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Language
Chinese (Simplified)
Chinese (Traditional)
English
French
German
Japanese
Korean
Spanish
HOME
新聞
服務
訂閱
廠商
EN
關於
下載 APP
聯絡
查看購物車
請選擇單元
每日新聞
市場分析
生醫人物
創新創業
展會直擊
雜誌報導
出版品
搜尋
會員登入
註冊
新聞
每日新聞
生技醫藥
醫療科技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科學新知
政策法規
應用生技
論壇報導
新聞集錦
GBI International
市場分析
產業報告
市場觀測
漲跌排名
查找廠商
人物
編輯專欄
人物專訪
國際專訪
專家觀點
【影】技術焦點鏡
【影】生醫名人錄
創新創業
新創動態
活動快訊
生醫攬才
生醫永續(ESG)
投募專區
本刊公告
展會直擊
論壇報導
日本生技展
生技產業策略諮議會議(BTC)
亞洲生技大會(BIO Asia–Taiwan)
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Medical Taiwan)
北美生物科技產業展(BIO)
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年會(ASCO)
摩根大通醫療健康年會(JPM)
德國醫療器材展(MEDICA)
台灣醫療科技展(Healthcare+)
產業論壇
海外展會
Podcast
活動
出版品
買書
環球生技雜誌
亞洲生技大會快訊
Podcast
編輯部公告
新聞
生技醫藥
生技醫藥
NEW
擊敗嬌生?GSK三期多發性骨髓瘤ADC捲土重來
生技醫藥
NEW
百濟神州擬更名「BeOne Medicines」彰顯全球腫瘤學布局決心
生技醫藥
NEW
吳麥斯:末期腎病無聲危機!9成患「腎性貧血」 HIF療法為新曙光
生技醫藥
智慧醫療
健康數據
健康數據互惠刻不容緩! 產官研專家齊聚 加速監理、治理制度管理
2022-11-22/
記者 彭梓涵
今(22)日,國立陽明交大科技法律學院、台灣精準醫療產業協會及羅氏大藥廠,日前共同辦理「智慧醫療健康數據零距離」座談會,邀請衛生福利部石崇良次長、醫事司劉越萍司長、健康大數據永續平台高純琇主任與產醫研各界,共同討論新世代健康資料治理機制,盼為台灣建構生醫資料應用互惠機制。 健康大數據已成為許多公司布局智慧醫療市場重要工具,但在應用面上,卻面臨整合法規與制度建立的問題,衛生福利部石崇良次長則肯定健保...
生技醫藥
學名藥
健喬前三季營收大增35% 展望NAC化痰藥海外銷售再攀高
2022-11-22/
記者 劉馨香
今(22)日,健喬信元(4114)表示,今年前三季合併營收31.3億,較去年同期23.16億成長35%;EPS為1.96元。隨著旗下主力產品NAC(N-Acetylcysteine)化痰藥在海外市場逐步成長,以及中國市場也即將開賣,其營收可望持續高速增長。健喬董事長林智暉表示,疫情、戰爭影響全球製藥業,健喬把握機會搶下外商缺貨轉移的訂單,並持續佔領通路。主力產品NAC600g發泡錠今年預計銷售達到...
生技醫藥
高內涵
高通量
iPS
器官晶片
MolecularDevices
昱星
加速新藥開發的必備技術:高內涵平台如何幫助iPSC篩藥、器官晶片開發?
2022-11-22/
環球生技
今(22)日,國家生技研究園區生醫轉譯研究中心攜手香港分子儀器(MolecularDevices),共同於園區內舉辦「台灣高內涵第11屆使用者研討會」,邀請多位生醫產學界專家分享應用高內涵技術平台(highcontentplatform)完成的先進研究實例,凸顯無論是細胞學、器官晶片、藥物篩選系統的數據整合應用,高內涵分析技術都是不可或缺的大數據分析工具。 國家生技研究園區創服育成中心沈家寧執行長...
生技醫藥
數位療法
帕金森氏症
H2oTherapeutics
土耳其新創H2o「帕金森氏症數位療法」App 獲FDA醫材批准
2022-11-22/
記者 巫芝岳
近(22)日,土耳其生技公司H2oTherapeutics宣布,其開發用於智慧型手機和手錶的App「Parky」,已獲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的510(k)醫材許可,能協助帕金森氏症患者追蹤顫抖、運動障礙以及其他疾病症狀,成為該公司首款獲批的數位治療/照護工具,可望嘉惠美國約50萬名帕金森氏症病人。這款名為Parky的App,目前被批准的版本適用於iPhone和AppleWatch。患者下載...
生技醫藥
新冠肺炎
新聞集錦
理大發表首份全球空氣微生物圖譜;羅氏猴痘PCR檢測獲FDA批准
2022-11-21/
編輯部
《臺灣》雲象科技1.5億A+輪募資到位!大腸內視鏡AI落地歐日今(21)日,數位病理及醫療影像AI領導廠商──雲象科技宣布,10月底完成A+輪募資,分別由日本OnoDigitalhealthInvestment,GK、廣達電腦、台企銀創投,以及鈦鎂投資,挹注共計1億5千萬新台幣,將有助雲象持續投注於醫療影像AI應用的技術研發,並開拓海外市場,把台灣實績延伸至全球。 《香港》理大發表首份全球空氣微生...
