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Language
Chinese (Simplified)
Chinese (Traditional)
English
French
German
Japanese
Korean
Spanish
HOME
新聞
服務
訂閱
廠商
關於
下載 APP
聯絡
查看購物車
請選擇單元
新聞
投資雷達
生技名人錄
生醫動態
影音報導
環球雜誌
環球生技
搜尋
會員登入
註冊
新聞
每日新聞
生技醫藥
醫療科技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科學新知
政策法規
應用生技
論壇報導
新聞集錦
市場分析
產業報告
市場觀測
漲跌排名
商機媒合
查找廠商
人物
人物專訪
專家觀點
【影】技術焦點鏡
【影】生醫名人錄
公告
產業新訊
公司報導
生醫永續(ESG)
本刊公告
生醫徵才
展會直擊
論壇報導
產業論壇
海外展會
亞洲生技大會
台灣醫療科技展
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
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年會(ASCO)
Podcast
活動
出版品
雜誌
買書
Podcast
本刊公告
新聞
科學新知
科學新知
NEW
睡眠不足5小時 罹患周邊動脈疾病風險恐增1倍!
科學新知
NEW
《PNAS》美大學開發錳感測蛋白 首揭活細胞錳動態影像
科學新知
NEW
《The Lancet》ILiAD百日咳鼻噴疫苗臨床2期告捷 黏膜免疫明顯、安全性佳
科學新知
人工角膜
眼睛
神經修復
iPSC
臺大研發電紡紗人工角膜 動物實驗成功促神經再生
2023-02-07/
記者 劉馨香
今(7)日,臺大醫院和臺灣大學團隊成功研發「電紡紗」人工角膜,在動物實驗中證明,移植後可促進角膜神經再生。團隊研發的其他電紡紗生醫材質,也證明有促進「視網膜神經節細胞」分化及視神經修復的潛能。此研究結果已發表多篇論文在《國際分子科學雜誌》、《美國化學學會應用生物材料》等國際期刊。臺大醫院眼科教授,也是「臺大醫院高階眼表面與角膜神經研究中心」主持人陳偉勵指出,角膜神經密度佔全身之冠,任何傷害所造成的...
科學新知
細胞培養
幹細胞
培養基
《Molecules》臺大徐善慧研究 含硫多醣體助幹細胞培養、藥物傳輸
2023-02-03/
記者 劉馨香
近日,臺灣大學高分子科學與工程學研究所教授徐善慧,使用遠東生技(6886)萃取自節螺藻(Arthrospirasp.)的單一含硫多醣體(sulfatedpolysaccharide)「SHWE-HSB」進行研究,發現其可用於促進神經幹細胞(neuralstemcells,NSC)的團聚、增殖、貼附與分化等,並具有應用為培養皿塗料或藥物載體的潛力。研究於1月11日發表於國際期刊《Molecules》...
科學新知
細胞
顯微鏡
耶魯大學
肉眼就能看清細胞!耶魯科學家「創新成像技術」 讓細胞膨脹8千倍
2023-02-02/
記者 李林璦
近日,耶魯大學(YaleUniversity)細胞生物學家JoergBewersdorf和OnsM'Saad發明一項名為UnclearingMicroscopy的技術,可以讓細胞體積膨脹超過8000倍,染色後,只要肉眼就可以直接觀察細胞型態、細胞核與細胞質,若使用普通光學顯微鏡甚至能看到粒線體皺褶。該研究尚未經同行評審,刊登於預印本平台《bioRxiv》。 研究人員首先將樣本浸泡在含有小分...
科學新知
血友病
罕見疾病
賽諾菲血友病新藥 臨床三期登《NEJM》 每週一針可望預防出血
2023-01-31/
記者 巫芝岳
農曆春節期間(1月26日),賽諾菲(Sanofi)的A型血友病藥物Altuviiio(efanesoctocogalfa),臨床三期數據發表於醫學期刊《NEJM》中,顯示其作為預防性療法的積極潛力。該藥已在2022年獲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的優先審查資格,FDA也預計在今年2月28日做出審批決定。去年3月,賽諾菲首次公佈了該項名為「XTEND-1」試驗的主要結果,顯示試驗達到主要終點;本次發...
科學新知
新冠肺炎
鼻噴劑
新冠藥物
《Matter》約翰霍普金斯「超分子」吸附新冠病毒! 鼻噴藥動物實驗成功
2023-01-30/
記者 巫芝岳
近日,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HopkinsUniversity)的華裔科學團隊,開發出一項透過鼻噴方式給藥的新冠(COVID-19)疫苗;這項藥物具特殊的分子結構,攜帶經處理的ACE2受體,在病毒接觸人體ACE2受體前,搶先與病毒結合,達到預防或治療新冠肺炎的效果。研究論文已於去(2022)年12月12日,發表於期刊《Matter》。由約翰霍普金斯化學與生物分子工程助理教授HonggangC...
