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服務項目
聯絡我們
雜誌訂閱
下載 APP
查看購物車
請選擇單元
產業情報
投資雷達
生技名人錄
生醫動態
影音報導
環球雜誌
環球生技
搜尋
會員登入
註冊
回首頁
產業情報
產業情報首頁
每日要聞
生技醫藥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數位醫療
科學要聞
政策法規
投資雷達
市場觀測
漲跌排名
投資評析
生醫公司資料庫
生技名人錄
名人專欄
專家觀點
人物專訪
生醫動態
臺灣知識庫
國際醫學匯
產業快訊
公司報導
創新管理學苑
生醫永續(CSR)
本刊公告
生醫徵才(待開放)
影音報導
影音報導台首頁
生技名人錄
產業報告教室
現場直擊
閣樓播 Bio
產業活動
環球生技
雜誌
書坊
產業情報
政策法規
政策法規
拜登推長照福利!規劃4千億美元嘉惠Medicaid、促進照護員權益
政策法規
6大版本爭議有解?! 石崇良再生醫療專法草案內容搶先看
政策法規
英制定國家級《臨床研究藍圖》 以數據、數位化為核心
政策法規
BTC2020
BTC
【BTC專題】從「數位+生技」邁入「精準大健康」 產業典範移轉
2020-08-26/
記者 巫芝岳
「生技產業策略諮議委員會議(BTC)」16年了,BTC決定每年臺灣生技產業最重要的政策發展!從扁、馬政府時期到今天蔡英文政府的「5+2產業」、「六大核心產業」,近20年,臺灣生技產業一路顛頗走來、但仍一路成長……。數位科技興起,今年又逢新冠疫情來襲,具有ICT基礎、醫療優勢的臺灣,「數位+生技」成為BTC新焦點。統整16年來BTC歷史大事記,臺灣生技顯現「滾動式變革」足...
政策法規
陳建仁
BTC2020
BTC
【BTC專題】陳建仁:「精準醫療統整合」 邁向高科技福利健康國
2020-08-26/
記者 巫芝岳
前副總統暨中央研究院院士陳建仁,在今年520卸任副總統後,回任中央研究院特聘研究員。曾任衛生署長、臺大公衛學院院長的他,對國內公衛與生技發展不遺餘力,這次也接受本刊專訪,說明臺灣自2016年起,發展精準健康的成果與願景。撰文/巫芝岳、吳培安陳建仁直指,「臺灣未來的生醫產業希望在於『精準醫療的統整合』。」期盼在過去四年奠立的「生醫產業推動創新方案」成果之上,導入包括人工智慧(AI)、物聯網(IoT)...
政策法規
吳政忠
BTC2020
BTC
【BTC專題】吳政忠:BTC 勾勒大健康產業藍圖 啟動臺灣ICT+ 生醫全球競賽加速
2020-08-26/
記者 彭梓涵
2020年BTC會議邁入第16年,4年前上任的蔡英文政府緊鑼密鼓公布新人事,科技政委由臺大應用力學研究所教授吳政忠出線擔任。吳政忠畢業於臺大土木工程學系、康乃爾大學理論及應用力學系碩士及博士,臺大應用力學研究所所長,曾任國科會副主委、行政院原能會核能安全諮詢委員,也是新境界智庫科技小組召集人,負責綠能科技政策規劃。由於當時的臺灣生技產業,仍深陷在「基亞事件」、「浩鼎案」的低迷氛圍,一個過去沒有任何...
政策法規
翁啟惠
BTC2020
BTC
【BTC專題】翁啟惠:跨域溝通+政府領投 創造「臺灣特色」生醫
2020-08-26/
記者 巫芝岳
身為BTC中最資深的委員之一的前中央研究院院長翁啟惠,回顧了近年BTC推動精準健康方案的成果後,他特別強調:「跨領域溝通、健康數據資料整合,是臺灣發展精準健康,以及生醫產業、ICT業與立法者共同為臺灣開創新局的關鍵。」撰文/巫芝岳、吳培安翁啟惠表示,吳政忠擔任科技會報辦公室副召集人期間帶來數項改變,最大的貢獻之一就是促成了跨部會的協調,為涉及複雜法規的生醫產業發展開啟了跨領域的溝通;另一項重大的貢...
政策法規
楊泮池
BTC2020
BTC
【BTC專題】楊泮池:培育跨域人才 瞄準醫未病的「精準健康」
2020-08-26/
記者 巫芝岳
曾任臺大醫學院院長、臺大校長,現為臺大講座教授、臺大醫學院內科教授的中研院院士楊泮池,從醫界、學界出身的他,與本刊分享了近年多次在BTC會議中強調的「精準大健康」概念,並對目前國內產、學間落差大的現狀,表達其前瞻的看法。瞄準「冰山下方」族群的「精準健康」概念多年以來,以個人化醫療為基礎,藉由基因定序、標靶藥物、細胞療法等手段,來精準治療疾病的「精準醫療」,經常被視為最先進的醫療概念。「然而,『精準...
政策法規
張鴻仁
BTC2020
BTC
【BTC專題】張鴻仁:BTC攜臺灣生技發展 資本市場環境仍待改革
2020-08-26/
記者 巫芝岳
衛生署副署長、上騰生技董事長張鴻仁,從以專家身份參與BTC會議,到獲聘成為BTC委員,15年來幾乎從未缺席。他特別向本刊分享了BTC一路以來之生技資本市場的所見,以及新冠肺炎(COVID-19)衝擊下,臺灣該學到的重要概念。從基礎法規到金融環境BTC攜15年臺灣生技發展「BTC剛開始的年代,臺灣生技醫藥產業正值起步,處在學習『什麼叫法規』的階段。」張鴻仁說,當時許多專家因此凝聚了「要從根本的法規、...
