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彭梓涵

不論人生看起來多麼困難,總有你可以做及取得成功的事《史蒂芬 霍金》。

北醫大雙和校區啟用促生醫轉譯發展;繼GSK!輝瑞老年RSV疫苗緊接獲批;美hMPV感染陽性率增4%

2023-06-01 / 記者 彭梓涵
《臺灣》北醫大雙和校區啟用大學、醫院、產業「三位一體」促生醫轉譯發展今(1)日,台北醫學大學與雙和醫院舉辦雙和校區啟用暨63周年校慶典禮,現場貴賓雲集,包括副總統賴清德、衛福部政務次長王必勝、教育部高教司長朱俊彰及新北市副市長劉和然等,共同慶賀北醫大啟用雙和校區。 北醫大校長林建煌表示,去年(2022)教育部核定臺北醫學大學設立雙和校區,雙和校區是以雙和醫院為主體,包括雙和醫院A、B基地,涵蓋雙和...

瑩碩獲中國首張憂鬱症藥證!搶攻1億人民幣市場

2023-06-01 / 記者 彭梓涵
今(1)日,瑩碩生技(6677)宣布與中國合作夥伴共同開發的精神科藥物—鹽酸米那普侖膠囊25mg、50mg,已取得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正式核發藥品註冊證書,其中50mg更是首家取得藥品註冊證的藥企,也為瑩碩拿下的首張中國藥證。瑩碩總經理顏麟權表示,鹽酸米那普侖膠囊為治療成人憂鬱症的精神科用藥,先前中國市場僅核發一張25mg劑量的藥品註冊證,一年銷售額約人民幣1億元,但該競...

默克近40家廠商調查!mRNA技術將是亞太疫苗製造Game Changer

2023-06-01 / 記者 彭梓涵
5月31日,默克(Merck)表示,其贊助的一項近40家廠商的調查,發現有87%的公司認為mRNA技術將是亞太地區(APAC)疫苗製造商「改變遊戲規則的人」(GameChanger),其中甚至有60%廠商願意投入並建置與mRNA有關的新設施。 這項調查是對亞太地區近40家疫苗相關,包括研究機構、製藥和生物技術公司進行訪問,調查結果顯示,87%的廠商認為mRNA是一項有前途的技術,並期望它成為未來的...

加速台灣mRNA研究!Moderna攜手中研院辦「mRNA前瞻新創獎計畫」

2023-06-01 / 記者 彭梓涵
今(1)日,中研院宣布與莫德納(ModernaTx)及莫德納台灣(ModernaTaiwan)簽署合作意向書,建立策略合作關係,並共同發起「mRNA前瞻新創獎計畫」,該計畫將於6月9日正式展開徵件,徵案涵蓋五大治療領域:傳染病、免疫腫瘤、罕見疾病、心血管疾病、自體免疫疾病。獲選團體/個人可獲得莫德納提供的新台幣50萬元研究獎金,及一對一業師輔導機會。 中研院副院長唐堂指出,雙方的合作將鎖定三大主要...

獲國際大型基金挹注! 仁新Belite完成3千萬美元現增 助黃斑部病變進三期

2023-05-31 / 記者 彭梓涵
今(31)日,仁新醫藥(6696)代子公司BeliteBio公告,已獲得數家國際大型基金挹注資金,完成3,000萬美元(約9.2億新台幣)的現金增資。該筆資金將加速今年年中準備招募LBS-008針對晚期乾性黃斑部病變(AMD)—視網膜地圖性萎縮(GA)患者的臨床三期試驗。仁新表示,LBS-008有望成為全球首款治療GA以及中期乾性黃斑部病變的口服藥物。 此次的3,000萬美元的現增是以...

大廠領投!眼科新創Ray A輪募1億美元 推進全球首款光遺傳學基因療法

2023-05-30 / 記者 彭梓涵
美國時間29日,罕見眼科疾病基因療法新創RayTherapeutics宣布完成1億美元A輪募資,該輪募資是由諾和諾德基金會(NovoNordiskFoundation)旗下創投NovoHoldings領投,該筆資金將推進RayTherapeutics的致盲性視網膜疾病之光遺傳學(optogenetics)基因治療項目。RayTherapeutics的基因療法,不像SparkTherapeutics...

