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Language
Chinese (Simplified)
Chinese (Traditional)
English
French
German
Japanese
Korean
Spanish
HOME
新聞
服務
訂閱
廠商
EN
關於
下載 APP
聯絡
查看購物車
請選擇單元
每日新聞
市場分析
生醫人物
創新創業
展會直擊
雜誌報導
出版品
搜尋
會員登入
註冊
新聞
每日新聞
生技醫藥
醫療科技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科學新知
政策法規
應用生技
論壇報導
新聞集錦
GBI International
市場分析
產業報告
市場觀測
漲跌排名
查找廠商
人物
編輯專欄
人物專訪
國際專訪
專家觀點
【影】技術焦點鏡
【影】生醫名人錄
創新創業
新創動態
活動快訊
生醫攬才
生醫永續(ESG)
投募專區
本刊公告
展會直擊
論壇報導
日本生技展
生技產業策略諮議會議(BTC)
亞洲生技大會(BIO Asia–Taiwan)
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Medical Taiwan)
北美生物科技產業展(BIO)
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年會(ASCO)
摩根大通醫療健康年會(JPM)
德國醫療器材展(MEDICA)
台灣醫療科技展(Healthcare+)
產業論壇
海外展會
Podcast
活動
出版品
買書
環球生技雜誌
亞洲生技大會快訊
Podcast
編輯部公告
新聞
科學新知
科學新知
NEW
《Science》突破基因療法載體限制!StitchR DMD療法體內重建全長RNA
科學新知
NEW
不僅是細胞發電廠!《Nature》揭粒線體特殊亞群
科學新知
NEW
《Science》AI模型Evo問世 從基因序列推演全新蛋白質
科學新知
RNA
RNA編輯
《Nature》子刊:MIT、哈佛創RNA編輯「感測器」 助攻癌症、神經學研究
2022-10-31/
記者 巫芝岳
近(27)日,一組由麻省理工學院(MIT)和哈佛大學(HarvardUniversity)組成的團隊,開發出一項能偵測活細胞中特定RNA序列,並讓細胞合成螢光蛋白等指定蛋白質的系統,可望用於癌症、神經科學等研究中,甚至作為基因治療工具。該論文發表於期刊《NatureBiotechnology》。這項系統稱為「可重新編程之ADAR感測器」(ReprogrammableADARSensors,RADA...
科學新知
阿茲海默症
糖尿病
胰島素
血腦障壁
繞過血腦障壁?! 腦血管發現胰島素受體 成阿茲海默症治療闢新徑
2022-10-28/
記者 吳培安
美國時間25日,由加拿大拉瓦爾大學(LavalUniversity)和美國拉什大學醫學中心(RushUniversityMedicalCenter)組成的研究團隊,在腦微血管上發現胰島素受體,為糖尿病藥物治療阿茲海默症指出一條不需穿越血腦障壁也能作用在腦部的新途徑。這項研究發表在《Brain》。 近來科學界有關胰島素耐受性(insulinresistance),可能會驅動阿茲海默症疾病發展的研究證...
科學新知
阿茲海默症
澱粉樣斑塊
神經退化
Alzheimer
阿茲海默症治療新契機:KIF11基因過度表現 有望減緩認知功能退化
2022-10-27/
記者 吳培安
上週,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安舒茨醫學校區(CUAnschutz)的研究團隊,在《iScience》線上平台發表有關阿茲海默症的最新研究。該研究指出,過度表現與細胞分裂、神經元構造及功能相關的KIF11基因,即使大腦中有β-澱粉樣蛋白斑塊,也能減緩認知功能退化,有望為阿茲海默症開闢出一條新的治療方向。 本研究共同資深作者、科羅拉多大學醫學院阿茲海默症及認知中心主任HuntingtonPotte...
科學新知
吸菸
尼古丁
腸道菌
NASH
《Nature》助吸菸者對抗NASH! 科學家首證特定腸道菌分解尼古丁
2022-10-25/
記者 巫芝岳
近(19)日,頂尖期刊《Nature》中發表的一篇論文,證實在外來尼古丁與腸道中化合物相互作用下,最終可能導致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ASH)的機制;且發現可分解尼古丁的特定腸道菌,能讓小鼠腸道中尼古丁含量較低,NASH病情也較輕微。過去,雖然已有研究發現吸煙和NASH間的關聯性,並探究了「將細菌酵素用於除去體內尼古丁」的可能性,不過,本次由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資深研究員FrankGonzalez領導的...
科學新知
衰老細胞
抗老化
《Science》UCSF揭衰老細胞非全有害! 部分具「促進再生」作用
2022-10-24/
記者 巫芝岳
近(13)日,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UCSF)的科學團隊發現,並非所有老化細胞都是對健康有害的「殭屍細胞」,其中某些細胞具有「保衛」的功能,與受損細胞的再生有所關聯,此發現提供了開發衰老細胞溶解藥物(senolytic)的新見解,以及治療老化相關疾病時,或許「不該一味以衰老細胞為標靶」的新觀點,該論文發表於頂尖期刊《Science》。過去,科學家認為體內老化卻未死的細胞(senescentcell)...
