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Language
Chinese (Simplified)
Chinese (Traditional)
English
French
German
Japanese
Korean
Spanish
HOME
新聞
服務
訂閱
廠商
EN
關於
下載 APP
聯絡
查看購物車
請選擇單元
每日新聞
市場分析
生醫人物
創新創業
展會直擊
雜誌報導
出版品
搜尋
會員登入
註冊
新聞
每日新聞
生技醫藥
醫療科技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科學新知
政策法規
應用生技
論壇報導
新聞集錦
GBI International
市場分析
產業報告
市場觀測
漲跌排名
查找廠商
人物
編輯專欄
人物專訪
國際專訪
專家觀點
【影】技術焦點鏡
【影】生醫名人錄
創新創業
新創動態
活動快訊
生醫攬才
生醫永續(ESG)
投募專區
本刊公告
展會直擊
論壇報導
日本生技展
生技產業策略諮議會議(BTC)
亞洲生技大會(BIO Asia–Taiwan)
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Medical Taiwan)
北美生物科技產業展(BIO)
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年會(ASCO)
摩根大通醫療健康年會(JPM)
德國醫療器材展(MEDICA)
台灣醫療科技展(Healthcare+)
產業論壇
海外展會
Podcast
活動
出版品
買書
環球生技雜誌
亞洲生技大會快訊
Podcast
編輯部公告
新聞
新聞集錦
NEW
AI數位醫療股將登興櫃!雲象科技遞交申請;艾伯維斥14億美元 取EvolveImmuneT細胞接合劑平台;Recursion AI設計口服非抗生素藥 完成二期首位患者給藥
生技醫藥
NEW
歐盟推動「新穎方法認證」:為藥品開發中的創新技術提供支持
醫療科技
NEW
經顱刺激減緩阿茲海默症 Sinaptica臨床二期認知下降減速44%
論壇報導
特輯
傑出生技產業獎
Hi-Q中華海洋生技「點藻成金」 年創5億營業額、銷往海外12國
2022-07-25/
環球生技
Hi-Q中華海洋生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Hi-Q)成立於1998年,以水產生態養殖、鮮食起家,研究過程中發現褐藻蘊含的健康效益,並進一步以「OliFuco®小分子褐藻醣膠」為核心,推出主力商品「褐抑定」及一系列褐藻保健、保養品,近兩年營業額皆超過新臺幣5億元。Hi-Q是國內率先拓展「海洋元素」保健食品的業者之一,持續致力於小分子褐藻醣膠的研究與應用。2017年,Hi-Q以小分子褐藻醣膠合...
論壇報導
特輯
傑出生技產業獎
晨暉科學實證、品牌雙引擎 盼成保健食品界英特爾
2022-07-25/
環球生技
晨暉生物科技(1271)成立於2007年,與國立臺灣大學生化科技系潘子明名譽教授合作,以獨家固態微生物發酵技術為核心主軸,進行NTU568紅麴菌株與NTU101乳酸菌菌株研究、設計、製造,以及全方位客製化產品開發服務。「晨暉希望能成為保健食品界的英特爾(Intel),如同英特爾的CPU成為不同品牌電腦的核心,晨暉的原創功能性品牌原料,也將成為各大保健廠商的心臟。」總經理潘佳岳說。晨暉是全球首創成功...
論壇報導
特輯
傑出生技產業獎
國家隊防疫篩檢先鋒列特博 續攻多元檢測平台商機
2022-07-25/
環球生技
列特博生技成立於2019年6月,其前身為諾貝爾生物的自動化核酸應用部門,利用獨家專利之「流式單膜管真空萃取法」為基礎,致力於核酸應用自動化技術開發、產品製造與銷售。戴極昇總經理表示,列特博鎖定核酸檢測多仰賴實驗室人力,使得在面對大量檢體時檢驗能量不足,恐將導致各國醫療能源不堪負荷的痛點,開發出從核酸萃取、qPCR到試劑開發的完整解決方案。在各項產品之中集大成者,是列特博的LabTurboAIOSP...
論壇報導
特輯
傑出生技產業獎
中化生優化製程不遺餘力 2021年營運績效亮眼
2022-07-25/
環球生技
中化合成生技股份有限公司(1762,以下簡稱為「中化生」)成立於1964年,是臺灣首家通過美國FDA查廠、也是首家引入連續式製程的原料藥廠。其GMP系統多次獲得歐、美、日等國家官方查廠認可,進而成為國際學名藥廠首選供應商之一。中化生掌握的核心原料藥生產技術,分別為醱酵和合成兩大主軸。其中,醱酵產品以免疫抑制劑藥物為主力,例如抗癌用藥Everolimus及免疫抑制劑Tacrolimus。中化生更在2...
新聞集錦
新聞集錦
投資雷達
07/24《每周生技股動態》
2022-07-24/
新聞中心
市場觀測:✔昱厚生技(6709)獲印尼核准進行新藥AD17002-SC用於治療COVID-19輕、中症二/三期人體臨床試驗✔太和-KY(4136)在維護股東權益為前提下,7/22決議暫緩決議終止興櫃等案✔博晟生醫(6733)與BiogendSdnBhd簽訂馬來西亞獨家經銷合約書✔欣耀(6634)公司脂肪肝炎新藥SNP-630取得墨西哥專利✔泰福-KY(6541)子公司生物相似藥TX01獲加拿大衛生...
