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Language
Chinese (Simplified)
Chinese (Traditional)
English
French
German
Japanese
Korean
Spanish
HOME
新聞
服務
訂閱
廠商
EN
關於
下載 APP
聯絡
查看購物車
請選擇單元
每日新聞
市場分析
生醫人物
創新創業
展會直擊
雜誌報導
出版品
搜尋
會員登入
註冊
新聞
每日新聞
生技醫藥
醫療科技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科學新知
政策法規
應用生技
論壇報導
新聞集錦
GBI International
市場分析
產業報告
市場觀測
漲跌排名
查找廠商
人物
編輯專欄
人物專訪
國際專訪
專家觀點
【影】技術焦點鏡
【影】生醫名人錄
創新創業
新創動態
活動快訊
生醫攬才
生醫永續(ESG)
投募專區
本刊公告
展會直擊
論壇報導
日本生技展
生技產業策略諮議會議(BTC)
亞洲生技大會(BIO Asia–Taiwan)
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Medical Taiwan)
北美生物科技產業展(BIO)
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年會(ASCO)
摩根大通醫療健康年會(JPM)
德國醫療器材展(MEDICA)
台灣醫療科技展(Healthcare+)
產業論壇
海外展會
Podcast
活動
出版品
買書
環球生技雜誌
亞洲生技大會快訊
Podcast
編輯部公告
新聞
生技醫藥
NEW
永昕生醫聯手艾沛生醫 攻異體NK細胞療法自動化量產
醫療科技
NEW
華碩攜新竹臺大分院推遠距AI語音病歷系統 開啟視訊看診新篇章
生技醫藥
NEW
AI製藥Enveda完成1.3億美元募資 新藥研發快業界4倍
科學新知
CAR-T細胞
白血病
癌症
《Nature》 CAR-T加上幹細胞特性 有望提升抗癌潛力?!
2024-04-11/
實習記者 鐘御慈
昨(10)日,發表於《Nature》的兩篇研究發現,提高一種名為FOXO1的蛋白質濃度能改變CAR-T(ChimericAntigenReceptorTCells)細胞,還發現一種名為IL-15的免疫分子可以啟動與FOXO1相關的基因,增加FOXO1濃度,使CAR-T細胞活性類似於幹細胞,能更有效地對抗癌症。 CAR-T細胞是從接受癌症治療或其他疾病患者的血液中分離出的T細胞所製成,其經過基因修改...
科學新知
腸道菌相
TMAO
慢性腎臟病
CKD
飲食保健
吃紅肉要注意!新研究:腸道菌TMAO與慢性腎臟病風險有關?!
2024-04-11/
記者 吳培安
近(9)日,美國克里夫蘭醫學中心(ClevelandClinic)與塔夫茲大學(TuftsUniversity)研究團隊,共同發表有關腸道菌最新成果,指出由腸道菌產生的代謝物——氧化三甲胺(TMAO)在血中的濃度,可成為一項評估慢性腎臟病風險的有力風險預測指標。此研究發表在《美國腎臟學會期刊》(JournaloftheAmericanSocietyofNephrology)...
生技醫藥
ADC
AACR
TROP2
Nectin-4
ADC藥再掀話題!MSD/科倫TROP2 一/二期疾病控制達8成;新一代Nectin-4展前景
2024-04-11/
記者 彭梓涵
近(10)日,2024美國癌症研究協會(AACR)年會,除了許多大廠公布創新腫瘤療法最新臨床進展,抗體藥物複合體(ADC)依然成為大家矚目的領域,不只默沙東(MSD)公布其與中國科倫開發的TROP2ADC藥,在胃癌患者臨床一/二期顯示藥物療效,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也有多家生技公司,公布新一代標靶Nectin-4ADC藥的臨床成果。 MSD/科倫TROP2ADC胃癌一/二期疾病控制率達8成首先是MSD...
新聞集錦
新聞集錦
04/11《生醫焦點雷達》
2024-04-11/
新聞中心
生醫、新創、天使投資人可節稅經濟日報2024/4/10再生醫療雙法拚520送立院免人體試驗僅剩2條件聯合報2024/4/10重申「百億癌症新藥基金」賴清德:集合力量打擊癌症時報資訊2024/4/10節省營運成本諾華藥廠宣布裁員680人工商時報2024/4/10谷歌與拜耳合作開發放射學AI應用產品鉅亨網2024/4/10永立榮UA002展開臨床一期收案創羊水幹細胞新藥首例經濟日報2024/4/10財...
生技醫藥
Vertex
收購
IgAN
Vertex斥49億美元 收購腎臟免疫罕病IgAN公司Alpine
2024-04-11/
記者 李林璦
美國時間10日,VertexPharmaceuticals宣布,將以每股估值65美元,較週二收盤價溢價約67%,總價高達49億美元收購AlpineImmuneSciences,並將獲得其開發治療罕見腎臟病──A型球蛋白腎絲球腎炎(IgAN)的療法povetacicept。消息一出,Alpine股價大漲36%。這也是今年迄今最高額的生技公司收購案,凸顯了免疫學和發炎領域的熱度。 Povetacice...
生技醫藥
食物過敏
指南
首份食物過敏口服減敏治療國際共識指南出爐!