科學新知
Nature
基因
身高
540萬人基因分析!《Nature》最大規模人類身高基因體研究
2022-10-21/
記者 李林璦
美國時間12日,昆士蘭大學(UniversityofQueensland,UQ)研究團隊使用近540萬人的基因體數據,進行281項全基因體關聯分析(GWAS),確定了基因體中12,111個單一核苷酸多型性(SNP)位點與身高有關,不僅有助於評估兒童生長情況與預測身高,也有助於法醫從DNA樣本中預測嫌犯身高。該研究發表於《Nature》。此次研究規模可謂是迄今為止規模最大基因體研究,由昆士蘭大學統計...
科學新知
甲基化
去甲基化藥物
血癌
生物標記
去甲基化藥物會活化致癌基因!?北榮找到關鍵標記偵測療效
2022-10-20/
記者 劉馨香
稱為血癌前期的「骨髓造血細胞分化不良症候群(MyelodysplasticSyndrome,MDS)」,目前的治療方式是以「去甲基化藥物(Hypomethylatingagents,HMA)」來抑制癌細胞生長。臺北榮總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劉耀中,與跨國研究團隊卻發現,服用該藥物後竟有高達30%到40%患者的「癌基因SALL4」會被活化,成為影響療效的關鍵。研究成果於今年5月發表在國際頂尖臨床醫學期刊...
科學新知
鐮刀型血球症
地中海型貧血
血液疾病
AstraZeneca
Fibrogen
慢性腎臟病
《Nature》AZ、Fibrogen候選新藥roxadustat 成逆轉鐮刀型血球症新希望?!
2022-10-19/
記者 吳培安
近(12)日,美國聖裘德兒童研究醫院(St.JudeChildren’sResearchHospital)的新研究指出,由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與Fibrogen共同開發中的慢性腎臟病(CKD)貧血新藥roxadustat,有望成為鐮刀型血球症(sicklecelldisease)的新治療方式,並登上國際頂尖期刊《Nature》。 血紅素(hemoglobin)是紅血球...
科學新知
罕見疾病
龐貝氏症
及早用藥、搭配類固醇! 北榮龐貝氏症治療領先全球 登國際期刊
2022-10-18/
記者 巫芝岳
今(18)日,台北榮總召開記者會,宣布其在罕見疾病龐貝氏症(Pompedisease)上的醫療照護成果。在北榮兒童醫學部主任牛道明領導下,不但讓過去檢驗後需費時3個月才能開始進行治療的新生兒龐貝氏症,在10天內就能開始用藥治療外,也領先全球開創搭配類固醇治療的療法,讓治療效果更好,該研究已在9月22日刊登於期刊《JournalofMedicalGenetics》。北榮團隊發現,除了使用酵素藥物進行...
科學新知
基因載體
AAV
血腦屏障
《Nature》子刊:創新基因治療載體 穿越小鼠血腦屏障效率增249倍
2022-10-17/
記者 李林璦
近(10)日,美國布萊根婦女醫院(BrighamandWomen'sHospital,BWH)的研究人員開發一種帶有細胞穿透胜肽(Cellpenetratingpeptide,CPP)的腺相關病毒(AAV)載體-AAV.CPP.16,研究顯示,在靈長類動物和囓齒類動物模型中發現,這款AAV載體可以比以往的載體更有效地穿過血腦屏障(BBB),並可運用於遞送抗腫瘤療法治療膠質母細胞瘤(glio...
科學新知
新冠肺炎
長新冠症候群
《Cell Reports》猴模型首證新冠直接感染腦神經 高齡/糖尿病猴隻損傷更嚴重!
2022-10-17/
記者 巫芝岳
近(12)日,一項發表於期刊《CellReports》的研究發現,對於高齡且患有第二型糖尿病的恆河猴,在感染新冠肺炎後,病毒所造成的神經損傷會比年輕且健康的猴隻更為嚴重,該研究為長新冠症候群中,並非少見的神經系統症狀提供了研究線索。根據最新統計,新冠確診者中約有80%的人反應出現神經系統症狀,不過在人類研究中,尚無法證實這些症狀是體內發炎反應所引起,還是病毒直接感染腦部造成的。而該項由加州大學戴維...
科學新知
Nature
iPS
精神疾病
《Nature》:史丹佛iPS成功培養「人鼠混合腦」 助神經精神新藥開發
2022-10-14/
記者 吳培安
今年9月,美國史丹佛大學研究團隊在《Nature》上發表最新成果,他們將人類誘導型多潛能幹細胞(iPSC)培養成的神經類器官,植入新生大鼠(rat)尚未發育完全時的腦部,成功培養出有著人類和大鼠大腦混合體(human-ratbrainhybrid)的活體大鼠,期望應用在自閉症(autism)、思覺失調症(schizophrenia)的研究,甚至有望成為開發神經精神疾病新療法的轉捩點。 此研究的共同...
第一頁
上一頁
34
35
36
37
38
下一頁
最後頁
當期雜誌
查看更多
「創新手術室」MIT大艦隊
記者列表
查看更多
記者 彭梓涵
記者 王柏豪
記者 吳培安
記者 李林璦
記者 鄔麗.巴旺
記者 黃佳啟
影音專區
查看更多
【影音】莫德納科學長:面對下一次大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