生技醫藥
禮來
癌症
Acrivon
敗部復活?! Acrivon接手禮來失敗腫瘤新藥 IPO募1億美元
2022-11-21/
記者 李林璦
美國時間14日,臨床生物製藥AcrivonTherapeutics進行首次公開發行(IPO),發行超過750萬股,募集約9940萬美元,其主要候選藥物是2021年從禮來(Lilly)授權而來,部分資金將用於進行HPV陽性腫瘤患者的臨床試驗,另外將撥出1500萬至2000萬美元用於完成臨床前試驗,剩餘資金將繼續開發腫瘤精準檢測平台技術和其他研發,資金將支持公司到2024年第四季。Acrivon的技術...
生技醫藥
AI
cfDNA
肝癌
IVD
約翰霍普金斯AI測血液游離DNA 肝癌早篩靈敏度達88%
2022-11-21/
記者 巫芝岳
近(18)日,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JohnsHopkinsUniversitySchoolofMedicine)的一項研究,運用人工智慧(AI)輔助血液檢測,可透過血液中腫瘤游離的DNA(cfDNA),篩檢出的早期肝癌患者,靈敏度達88%。該研究發表於期刊《CancerDiscovery》。該演算法是透過分析血液中的腫瘤游離DNA(cfDNA),來檢測透過影像學等方式未能檢出的早期肝癌,其總體...
生技醫藥
阿茲海默症
類澱粉蛋白
tau蛋白
神經退化性疾病
阿茲海默致病機轉突破性發現! APOE基因與tau蛋白密切相關
2022-11-21/
記者 巫芝岳
阿茲海默症真正的病因,究竟由β類澱粉蛋白(Aβ)還是tau蛋白所引起,至今仍是未完全證實的謎團之一。近(16)日,美國華盛頓大學聖路易分校的科學家,在一項研究中,解開了已證實與阿茲海默有關,與Aβ相關的「載脂蛋白E(APOE) ε4基因型」,和tau蛋白間的關聯,對了解阿茲海默致病機制又近了一步,該研究發表於期刊《ScienceTranslationa...
生技醫藥
孔繁建、捷絡生技、閻雲、彭汪嘉康
維梧孔繁建:建立生態系要集思廣益,高層要能理解concept….
2022-11-19/
記者 王柏豪
今(19日),久違的美商維梧資本創辦人兼執行合夥人孔繁建,親自現身台灣生醫創新學會舉辦的爐邊座談,他受學會創辦人、台北醫學大學前校長閻雲教授之邀,並在閻雲主持下,與從學界投入創業的捷絡生技創辦人暨策略長張大慈,針對如何在瞬息萬變的全球市場下,成為更具競爭力的創業家?進行激盪對談。 台灣生醫創新學會榮譽會長彭汪嘉康院士開場致詞,她表示學會的成立是致力成為學界創新與產業合作的橋樑,學會希望透過各種更有...
生技醫藥
乾性黃斑部病變
LBS-008
仁新乾性黃斑部病變口服新藥三期臨床設計定案 召募全球上百病患
2022-11-19/
記者 彭梓涵
昨(18)日,仁新醫藥(6696)代子公司BeliteBio公告,經與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討論後,已拍板定案眼科新藥LBS-008治療乾性黃斑部病變三期臨床設計,預計於2023年第二季在全球招募至少300位乾性黃斑部病變病患,並進行期中分析。仁新董事長林雨新表示,這項實驗為一項多國多中心、隨機分配(2:1,治療:安慰劑)、雙盲與安慰劑對照的研究,主要療效指標為評估黃斑部地圖狀萎縮(Geog...
生技醫藥
基因編輯
基因療法
療效數據不佳 Editas暫停CRISPR療法治眼疾
2022-11-18/
記者 劉馨香
美國時間17日,張鋒創辦的EditasMedicine公布,用於治療遺傳性失明的DIT-101體內CRISPR/Cas9基因編輯療法,在臨床1/2期試驗中,14名患者只有3名患者的視力有顯著改善。此結果令人失望,鑑於能適用此療法的人口可能太少,Editas決定暫停這項領先項目的試驗,並尋求合作夥伴。這項名為Brilliance的臨床1/2期試驗,使用DIT-101來治療CEP290基因突變引起的第...
生技醫藥
微脂體
學名藥
東洋微脂體抗黴藥獲美藥證 100萬美元里程碑金入帳
2022-11-18/
記者 彭梓涵
今(18)日,台灣東洋(4105)宣布,旗下治療全身侵入性黴菌的微脂體兩性黴素學名藥AmphotericinB(Lipo-AB),獲美國FDA核可並取得藥證,台灣東洋除將獲100萬美元里程碑金入帳外,也是將兩性黴素學名藥成功佈局美國的首家台灣藥廠。 台灣東洋總經理侯靜蘭表示,東洋代理的鎮靜麻醉新藥於上週領取國內藥證後又有好消息,旗下生產微脂體抗黴藥AmphotericinB的六堵廠,不僅正式通過美...
第一頁
上一頁
170
171
172
173
174
下一頁
最後頁
當期雜誌
查看更多
「創新手術室」MIT大艦隊
記者列表
查看更多
記者 彭梓涵
記者 王柏豪
記者 吳培安
記者 李林璦
記者 鄔麗.巴旺
記者 黃佳啟
影音專區
查看更多
【影音】莫德納科學長:面對下一次大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