,讓此酶有望成為未來治療的新標靶。該研究發表於期刊《CellMetabol...
科學新知
自體免疫疾病
胸腺
《Cell》哈佛自體免疫新發現! 解胸腺「模擬細胞」如何訓練T細胞分辨敵我
2022-06-28/
記者 巫芝岳
近(16)日,哈佛醫學院(HarvardMedicalSchool)的研究團隊,發現了一項免疫系統訓練T細胞「分辨敵友」的新機制,透過胸腺中模擬各種器官的「模擬細胞」(mimeticcells),可訓練未成熟T細胞辨認自身組織,以免造成自體免疫攻擊。該發現對自體免疫疾病的起源、後天免疫系統的成熟,提供了新的見解。研究論文發表於期刊《Cell》。哈佛團隊針對負責培訓免疫T細胞的初級淋巴器官&mdas...
科學新知
阿茲海默症
牙周病
牙周病菌促海馬迴發炎、Tau蛋白磷酸化!中國研究揭阿茲海默症威脅
2022-06-27/
記者 彭梓涵
大腦中Tau蛋白過度磷酸化表現,已被認為是造成阿茲海默症發生的關鍵特徵。近(25)日,一項由中國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學院進行的小鼠動物實驗,證實牙周病菌—齒垢密螺旋體(T.denticola)會入侵大腦海馬迴(hippocampi),使Tau蛋白磷酸化,進而促使阿茲海默症發生。 這項研究在2022年6月20至25日,國際牙科協會(IADR)舉行的第100屆暨亞太區第5屆會議上發表。 研究...
科學新知
阿茲海默
失智
血管鈣化
15年、958人追蹤研究!《The Lancet》子刊:骨密度掃描血管鈣化指數高 失智風險高2倍
2022-06-27/
記者 李林璦
美國時間26日,澳洲伊迪斯科文大學(EdithCowanUniversity,ECU)營養與健康創新研究所與精準健康中心的跨國研究團隊,追蹤958名女性、長達15年後,發現腹主動脈血管鈣化(abdominalaorticcalcification,AAC)指數與失智症有關,可作為預測老年發生失智症的風險指標。該研究發表於《TheLancetRegionalHealth–WesternP...
科學新知
基因體學
次世代基因體學大躍進!多位點分析工具揭細胞身分與基因體摺疊關聯
2022-06-24/
記者 吳培安
5月30日,美國威爾康乃爾醫學院(WeillCornellMedicine)、紐約基因體中心(NewYorkGenomeCenter)的科學家,攜手英國第三代定序業者OxfordNanoporeTechnology,在《NatureBiotechnology》上發表基因體分析最新成果。 他們透過基因體陣列分析和電腦演算法,開發出一種能夠更大規模研究人類基因體立體結構、了解基因體如何摺疊的方法,有助...
科學新知
基因編輯
RNAi
比RNAi更好?! 諾獎得主Jennifer Doudna發表CRISPR新工具調降RNA
2022-06-23/
記者 吳培安
近(20)日,諾貝爾生醫獎得主、參與多家基因編輯生技公司創辦的JenniferDoudna,其在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UCBerkeley)的研究團隊,找到了一種脫靶效應更低、有效率的新型基因編輯系統「CRISPR-Csm」,可在細胞核和細胞質中調降(knockdown)目標RNA,有機會成為比現有的RNA干擾(RNAi)、Cas13更有效率的RNA介導工具。這項研究發表在預印本平台《bioRxiv...
科學新知
罕病
Mayo
基因
Mayo Clinic研究21個家族 破解罕見神經發育疾病基因謎團
2022-06-22/
記者 李林璦
美國時間13日,梅奧醫學中心(MayoClinic)個人化醫療中心,研究發現KCNK9基因中有15個基因突變,會導致患者產生神經發展障礙,病徵包含語言及運動行為發育遲緩、智力障礙、餵食困難和肌肉張力低下,此次發現揭開罕見神經發育障礙的遺傳謎團,同時也可作為未來療法開發的根基。該研究發表於《GenomeMedicine》。 梅約醫學中心轉譯基因體學研究員MargotCousin指出,在目前的研究中,...
科學新知
器官移植
免疫
史丹福
器官移植排斥新解方! 史丹福醫學院同步受贈者免疫系統 終生免用免疫抑制劑
2022-06-21/
記者 李林璦
美國時間16日,史丹福大學醫學院(StanfordMedicine)醫師開發出一種不需要免疫抑制藥物即可進行兒童腎臟移植的方法,外科醫師在植入腎臟之前就先將捐贈者的造血幹細胞移植給受贈者,讓免疫系統同步後,受贈者對後續移植的腎臟便不會產生免疫排斥。並將案例研究發表於《NEJM》。 該醫療團隊在史丹福露西帕克兒童醫院(LucilePackardChildren'sHospital)進行了3個...
第一頁
上一頁
42
43
44
45
46
下一頁
最後頁
當期雜誌
查看更多
「創新手術室」MIT大艦隊
記者列表
查看更多
記者 彭梓涵
記者 王柏豪
記者 吳培安
記者 李林璦
記者 鄔麗.巴旺
記者 黃佳啟
影音專區
查看更多
【影音】莫德納科學長:面對下一次大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