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新聞
  • 服務
  • 訂閱
  • 名錄
  • 介紹
  • 下載 APP
  • 聯絡
查看購物車
搜尋
  • 會員登入
  • 註冊
  • 新聞
    • 新聞首頁

    • 每日新聞
    • 生技醫藥
    •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 科學要聞
    • 政策法規
    • 數位醫療
    • 論壇回顧
  • 商情
    • 市場觀測
    • 漲跌排名
    • 投資評析
    • 展望說明
    • 產業名錄
  • 名家
    • 名人專欄
    • 人物專訪
    • 專家觀點
  • 動態
    • 活動看板
    • 公司報導
    • 生醫永續(CSR)
    • 本刊公告
    • 生醫徵才(待開放)
  • 影音
    • 影音報導首頁

    • 生醫名人錄
    • 產業報告
    • 展會直擊
    • 技術領航
    • Podcast
  • 活動
  • 出版品
    • 雜誌
    • 買書
  1. 新聞
每日新聞
NEW

不須子宮、精卵!《Cell》首見全人工合成鼠胚胎模型

每日新聞
NEW

2022「福爾摩沙免疫學校與會議」登場 諾獎教授、美科學院院士、台6頂尖學者跨國激火花

每日新聞
NEW

08/05《生技股動態》

每日新聞
新聞集錦

普渡大學研發hPSC衍生CAR-嗜中性球 攻腫瘤現成細胞療法;Bio-Rad 斥1.7 億美元收購Curiosity Diagnostics ;經濟部發布《生技醫藥公司審定辦法》規範生醫條例適用公司

2022-08-04/編輯部
《臺灣》經濟部發布《生技醫藥公司審定辦法》規範生醫條例適用公司 今(4)日,經濟部發布了「生技醫藥公司審定辦法」(簡稱審定辦法),這是在「生技醫藥產業發展條例」從2022年1月1日施行後,為配合此次修正經濟部陸續預告增訂或修訂相關8項辦法中第一項發布的辦法,這是適用生醫條例的基本辦法,過去在適用生技條例租稅獎勵之門檻係分別訂定在各辦法之中,這次藉由生醫條例的延長及修正,經濟部將適用門檻直接統整增訂...
每日新聞
台灣輔具暨長期照護大展 長照 輔具 長照科技

長照據點覆蓋率已達65%! 賴清德:產官學共組聯盟、盼跨域ICT拚新南向

2022-08-04/記者 巫芝岳
今(4)日,為期四天(8月4~7日)的2022「台灣輔具暨長期照護大展」,於南港展覽館一館盛大開幕。副總統賴清德特別受邀參與開幕典禮,並致詞表示,繼蔡政府執政以來,全台ABC長照據點已從2百多間,成長到如今1萬1千多間,覆蓋率高達65%,在長照產業鏈逐年成形下,也期盼透過政府與民間共組聯盟方式,進軍東南亞。(註:「ABC長照據點」係指政府在長照2.0政策下,規劃的三級照顧據點,提供綿密的照顧資源網...
每日新聞
可互換產品 生物相似藥 黃斑部病變

美FDA批准首個Lucentis可互換產品! 衝擊全球17家生物相似藥、整體nAMD藥物開發

2022-08-04/記者 彭梓涵
近(3)日,PolpharmaBiologics集團、Formycon和Bioeq宣布,其開發治療血管新生型年齡性黃斑部病變(nAMD)的生物相似藥Cimerli(ranibizumab-eqrn),獲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批准,成為羅氏(Roche)與諾華(Novartis)共同開發的重磅藥物Lucentis(ranibizumab)首個可互換(interchangeable)產品。此批...
每日新聞
Poseida 異體CAR-T Roche 非病毒載體 細胞療法

羅氏攜非病毒載體細胞療法新創Poseida 60億美元開發異體CAR-T攻血液腫瘤  

2022-08-04/記者 吳培安
非病毒載體獲大藥廠青睞、砸重金合作!美國時間4日,羅氏(Roche)與致力於piggyBac非病毒載體基因修飾技術的生技公司PoseidaTherapeutics,宣布達成60億美元開發合作,開發現成即用(off-the-shelf)之異體CAR-T細胞療法,治療多發性骨髓瘤、B細胞淋巴瘤與其他血液適應症。 根據合作協議,Posida將得到1.1億美元的前期金(upfront),並在未來幾年得到1...
每日新聞
新聞集錦

08/04《生醫焦點雷達》

2022-08-04/新聞中心
台灣輔具暨長期照護大展4日登場副總統賴清德出席經濟日報2022/8/32022MICCAI醫學影像AI挑戰賽!清大林永隆團隊擊敗韓、中奪冠三度創業Daikso亮相Gbimonthly2022/8/4Garmin攜手台灣老牌桂冠,用精準數據當健康顧問!背後有哪些商機?數位時代2022/8/3佐登砸30億元打造亞太最大美容生技園區時報資訊2022/8/3泰福查廠未過後逸達新藥二期、智擎三期解盲皆未達標...
每日新聞
人工智慧 醫學影像 林永隆 MICCAI

清大林永隆團隊擊敗韓、中奪冠 三度創業Daikso亮相

2022-08-04/記者 王柏豪
今(3)日,全球最重要醫學影像AI國際會議---2022MICCAI今年舉辦之「DiabeticFootUlcer Challenge(糖尿病足潰瘍)」醫學圖像分析挑戰競賽結果出爐,來自台灣清華大學的林永隆教授團隊在測試階段組中擊敗韓國、中國、加拿大,獲得第一名。另外,陽明交大團隊也以微小差距排名第四。 過去,台灣僅有雲像科技和林口長庚醫院合作的2Ddigitalpathology,曾擠進前十強。...
每日新聞
基因體 心血管疾病 代謝