政策法規
新聞集錦
川普撤回FDA授權LDTs實驗室資格 強化新冠檢測把關;生展益生菌 勇奪東京發明展三金一銀;《Nature》人造胰腺細胞助第一型糖尿病治療新突破
2020-08-24/
記者 吳培安
《臺灣》生展益生菌勇奪東京發明展三金一銀今(24)日,生展(8279)於2020年第34屆日本東京創新天才國際發明展中,以旗下益生菌系列產品拿下三金一銀。「改善化療藥物副作用之益生菌ST4」、「助眠益生菌ProGA28」以及「增強代謝雙益菌MetaEX」三項產品勇奪金牌,而「預防大腸癌新益菌V3」則獲銀牌。 《臺灣》有庠科技獎五大新興科技、29名得主公布陳時中獲首屆貢獻獎今(24)日,「第十八屆有...
政策法規
再生醫療
再生醫療立法多舛 草案版主同台各自表述立
2020-08-16/
記者 李林璦
眾所矚目的再生醫療立法,歷經三年懸而未決,15日,由台灣細胞醫療協會於國家生技研究園區主辦「2020台灣細胞醫療協會年會」,再生醫療三大公/協會難得「喬」出不同版草案提案版主同台。邀請到食藥署署長(TFDA)吳秀梅、衛福部醫事司司長石崇良、立法委員暨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邱泰源、財團法人醫藥品查驗中心執行長劉明勳、立法委員邱議瑩等,闡述其對再生醫療製劑管理條例的展望與期待。台灣細胞醫療協會理事長陳耀...
政策法規
邱議瑩:不須糾葛「製劑」「製品」 早日通過立法才是解方
2020-08-16/
記者 李林璦
立法委員邱議瑩昨(15日)受邀於「2020台灣細胞醫療協會年會」演講,她表示,這是她近來最緊張的一場演講,因為自己並非這領域專家,但在自己罹癌後,她了解罹癌的辛酸與痛苦,更開始留意醫學資訊。最早引起她對再生醫療發展關注的議題,是2015年的八仙粉塵爆炸事件,因衛福部同意輸入日本已上市的自體皮膚細胞培養產品,供給嚴重燙傷病人使用,讓她了解新技術對生命垂危者的重要性。接著在同年,鼻咽癌患者Caspar...
政策法規
再生醫療
細胞治療
劉明勳:細胞/基因治療產品審查5大要點「穩定」、「純度」、「品質」、「安全」、「治療效益」
2020-08-16/
記者 李林璦
財團法人醫藥品查驗中心(CDE)執行長劉明勳,曾待過醫事司、食藥署、審查單位,有非常完整的醫、藥監管資歷,昨(15日)於「2020台灣細胞醫療協會年會」也從技術審查角度看再生醫療,「大家目標宗旨都一致,目前只剩細節爭議。」他說。他首先分享國際再生醫療進展,統計至2019年,全球共有1,066例再生醫療臨床試驗進行,其中又以基因治療75.4%占比最多、其次為細胞治療20.3%、組織工程4.3%,核准...
政策法規
細胞治療
石崇良:「細胞治療技術資訊專區」8/17上線 增加資訊透明
2020-08-16/
記者 李林璦
衛福部醫事司司長石崇良昨(15日)於「2020台灣細胞醫療協會年會」,一上台便直指,「特管法快撐不住了,越包越多,水餃都快被包成粽子了,所以,結論就是我們需要專法來管理再生醫療製劑。」石崇良表示,特管法一發布,媒體大肆宣傳自體細胞療法解禁,台灣將創造千億台幣商機,「但我怎麼算,都算不出有千億!」不過,廠商的投入越來越多。他表示,特管辦法從2018年9月發布至今,細胞治療申請178件,其中,自體免疫...
政策法規
再生醫學
吳秀梅:再生醫療製劑規格化、商品化 才能接軌國際
2020-08-16/
記者 李林璦
食藥署署長吳秀梅昨(15日)於「2020台灣細胞醫療協會年會」分享對再生醫療製劑法案的想法與現況。她指出,自民國99年起,臺灣細胞及基因治療臨床試驗申請共121件,目前也有諾華(Novartis)治療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的基因治療製劑(Zolgensma)正在查驗登記中。八仙塵爆時,衛福部首度同意專案輸入日本自體細胞培養產品,加上病友殷切的需求,建立再生醫療製劑法案勢在必行,但由於基因或細胞...
第一頁
上一頁
2
3
4
5
6
下一頁
最後頁
當期雜誌
查看更多
1億元「遠距醫療」健保元年
熱門排名
查看更多
疫情下活躍不減 13家NBIC進駐廠商輪番報喜
6大版本爭議有解?! 石崇良再生醫療專法草案內容搶先看
以色列新冠特效藥一期臨床結果出爐 最快3天患者康復 無副作用
憂抗變種病毒無效 FDA限制美3州使用禮來、再生元新冠抗體療法
MSD斥2.15億美元收購醫材新創Alydia Health 為衍生公司Organon助力;Biom兒童罕見神經疾病新藥 獲FDA孤兒藥資格
影音專區
查看更多
EP 7 【閣樓播Bio】醫療影像AI荊棘之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