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場分析
- 產業名錄
- 中央研究院生醫轉譯研究中心

中央研究院生醫轉譯研究中心
- 英文名稱:Biomedical Translation Research Center (BioTReC)
- 網址:https://biotrec.sinica.edu.tw/
- 成立時間:2019-09-01
- 發展階段:其他
- 地區:台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一段130巷99號
產業領域
D01學研機構
簡介
為配合國家生技產業的發展及國家生技研究園區的成立,中央研究院特別設置生醫轉譯研究中心於2019 年9月進駐園區,負責推動創新生技產業的發展及維護園區生態環境的平衡。「生醫轉譯研究中心」 以提供整合式的資源與平台,協助生技新創人才與團隊加速達成其產品化的進程,促進基礎研究成果的活用,並以造福社會與增進國人之健康福祉為最大目標。
相關文章
全球生物供應鏈重組、核酸藥崛起!臺灣應把握研發製造商機
2024-09-30/記者 吳培安
近(26)日,由產業技術司指導、資策會科技法律研究所主辦、環球生技執行之「核酸領航智造新局:2024核酸藥物暨CDMO產業發展研討會」,於集思交通部國際會議中心舉辦,邀請到國內核酸藥物研發領先學者中研院生醫轉譯研究中心執行長陶秘華,以及臺灣生物醫藥製造(TBMC)核酸製劑處處長林瓊,共同分享臺灣核酸藥物從學界研發到CRDMO量產的挑戰與趨勢。 資策會科法所王勁力所長表示,生醫產業是國家發展重要戰...
AI之春再臨,藥物開發能否受益?前默克資深副總劉睿哲:仍需更多基礎研究數據支持
2024-08-14/記者 彭梓涵
生成式AI(GenAI)發展,讓全球人工智慧從寒冬期邁入人工智慧之春(AISpring),但在製藥行業,是否同樣迎來AI之春?日前,由臺灣新藥產業聯盟(TID)與國家生技研究園區生醫轉譯研究中心主辦的「生技產業專家系列演講」邀請知名藥物統計學家、前德國默克(MerckKGaA )生物統計和精準醫學部門的資深副總劉睿哲,透過他過往在大藥廠經驗,分享大數據及人工智慧(AI)/機器學習(ML),應用於藥...
國內研發量能爆發!次世代廣效疫苗、創新佐劑展實力
2023-02-21/記者 彭梓涵
今(21)日,由中央研究院生醫轉譯研究中心主辦的「面臨COVID-19的未來與挑戰-台灣新冠疫苗的研發概況研討會」,邀請國內創新疫苗開發公司磐石醫藥、醣基生醫、台大藥學系梁碧惠教授,分享前瞻疫苗開發平台、新型態佐劑研發的新進展。 磐石醫藥資深副總經理李政欣分享,延續前中研院院長翁啟惠與馬徹團隊,發表在《Science》的研究而開發的第一個產品,去醣衣重組棘蛋白為基礎的次世代廣效新冠疫苗,在動物實驗...
吳漢忠:四大省思首重法令完善 , 政府需提出明確、前瞻政策
2022-07-17/記者 吳培安
報導/吳培安有著「技轉王」稱號的吳漢忠,至今已經發表過超過128篇知名國際期刊論文、獲得83項專利技術,其中已經有20項技術(含68項專利)成功授權給生技公司,7項技術正在進行臨床試驗或上市銷售,7項專利正在進行臨床前試驗,也使其擔任轉譯中心首位主任實至名歸。 臺灣生技醫藥產業,在過去十餘年間學習到哪些教訓?對此,吳漢忠歸納出了四大建議。其中第一個、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完善的法令,這是推動產業創新發...
百件生醫創新技術拼「虛擬投資」 中研院、北科大、路明思、安宏、矽基獲獎
2021-04-29/記者 巫芝岳
由中研院生醫轉譯研究中心(BioTReC)、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DCB)共同舉辦的「2021NBRPDemoDay國家生技研究園區招商暨人才技術媒合會」,於今(29)日圓滿閉幕。本次活動共聚集426人次參與、上百個新創團隊/技術發表,並有6支學研、新創團隊獲得「虛擬投資」票選獎項,得獎者包括:中研院團隊、北科大、路明思生技、安宏生醫,及矽基分子。中研院生醫轉譯研究中心主任吳漢忠表示,本次活動...
《Cancer Research》中研院吳漢忠團隊 解EpCAM關鍵機制 首創新抗體助免疫治療
2020-11-16/記者 巫芝岳
報導/巫芝岳今(16)日,中研院細胞與個體生物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吳漢忠團隊發表了一項研究成果,解開EpCAM如何促進癌細胞生長,以及如何中止這項機制之謎;此外,團隊也研發出新的EpCAM抗體「EpAb2-6」,對癌症診斷、標靶治療及造影深具發展潛力。相關論文今日刊登於國際期刊《CancerResearch》。EpCAM是一種在細胞膜上的蛋白質,常見於上皮組織和大量表達於惡性腫瘤中,與細胞黏附、遷移、...
