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Language
Chinese (Simplified)
Chinese (Traditional)
English
French
German
Japanese
Korean
Spanish
HOME
新聞
服務
訂閱
廠商
EN
關於
下載 APP
聯絡
查看購物車
請選擇單元
每日新聞
市場分析
生醫人物
創新創業
展會直擊
雜誌報導
出版品
搜尋
會員登入
註冊
新聞
每日新聞
生技醫藥
醫療科技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科學新知
政策法規
應用生技
論壇報導
新聞集錦
GBI International
市場分析
產業報告
市場觀測
漲跌排名
查找廠商
人物
編輯專欄
人物專訪
國際專訪
專家觀點
【影】技術焦點鏡
【影】生醫名人錄
創新創業
新創動態
活動快訊
生醫攬才
生醫永續(ESG)
投募專區
本刊公告
展會直擊
論壇報導
台灣醫療科技展(Healthcare+)
德國醫療器材展(MEDICA)
日本生技展
生技產業策略諮議會議(BTC)
亞洲生技大會(BIO Asia–Taiwan)
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Medical Taiwan)
北美生物科技產業展(BIO)
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年會(ASCO)
摩根大通醫療健康年會(JPM)
產業論壇
海外展會
Podcast
活動
出版品
買書
環球生技雜誌
亞洲生技大會快訊
Podcast
編輯部公告
新聞
新聞集錦
NEW
首款BRAF V600E突變大腸癌一線療法 輝瑞獲FDA批准;Vertex囊性纖維化三聯療法獲FDA批准
生技醫藥
NEW
晟德林榮錦:10億投資順藥非護盤! 前進JPM談授權
生技醫藥
NEW
AI藥物開發不再依賴大數據?擴散式、單模多態、增強式學習...提升成藥成功率
新聞集錦
全球新聞
醫材
經濟部投入高階影像醫材有成 展現十七項技術成果
2017-04-11/
環球生技
今(11)日經濟部技術處舉辦「高階影像醫材五力全開、領航產業醫耀全球」記者會,經濟部技術處代理處長羅達生宣布,將投入逾20億元新台幣,打造下一個兆元產業。同時發表「輕、快、準、多、美」五大領域共十八項技術,展現經濟部在「輕型可攜式檢測」、「高階即時影像」、「精準診斷」、「多功能整合監控」及「民生醫美領域」等能量,並整合業界從組件到系統端的研發、自主化能力。隨著全球人口邁入高齡化,老化與慢性病的醫療...
新聞集錦
全球新聞
教宗方濟也關心生物科技發展 籲:生物技術應服務人的生命
2017-04-11/
記者 王柏豪
外電報導,教宗方濟於今(10日)上午在梵蒂岡接見了意大利促進生物安全、生物技術及生命科學國家委員會的30位成員。教宗提醒人們要避免濫用生物技術,應使這門科學服務人的生命,讓人人都能享有尊嚴的生活,在科學、經濟和道德需求之間取得和諧。教宗首先提到,天主叫人耕種、看守世界樂園。科學和技術領域本身就具有“耕種”的理念,通過人的才智恰當地表達出天主安置在世界上各種事物相互間的生長、...
新聞集錦
全球新聞
23andMe
23andMe基因檢測終獲FDA批准上市
2017-04-11/
記者 王柏豪
FDA終於批准了第一個直接面向消費者(DTC)的遺傳檢測,即23andMe的個人基因組服務遺傳健康風險(GeneticHealthRisk,GHR)檢測,4月6日以後,也意味著這類風險性預測基因檢測終於正式進入消費市場。23andMe這項獲批的GHR檢測,主要用於檢測10種疾病風險,分別為帕金森病、遲發性阿爾茲海默症、乳糜洩(celiacdisease,一種無法消化麩質的疾病)、α-1...
新聞集錦
全球新聞
特色文章
免疫療法
癌症
CAR-T
AACR
盤點AACR年會癌症領域精彩報告Part-1
2017-04-10/
記者 陳欣儀
今年第108屆美國癌症研究協會(AACR)年會於4月1日至5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進行。AACR的年會也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癌症研究會議之一,每年都有將近兩萬名與會者。藥明康德研發部門整理了今年幾個癌症領域亮點研究。其中來自美國CityofHope醫學中心教授ChristineBrown分享她在患有侵略性腦瘤的患者中使用CAR-T療法的經驗,團隊發表一項在小鼠膠質細胞瘤模型中進行的CAR-T療法研究,這...
新聞集錦
全球新聞
特色文章
逸達
增資
募集近5億 逸達完成現金增資
2017-04-09/
記者 蔡立勳
逸達生技(6576)於4月6日宣布,公司已於3月30日完成以每股62元新台幣(下同)發行800萬股普通股,募集4.96億新台幣的現金增資。2017開年以來,逸達即陸續傳出佳音,旗下治療前列腺癌的新劑型新藥FP-001六個月劑型的三期臨床試驗成功達標;亦與國際胜肽藥品大廠輝凌製藥(FerringPharmaceuticals)完成創新緩釋針劑平台(SIF)的技術合作簽約。逸達指出,基於這些重大進展,...