2024-04-11/
記者 李林璦
美國時間8日,麥克馬斯特大學(McMaster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制定了有史以來第一份食物過敏口服減敏治療(oralimmunotherapy,OIT)指南,幫助臨床醫生可以為患者規劃出最好的OIT標準化臨床照護方案,以計劃性地增強食物過敏患者對過敏原的耐受性。該指南發表於《JournalofAllergyandClinicalImmunology》雖然OIT有望治療食物過敏,例如花生...
新聞集錦
新聞集錦
投資雷達
04/10《生技股動態》
2024-04-10/
新聞中心
市場觀測:✔瑞寶基因(6479)「安穩豬瘟E2基因改造次單位不活化疫苗」取得動物用藥品許可證✔科妍(1786)關節腔注射劑產品取得俄羅斯銷售許可證書✔安盛生(6734)董事會決議辦理減資60%彌補虧損,減資後實收資本額2.19億元✔安盛生(6734)決議私募現增普通股、上限2000萬股✔安盛生(6734)與Martell針對乳癌檢測進行共同開發、委託製造及授權案 04/10一日漲跌(漲)沛爾生醫-...
生技醫藥
新聞集錦
RSV
羊水幹細胞
減重
減肥
Ozempic
Wegovy
永立榮羊水幹細胞陽痿新藥啟臨床一期;好市多擴大醫療服務偕Sesame供減重服務;輝瑞RSV疫苗 18~59歲成年人三期達免疫原性終點
2024-04-10/
編輯部
《臺灣》解密數位療法3大挑戰!PwC:良好給付制度為最後一哩路 日前,資誠生技醫療產業服務團隊(資誠團隊)針對期待與挑戰並存的數位療法(digitaltherapeutics)市場,發布了「解密數位療法:生醫產業如何擁抱科技並進行數位轉型」報告,除彙整出數位療法普及化所需克服的挑戰,也指出良好的給付制度,將是發揮數位療法價值的最後一哩路。 《臺灣》2024亞洲生技大會7/24登場!論壇規模擴3倍首...
生技醫藥
iPSC
細胞治療
篩藥
諾和諾德、國內iPSC專家曝:iPSC應用潛力廣 製造、效價分析待完善
2024-04-10/
記者 巫芝岳
今(10)日,由昱星生技和台灣醫界聯盟基金會主辦的「iPSC的潛力與應用座談會」中,諾和諾德(NovoNordisk)醫學總監MatthewDaniels、醫界聯盟執行長林世嘉、昱星執行長張郁芬,以及安美睿生技營運長何佳樺,分享了誘導型多潛能幹細胞(iPSC)和再生醫學領域的最新趨勢,以及製造和法規層面等挑戰。諾和諾德MatthewDaniels:全球大廠紛投入iPSC應用製造、效價分析待完善諾和...
生技醫藥
亞洲生技大會
2024亞洲生技大會
BIOAsia–Taiwan2024
2024亞洲生技大會7/24登場!論壇規模擴3倍 首重創新科技、投資高峰、區域合作
2024-04-10/
記者 李林璦
全球生技協會(BIO)與台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TaiwanBIO)共同籌辦的「2024亞洲生技大會(BIOAsia–Taiwan2024)」將於7月24至28日於南港展覽館舉辦,今年大會論壇內容擴大成過往3倍,特別加強對投資與區域合作的關注,分為創新科技、投資高峰及區域合作三大平行論壇,更首次與全球新創世界杯創業競賽(StartupworldCup,SWC)合作,同期舉辦台灣區初賽。 ...
醫療科技
MMI
手術機器人
義大利MMI手術機器人取FDA批准;台灣炳碩、鈦隼為先鋒
2024-04-10/
記者 巫芝岳
近(9)日,義大利醫材公司MedicalMicroinstruments(MMI)繼今年初剛完成1.1億美元募資後,宣布其外科顯微手術機器人系統,取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的創新醫材(DeNovo)批准。台灣也有如炳碩生醫、鈦隼生技等公司專注於手術機器人的公司,並皆有產品已取得台灣食藥署(TFDA)核准上市。MMI的該儀器名為Symani,能複製外科醫師雙手的動作,且動作範圍再縮小、移動地更...
科學新知
癲癇
帕金森氏症
粒線體
《Nature》癲癇、帕金森氏症 竟與粒線體有關!?
2024-04-10/
實習記者 鐘御慈
近(4)日,赫爾辛基大學(UniversityofHelsinki)研究團隊發現,POLG基因變異會影響粒線體在抗病毒防禦中的作用,導致逐漸惡化的神經退行性疾病發生——粒線體隱性共濟失調症候群(MitochondrialRecessiveAtaxiaSyndrome,MIRAS)。此研究發表於《Nature》上。 粒線體是正常細胞功能不可或缺的一部份,它們負責真核生物的能量...
第一頁
上一頁
122
123
124
125
126
下一頁
最後頁
當期雜誌
查看更多
「創新手術室」MIT大艦隊
記者列表
查看更多
記者 彭梓涵
記者 王柏豪
記者 吳培安
記者 李林璦
記者 鄔麗.巴旺
記者 黃佳啟
影音專區
查看更多
【影音】莫德納科學長:面對下一次大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