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Language
Chinese (Simplified)
Chinese (Traditional)
English
French
German
Japanese
Korean
Spanish
HOME
新聞
服務
訂閱
廠商
EN
關於
下載 APP
聯絡
查看購物車
請選擇單元
每日新聞
市場分析
生醫人物
創新創業
展會直擊
雜誌報導
出版品
搜尋
會員登入
註冊
新聞
每日新聞
生技醫藥
醫療科技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科學新知
政策法規
應用生技
論壇報導
新聞集錦
GBI International
市場分析
產業報告
市場觀測
漲跌排名
查找廠商
人物
編輯專欄
人物專訪
國際專訪
專家觀點
【影】技術焦點鏡
【影】生醫名人錄
創新創業
新創動態
活動快訊
生醫攬才
生醫永續(ESG)
投募專區
本刊公告
展會直擊
論壇報導
日本生技展
生技產業策略諮議會議(BTC)
亞洲生技大會(BIO Asia–Taiwan)
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Medical Taiwan)
北美生物科技產業展(BIO)
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年會(ASCO)
摩根大通醫療健康年會(JPM)
德國醫療器材展(MEDICA)
台灣醫療科技展(Healthcare+)
產業論壇
海外展會
Podcast
活動
出版品
買書
環球生技雜誌
亞洲生技大會快訊
Podcast
編輯部公告
新聞
生技醫藥
生技醫藥
NEW
GemPharmatech跨足臺灣實驗動物市場 攜邦進企業簽代理合作
生技醫藥
NEW
Cassava阿茲海默新藥臨床三期失敗 股價猛跌85%
生技醫藥
NEW
仁新廣效抗癌新藥LBS-007 再獲FDA急性白血病快速審查資格
生技醫藥
臨床試驗
俄烏之戰
俄、烏開戰恐影響全球250種藥物、醫材臨床試驗 MSD、GSK、AZ等藥廠密切關注
2022-02-26/
記者 彭梓涵
俄羅斯攻擊烏克蘭不只影響全球經濟,全球正在進行的藥物開發,可能面臨烏克蘭首都基輔和其他地方進行的臨床試驗之延誤。近(25)日,包括默沙東(MSD)、葛蘭素史克(GSK)、阿斯特捷利康(AZ)、武田(Takeda)等跨國藥廠表示,他們都有多項三期臨床試驗正在烏克蘭進行,「衝突」恐怕會對臨床試驗造成深遠的影響。 根據臨床研究組織GlobalClinicalTrials數據,烏克蘭擁有約2,500家可展...
生技醫藥
斯特格病變
黃斑部病變
新藥
仁新斯特格病變口服新藥 再獲英國MHRA核准執行三期臨床
2022-02-26/
記者 彭梓涵
今(26)日,仁新醫藥(6696)公告全資子公司BeliteBio,旗下治療乾性黃斑部病變及斯特格病變的口服新藥LBS-008,其斯特格病變青少年病患三期臨床試驗,獲英國藥品與醫療產品監管署(MHRA)核准執行。 該臨床三期試驗預計於全球收案60人,除了英國外,日前已獲香港衛生署核准執行。去年,Belite也分別向澳洲、法國提出LBS-008於斯特格病變青少年病患的三期臨床試驗審查申請(IND)。...
生技醫藥
順藥
止痛
順藥長效止痛針劑LT1001 中國3期試驗解盲未達標!
2022-02-25/
記者 李林璦
今(25)日,順天醫藥生技(6535)公告,其長效止痛針劑LT1001(納疼解)在中國的臨床三期試驗解盲數據分析,結果顯示,主要臨床指標及次要臨床指標,均未達到統計上顯著差異。 該臨床三期試驗為評估LT1001長效注射液緩解術後疼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為隨機、雙盲、安慰劑平行對照、多中心臨床試驗。 共收納124人,試驗結果顯示,在主要臨床指標中,術後48小時內,嗎啡當量在接受LT1001長效注射液組...
生技醫藥
細胞治療
CDMO
細胞治療超越疫苗、成病毒載體最大用途! 揭秘細胞培養最新趨勢、CDMO實例
2022-02-25/
記者 巫芝岳
Cytiva於今(25)日舉辦的「細胞治療線上研討會」中,下半場除了介紹了病毒載體相關製程的最新趨勢,以及從研究到放量生產過程,Cytiva提供了哪些解決方案協助外,也特別邀請到台寶生醫營運副總楊鈞堯,分享CDMO實戰案例。掌握病毒載體製程趨勢——無動物性來源培養、提高放量生產效率Cytiva行銷暨產品經理張駿儒,首先介紹病毒載體相關製程的最新趨勢。張駿儒表示,目前最常使用...
生技醫藥
細胞治療
製程
細胞治療進入戰國時代 「自動化、 數位化」成製程發展關鍵
2022-02-25/
記者 彭梓涵
今(25)日,Cytiva舉辦細胞治療線上研討會,邀請包括新揚行實業有限公司、宏騏實業股份有限公司、Cytiva細胞治療產品專員,分享國內外細胞治療市場趨勢、全新細胞與基因治療方案、細胞療法製程放大關鍵。 「自動化、數位化」助個人化醫療回溯性、安全性發展 Cytiva細胞治療楊芳瑜產品專員則分享細胞療法中自動化、數位化的製造解決方案。她首先點出藥物研發已從傳統小分子、大分子、蛋白藥,衍生出技術高度...
