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Language
Chinese (Simplified)
Chinese (Traditional)
English
French
German
Japanese
Korean
Spanish
HOME
新聞
服務
訂閱
廠商
EN
關於
下載 APP
聯絡
查看購物車
請選擇單元
每日新聞
市場分析
生醫人物
創新創業
展會直擊
雜誌報導
出版品
搜尋
會員登入
註冊
新聞
每日新聞
生技醫藥
醫療科技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科學新知
政策法規
應用生技
論壇報導
新聞集錦
GBI International
市場分析
產業報告
市場觀測
漲跌排名
查找廠商
人物
編輯專欄
人物專訪
國際專訪
專家觀點
【影】技術焦點鏡
【影】生醫名人錄
創新創業
新創動態
活動快訊
生醫攬才
生醫永續(ESG)
投募專區
本刊公告
展會直擊
論壇報導
日本生技展
生技產業策略諮議會議(BTC)
亞洲生技大會(BIO Asia–Taiwan)
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Medical Taiwan)
北美生物科技產業展(BIO)
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年會(ASCO)
摩根大通醫療健康年會(JPM)
德國醫療器材展(MEDICA)
台灣醫療科技展(Healthcare+)
產業論壇
海外展會
Podcast
活動
出版品
買書
環球生技雜誌
亞洲生技大會快訊
Podcast
編輯部公告
新聞
科學新知
科學新知
NEW
《NEJM》諾和諾德減肥GLP-1明星藥 緩解關節炎疼痛媲美鴉片類止痛藥
科學新知
NEW
《Nature》子刊: 4D揭示大型內皮細胞源性EV生成過程
科學新知
NEW
美癌症登月計畫建構腫瘤3D圖譜!最新12篇研究登《Nature》
科學新知
心血管疾病
兒童
風險因素
《NEJM》4萬人追蹤35年!兒童5項風險因素與成年後心血管疾病相關
2022-04-18/
記者 劉馨香
近(4)日,國際兒童心血管世代研究聯盟(InternationalChildhoodCardiovascularCohorts(i3C)Consortium)在知名國際期刊《NEJM》發表論文,從近4萬人、平均追蹤35年的數據中,確定了5個兒童(3~19歲)風險因素,可預測成年期(40歲後)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分別是:身體質量指數(BMI)、血壓、膽固醇、三酸甘油酯和抽菸。 i3C聯盟由全球7個...
科學新知
運動科學
神經科學
阿茲海默症
「運動護腦」證據再一項!?《Neurology》運動量大者 腦部灰質體積較大
2022-04-15/
記者 巫芝岳
近(13)日,法國諾曼第大學(NormandyUniversity)的研究團隊,在一項針對平均年齡69歲的長輩,進行運動量與大腦、心血管健康的研究中指出,運動量大的人,腦部灰質的體積會較大,且此變化很可能是因運動能「維持胰島素濃度和身體質量指數(BMI)較低」所導致,再次顯示運動對於腦部健康的好處。該研究發表於期刊《Neurology》。研究人員針對134名平均年齡為69歲、無記憶問題的人進行研究...
科學新知
細菌
腫瘤
癌症轉移
《Cell》腫瘤非無菌?! 細菌潛藏腫瘤內促癌症轉移
2022-04-14/
記者 劉馨香
7日,中國西湖大學研究團隊以乳癌小鼠模型研究發現,腫瘤內的細菌能使癌細胞更能抵抗血流造成的機械壓力、提升癌細胞存活能力,進而促進癌症轉移。研究也指出,雖然這些駐留腫瘤的細胞內細菌會促進癌症轉移,但不是原發性腫瘤(primarytumor)成長所必需。該研究發表於《Cell》。論文作者、西湖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員蔡尚(ShangCai)說:「我們的研究顯示,癌細胞的行為也會受到隱藏在腫瘤內的微生物控...
科學新知
iPS
角膜移植
再生醫學
日iPS眼部早期臨床再傳捷報 角膜移植追蹤一年視力改善、無排斥、未致癌
2022-04-12/
記者 吳培安
日本再生醫學研究臨床再告捷報!大阪大學眼科教授西田幸二(KojiNishida)於近(7)日宣布,在全球首項人體試驗(first-in-human)中,完成了將誘導型多潛能幹細胞(iPS細胞)衍生的角膜組織,移植到4位因眼輪部幹細胞缺損(limbalstemcelldeficiency)而近乎全盲的患者,並證明安全性及初步功效,預計2023年展開進一步臨床試驗。 研究團隊利用儲存於京都大學的異體i...
科學新知
陽明交大
中草藥
新冠藥物
陽明交大開發 臺灣抗新冠中藥「淨冠方」機制研究登國際期刊!
2022-04-12/
記者 吳培安
臺灣中草藥抗新冠配方登上國際期刊!今(12)日,由陽明交大傳統醫藥研究所開發的中藥「淨冠方」,被證實可以降低感染、減輕新冠肺炎相關症狀,作為接種疫苗後另一層輔助及減毒防護,登上著名藥學期刊《FrontiersinPharmacology》。 淨冠方由連翹、黃芩、柴胡、厚朴、藿香五款草藥所組成,是傳統醫藥研究所,同時也是北市聯合醫院林中昆院區院長許中華教授,依據2003年SARS抗疫經驗、臨床心得...