科學新知
血清素
抗憂鬱藥
心臟病
心血管健康
二尖瓣閉鎖不全
《Science》子刊:常見血清素抗憂鬱藥 恐加速二尖瓣退化、增心臟病風險
2023-01-30/
記者 吳培安
近(4)日,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外科部、費城兒童醫院小兒心臟瓣膜中心、賓州大學和山谷醫院(ValleyHospital)心臟研究所,共同發表一項多中心研究指出,治療憂鬱的常用藥物血清素(serotonin),對特定基因型的退化性二尖瓣閉鎖不全(DMR)患者來說,可能潛藏著加速病情、需要接受手術的風險。這項研究發表在《ScienceTranslationalMedicine》。 DMR是一種最常見的心臟...
科學新知
Nature
基因編輯
代謝體
《Nature》2023年最值得關注的5大生物技術:單分子蛋白質定序、體積電顯、基因編輯、代謝體學、體外胚胎
2023-01-30/
記者 李林璦
近日,《Nature》精選5項在2023年最值得關注的生物技術,這些技術包含單分子蛋白質定序(Single-moleculeproteinsequencing)、體積電子顯微鏡(Volumeelectronmicroscopy)、基因編輯系統CRISPR、單細胞代謝體學(Single-cellmetabolomics)、體外胚胎模型(Single-cellmetabolomics),有望在未來撼動...
科學新知
食品科學
巧克力
巧克力口感「高級」秘訣? 英科學家:外層脂肪包覆為要!
2023-01-23/
記者 巫芝岳
近(12)日,英國里茲大學(UniversityofLeeds)的食品科學與營養團隊,針對品嚐巧克力時,巧克力在口腔內的一連串物理變化進行研究,發現高級巧克力好吃的秘訣,是其外層需包含足夠的脂肪,在接觸舌頭與唾液後,才會持續產生「入口即化」的口感。該研究發表於期刊《ACSAppliedMaterials&Interfaces》。他們針對巧克力入口後的一連串觸感變化進行分析後指出,當巧克力與...
科學新知
基因編輯
CRISPR
基因療法
《Nature》子刊:麻省總醫院創新「大片段」基因編輯系統 降脫靶率、產物純度達99.4
2023-01-18/
記者 巫芝岳
近(2)日,美國麻省總醫院(MGH)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項能更準確在基因體中插入大片段DNA的技術,這項涉及改良「CRISPR相關轉座酶」(CRISPR-associatedtransposase,CAST)的基因編輯技術,不但讓基因編輯的脫靶率降低,未來更有望透過大片段DNA的編輯,賦予細胞新的能力。該研究發表於期刊《NatureBiotechnology》。該團隊的技術,是從CAST這項酵素優...
科學新知
轉移
黑色素細胞瘤
LAP1
細胞核
機械性質
細胞核膜出泡
NatureCellBiology
《Nature》子刊:英團隊揭示黑色素瘤轉移關鍵蛋白—LAP1促細胞核形狀改變穿過組織
2023-01-18/
記者 彭梓涵
癌症的致死率通常與癌細胞是否轉移有關,目前科學家仍迫切需要了解促使癌症轉移的主因。近(9)日,倫敦瑪麗女王大學、倫敦國王學院等研究團隊,發現一種位在細胞核的 LAP1 膜蛋白,會使黑色素瘤的細胞核形狀改變,以克服癌組織在轉移時的物理限制,進而允許遷移(migration)和擴散到全身。相關研究已發表在《NatureCellBiology》期刊上。 黑色素瘤是一種會擴散到全身器官的皮膚癌,雖然癌細胞...
科學新知
iPS細胞
神經疾病
神經元
幹細胞
《Cell》子刊:首個實驗室培養高度成熟神經元!有望解析疾病、實現移植療法
2023-01-17/
記者 劉馨香
近期,美國西北大學研究團隊開發了一種將誘導型多潛能幹細胞(iPS細胞)分化為神經元的培養方法,並成功創造出第一個實驗室培養的高度成熟神經元。該神經元的功能更加成熟,突觸訊號、電活動更強,且分支更多、存活率更高。這項研究使實驗室培養神經元用於移植手術更進一步,在1月12日發表於《CellStemCell》。雖然已有許多科學家將幹細胞分化為神經元,然而,這些神經元更類似於胚胎或出生後早期階段的神經元,...
科學新知
高血壓
心血管
CT
檢測診斷
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
60年首突破!英研發「非侵入式CT+尿檢」新技術10分鐘揪出高血壓結節
2023-01-17/
記者 吳培安
日前,英國倫敦瑪麗王后大學(QueenMaryUniversityofLondon)、聖巴多羅買醫院(StBartholomew'sHospital)及劍橋大學醫院(CambridgeUniversityHopsital)的研究團隊,針對由單側醛固酮分泌腺瘤(unilateralaldosterone-producingadenoma)引起的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PA)的診斷困境,發表了一種...
第一頁
上一頁
1
2
3
4
5
下一頁
最後頁
當期雜誌
查看更多
生醫次世代競賽號角響起臺灣1,700億市場 全球新一輪熱門設備全解析!
記者列表
查看更多
記者 彭梓涵
記者 王柏豪
記者 吳培安
記者 巫芝岳
記者 李林璦
記者 劉馨香
實習記者 劉淇暄
影音專區
查看更多
【影音】精準治療發展現況與趨勢:站在精準治療浪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