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神經罕病學會:政府應建各階段多元、明確輔導機制

2021-03-25 / 記者 巫芝岳
台灣神經罕見疾病學會(SocietyforNeurologicalRareDisorders-Taiwan,SNeRDTaiwan)成立於2016年,旨為促進國內神經罕見疾病研究之發展、增進國內罹患神經罕見疾病病患之福祉、加強國內外相關學會之密切聯繫與發展,並且配合政府推行相關之神經罕見疾病政策,有效整合神經罕見疾病研究之計劃、經費、人才與資源。更進一步推動建立國家級的臺灣腦庫。 台灣神經罕見疾病...

《Nature》子刊:MIT開發胰島素使用偵錯AI 助糖尿病遠距照護

2021-03-24 / 記者 巫芝岳
近(18)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的科學家,開發出一項非接觸式、運用人工智慧(AI),可遠距監控糖尿病患者在家中是否正確使用胰島素的技術,期望幫助提高病人用藥遵囑性(compliance),同時減少因用藥方式錯誤的需入院的機會。該研究發表於期刊《NatureMedicine》。這套系統,由MIT電腦科學與人工智慧實驗室教授DinaKatabi領導的團隊開發出而出。系統首先透過感測器發射的無線...

百健、諾華爭相合作! Sangamo基因療法 成功減少小鼠tau蛋白50%

2021-03-23 / 記者 巫芝岳
近(19)日,德國神經退化性疾病研究中心(DZNE)、美國麻省總醫院(MGH)和基因體公司SangamoTherapeutics的研究人員,開發出可減少小鼠腦部tau蛋白的基因療法,有望成為阿茲海默症等疾病的新希望。該研究發表於期刊《ScienceAdvances》,也為這家已和百健(Biogen)、諾華(Novartis)等大廠合作的公司,增添喜訊。研究團隊透過鋅指蛋白轉錄因子(ZFP-TFs)...

吉利德、諾和諾德NASH 3藥併用合作擴大 4百人2b期試驗將啟

2021-03-22 / 記者 巫芝岳
美國時間18日,吉利德(Gilead,又譯吉利亞醫藥公司)與諾和諾德(NovoNordisk)聯合宣布,將擴大其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中期試驗合作,進行吉利德的cilofexor、firsocostat與諾和諾德semaglutide組合治療的2b期臨床試驗。這項雙盲、具安慰劑對照的試驗,預計於今年下半年開始招募病人;試驗將評估該療法對約440名患者的效果,了解其對肝纖維化與其他NAS...

《Nature》抗發炎藥物降心血管風險?科學家揭動脈粥狀硬化分子機制

2021-03-22 / 記者 巫芝岳
近(17)日,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醫學中心(CUIMC)一項針對發炎反應的研究發現,某些用於抗發炎的藥物,或許可用來改善帶有「複製性造血作用」(clonalhematopoiesis)現象的高齡者,罹患動脈粥狀硬化、引發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風險。該研究發表於期刊《Nature》。「複製性造血作用」是一項與老化相關的血液現象,人體血液中少數的造血幹細胞會異常大量製造特定血球細胞,而影響血液中血球的組成比例。...

《Nature》子刊:哈佛「奈米抗體」精準調控蛋白質修飾 助癌症、糖尿病研究 

2021-03-16 / 記者 巫芝岳
近(8)日,哈佛大學(HarvardUniversity)生化學系科學家,發表了其利用一項由「奈米抗體」(nanobody,或稱單域抗體)引導的技術,精準調控蛋白質的醣基化修飾,來研究當生物體特定蛋白質中加入醣分子時的作用,對研究癌症、糖尿病、阿茲海默症等與蛋白質醣基化相關的疾病,提供莫大幫助。該研究論文發表於期刊《NatureChemicalBiology》。他們所研究的「O-GlcNAc」修飾...

哈佛研究:對抗變種新冠病毒機制 人體早有內建!