科學新知
腸道菌
微生物
發炎
改善腸道發炎新希望 國衛院發現dusp6基因調控腸道屏障、微菌叢平衡
2022-04-11/
記者 劉馨香
今(11)日,國家衛生研究院表示,免疫醫學研究中心高承源副研究員團隊,發現雙特異性去磷酸酶六(dusp6)基因有控制腸道上皮屏障健康與腸道微菌叢平衡的功能,並篩選出可能可以抵抗腸炎的菌種,可望運用於改善腸漏症(leakygut)以及腸道發炎相關疾病,研究成果於去(2021)年11月發表於《CellReports》。高承源研究團隊自2012年起,便利用dusp6基因敲除小鼠進行腸道菌相研究,發現缺乏...
科學新知
思覺失調症
神經科學
《Nature》32萬人10年基因數據 揪思覺失調症罕見基因突變
2022-04-11/
記者 巫芝岳
近(7)日,頂尖期刊《Nature》上同日刊出的兩篇論文,綜合發表了目前最大規模的思覺失調症研究。透過外顯子定序與全基因組關聯分析(GWAS),該研究共涵蓋32萬人、追蹤長達10年數據,指出280多處與思覺失調症相關的基因體區域,及10項過去未知、會明顯增加患病風險的罕見基因突變。該兩篇研究,是由哈佛大學(HarvardUniversity)、麻省理工學院(MIT)、英國卡迪夫大學(Cardiff...
科學新知
人類基因體計畫
HGP
《Science》:歷時20年 人類基因體解序計畫終告完工!
2022-04-01/
記者 吳培安
始於1990年的人類基因體計畫(HumanGenomeProject),雖然已在2003年宣布完成了大部分編碼蛋白質的基因解序,但仍有8%的人類染色體,因技術限制而無法成功定序。直到美國時間3月31日,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AdamPhillippy領導的大型跨國團隊宣布,終於完成人類基因體定序的最後一哩路,其成果發表在《Science》。 相較於編碼蛋白質的DNA序列,這些不會製造蛋白質、...
科學新知
新冠肺炎
氣喘
《PNAS》過敏性氣喘者不易染新冠重症?! 北卡科學家揭IL-13重要防禦機制
2022-03-31/
記者 巫芝岳
近日(3月30日),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UNC)的科學家,針對新冠病毒感染呼吸道細胞後,人體的免疫機制進行研究。該研究發現與介白素-13(IL-13)和人類ACE2受體相關的全新重要機制,且揭示了為何患有氣喘性過敏者,感染後較不容易惡化為重症的原因。研究論文發表於期刊《PNAS》。這組研究人員,針對染疫者的呼吸道細胞培養物進行基因分析,先是發現人類ACE2受體的表現,會決定哪些類型的細胞...
科學新知
CAR-T療法
奈米抗體
實體瘤
CAR-T療法先驅Carl June最新研究:羊駝奈米抗體結合CAR-T 精準靶向神經內分泌瘤
2022-03-31/
記者 彭梓涵
缺乏特異性腫瘤生物標記,對開發實體腫瘤CAR-T療法來說,成了一項重大挑戰。近(21)日,CAR-T療法先驅CarlJune博士與賓州大學研究團隊,以羊駝開發一種靶向CDH17的CAR-T療法,在動物實驗中證實可抑制難治胃腸道癌症(GIC)和神經內分泌腫瘤(NET)生長。 這項研究已發表在《NatureCancer》期刊上,同時賓大團隊也將CDH17應用在CAR-T細胞治療的技術,技轉給澳洲生物技...
科學新知
阿茲海默症
類澱粉蛋白
tau蛋白
神經退化性疾病
《Brain》阿茲海默症新解?! 德團隊首揭「類澱粉蛋白、tau蛋白」間病理關聯
2022-03-31/
記者 巫芝岳
「類澱粉蛋白」(amyloid)和「tau蛋白」,為目前已知兩項會在阿茲海默症患者腦中,異常積聚的蛋白質;近(30)日,德國神經退化疾病中心(GermanCenterforNeurodegenerativeDiseases)的一項研究,首次發現只有當類澱粉蛋白累積到一定程度時,tau蛋白的累積才會開始損害記憶,可說首次為兩種蛋白間的相互影響提供初步證據。此研究論文發表於期刊《Brain》。過去,研...
科學新知
CAR-T
癌症治療
CAR-T細胞製程2週縮短成1天!美研究:體內移植生物支架為新解方
2022-03-29/
記者 吳培安
近(24)日,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UniversityofNorthCarolinaatChapelHill)與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NorthCarolinaStateUniversity)的研究團隊,發表一種利用體內生物支架植入物,將CAR-T細胞療法的製程從兩週以上縮短到一天的新方法,有望降低CAR-T居高不下的價格。這項研究發表在《NatureBiotechnology》。 研究團...
第一頁
上一頁
46
47
48
49
50
下一頁
最後頁
當期雜誌
查看更多
「創新手術室」MIT大艦隊
記者列表
查看更多
記者 彭梓涵
記者 王柏豪
記者 吳培安
記者 李林璦
記者 鄔麗.巴旺
記者 黃佳啟
影音專區
查看更多
【影音】莫德納科學長:面對下一次大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