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Language
Chinese (Simplified)
Chinese (Traditional)
English
French
German
Japanese
Korean
Spanish
HOME
新聞
服務
訂閱
廠商
EN
關於
下載 APP
聯絡
0
尚未加入購物品項
請選擇單元
每日新聞
市場分析
生醫人物
創新創業
展會直擊
雜誌報導
出版品
搜尋
會員登入
註冊
生醫新聞
每日新聞
生技醫藥
醫療科技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科學新知
政策法規
應用生技
論壇報導
新聞集錦
GBI International
商情中心
產業分析
公司重訊
漲跌排名
生醫永續
查找廠商
焦點人物
生醫人物
人物專訪
國際報導
專家觀點
生醫名人錄【影】
編輯專欄
創業投資
新創動態
投募專區
生醫攬才
【影】技術焦點鏡
專題報導
迎戰阿茲海默症?臺灣療法/檢測勇闖創新賽道
「失眠經濟」未來10年大翻5倍!
2024臺灣生技醫藥精彩表現總回顧
RNA核酸藥品掀狂熱 引領10年藥物大未來⁈
「創新手術室」MIT大艦隊
產業活動
活動報名
活動快訊
亞洲生技大會快訊
生技雜誌
出版品
線上閱讀
編輯部公告
新聞
科學新知
科學新知
NEW
《Nature》揭首張全腦粒線體地圖!助解開老化大腦疾病之謎
科學新知
NEW
《The Lancet》子刊:孕期糖尿病 恐增孩子自閉症風險
科學新知
NEW
無線、可吸收、非侵入!《Nature》米粒大光控微型心律調節器問世
科學新知
神經元
感覺神經元
打噴嚏
咳嗽
MrgprC11
SST
打噴嚏或咳嗽?《Cell》揭MrgprC11、SST兩神經路徑觸發大腦反射動作
2024-09-11/
記者 彭梓涵
近(6)日,華盛頓大學疼痛中心研究人員的研究發現,打噴嚏和咳嗽是由不同的感覺神經元傳遞到大腦引起的反射動作,其中鼻部攜帶MrgprC11離子通道的感覺神經員會誘導噴嚏,氣管中攜帶SST離子通道的感覺神經元的會誘發咳嗽,研究成果發表在《Cell》期刊。 打噴嚏和咳嗽是許多呼吸道病毒感染和過敏的主要症狀,但大腦究竟接收了什麼訊息,才會激起該反射動作,此生理反應引起了華盛頓大學疼痛中心研究人員的好奇。 ...
科學新知
Science
組織
透明
《Science》食用色素「透視」小鼠體內血管、器官!
2024-09-11/
記者 李林璦
日前(1日),美國史丹福大學(StanfordUniversity)研究人員發現,將食品常用的黃色4號色素塗在活體實驗鼠皮膚上,可直接以肉眼觀察到腦部血管、腹中內臟結構、腸道蠕動以及腿部肌肉纖維組織,成為低侵入性、革命性的活體動物研究方法,不過目前只能使3mm左右厚度的組織透明,還無法應用到大動物身上。該研究發表於《Science》。 研究人員表示,構成皮膚和肌肉等組織的液體、脂肪和蛋白質對於光線...
科學新知
細胞治療
器官移植
截肢
《Science》首例腳掌皮膚成功移植大腿! 約翰霍普金斯皮膚細胞療法盼助截肢者
2024-09-10/
記者 巫芝岳
近(6)日,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JHUSOM)的研究團隊,在一項小型人體試驗中,成功將人類的腳掌皮膚細胞移植到大腿上,這是科學家首次將掌側(volar)的皮膚移植到非掌側(nonvolar)部位,並詳加探討掌側和非掌側皮膚纖維母細胞(fibroblast)在基礎科學上的差異性,這項研究未來也有望幫助截肢者提升生活能力。該研究論文發表於期刊《Science》。截肢者的四肢末端,因為並未生長出如同...
科學新知
癌症
人工智慧
AI
數位病理
數位醫療
哈佛醫學院
《Nature》哈佛余坤興領軍開發「通用型」數位病理AI診斷癌症
2024-09-09/
記者 吳培安
近(4)日,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生醫資訊學系余坤興(Kun-HsingYu)助理教授帶領的研究團隊,開發出一款具有廣泛通用性特色的數位病理玻片影像分析AI模組,能夠執行橫跨多種癌症診斷,甚至是找出可能對標準療法反應不彰的患者。研究團隊表示,它的表現超越許多現有的癌症診斷AI,同時也是首個在多個國家患者群體中驗證的AI模型。這項研究發表在《Nature》。 標準的組織病理學影像分析AI,聚焦在改善個別...
科學新知
泛素
泛素化
去泛素化
《Nature》子刊:揭秘調節蛋白轉譯量新機轉! 去泛素化關鍵蛋白
2024-09-06/
記者 巫芝岳
近日(8月11日),美熹德加州大學(UCMerced)的研究人員,透過果蠅研究首次揭示了「OTUD6」這項去泛素酶(deubiquitinatingenzyme,DUB)的作用,細胞會利用該機制,來調節整體蛋白質轉譯的數量,此作用很可能與細胞老化或癌細胞如何不斷增殖的過程相關。該研究發表於期刊《NatureCommunications》。在細胞內,用於將RNA轉譯為蛋白質的核糖體(ribosome...