2021-03-15 / 記者 巫芝岳
近(10)日,哈佛醫學院(HarvardMedicalSchool)的科學家,透過取自新冠肺炎患者恢復期血漿中的免疫細胞證實,人類的記憶B細胞(memoryBcell)具有一套能應付變種新冠病毒的系統;透過多樣性的抗體組合,即便病毒變種,仍能保有一定的抵抗力。該研究論文目前已發表於醫學預印本《bioRxiv》。研究團隊共繪製了來自19名康復病人,血漿中記憶B細胞單株抗體(mAb)尖峰時期的圖表,並...

《NEJM》「全基因體定序」助血癌治療 較常規方法更精準、快速

2021-03-15 / 記者 巫芝岳
近(11)日,由華盛頓大學醫學院(WashU Med)科學家所發表,刊登於頂尖醫學期刊《NEJM》的一項研究指出,比起傳統基因檢測的分析方式,全基因體定序(wholegenomesequencing)能更有效幫助血癌患者的疾病風險評估,進而使其接受更合適的治療。研究人員共評估了263位病人的血液樣本,將這些樣本全基因體定序的結果,和傳統基因檢測所使用的核型分析(karyotyping)進行比較。結...

石崇良:遠距醫療將成常態,商模、法規仍待解!

2021-03-11 / 記者 巫芝岳
Snapshot|生技剪影Vol.83撰文/巫芝岳,圖/主辦單位提供去年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爆發,讓歐、美國家遠距醫療發展突飛猛進,而疫情相對控制得當的臺灣,一直以來因法規、需求因素而發展緩慢的遠距醫療,未來又在哪裡呢?2月1日,台灣遠距健康照護服務產業協會於臺北舉行「臺灣遠距醫療的未來研討會」,邀請臺北醫學大學李友專特聘教授、嘉義基督教醫院安欣瑜醫師、銀色大門創辦人孫士姍等專家,分享...

《智慧醫療與法律》帶您共探智慧醫療法規生態系式

2021-03-11 / 記者 巫芝岳
每年在各種生技產業政策論壇上,法規的鬆綁幾乎是一定會提到的議題。但如何鬆?如何綁?因為跨領域的性質,國內法界人士對生技產業了解的人極少,更遑論有著作討論。臺北醫學大學醫療暨生物科技法律研究所李崇僖教授團隊,因而透過本書,為智慧醫療涉及的法律議題,作了鳥瞰的介紹,可望成為這領域法律發展的基礎。主編/陳鋕雄 責任編輯/巫芝岳智慧醫療是各國競相推動、高速競賽的領域,明確化與有利研發的法規環境對於產業發展...

遠距醫療、細胞療法 有賴數據整合+創新支付

2021-03-11 / 記者 巫芝岳
近(9)日,外媒根據美國保險商CVSHealth的《2021年健康趨勢報告》(HealthTrendsReport2021)指出,目前美國僅有約5%的醫院,實際應用到病人使用穿戴式裝置所收集的健康數據。隨著遠距醫療、細胞療法等新興護理服務發展,健康數據如何整合並加值應用,以及醫療保險、醫院和藥商間,如何建構新的支付模式,都將是關鍵。該報告指出,去(2020)年全年中,遠距醫療應用出現前所未有的爆增...

FDA EUA批准居家核酸新冠檢測 CueHealth陰性準確率99.1%

2021-03-09 / 記者 巫芝岳
美國時間5日,CueHealth宣布其所開發的新冠肺炎家用檢測試劑,已獲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的緊急使用授權(EUA)。此為美國廠商生產,讓消費者可不需取得處方、自行在家中進行實驗室等級檢測的工具,與核酸檢測相比,檢測陽性的準確率為97.4%、陰性準確率為99.1%。這項非處方(OTC)的檢測工具,為一款高靈敏度、高特異性的核酸放大檢測(nucleicacidamplification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