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彭梓涵

不論人生看起來多麼困難,總有你可以做及取得成功的事《史蒂芬 霍金》。

亞洲再生醫療衝刺!臺緊追日、韓之後!?

2021-03-29 / 記者 彭梓涵
近(27)日,由台灣再生醫學學會、亞東醫院舉辦的「2021台灣再生醫學學會學術研討會」,邀請國內外產官學醫多位專家,分享研究成果與交流。其中韓國仁和大學醫學院BryanChoi教授、花蓮慈濟醫院林欣榮院長、三軍總醫院整形外科戴念梓教授,也分別分享韓國再生醫療法規架構、與醫院端執行細胞療法經驗。韓國仁和大學醫學院教授BryanChoi以預錄影片分享。(攝影/彭梓涵) 亞洲地區除了日本,韓國也是再生醫...

再生醫學新武器 幹細胞胞外體應用突起

2021-03-28 / 記者 彭梓涵
昨(27)日,由台灣再生醫學學會、亞東醫院舉辦的「2021台灣再生醫學學會學術研討會」,邀請國內產官學醫多位專家,分享研究成果與交流。近年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Vesicles,EV)因具治療、再生能力,成為相關研究首選,研討會也特別邀請多位胞外體(Exsomes)專家,分享其在該領域的研究經驗與應用。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兒童感染科教授林奏延表示,胞外體過去被認為只是運送細胞垃圾的囊泡...

湯依寧:促細胞治療可近性 CDE堅守實證依據、風險分級、成效評估三大方向 

2021-03-27 / 記者 彭梓涵
今(27)日,由台灣再生醫學學會、亞東醫院舉辦的「2021台灣再生醫學學會學術研討會」,邀請國內產官學醫多位專家,分享研究成果與交流。為了讓參與者更了解衛生主管機關成效追蹤、評估機制與風險考量,研討會邀請財團法人醫藥品查驗中心(CDE)湯依寧醫師,以「特管辦法細胞治療技術成效評估機制與風險分級」為題分享。湯依寧首先為2月9日特管辦法「細胞治療技術銜接細胞治療製劑應檢附技術性資料指引」修正影響做分析...

有助對抗脂肪肝! 中研院發現細胞自噬新機制 登《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1-03-26 / 記者 彭梓涵
今(26)日,由中研院生物化學所陳瑞華特聘研究員團隊,發現一種操控細胞自噬(autophagy)的新機制,經動物實驗證明能抑制脂肪肝形成。研究成果已於2月發表在《NatureCommunications》國際期刊。細胞自噬是細胞的主要資源回收機制,可消除細胞內的老舊廢物,或選擇性地清除細胞內的過多脂肪,即「脂肪吞噬作用」,讓細胞產物在合成、降解、再利用等過程之間維持平衡狀態。陳瑞華研究團隊發現一個...

BMS LAG-3新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聯用Opdivo 臨床2/3期達主要終點

2021-03-26 / 記者 彭梓涵
美國時間25日,必治妥施貴寶(BristolMyersSquibb,BMS)宣布,研發的抗LAG-3單株抗體Relatlimab聯合PD-1療法Opdivo治療轉移性黑色素瘤患者,其臨床2/3期試驗,結果達到疾病無惡化存活期(PFS)的主要終點。 名為RELATIVITY-047的臨床試驗,招募了714位轉移性或不可切除的黑色素瘤患者,患者隨機分配至固定劑量的Relatlimab/Opdivo組與...

輝瑞啟動新冠口服藥物1期臨床試驗 招募感染住院患者;ProQR罕見眼科RNA療法1/2期數據積極 關鍵研究今年展開

2021-03-25 / 記者 彭梓涵
《臺灣》【台灣罕見疾病藥品專題—政策法規】台灣神經罕病學會:政府應建各階段多元、明確輔導機制台灣神經罕見疾病學會創會理事長宋秉文表示,台灣在政策及立法的方面,於民國89年即公布了罕見疾病防治及藥物法,足見政府針對罕見病的預防、診斷及治療等需求的重視。然而,對於支持罕見藥物的開發,建議政府建立多方面整體的配套措施,例如明確的研發費用補助機制、主管機關在臨床試驗發展及查驗登記過程中的合作及...

