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Language
Chinese (Simplified)
Chinese (Traditional)
English
French
German
Japanese
Korean
Spanish
HOME
新聞
服務
訂閱
廠商
EN
關於
下載 APP
聯絡
查看購物車
請選擇單元
每日新聞
市場分析
生醫人物
創新創業
展會直擊
雜誌報導
出版品
搜尋
會員登入
註冊
新聞
每日新聞
生技醫藥
醫療科技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科學新知
政策法規
應用生技
論壇報導
新聞集錦
GBI International
市場分析
產業報告
市場觀測
漲跌排名
查找廠商
人物
編輯專欄
人物專訪
國際專訪
專家觀點
【影】技術焦點鏡
【影】生醫名人錄
創新創業
新創動態
活動快訊
生醫攬才
生醫永續(ESG)
投募專區
本刊公告
展會直擊
論壇報導
日本生技展
生技產業策略諮議會議(BTC)
亞洲生技大會(BIO Asia–Taiwan)
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Medical Taiwan)
北美生物科技產業展(BIO)
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年會(ASCO)
摩根大通醫療健康年會(JPM)
德國醫療器材展(MEDICA)
台灣醫療科技展(Healthcare+)
產業論壇
海外展會
Podcast
活動
出版品
買書
環球生技雜誌
亞洲生技大會快訊
Podcast
編輯部公告
新聞
科學新知
科學新知
NEW
《Science》突破基因療法載體限制!StitchR DMD療法體內重建全長RNA
科學新知
NEW
不僅是細胞發電廠!《Nature》揭粒線體特殊亞群
科學新知
NEW
《Science》AI模型Evo問世 從基因序列推演全新蛋白質
科學新知
COVID-19
新冠肺炎
Omicron
三種Omicron新亞變異株恐掀新疫情:美BA.2.12.1傳播速增25%、南非BA.4、BA.5恐免疫逃脫
2022-05-05/
記者 劉馨香
近(4)日,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監測顯示,新冠(COVID-19)Omicron亞變異株BA.2的亞變異株「BA.2.12.1」占比正迅速竄升,截至4月底已上升至36.5%。南非也報告新的Omicron亞變異株BA.4和BA.5,截至4月底兩個變異株占比達到近60%。這三個亞變異株的傳播速度,似乎都比目前全球流行的BA.2更快,造成美國和南非病例和住院人數發生新一波增加。根據美國CDC...
科學新知
質譜儀
RNA
《Nature》子刊:Scripps首創質譜儀軟體 自動、快速分析RNA修飾
2022-05-04/
記者 巫芝岳
近(3)日,斯克里普斯研究所(ScrippsResearchInstitute)的團隊,開發出一項名為「Pytheas」的開源軟體,能自動分析串聯質譜儀(MS/MS)實驗後的RNA數據,解決目前質譜分析RNA修飾時,需緩慢手動操作的問題。該研究論文刊登於期刊《NatureCommunications》。論文指出,這項以Python程式語言寫成的「Pytheas」可快速識別和量化修飾的RNA分子,例...
科學新知
基因圖譜
疾病風險
《Nature》子刊:近萬人研究!建構逾2000種DNA變異-蛋白質圖譜
2022-05-03/
記者 劉馨香
2日,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彭博公共衛生學院(JohnsHopkinsUniversityBloombergSchoolofPublicHealth)發表一項新的基因圖譜研究,以近一萬歐裔和非裔美國人,建立2000多種血液蛋白與DNA變異的關聯性。該研究發表於《NatureGenetics》,結果有助於了解疾病的分子原因,並確認可用於治療這些疾病的目標蛋白質。該研究包括7,213名歐裔美國人和2,338...
科學新知
多發性硬化症
精準醫療
瑞典新發現4抗原標靶 助多發性硬化症精準治療
2022-04-29/
記者 吳培安
近(27)日,瑞典卡羅林斯卡學院(KarolinskaInstitutet)發表最新研究,他們透過一種辨識與自體免疫疾病有關之免疫細胞及抗原的方法,進一步篩選出4個與多發性硬化症有關的新抗原標靶,為此疾病的診斷和個人化免疫調節治療帶來新希望。這項研究發表在《ScienceAdvances》。 這項研究是由卡羅林斯卡學院臨床神經學系HansGrönlund教授的研究團隊,與皇家理工學院(K...
科學新知
癌症治療
人工智慧
醫療影像
西奈山醫學中心AI攻「癌王」 CT早期預測胰臟癌風險達86%
2022-04-29/
記者 吳培安
今年2月,美國西奈山醫學中心(Cedars-SinaiMedicalCenter)的研究團隊在《CancerBiomarkers》上發表一種AI工具,能夠根據患者的電腦斷層掃描(CT)影像,找出可能在數年後將罹患胰臟癌的患者,希望以即早發現、即早治療的方式,對抗有「癌王」之稱的胰臟癌。 此研究通訊作者、西奈山醫學中心生醫影像研究院主任DebiaoLi表示,這項AI工具能夠根據CT影像,辨識出人眼不...