新聞集錦
全球新聞
特色文章
粒線體轉移
粒線體遺傳疾病
卵子
三親嬰兒
生殖醫學
人工受孕
三親嬰兒技術揭密 合法三親嬰兒或將誕生
2017-04-07/
環球生技
世界首個細胞核移植「三親」嬰兒已於2016年4月6日在美國紐約誕生,有關技術細節,美國新希望生殖醫學中心(NewHopeFertilityCentre)張進等人則於4月3日於《ReproductiveBiomMedicineOnline》發表相關論文。三親嬰兒目前健康狀況良好,為受粒線體遺傳疾病困擾的家庭,對於能夠誕生健康後代,帶來新希望。每個人出生都從繼承父母3份遺傳物質,分別是父親精子的細胞核...
新聞集錦
全球新聞
特色文章
大陸生技
CFDA
審批
5月施行 中國CFDA調整部分藥品審批事項與程序
2017-04-06/
記者 蔡立勳
4月5日,中國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總理總局(CFDA)發布《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關於調整部分藥品行政審批事項審批程序的決定》(下稱《決定》),該《決定》將於今年5月1日施行,以優化藥品和醫療器械審評審批流程,提高審評審批效率。根據CFDA公告,今年5月1日起,中國國產和進口藥物的臨床試驗審批決定、中國國產和進口藥品的補充申請審批決定、進口藥品再註冊審批決定,調整為由總局藥品審評中心以總局名義作出,...
論壇報導
全球新聞
特色文章
ASCO
杏國
杏國新藥臨床數據 將於ASCO發表
2017-04-06/
記者 蔡立勳
杏國新藥(4192)於4月4日公告,該公司接獲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ASCO)通知,預定於6月初參加2017年年會,並於會中發表旗下抗癌新藥SB01的一期臨床試驗成果。杏國指出,SB01作用機制為透過抑制微管蛋白聚合(anti-microtubule)原理,具雙重效果:一為抑制癌細胞分裂增生,二為腫瘤血管阻斷劑(vasculardisruptingagent)。目前已通過美國FDA及台灣TFDA核准...
新聞集錦
全球新聞
特色文章
iPSC
唐氏症
尿液
上皮細胞
藥物篩選
建構唐氏症iPSC 藥物篩選平台有望
2017-04-06/
環球生技
來自凱斯西儲大學(CaseWesternReserveUniversity,CWRU)醫學院的最新研究技術,可直接從尿液中收集上皮細胞,並將其誘導成可用於唐氏症(Downsyndrome,DS)研究的幹細胞(iPSC)。相關研究成果於3月28日發表在《StemCellsTranslationalMedicine》。有關唐氏症的染色體異常,最常見的是第21號染色體的三染色體症(trisomy21),...
新聞集錦
全球新聞
特色文章
輸血
捐血
紅血球替代品
血液
第一個永生紅血球細胞株 破解輸血困局
2017-04-05/
記者 陳欣儀
來自英國布里斯托大學與英國國民醫療保健署血液和移植司(NHSBloodandTransplant,NHSBT)的研究團隊,開發一種穩定、可重複的技術,可高效製造紅血球,且其製造效率前所未見。該研究成果發表於《NatureCommunications》,若能成功通過臨床試驗,有望為稀有血型者提供安全的輸血來源,並惠及全球血液供應不足或採血不安全的地區。研究團隊從成體幹細胞中,培育出可永生的紅血球細胞...
新聞集錦
全球新聞
特色文章
高階醫材
國研院
成大
智慧醫材
成大攜手國研院 推動高階智慧醫材發展
2017-04-03/
記者 蔡立勳
成功大學前瞻醫療器材科技中心與國家實驗研究院儀器科技研究中心於3月30日簽署合作協議書,透過成大前瞻醫材中心在醫材領域的研發與創新能量,加上國研院儀科中心完整的生醫技術與服務平台,開啟醫材發展新契機。國研院表示,雙方將致力於醫材技術合作,結合成大前瞻醫材中心的臨床需求能量,以及國研院儀科中心的生醫服務平台,推動台灣朝高階智慧醫材產業發展,提升國際競爭力。科技部政務次長蘇芳慶表示,成大前瞻醫材中心致...
新聞集錦
全球新聞
中美冠科2016年成長81% EPS 1.34元 董事會決發放每股0.3元現金股利
2017-04-03/
記者 王柏豪
中美冠(3月30)召開董事會,通過2016年財報,總營收達台幣19.5億元,較前一年度成長31%,毛利率為54%,稅後淨利為1.75億元,每股盈餘1.34元,,EPS成長率為81%,董事會並決議發放每股0.3元的現金股利。中美冠科董事長表示,冠科近年鎖定業界需求、標準持續提高的藥效測試服務與模型設計領域,不斷投入研發腫瘤藥效方面的技術創新,現有的PDX模型數規模居全球龍頭地位,在免疫療法領域、心血...
第一頁
上一頁
1328
1329
1330
1331
1332
下一頁
最後頁
當期雜誌
查看更多
RNA核酸藥品掀狂熱 引領10年藥物大未來?!
記者列表
查看更多
記者 彭梓涵
記者 王柏豪
記者 吳培安
記者 李林璦
記者 鄔麗.巴旺
記者 黃佳啟
影音專區
查看更多
【影音】莫德納科學長:面對下一次大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