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Language
Chinese (Simplified)
Chinese (Traditional)
English
French
German
Japanese
Korean
Spanish
HOME
新聞
服務
訂閱
廠商
EN
關於
下載 APP
聯絡
查看購物車
請選擇單元
每日新聞
市場分析
生醫人物
創新創業
展會直擊
雜誌報導
出版品
搜尋
會員登入
註冊
新聞
每日新聞
生技醫藥
醫療科技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科學新知
政策法規
應用生技
論壇報導
新聞集錦
GBI International
市場分析
產業報告
市場觀測
漲跌排名
查找廠商
人物
編輯專欄
人物專訪
國際專訪
專家觀點
【影】技術焦點鏡
【影】生醫名人錄
創新創業
新創動態
活動快訊
生醫攬才
生醫永續(ESG)
投募專區
本刊公告
展會直擊
論壇報導
日本生技展
生技產業策略諮議會議(BTC)
亞洲生技大會(BIO Asia–Taiwan)
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Medical Taiwan)
北美生物科技產業展(BIO)
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年會(ASCO)
摩根大通醫療健康年會(JPM)
德國醫療器材展(MEDICA)
台灣醫療科技展(Healthcare+)
產業論壇
海外展會
Podcast
活動
出版品
買書
環球生技雜誌
亞洲生技大會快訊
Podcast
編輯部公告
新聞
科學新知
科學新知
NEW
《NEJM》諾和諾德減肥GLP-1明星藥 緩解關節炎疼痛媲美鴉片類止痛藥
科學新知
NEW
《Nature》子刊: 4D揭示大型內皮細胞源性EV生成過程
科學新知
NEW
美癌症登月計畫建構腫瘤3D圖譜!最新12篇研究登《Nature》
科學新知
基因編輯
CRISPR
基因療法
《Science》:CRISPR技術大突破!科學家找出更小的IscB 有望取代Cas9
2022-05-27/
記者 吳培安
美國時間26日,康乃爾大學(CornellUniversity)的研究團隊,在知名學術期刊《Science》上發表最新的CRISPR/Cas9基因編輯系統改良方案。團隊利用冷凍電子顯微鏡(Cryo-EM)分析細菌體內的轉位子系統,發現其中的IscB-ωRNA能執行Cas9的靶向剪切功能、且體積比Cas9來得小,有望成為基因載體難以容納Cas9蛋白的潛力解方。 CRISPR/Cas9基因...
科學新知
猴痘
天花
抗病毒藥物
猴痘蔓延19國!《Lancet》子刊:天花抗病毒藥可望緩解症狀
2022-05-25/
記者 劉馨香
國際猴痘(monkeypox)疫情持續升溫,24日,世界衛生組織(WHO)表示,已在19個國家發現131例確診病例和106例疑似病例。天花(smallpox)抗病毒藥物是否有機會治療猴痘,成為關注焦點。同日,《LancetInfectiousDiseases》期刊發表了一項回溯性觀察研究,顯示有一名猴痘患者,接受天花抗病毒藥物tecovirimat治療後,大幅降低住院天數。該研究分析了2018年至...
科學新知
AI
仿生
神經網路
仿生AI再突破! 《Nature》子刊:韓奈米AI半導體 首模擬「神經可塑性」記憶
2022-05-23/
記者 巫芝岳
近(23)日,韓國科學技術院(KAIST)的科學團隊,研發出一項奈米級的「AI神經儲存裝置」,首次讓仿生AI神經網路,能更完整模擬人腦的「神經元可塑性」、讓中短期和長期記憶並存於單一裝置;且該單一元件的設計,也大增其未來的擴充性並降低製造成本。該論文發表於期刊《NatureCommunications》。AI技術中,神經網路是一種模仿動物神經元發送訊號方式來運算的工具,而目前的常見的半導體材料「互...
科學新知
燕麥
麩質
過敏
基因定序
《Nature》德、瑞首揭「燕麥」完整基因:麩質過敏者可安心食用
2022-05-19/
記者 巫芝岳
近(18)日,一組由德國和瑞典等科學家組成的團隊,首次完整揭開「燕麥」基因體分析,研究發現多項燕麥對人類健康的證據,及有助於育種的相關基因;該研究也能解釋為何對於多數對麩質過敏者,燕麥都是其適合攝取的食物。此研究論文發表於頂尖期刊《Nature》。穀物中含有的麩質蛋白(glutenin)等蛋白質,是會引發乳糜瀉患者免疫反應的主要因素;本次團隊由德國亥姆霍茲慕尼黑研究中心(HelmholtzZent...
科學新知
腎臟疾病
IgA腎病變最大型跨國研究 首證「甲基普立朗」可成防腎衰竭低價解方
2022-05-18/
記者 吳培安
昨(17)日,澳洲喬治全球健康研究所(TheGeorgeInstituteforGlobalHealth)發表了迄今最大規模的A型免疫球蛋白腎病變(IgAnephropathy,IgAN)的臨床研究,首度證實甲基普立朗(Methylprednisolone)這種便宜且廣泛使用的類固醇藥物,可使腎功能喪失和腎衰竭的風險減半,且若擔心副作用,也可透過降低劑量減少副作用。這項研究發表在美國醫學會雜誌(J...