內視鏡檢查新突破! 北榮多重大腸病灶診斷AI登國際期刊

2021-03-25 / 記者 彭梓涵
今(25)日,台北榮總宣布,首創可偵測大腸瘜肉、同時識別多種大腸病灶與大腸解剖構造功能的「腸道內視鏡多模態輔助診斷系統」,平均準確度達90%以上,其研究已於今年2月刊登在國際內視鏡《Surgicalendoscopy》期刊上。「腸道內視鏡多模態輔助診斷系統」是由臺北榮總內視鏡團隊所研發,該系統可協助醫師判別大腸鏡檢查是否已經到達最後最深的位置,同時也可辨識瘜肉(polyp)、憩室(divertic...

打破30年食道癌一線治療極限 默沙東Keytruda聯用化療獲FDA批准

2021-03-24 / 記者 彭梓涵
美國時間24日,美商默沙東(MSD)宣布,其免疫療法Pembrolizumab (Keytruda)與鉑類(platinum)、fluoropyrimidine類的化療藥物,聯合治療轉移性或局部晚期食道癌或胃食道癌患者(GEJ),獲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批准。 此次批准是基於KEYNOTE-590的多中心、隨機、安慰劑對照的三期試驗,總共招募749例轉移性或局部晚期食道癌或GEJ並具高PD...

基因檢測接軌治療 台大、仁新鎖定眼科罕病新藥開發

2021-03-23 / 記者 彭梓涵
「罕病法」立法逾20年,台灣成為全球第五個立法保障罕見疾病的國家。今(23)日,由元富證券、環球生技主辦的生醫產業趨勢暨企業投資說明會--首場「台灣罕見疾病藥品大未來」論壇,邀請台大醫院眼科主治醫師陳達慶、仁新醫藥黃先龍副處長,以實驗室、臨床接軌治療的經驗分享眼科疾病的藥物開發。 中國民國視網膜醫學會秘書長、台大眼科部主治醫師陳達慶,以「台灣遺傳性視網膜退化計畫(TIP)-基因檢測平台與早期接軌治...

瑩碩子公司泰和碩、歐帕轉骨有成 連續3年獲利 EPS 0.69元

2021-03-22 / 記者 彭梓涵
今(22)日,瑩碩(6677)表示,受惠子公司泰和碩、歐帕二大子公司營運翻揚且轉虧為盈,帶動瑩碩主淨利年增30.21%,2020年合併營收為8.66億元,每股稅後盈餘(EPS)為0.69元。 瑩碩表示,泰和碩近年致力調整產品結構,不斷擴增代理產品線,同時有效控管費用,去年順利轉虧為盈。隨著國內疫情解封,歐帕的代工訂單亦逐步增溫,營收與獲利亦創下歷年最佳紀錄,也連續第3年繳出獲利成績。 今年1月,瑩...

翁啟惠為浩鼎案向監察院陳情之事 發三點說明

2021-03-21 / 記者 彭梓涵
前中研院院長翁啟惠,2017年因浩鼎案遭監察院彈劾,經台灣高等法院二審判決無罪。今(21)日晚間,避免因財產申報不實,向監察院陳情之事,又造成誤解,翁啟惠發三點說明。同時翁啟惠也感謝監察院在收到陳情後,願意依據彈劾後所發生的新事實及新證據,重新檢視整個事實,提出詳盡的結論,釐清事實後,還其清白。 以下為翁啟惠說明: 最近媒體又報導我向監察院陳情之事,為免誤解,謹再說明如下。 首先,如我一向所堅持,...

富士投20億美元 建美國北卡細胞培養CDMO基地;FDA首次循傳統途徑 批准BioFire新冠肺炎檢測組

2021-03-19 / 記者 彭梓涵
《臺灣》【台灣罕見疾病藥品專題—罕病幹細胞療法】仲恩何智元:罕病藥研發不易 仰賴政府帶頭建立連貫補助配套仲恩生醫協理何智元指出,藥物的開發時程長,市場相對較小,若無足夠的支持與誘因,難以讓生技與製藥公司投入資源開發罕病藥物。因此,需要多方面的整體配套措施來支持,尤其是政府立法訂定大方向、確立原則,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步。 《臺灣》全球最高活體光學解析安盟ApolloVue®S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