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新聞
  • 服務
  • 訂閱
  • 名錄
  • 介紹
  • 下載 APP
  • 聯絡
查看購物車
搜尋
  • 會員登入
  • 註冊
  • 新聞
    • 新聞首頁

    • 每日新聞
    • 生技醫藥
    •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 科學要聞
    • 政策法規
    • 數位醫療
    • 論壇回顧
  • 商情
    • 市場觀測
    • 漲跌排名
    • 投資評析
    • 展望說明
    • 產業名錄
  • 名家
    • 名人專欄
    • 人物專訪
    • 專家觀點
  • 動態
    • 活動看板
    • 公司報導
    • 生醫永續(CSR)
    • 本刊公告
    • 生醫徵才(待開放)
  • 影音
    • 影音報導首頁

    • 生醫名人錄
    • 產業報告
    • 展會直擊
    • 技術領航
    • Podcast
  • 活動
  • 出版品
    • 雜誌
    • 買書
  1. 新聞
  2. 科學要聞
科學要聞
NEW

腎功能惡化新指標? 醛固酮濃度高 腎病惡化風險增45%

科學要聞
NEW

昆蟲可「嗅」癌症? 美團隊開發蝗蟲嗅覺神經感測器 揪出口腔癌

科學要聞
NEW

UCLA研究:胞外囊泡表面蛋白 有望早期偵測肝癌

科學要聞
神經 腦 止痛

《Science》解開「聲音鎮痛療法」腦神經機制

2022-07-08/實習記者 劉淇暄
近(7)日,美國國家牙科和顱面研究所(NIDCR)研究團隊發現,無論是音樂或是白噪音,當背景存在低強度聲音時,小鼠的疼痛敏感度皆會降低,並進一步揭示聲音鎮痛背後的皮質丘腦迴路,有望為創新止痛療法的科學基礎鋪路。該研究發表於頂級期刊《Science》。 在本研究中,研究人員先在小鼠後爪注射弗氏佐劑(Freund'sadjuvant),引起其發炎疼痛,再使小鼠接觸三種聲音,分別為:古典音樂、令...
科學要聞
阿茲海默症 個人化醫療 精準醫療

84%病患認知功能改善!UCLA研究:個人化醫療有望逆轉阿茲海默症

2022-07-07/實習記者 劉淇暄
近(6)日,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大衛格芬醫學院(DavidGeffenSchoolofMedicine)研究團隊,利用APOE基因型、發炎、代謝狀態、腸道菌相、營養狀況等多項生物指標,針對阿茲海默症及輕度認知障礙(MildCognitiveImpairment,MCI)的患者進行個人化的精準評估、治療,結果顯示,有84%的患者認知功能獲得顯著改善,且無發生不良事件。該研究發表於《Jour...
科學要聞
COVID-19 新冠病毒 變異株 PCR

BA.2也逃不過!創新PCR分析RNA多重片段 4小時分辨新冠變異株

2022-07-05/記者 劉馨香
美國德州大學西南醫學中心(UCSW)研究團隊,去年開發出一款可快速區分新冠病毒變異株的PCR方法「CoVarScan」,近(4)日,在《ClinicalChemistry》進一步發表CoVarScan應用於3,544份樣本的臨床研究,顯示其靈敏度為96%、特異性為99%,且可確實分辨Delta、Mu、Lambda和Omicron,甚至較難辨認的BA.2等變異株。該方法只要4小時就能分辨變異株種類,...
科學要聞
新冠病毒 抗體快篩

日開發貼片式新冠抗體快篩 不須採血、3分鐘得知結果  

2022-07-05/記者 吳培安
近(1)日,日本東京大學生產技術研究所(InstituteofIndustrialScience)研究團隊,發表了一種不需採血,只需使用貼片式感測器,就能在3分鐘內測知受測者體內是否有新冠病毒(SARS-CoV-2)抗體的方法,為採檢作業提供快速有效的方法,特別是在資源有限的國家。這項研究發表在《ScientificReports》。 雖然在判斷是否感染新冠病毒上,仍是以鼻咽或喉嚨採檢樣本後,以快...
科學要聞
核酸檢測 藥物載體 miRNA

《Nanoscale》陽明交大研發「DNA奈米藥物膠囊」 盼成癌檢、藥物傳遞新解方

2022-07-05/記者 巫芝岳
今(5)日,陽明交大宣布,其生化暨分子生物研究所的廖韋晴研發團隊,成功製造出一款DNA奈米水凝膠膠囊,可包裹藥物或訊號源(如螢光分子、螢光量子點),未來有機會發展為癌症相關微核糖核酸(microRNA)的檢測工具,或是在體內具控制釋放能力的藥物傳遞系統。該研究論文已發表於期刊《Nanoscale》。生化暨分子生物研究所助理教授廖韋晴的團隊,利用DNA四種鹼基專一配對的性質,透過雜交鏈聚合反應,將D...
科學要聞
自閉症 發炎 免疫反應 神經 神經發育障礙

《Brain》解析自閉症/智能障礙2高風險基因 「發炎」為共通機制!?