新聞集錦
新冠肺炎
黏膜免疫
鼻噴劑
攻東南亞新冠治療次世代商機 昱厚鼻噴新冠藥啟動印尼臨床2/3期試驗
2022-07-24/
記者 吳培安
布局次世代東南亞新冠治療市場商機!今(24)日,專注以黏膜免疫調節平台開發新藥的昱厚生技(6709)宣布,其自主開發的「鼻噴式」新冠肺炎治療藥AD17002-SC,已獲得印尼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BPOM)核准,執行臨床二/三期試驗。 昱厚表示,本次試驗在二期臨床階段將招募180位受試者給予鼻噴治療藥物AD17002-SC,並於二期階段試驗完成數據解析後接續進行三期試驗。 AD17002-SC是針對...
新聞集錦
陽明交大
腹腔鏡
OCT
光學同調斷層掃描
陽明交大郭文娟「智能影導式針頭穿刺術」 2023年衍生新創
2022-07-24/
記者 劉馨香
陽明交大特聘教授郭文娟團隊,開發出「智能影導式針頭穿刺術」,可在臨床手術進行穿刺時提供針尖即時影像,並結合人工智慧自動化辨識影像,客觀、準確地判斷針頭所在的組織位置,大幅提高手術效率與安全性。該技術已通過臺北榮總IRB審查核可,將於今年完成First-in-Human學術臨床初步驗證的人體試驗,團隊預計於2023年成立衍生新創公司。 光學探頭結合氣腹針穿刺手術精準又安全 腹腔鏡手術是已被廣泛使用在...
新聞集錦
TPMI計畫、郭沛恩、基因
郭沛恩TPMI 達50萬人 「BeTWeen 23」向下紮根教育
2022-07-23/
記者 王柏豪
由中研院生醫所所郭沛恩領軍的台灣精準醫療計畫((TaiwanPrecisionMedicineInitiative,TPMI),歷經四年與國內16家醫院合作執行,今年六月,TPMI已達50萬人參加計畫的里程碑,成為目前全球非歐美族裔最大基因體計畫。TPMI特別成立非營利組織-社團法人台灣精準健康促進協會(TPHA),今(23日)起至10/2,在位於士林的台灣科學教育館以「BeTWeen23」為題展...
新聞集錦
翁啟惠
有機化學
四面體獎
賀! 翁啟惠獲有機化學「四面體獎」 成40年來首位台灣得主!
2022-07-23/
記者 巫芝岳
美國時間22日,前中央研究院院長翁啟惠,成為一年一度的有機化學領域大獎——「四面體獎」(TetrahedronPrize)的唯一得獎者。四面體獎主要頒發給在有機化學/生物或藥物化學領域傑出學者;根據其官網資訊,從1980年創辦獎項至今,翁啟惠為目前首位得獎的台灣人。翁啟惠以其在「醣科學」方面的開創性研究獲獎。他表示,本次能獲頒四面體獎,以及其團隊的研究能得到世界認可,是一項...
新聞集錦
陽明交大、新冠病毒、免疫調節
林東毅「抗新冠細胞篩藥平台」 一週速驗抗感染、免疫風暴、纖維化三大效果
2022-07-23/
記者 巫芝岳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難減,在突破性感染層出不窮下,尋找更多抗疫藥品或有助防疫的食品,仍是當務之急。今年,陽明交通大學所開發的藥方「淨冠方」,及年初剛獲衛福部核准為食品原料的「GMI小孢子靈芝免疫調節蛋白」,先後經實驗證實抗疫效果;而驗證這兩項藥/食品功效的背後功臣,是由陽明交大副教授林東毅團隊,所建立的強大細胞平台。 陽明交大傳統醫藥研究所副教授林東毅,在2020年初疫情爆發後,隨即從...
新聞集錦
新聞集錦
亞馬遜39億美元收購One Medical;輝瑞砸4.7億美元擴建疫苗基地;泰福生物相似藥獲加國「藥品經營許可證」;太和-KY撤銷下興櫃決議
2022-07-22/
環球生技
《臺灣》泰福嗜中性白血球減少症生物相似藥獲加拿大「藥品經營許可證」 今(22)日,泰福(6541)宣布,其開發治療嗜中性白血球減少症的生物相似藥TX01,於7月19日獲得加拿大衛生部(HealthCanada)批准「藥品經營許可證」(drugestablishmentlicence,DEL)。 泰福表示,去年10月17日TX01通過加拿大衛生部審查核發藥證後,泰福便提出DEL申請,並於2021年1...
新聞集錦
免疫療法
PD-L1
乳癌
壽命延長7個月! Keytruda治療PD-L1高表現三陰性乳癌患者效果顯著
2022-07-22/
實習記者 劉淇暄
近(21)日,由製藥商默沙東(MSD)資助的最新試驗發現,將抗癌藥物PD-1抑制劑Keytruda(pembrolizumab)加入標準化療程序中,可以延長部分三陰性乳癌女性患者的壽命,尤其是癌細胞PD-L1的綜合陽性分數(CombinedPositiveScore,CPS)≥10的患者,其中位數存活期增加了7個月。該研究為臨床三期試驗,期中分析已發表於《TheNewEnglandJourn...
第一頁
上一頁
443
444
445
446
447
下一頁
最後頁
當期雜誌
查看更多
「創新手術室」MIT大艦隊
記者列表
查看更多
記者 彭梓涵
記者 王柏豪
記者 吳培安
記者 李林璦
記者 鄔麗.巴旺
記者 黃佳啟
影音專區
查看更多
【影音】莫德納科學長:面對下一次大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