科學新知
莫德納
mRNA
疫苗
M痘
《Cell》莫德納M痘mRNA疫苗猴子試驗數據佳! 明年中公布人體臨床
2024-09-06/
記者 李林璦
美國時間4日,莫德納(Moderna)在知名期刊《Cell》上發表,其開發的M痘(mpox)mRNA候選疫苗mRNA-1769在預防重症和降低病毒濃度方面,打敗了目前已獲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批准、主要使用的M痘疫苗──BavarianNordic的MVA-BN(JYNNEOS)。 目前,mRNA-1769候選疫苗正在英國進行臨床1/2期試驗,受試者共有351名成年人,研究結果預計在2025...
科學新知
DNA雙股結構
Garvan研究所
i-motif
不只雙股結構!澳Garvan研究所再揭人類基因體5萬個「結」狀DNA
2024-09-05/
記者 彭梓涵
DNA由雙股螺旋構造組成,已是眾所皆知的常識。8月29日,澳洲Garvan研究所研究團隊繼2018年首次證實,DNA除了螺旋形狀外,還有被稱為i-motif(iMs)的「結」狀DNA結構後,再次發現這種結構DNA,不只在人類基因體中存在超過5萬個,還扮演基因活化調控的關鍵角色,相關研究已發表在《EMBO》期刊。 這種「結」狀DNA結構,最早是在2018年由Garvan研究所研究團隊首次發現,有別於...
科學新知
微生物
Cell
腸道菌
《Cell》首建最大2500種食品微生物圖譜! 揭影響人類腸道微生物關鍵
2024-09-04/
記者 李林璦
Youarewhatyoueat!(人如其食),在近期(8月29日)《Cell》的大規模微生物體研究中再次驗證。義大利特倫托大學(UniversityofTrento)研究人員建構了高達2500種來自肉品、起司等食物的微生物目錄,是有史以來最大的食品中微生物研究,更比對人體腸道微生物發現,在新生兒腸道微生物與食品中微生物有超過50%以上重疊。 特倫托大學微生物學家NicolaSegata研究團隊對...
科學新知
癌症療法
粒線體
ROS
自由基
細胞生物學
微核
粒線體缺氧是元兇?! 《Science》兩論文共揭細胞「微核」破裂致腫瘤惡化機轉
2024-09-02/
記者 巫芝岳
近日(8月29日),美國紀念史隆·凱特琳癌症研究中心(MSK)和義大利米蘭大學(UniversityofMilan)的研究人員,合作在期刊《Science》上發表了兩篇研究,共同詳細解釋出癌細胞中「微核」(micronucleus)會如何受粒線體缺氧時產生的活性氧(ROS)影響,導致其破裂,而使腫瘤更容易惡化,該研究為癌症新藥的開發提供了數項潛在標靶。微核是細胞染色體的一種異常現象,...
科學新知
多發性硬化症
iPSC
MS
AI
《Cell Stem Cell》17種多發性硬化症iPSC模型 首揭神經膠質細胞影響
2024-08-31/
記者 彭梓涵
近(26)日,紐約幹細胞基金會(NYSCF)研究所和凱斯西儲大學(CWRU)的科學團隊,建立了17種多發性硬化症(MS)患者的誘導型多潛能幹細胞(iPSC)模型,研究團隊利用該模型,首次證實MS患者除了免疫系統的疾病特徵外,還有新的疾病生物學,即是大腦中的神經膠質細胞變化,對疾病發生也有所影響,相關研究已發表在《CellStemCell》期刊上。 領導該研究的作者ValentinaFossati表...
科學新知
GenomeFrontier
基因體先驅
吳瓊媛
溫國蘭
CAR-T
非病毒載體
piggyBac
《PLoS One》先驅生技非病毒載體CAR-T療法 體外、體內實驗證抗癌活性
2024-08-30/
記者 吳培安
近(27)日,致力於非病毒載體之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CAR-T)療法開發的臺灣細胞治療新創——先驅生技,發表其利用QuantumpBacCAR-T工程系統,製造出鎖定CD20/CD19雙靶點的CAR-T細胞,並在細胞及動物實驗證明抗癌效果,有望成為克服現今CD19CAR-T在製造和治療挑戰的新治療策略。這項研究發表在《PLoSOne》。 先驅生技緣起於創辦人吳瓊媛執行長在跳...
科學新知
中醫大
哈佛
脂肪
中醫大攜手哈佛登《Nature》子刊 揭「壞」脂肪變「好」脂肪關鍵機制!
2024-08-28/
記者 李林璦
日前(20日),中國醫藥大學生物醫學研究所助理教授王志豪與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曾玉華教授共同研究發現,促進白色脂肪組織(WAT)褐變(browning)為棕色脂肪組織(BAT)的關鍵機制,不僅可改善體內對醣類的代謝,更有望為肥胖與代謝疾病提供潛在創新治療方法。該研究發表於《NatureCommunications》。 哺乳動物體內擁有白色脂肪組織與棕色脂肪組織,白色脂肪組織負責儲存能量,而棕色脂肪組...
第一頁
上一頁
7
8
9
10
11
下一頁
最後頁
當期雜誌
查看更多
迎戰阿茲海默症?臺灣療法/檢測勇闖創新賽道
記者列表
查看更多
記者 彭梓涵
記者 王柏豪
記者 吳培安
記者 李林璦
記者 鄔麗.巴旺
影音專區
查看更多
【影音】2024第三屆環球生技臺灣新創CEO獎
展會直擊
查看更多
台北生技園區、生策會、DCB前進印度 探台印國際供應鏈商機
NBRP攜手四大廠商亮相醫療科技展! 新穎生醫、藥華藥、研生、磐石成果齊發
NBRP九大核心設施齊聚! 引領產學研合作、加速生醫轉譯落地
解碼基因體/代謝體!打造精準個人化健康藍圖
2024醫療科技展 醫院亮點一次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