科學新知
類器官
組織「彎曲」時細胞內部變化新發現! 盼貢獻類器官研發
2022-05-16/
記者 巫芝岳
近(13)日,日內瓦大學(UNIGE)的研究團隊,在一項組織發育相關的研究中發現,遇到組織彎折時,該處的細胞體積會短暫地隨之「增加」,而非過去直觀認為的「減少體積」來應對組織形變。這項發現可望讓未來類器官(organoid)的研發更為精準,甚至貢獻工業用材料的發展。研究論文發表於期刊《DevelopmentalCell》。該團隊利用稱為聚二甲基矽氧烷(PDMS)的高分子材料,製造出一項能自動滾動的...
科學新知
腦脊髓液
記憶力
膠質細胞
《Nature》年輕腦脊髓液恢復老年小鼠記憶力!? Fgf17促寡突膠質細胞增加
2022-05-16/
記者 劉馨香
近(11)日,美國史丹佛大學神經科學家TonyWyss-Coray團隊發現,將年輕小鼠的腦脊髓液(cerebrospinalfluid,CSF)注射至老年小鼠的大腦中,能夠恢復老年小鼠的記憶表現。研究解析,生長因子「Fgf17」促成寡突膠質細胞(oligodendrocytes)增加,可能是記憶恢復的關鍵。研究刊登於《Nature》。研究中,小鼠首先被訓練將閃光或聲音刺激,與電擊聯繫起來。當老年小...
科學新知
合成生物學
合成生物學跨大步!英美團隊成功打造人工DNA奈米細胞膜通道
2022-05-12/
記者 吳培安
今年4月,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ArizonaStateUniversity)與英國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CollegeLondon)組成的跨國團隊,他們利用DNA奈米技術,成功打造出能讓分子選擇性通過的人工跨細胞膜通道,其構造不僅能執行天然通道既有的功能,選擇性運輸包括離子、蛋白質及其他物質,還能容納更大的生物分子(biomolecules)通過。這項研究發表在《NatureComm...
科學新知
抗生素抗藥性
細菌
微生物
抗藥性
美研究:高可溶性纖維飲食 助降低抗生素抗藥性
2022-05-12/
記者 劉馨香
近(10)日,美國農業部農業研究局(AgriculturalResearchService)發布一項研究顯示,健康成年人每天攝取含有至少8~10g可溶性纖維的多樣化飲食,腸道中的抗生素抗藥性微生物較少,顯示高可溶性纖維飲食可能是應對抗生素抗藥性的潛在策略。該研究發表於《mBio》。對於四環黴素(tetracycline)和胺基糖苷類抗生素(aminoglycoside)等常見抗生素產生抗藥性的微生...
科學新知
微生物
糞菌移植
FMT
老化
糞菌移植新研究!年輕小鼠腸道菌叢逆轉大腦、眼睛衰老指標
2022-05-11/
記者 李林璦
近日,英國東英格利亞大學(UniversityofEastAnglia)與Quadram研究所的研究指出,將年輕小鼠的糞便微生物菌叢移植(又稱糞微菌叢植入(FMT))到老年小鼠體內,可顯著逆轉衰老所造成的大腦、眼睛、血中的發炎指標,不僅證實腸道微生物參與衰老的過程,也代表糞微菌叢植入是一項有潛力的療法。該研究發表於《Microbiome》。 研究人員將年輕小鼠(3月齡)、中老年小鼠(18月齡)與老...
科學新知
熱量
壽命
生理時鐘
《Science》限制熱量、依生理時鐘進食 延長小鼠壽命達35%
2022-05-09/
記者 李林璦
美國時間5日,美國德州大學西南醫學中心(UniversityofTexasSouthwesternMedicalCenteratDallas,UTSW)研究團隊在4年內,對數百隻小鼠的實驗發現,依照生理時鐘(circadianrhythm),在小鼠最活躍時給予低熱量飲食,可以延長壽命35%。對照到人類來說,在白天進行低熱量飲食控制、不吃宵夜,雖然不一定可以達到減重效果,但可能可以延長壽命。該研究發...
科學新知
人工智慧
精準醫療
基因體學/次世代定序
攻精準醫療最耗時步驟!《Science Advances》新研究:AI工具分析體細胞突變
2022-05-09/
記者 吳培安
美國時間6日,費城兒童醫院(CHOP)研究團隊發表了一項應用深度學習的AI工具「CancerVar」,能夠協助科學家和醫師針對癌症的體細胞突變(somaticvariants)提供分類、並闡釋(interpret)臨床意義,攻克這項癌症基因體檢測(tumorgenomicprofiling,TGP)最耗時的步驟。這項研究刊登在《ScienceAdvances》 研究團隊表示,CancerVar整合...
第一頁
上一頁
44
45
46
47
48
下一頁
最後頁
當期雜誌
查看更多
「創新手術室」MIT大艦隊
記者列表
查看更多
記者 彭梓涵
記者 王柏豪
記者 吳培安
記者 李林璦
記者 鄔麗.巴旺
記者 黃佳啟
影音專區
查看更多
【影音】莫德納科學長:面對下一次大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