英Biobank 36萬基因體資料助力 Alnylam揭心血管疾病新靶點

2022-08-03/記者 劉馨香
近日,美國RNAi療法開發商AlnylamPharmaceuticals,利用英國人體生物資料庫(UKBiobank)超過36萬人的基因體定序資料,找出在肝臟表現的INHBE基因的罕見突變,與降低腹部脂肪和代謝症候群有關。Alnylam將探索INHBE作為治療心血管代謝疾病的新靶點,研究成果7月27日發表於《NatureCommunications》。該研究使用362,679人的外顯子基因定序資料...
每日新聞
新聞集錦

08/03《生技股動態》

2022-08-03/新聞中心
市場觀測✔逸達(6576)新藥FP-025用於治療COVID-19ARDS二期臨床未達標✔智擎(4162)安能得於二線小細胞肺癌之全球樞紐性臨床未達標✔心悅(6575):SNB01三期臨床將修正為著重臨床效果及發炎指標(補充)08/03一日漲跌:(漲)高端疫苗9.45%、欣大健康6.7%、泰博3.69%(跌)逸達9.87%、明達醫7.43%、明基醫7.1%http://bit.ly/220803b...
每日新聞
mRNA CDMO

mRNA產業起飛!台灣mRNA協會打造產學研醫聯盟 促異業合作

2022-08-03/記者 吳培安
臺灣首個以mRNA領域為主的產學研醫聯盟「臺灣訊息核糖核酸協會」,於7月29日南港展覽館舉辦「2022mRNA發展趨勢論壇」,邀請到基龍米克斯、永昕製藥、希居芙生醫等業者代表,以及中研院生醫轉譯研究中心執行長陶秘華,針對mRNA技術及產業發展熱門話題進行深入分享。 基龍米克斯李明撰副總經理,以「臺灣發展核酸佐劑及寡核苷酸合成的重要性」為題,分享過去在DNA定序、寡核苷酸(oligo)合成、次世代定...
每日新聞
新聞集錦

Axcella長新冠新藥臨床2a期成效積極;劉如謙基因編輯新創Beam異體CAR-T臨床遭暫停;華碩、台智雲5G AI共創實驗室啟用

2022-08-03/環球生技
《臺灣》華碩、台智雲5GAIReadyPlatform共創實驗室啟用 今(3)日,台智雲(TWCC)攜手華碩、台灣大哥大、英特爾(Intel)領航發布5GAI應用解決方案,並於華碩AI雲創園區,舉辦5GAIReadyPlatform暨共創實驗室啟用儀式,期盼透過四大科技強強聯手,展現AI、5G和邊緣運算整合運用的企圖心。 華碩營運長暨全球資深副總裁謝明傑表示:「華碩結合AIHPC高速算力、雲服務、...
每日新聞
3M PerkinElmer 拆分 收購

大廠拆分潮!3M、PerkinElmer同日傳拆分出售  攻生命科學、醫療保健

2022-08-03/記者 李林璦
美國時間2日,全球最大的專業分析儀器製造商珀金埃爾默(PerkinElmer)以及知名日用品製造商3M均宣布將專注於生命科學與醫療保健領域。PerkinElmer宣布將專注於診斷與生命科學領域,以24.5億美元出售其他業務部門;而3M則計畫將年營業額高達85.9億美元的醫療保健產品部門拆分成獨立公司上市,預計於2023年底完成。 PerkinElmer計畫向私募股權公司NewMountainCap...
每日新聞
手術機器人 外科

鈦隼腦手術導航機器人獲TFDA醫材認證!攜手花蓮慈院打造未來手術室

2022-08-03/記者 劉馨香
今(3)日,花蓮慈濟醫院與鈦隼共同宣布,鈦隼生技研發的自動腦部手術導航機器人——「機器手臂立體定位導航手術設備(NaoTrac)」,已取得了臺灣食藥署(TFDA)醫材認證;同時,花蓮慈院以NaoTrac所執行的置放腦室引流管第一期人體試驗,成果也發表於歐洲知名醫療期刊《ActaNeurochirurgica》,未來將攜手鈦隼生技運用機器手臂打造「未來手術室」。鈦隼生技的自動...
  • 第一頁
  • 上一頁
  • 1
  • 2
  • 3
  • 4
  • 5
  • 下一頁
  • 最後頁

當期雜誌 查看更多

首份台灣核酸產業鏈完整報導

記者列表 查看更多

記者 彭梓涵

記者 王柏豪

記者 吳培安

記者 巫芝岳

記者 李林璦

記者 劉馨香

實習記者 劉淇暄

影音專區 查看更多

【醫說】林頌然醫師:細胞治療安全性需臨床試驗證明 基礎研究整合臨床 助產業穩健發展


TOP
  • 讀者服務電話:(02)2726-1065時間:週一 ~ 週五 9:00 ~ 18:00
  • 服務信箱:[email protected]
  • 地址:110臺北市信義區松德路161號2樓之3, Taiwan

我們的服務

  • 下載App
  • 會員方案
  • 常見問題
  • 每日新聞
  • 產業活動
  • 生醫產業名錄
  • 出版品
  • 雜誌線上看
  • 聯絡我們
  • Copyright© 2022 環球生技多媒體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本文內容受著作權法保護,如有引用請註明出處。授權申請。隱私宣告Privacy。會員條款User Terms。
為了提供您最佳的服務,本網站會在您的電腦中放置並取用我們的 Cookie,若您不願接受 Cookie 的寫入,您可在您使用的瀏覽器功能項中 設定隱私權等級為高,即可拒絕 Cookie 的寫入,但可能會導至網站某些功能無法正常執行 。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