2022-07-04/記者 劉馨香
近(1)日,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分校(UniversityatBuffalo)團隊發現,自閉症類群障礙症和智能障礙(ASD/ID)的兩個高風險基因——ADNP和POGZ,展現了一種涉及免疫活化的趨同(convergent)機制,這可能是導致此神經發育障礙的原因。研究發表於《Brain》。 自閉症類群障礙症和智能障礙並不相同,但有高達31%的自閉症患者也表現出智能障礙,而這兩種...
科學要聞
軟性電子 神經科學

《Science》美研發軟性電子止痛裝置 精準「冷卻」神經元

2022-07-04/記者 巫芝岳
近日(6月30日),美國西北大學(NorthwesternUniversity)科學團隊,開發出一項能「冷卻」神經來緩解疼痛的「植入式軟性電子材料」,這項僅有一張紙的厚度、最寬處直徑只有5毫米的軟性裝置,能鎖定特定神經元止痛,且使用後可完全被人體吸收、不需再以手術取出。該研究發表於頂尖期刊《Science》。該研究是在西北大學材料科學教授JohnRogers,與聖路易華盛頓大學(WUSTL)醫學院...
科學要聞
CAR-T 異體細胞

《Nature》子刊:新工程技術創次世代通用型CAR-T細胞!大規模異體療法有望

2022-07-04/記者 劉馨香
近日,法國基因編輯細胞治療公司Cellectis發表了一種免疫逃避性通用型CAR-T細胞的新工程技術,有望大規模應用CAR-T細胞療法於異體治療。該研究於6月30日發表在《NatureCommunications》。 雖然通用型CAR-T細胞的概念並不新鮮,但成功的異體細胞療法,需要能殺死腫瘤細胞,還要能避免宿主對抗移植物(HvG)而導致CAR-T細胞被宿主免疫系統清除,以及避免移植物對抗宿主(G...
科學要聞
一氧化碳 泡沫 腸胃疾病

《Science》子刊:美食科技遞送低劑量一氧化碳 創新治腸胃病、肝損傷

2022-07-01/記者 劉馨香
近日,美國哈佛醫學院、愛荷華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受到咖啡店奶泡、軟糖和跳跳糖的啟發,分別以泡沫、水凝膠和固體設計了三種氣體捕捉材料(gas-entrappingmaterial,GEM),可以有效地將低劑量一氧化碳送入小鼠和豬體內,並證實泡沫GEM有潛力治療腸胃疾病和肝損傷。研究在6月29日發表於《ScienceTranslationalMedicine》。研究團隊指出,一氧化碳長...
科學要聞
新冠病毒 輝瑞 新冠藥物

壞消息!新研究:新冠病毒潛藏抗藥性突變 恐致輝瑞Paxlovid失效?!  

2022-06-30/記者 吳培安
據美國時間29日,一篇刊登於《Science》網站報導指出,越來越多實驗室的新研究發現,新冠病毒可能會透過潛在的突變,逃過當今主流新冠藥物——輝瑞(Pfizer)口服特效藥Paxlovid的作用機制,且其中某些突變模式已經出現在感染案例中,呼籲及早準備應對未來的抗藥性危機。 Paxlovid最早在2021年12月,獲得美國FDA緊急使用授權。該藥物的核心抗病毒活性成分nir...
科學要聞
阿茲海默症 星狀膠細胞 神經科學

《Cell》子刊:韓揭阿茲海默「尿素循環」 星狀膠細胞可望成治療標靶!?

2022-06-30/記者 巫芝岳
近(22)日,韓國基礎科學研究所(IBS)的科學家,首次發現阿茲海默症患者腦中,「星狀膠細胞」(astrocyte)進行的一項以尿素為產物的代謝循環,該循環會由有毒的「β類澱粉蛋白」(Aβ)引起,導致神經退化。此團隊也在小鼠模型中證實,若抑制星狀膠細胞的「鳥氨酸脫羧酶」(ODC1)基因表現,將可改變該循環,讓此酶有望成為未來治療的新標靶。該研究發表於期刊《CellMetabol...
科學要聞
自體免疫疾病 胸腺

《Cell》哈佛自體免疫新發現! 解胸腺「模擬細胞」如何訓練T細胞分辨敵我

2022-06-28/記者 巫芝岳
近(16)日,哈佛醫學院(HarvardMedicalSchool)的研究團隊,發現了一項免疫系統訓練T細胞「分辨敵友」的新機制,透過胸腺中模擬各種器官的「模擬細胞」(mimeticcells),可訓練未成熟T細胞辨認自身組織,以免造成自體免疫攻擊。該發現對自體免疫疾病的起源、後天免疫系統的成熟,提供了新的見解。研究論文發表於期刊《Cell》。哈佛團隊針對負責培訓免疫T細胞的初級淋巴器官&mdas...
  • 第一頁
  • 上一頁
  • 1
  • 2
  • 3
  • 4
  • 5
  • 下一頁
  • 最後頁

當期雜誌 查看更多

首份台灣核酸產業鏈完整報導

記者列表 查看更多

記者 彭梓涵

記者 王柏豪

記者 吳培安

記者 巫芝岳

記者 李林璦

記者 劉馨香

實習記者 劉淇暄

影音專區 查看更多

【直播】2022臺北市生技產業高峰論壇:前瞻疫後新時代-Outlook 2030 臺灣生醫在哪裡?


TOP
  • 讀者服務電話:(02)2726-1065時間:週一 ~ 週五 9:00 ~ 18:00
  • 服務信箱:[email protected]
  • 地址:110臺北市信義區松德路161號2樓之3, Taiwan

我們的服務

  • 下載App
  • 會員方案
  • 常見問題
  • 每日新聞
  • 產業活動
  • 生醫產業名錄
  • 出版品
  • 雜誌線上看
  • 聯絡我們
  • Copyright© 2022 環球生技多媒體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本文內容受著作權法保護,如有引用請註明出處。授權申請。隱私宣告Privacy。會員條款User Terms。
為了提供您最佳的服務,本網站會在您的電腦中放置並取用我們的 Cookie,若您不願接受 Cookie 的寫入,您可在您使用的瀏覽器功能項中 設定隱私權等級為高,即可拒絕 Cookie 的寫入,但可能會導至網站某些功能無法正常執行 。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