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罕病藥研發碩果豐收! 股價直衝百元
2023-01-16 / 記者 巫芝岳
漢達(6620)、仁新醫藥(6696)、藥華藥(6446)等都在疫情下靠罕病/孤兒藥逆勢成長,股價都突破百元,藥華藥甚至股價已高達493元!孤兒藥開發的利基性、特殊性是否是臺灣新藥開發產業的救贖!?本刊為您盤點臺灣有哪些公司正在進攻罕病領域。撰文/李林璦不只全球掀起罕病/孤兒藥熱潮,臺灣廠商當然也絕不會缺席,2022年更可謂是臺灣罕病藥物廠商深耕許久、開始陸續豐收碩果的一年。2022年12月11日...
臺灣罕病生態系困境 專家盼跨界合作尋解方
2023-01-16 / 記者 巫芝岳
臺灣在成為全球第5個訂定罕見疾病法規的國家後,雖病人權益一度名列前茅,國內也不乏廠商投入罕藥研發。然而事實上,臺灣罕病治療環境生態系長年面臨病人登錄少,因而難吸引外廠前來進行試驗,以及健保逐年財務窘迫而壓縮罕病預算等困境,急需尋求解方……撰文/巫芝岳據罕見疾病基金會統計,目前臺灣已有95種藥物通過罕藥認定,其中61種藥物獲得健保給付,在國內認定的240種罕見疾病中,相當...
2026全球最暢銷藥寶座換孤兒藥!FDA批准連年成長、大廠重金併購孤兒藥3,358億美元市場藍海湧現
2023-01-16 / 記者 李林璦
近幾年,國際上的孤兒藥熱度連年增長,不僅美國FDA授予孤兒藥資格的數量暴增數倍,在2021年所核准的50項全新藥中,就有26項為孤兒藥,超過一半!各大藥廠也紛紛興起併購罕病藥物開發公司、收購各種罕病藥物療法權利,孤兒藥藍海湧現,本刊為您盤點國際上有哪些公司與產品正在藍海中乘風破浪!撰文/李林璦美國的孤兒藥法案設立至今已近40年,仍然被認為是「美國近代歷史上最成功的立法之一」,目前,美國所定義的罕見...
罕而不孤! 臺灣罕病藥研發 直衝2030年3000億美元市場
2023-01-16 / 記者 巫芝岳
2022年全球罕病治療市場為1,284億美元,預計2030年達到3,3584億美元,複合年成長率高達12.8%!臺灣《罕病法》上路比歐盟更早,居亞洲第一國,不論是對孤兒藥的鼓勵誘因、對罕病族群的關懷心志,將屆滿23年來,這部大法大力支撐著國內患者的權益。盤點國內罕藥/孤兒藥研發公司,有超過30間之多,回顧2022年,臺灣新藥/505(b)(2)證取證突破10張,創下產業紀錄,其中,罕病/孤兒藥佔最...
4D法布瑞氏症心臟基因療法 傳3名患者腎安全疑慮、暫停招募
2023-01-13 / 記者 吳培安
近(9)日,基因療法公司4DMolecularTherapeutics表示,其開發中基因療法4D-310在法布瑞氏症(Fabrydisease)的臨床1/2期試驗中,6名患者中發現3起腎臟疾病,因此決定停止招募患者,並收集更多追蹤數據,以做出下一步對策。 4D正在開發中的候選療法4D-310,是一種以腺相關病毒(AAV)為載體、靶向心臟的基因療法,目前正在兩項臨床試驗中研究安全性,以及針對法布瑞氏...
Opus Genetics擴罕見眼疾基因療法 收購Iveric Bio 2項產品
2022-12-29 / 記者 劉馨香
美國時間28日,由首個基因療法Luxturna發明人JeanBennett創辦的罕見眼疾基因療法新創公司OpusGenetics,宣布收購IvericBio的2項遺傳性視網膜疾病(IRD)候選基因療法的權利,推進臨床前開發計劃。Opus將給予Iveric50萬美元預付款和5~9.9%的Opus股份所有權。 Opus執行長BenYerxa表示,Opus正在建構一個解決多種遺傳性視網膜疾病的引擎,目標...
《Science》子刊:CAR-T續攻自體免疫疾病! 美團隊多發性硬化症小鼠實驗成功
2022-12-08 / 記者 巫芝岳
將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CAR-T)療法運用於自體免疫疾病的研究,近期消息頻傳。自今年9月,德國團隊傳出以CAR-T成功治療紅斑性狼瘡的消息後,近日,聖路易華盛頓大學醫學院(WUSM)的團隊,也開發出運用CAR-T治療多發性硬化症的技術,透過以改造後的T細胞攻擊致病的異常T細胞,可望有效治療疾病,並已在小鼠實驗中驗證效果。該研究於10月時發表在期刊《ScienceImmunology》。在罕見的自體...
歐洲版罕病登月計畫!歐7組織立新聯盟 力促罕病治療
2022-12-08 / 記者 劉馨香
繼美國總統拜登(JoeBiden)在今年2月重新啟動「癌症登月計畫(CancerMoonshot)」、引發各界熱議後,歐洲的利益相關者(stakeholders)也為了自己的「登月計畫」而團結起來。6日,在歐洲健康峰會(EuropeanHealthSummit)晚間,7個參與藥物開發的歐洲組織宣布成立新聯盟,將集中資源推動罕見疾病的治療。目前,公告的細節仍然很少,但其重點在於加強研究生態系統,以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