生技醫藥
AI藥物開發
英科智能
Insilico Medicine首款AI生成肺纖維化新藥 完成一期多名健康者給藥
2022-02-25/
記者 彭梓涵
近(24)日,AI藥物研發公司InsilicoMedicine宣佈,其利用AI藥物發現平台生成的首個治療特發性肺纖維化(IPF)口服小分子抑制劑ISM001-055,已在臨床一期試驗中完成多名健康自願者給藥。 此臨床一期試驗採用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單次和多次劑量遞增的試驗設計,旨在評估ISM001-055的安全性、耐受性和藥代動力學(PK)特徵。 試驗預計招募80名健康自願受試者,並隨機分配至...
生技醫藥
禮來
百靈佳殷格翰
心衰竭
SGLT2
糖尿病
首個改善心衰患者預後療法!禮來與百靈佳殷格翰SGLT2抑制劑獲FDA批准
2022-02-25/
記者 李林璦
美國時間24日,禮來(EliLilly)與百靈佳殷格翰(BoehringerIngelheim)共同宣布,其糖尿病藥物─SGLT2抑制劑Jardiance(empagliflozin)獲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的批准可擴大適應症,用於降低心衰竭患者心血管死亡與住院的風險。禮來表示,這是首個,也是目前唯一臨床證實,無論收縮分率高低,均可顯著改善心衰竭患者預後的療法。 此次批准立基於SGL2抑制...
生技醫藥
tRNA
基因編輯
武田支持tRNA新創hC Bioscience A輪募資2400萬美元
2022-02-25/
記者 劉馨香
近(23)日,tRNA療法開發公司hCBioscience宣布在A輪募資中籌得2400萬美元,以針對蛋白質功能障礙開發創新的tRNA療法。該募資由多家知名生技公司領投,包括ARCHVenturePartners、8VC和武田製藥(Takeda)的創投公司TakedaVentures。tRNA(transferRNA)是協助將遺傳密碼轉化為蛋白質的分子。hCBio擁有兩個專有的tRNA平台,以開發精...
生技醫藥
腸道菌
大腸桿菌
《Nature》哈佛解腸道菌競爭機制:細菌攻異己絕招——用毒素「喚醒」噬菌體!
2022-02-24/
記者 巫芝岳
近(23)日,哈佛大學(HarvardUniversity)醫學研究所的科學家,發現由腸道中大腸桿菌等多項細菌所產生的大腸桿菌素(colibactin),會讓專門感染細菌的病毒「噬菌體」脫離潛伏狀態,導致受感染的細菌被破壞,該發現對腸道菌的競爭、甚至這些細菌是否會造成人體細胞癌化等,提供了進一步的見解。研究論文發表於頂尖期刊《Nature》。大腸桿菌素為一種不穩定的小分子細菌代謝物,先前已有研究發...
生技醫藥
醫美
眼科
大學光、晶鑽、慧智基因 立足生醫產業展創新、研發、數位力
2022-02-24/
記者 劉馨香
今(24)日,中華民國工商建設研究會(簡稱建研會)北區聯誼會,由會長賴柏如舉辦第33屆生醫論壇,邀請大學光總裁林丕容、晶鑽生醫總經理謝佳憲和慧智基因董事長蘇怡寧,分享以創新力、研發力、數位力,「三力」加速生醫產業競合。臺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局長林崇傑致詞表示,生技產業極具潛力,臺北市政府透過已達18屆的臺北生技獎、正在建設的南港生技園區,及各式補助,積極輔導生技產業發展。大學光總裁林丕容以「創新商業...
生技醫藥
微生物體
微菌治療
微菌移植
長庚攜手澳洲微菌移植公司BiomeBank 簽訂MOU加速微生物體發展
2022-02-24/
記者 彭梓涵
為結合臺灣醫學中心微菌治療資源,建立國際臨床驗證場域,今(24)日,林口長庚醫院與澳洲BiomeBank在經濟部生技醫藥產業發展推動小組吳忠勳主任及澳洲辦事處莫博仁副代表見證下,完成合作備忘錄(MOU)的簽訂。 雙方議定由BiomeBank提供相關口服微菌移植治療平台,於林口長庚醫院進行困難梭狀桿菌(CD)感染與發炎性腸道疾病(IBD)相關臨床試驗與基礎醫學研究,期能透過建立雙方的合作,加速微生物...
生技醫藥
RSV
呼吸道融合病毒
抗體
被動免疫
首款嬰兒可用預防性RSV抗體將問世!EMA接受AZ/賽諾菲上市許可申請
2022-02-24/
記者 彭梓涵
幾家投入呼吸道融合病毒(RSV)預防療法的藥廠,近期紛紛得到試驗結果。近(17)日,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宣布其與賽諾菲(Sanofi)開發的嬰兒用RSV長效抗體療法nirsevimab,在歐洲藥品管理局(EMA)加速評估程序下,接受上市許可申請(MAA),有望成為首款所有嬰兒適用的RSV預防性抗體療法。 Nirsevimab的加速評估是基於MEDLEY和MELODY的二、三期試驗...
第一頁
上一頁
254
255
256
257
258
下一頁
最後頁
當期雜誌
查看更多
「創新手術室」MIT大艦隊
記者列表
查看更多
記者 彭梓涵
記者 王柏豪
記者 吳培安
記者 李林璦
記者 鄔麗.巴旺
記者 黃佳啟
影音專區
查看更多
【影音】莫德納科學長:面對下一次大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