科學新知
紅斑性狼瘡
自體免疫疾病
破解紅斑性狼瘡遺傳基因!《Nature》首證 TLR7突變為一大病因
2022-04-28/
記者 巫芝岳
近(27)日,由澳洲、美國、中國、西班牙等科學家組成的跨國團隊,透過全基因體定序、CRISPR等技術,突破性發現導致紅斑性狼瘡的一項「類鐸受體7」(TLR7)基因突變。該研究發表於於頂尖期刊《Nature》。該研究指出,過去TLR7這項免疫系統中的重要受體,雖被顯示可能與自體免疫疾病相關,但對於其基因變異是否可能造成紅斑性狼瘡,一直缺乏直接證據。而這項研究首次發現,TLR7一項會增加其功能(gai...
科學新知
失智症
《The Lancet》子刊:日研究 2043年過65失智壽命不到四年
2022-04-27/
記者 巫芝岳
近日,日本東京大學公衛學院的一項研究指出,預估到了2043年,日本人平均壽命雖持續增長,但失智者的存活壽命將持續降低:65歲以上失智女性預期所剩壽命,將從4.7年減少到3.9年、男性從2.2年減少到1.4年。該研究也是目前少數細分年齡、性別、教育程度等分群的老化研究,論文表於期刊《TheLancetPublicHealth》(線上版出版日期為5月1日)。該研究透過4千萬人的健康數據,來預測日本20...
科學新知
iPS
再生醫學
椎間盤退化
日研究:iPS衍生軟骨細胞植入物 有望治療椎間盤退化?!
2022-04-20/
記者 吳培安
今年3月,日本大阪大學、京都大學iPS細胞研究所(CiRA)等再生醫學研究團隊,新發表一項利用人類誘導型多潛能幹細胞(iPS細胞)衍生的軟骨組織工程植入物,在動物模型中證實可改善椎間盤退化導致的功能喪失,有望成為椎間盤退化的潛力療法。這項研究發表在《Biomaterials》。 椎間盤退化是下背痛的常見成因之一,且可能進一步惡化為脊椎側彎(spinaldeformity),影響患者生活品質;椎間盤...
科學新知
幹細胞
iPSC
《Nature》造血幹細胞發育圖譜! 助血液病療法開發、體外iPSC分化培養
2022-04-19/
記者 李林璦
日前(13),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在《Nature》發表了追蹤人類胚胎中造血幹細胞的發育圖譜,有望幫助開發血癌和遺傳性血液疾病的創新療法,也可幫助研究人員在實驗室中培養出功能齊全的造血幹細胞。 捐贈骨髓以及臍帶血中的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血液和免疫疾病患者已行之有年,但合適的捐贈者稀缺以及臍帶血中幹細胞數量少,一直是一大挑戰。 造血幹細胞可以複製並分化成各種人類血球細胞,但研究人員在實驗室...
科學新知
疫苗
佐劑
奈米粒子
《Nature》創新「左旋奈米金」佐劑 可望提高流感疫苗效力25%
2022-04-19/
記者 巫芝岳
近(19)日,一組由美國、中國和巴西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團隊,開發出一項以「左旋奈米金粒子」打造的疫苗佐劑(adjuvants),可讓疫苗有效性提高25%;該研究可說突破性在無機奈米粒子中發現,改變粒子的對掌性(chirality),竟能對生物體有如此大的影響。此論文發表於頂尖期刊《Nature》。該團隊由美國密西根大學(UniversityofMichigan)、中國江南大學、巴西聖卡洛斯聯邦大學(...
科學新知
心血管疾病
兒童
風險因素
《NEJM》4萬人追蹤35年!兒童5項風險因素與成年後心血管疾病相關
2022-04-18/
記者 劉馨香
近(4)日,國際兒童心血管世代研究聯盟(InternationalChildhoodCardiovascularCohorts(i3C)Consortium)在知名國際期刊《NEJM》發表論文,從近4萬人、平均追蹤35年的數據中,確定了5個兒童(3~19歲)風險因素,可預測成年期(40歲後)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分別是:身體質量指數(BMI)、血壓、膽固醇、三酸甘油酯和抽菸。 i3C聯盟由全球7個...
科學新知
運動科學
神經科學
阿茲海默症
「運動護腦」證據再一項!?《Neurology》運動量大者 腦部灰質體積較大
2022-04-15/
記者 巫芝岳
近(13)日,法國諾曼第大學(NormandyUniversity)的研究團隊,在一項針對平均年齡69歲的長輩,進行運動量與大腦、心血管健康的研究中指出,運動量大的人,腦部灰質的體積會較大,且此變化很可能是因運動能「維持胰島素濃度和身體質量指數(BMI)較低」所導致,再次顯示運動對於腦部健康的好處。該研究發表於期刊《Neurology》。研究人員針對134名平均年齡為69歲、無記憶問題的人進行研究...
第一頁
上一頁
46
47
48
49
50
下一頁
最後頁
當期雜誌
查看更多
「創新手術室」MIT大艦隊
記者列表
查看更多
記者 彭梓涵
記者 王柏豪
記者 吳培安
記者 李林璦
記者 鄔麗.巴旺
記者 黃佳啟
影音專區
查看更多
【影音】莫德納科學長:面對下一次大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