從胃細胞分化胰島素!?《Nature Cell Biology》β樣細胞類器官促糖尿病鼠血糖穩定

2023-05-29 / 記者 彭梓涵
近日,美國威爾康奈爾醫學院(WeillCornellMedicine)再生醫學部和哈特曼再生研究所團隊,發現從人類胃部提取的幹細胞,透過重新編程可分化成分子特徵和功能類似分泌胰島素的β樣細胞,在糖尿病小鼠模型中可逆轉疾病,這項概念性的研究,有望為第一型、第二型糖尿患者的治療方法提供新的基礎。相關研究已發表在《NatureCellBiology》。 胰島素是調節血糖穩定的主要激素,若胰臟中...

有望改變現有療法?K他命大型研究登《NEJM》 治憂鬱症療效不劣於電療

2023-05-26 / 記者 彭梓涵
過去已有證據顯示低劑量的麻醉用氯胺酮(ketamine,臺灣俗稱K他命),可以迅速改善憂鬱症症狀。近(24)日,英美多所醫學院精神病學系聯合研究,證實氯胺酮在治療難治性重度憂鬱症患者上,其療效不劣於黃金標準治療——電痙攣療法(ECT)。相關研究已發表在醫學期刊《NEJM》上。 電痙攣療法和亞麻醉(subanesthetic)靜脈注射氯胺酮,都是目前用於治療難治性憂鬱症的方法...

暴跌4季後止停!?全球數位醫療資金 2023年Q1穩定維持34億美元

2023-05-25 / 記者 彭梓涵
近(23)日,調研機構CBInsights公布新數據,全球數位醫療募資、併購交易資金,在2022年經歷一整年的下滑後,在2023年Q1趨於穩定維持在34億美元,雖然下跌的情況已有改善,但整體資金仍是多年來的最低。(圖片來源:CBInsights)在這份報告中CBInsights將數位醫療分為:虛擬照護和導覽技術(navigationtech)、監測和診斷、藥物開發、健康數據與分析、數位治療和健康技...

專家指路:永續基金、Venture Studio、健保沙盒成解方【會員限定,11/15前前限期開放】

2023-05-24 / 記者 彭梓涵
創新、創意是企業維持競爭力的關鍵,也是新創團隊需要的基本特質,有些公司可從0突破到1持續發展,但有些卻做不到。環球生技在追蹤4年多的新創議題中,發現「資金斷鏈」仍是新創公司心中的痛,疫後資本市場再次進入寒冬,臺灣即將從萌芽期茁壯的新創公司又該如何解決?撰文/彭梓涵新創(Startup)的誕生,通常是來自一個技術創新點、概念創意點的萌芽,創新、創意是企業維持競爭力的關鍵,也是新創團隊需要的基本特質,...

萌芽FITI價創 10年催生500家新創 募資破百億新臺幣【會員限定,6/4前限期免費開放】

2023-05-24 / 記者 彭梓涵
政府創新創業政策,自2013年納入跨部會政策方向,歷經10年發展,各部會「接棒」態勢也逐漸成形。隨著萌芽計畫、價創計畫轉型,臺灣創新創業取得階段性成果,10年總計催生約5百家新創;加上臺灣近幾年在政府新創政策資源支持下,吸引矽谷的「回流型」創業家,及海外學子返臺,為創新、創業帶來極大的助力,將邁向下一個10年。撰文/彭梓涵「一個國家的創新能力,等同該國的競爭力」。根據瑞士新創生態圈調研機構Star...

兒童惡性腦瘤最大研究!陳鈴津領軍GD2免疫標靶 5年追蹤數據登期刊

2023-05-23 / 記者 彭梓涵
今(23)日,林口長庚醫院表示,由幹細胞與轉譯癌症研究所陳鈴津院士主持一項大規模跨國的臨床試驗,從2009年至2015年間,納入約1,183名神經母細胞瘤患者並接受GD2抗體(dinutuximab)免疫治療後,進行長達5年的追蹤,數據顯示,GD2抗體組和標準治療組,5年無事件存活率(EFS)為61%對46%、總生存期(OS)率為72%對56%,研究成果已發表在《JournalofClinic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