國家生技研究園區率領新創新星 前進亞洲生技大展
2022-07-15/新聞中心
國家生技研究園區集合中研院生醫轉譯研究中心及國家實驗動物中心,偕同園區創服育成中心、核心設施、進駐廠商共同盛大展出,其中園區創服育成中心帶領10家具潛力的新創公司,爭取商機以促成各項合作與交流。 開幕當天將邀請生醫轉譯中心主任吳漢忠、生技中心執行長吳忠勳、食藥署署長吳秀梅,及國動中心主任秦咸靜等人共同為活動揭開序幕,為期4日的展會將安排一系列的生醫新創演講,以及各項媒合交流活動。 聚焦三大領域10...
吳漢忠「厚德載物」處世學 成就平凡中的不平凡【會員限定】
2023-07-25/記者 吳培安
現任國家生技研究園區生醫轉譯研究中心主任吳漢忠,是同僚著稱的「技轉王」,已有多達22項技轉案,在2020年12月獲得美國國家發明家學院院士殊榮。儘管有著耀眼的學術成就和冠冕,處世哲學卻總是「厚德載物、廣結善緣」,不僅贏得眾人的信賴,更成為生醫學界公認推動國家生技產學轉譯的第一人選。撰文/吳培安 走進位在國家生技研究園區生醫轉譯研究中心(BioTReC)主任辦公室,望向窗外,便能將生態滯洪池的生機盎...
轉譯科學家賴正榮 卸下Moderna光環 開啟退而不休第三人生
2023-06-30/記者 彭梓涵
前莫德納(Moderna)藥理學部門副總裁賴正榮,是臺灣少數在臨床前動物試驗設計上能征慣戰的海外科學家,歷任美國生物技術公司DicernaPharmaceuticals(2021被諾和諾德收購)、CurisPharmaceutical期間,推進近10款藥物進入臨床試驗。其專注藥物發現和疾病機制研究20多年,2021年被莫德納延攬。不過,一生工作都與「動物共處」的賴正榮,邁入花甲之年後決定開啟他退而...
胡哲銘奈米粒子突破技術瓶頸 有效刺激T細胞增百倍
2021-07-23/記者 李林璦
癌症免疫療法大勢所趨,個人化精準的癌症疫苗療法更是,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胡哲銘以獨創的奈米技術平台,跨領域結合癌症免疫治療、生物資訊學,創建100奈米大小、可容納幾萬個短胺基酸抗原,製成如同病毒型態的個人化癌症疫苗,可以刺激出準確度高,且刺激出的T細胞量高出現有技術百倍,邁向成為全球首屈一指的癌症疫苗公司。撰文/李林璦Profile現職:中研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跨部會疫苗平...
陶秘華AAV/ hACE2新冠小鼠模型 助攻三大國產疫苗開發
2021-07-23/記者 李林璦
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研究所研究員兼生醫轉譯研究中心轉譯醫學專題中心執行長陶秘華臨危受命,在短短一個月內便利用腺相關病毒載體(AAV)技術,讓小鼠成功表現人源ACE2受體基因,配合生物醫學研究所和基因體中心的兩間P3實驗室,共組中研院新冠病毒P3團隊,完成建構新冠病毒小鼠攻毒模式,提供國內三大疫苗廠和其他抗病毒藥物的生技公司進行臨床前動物試驗,建立了新冠疫苗、藥物開發的黃金標準,打通國內新冠疫苗醫藥開...
【2022醫療科技展】國家生技研究園區亮點活動
2022-11-30/新聞中心
2022台灣醫療科技展將於12/1-4於南港展覽館一館盛大開展。國家生技研究園區匯集中研院轉譯中心、園區創服育成中心、核心設施平台、進駐廠商共同參與,展出三大亮點包括:10家新創共展研發成果、南港生技聚落發展分享、mRNA發展趨勢論壇。 【亮點活動I:mRNA發展趨勢論壇】時間:12/114:00-15:30地點:南港展覽館1館4樓L108主舞台區首度邀請莫德納台灣總經理李宜真分享過去莫德納疫苗開...
吳漢忠:四大省思首重法令完善 , 政府需提出明確、前瞻政策
2022-07-17/記者 吳培安
報導/吳培安有著「技轉王」稱號的吳漢忠,至今已經發表過超過128篇知名國際期刊論文、獲得83項專利技術,其中已經有20項技術(含68項專利)成功授權給生技公司,7項技術正在進行臨床試驗或上市銷售,7項專利正在進行臨床前試驗,也使其擔任轉譯中心首位主任實至名歸。 臺灣生技醫藥產業,在過去十餘年間學習到哪些教訓?對此,吳漢忠歸納出了四大建議。其中第一個、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完善的法令,這是推動產業創新發...
生醫轉譯研究中心 臺灣「化研為用」靈魂聖地!(二)會員限定
2021-07-23/記者 巫芝岳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點燃全球一波「生醫熱」,致力於將基礎科學轉為臨床應用的中研院「生醫轉譯研究中心」,成立不到2年,去年(2020)就寫下達7,970萬新臺幣的技轉及授權金紀錄。座落於國家生技研究園區(NBRP)內,生醫轉譯研究中心又將發揮什麼樣的角色,引領建立臺灣國家級生醫生態圈,讓南港成為全臺首座最完整生醫聚落?更被賦予了將臺灣基礎科學「化研為用」的靈魂聖地。這片聚集產、官、學、研...
生醫轉譯研究中心 臺灣「化研為用」靈魂聖地!(一)
2021-07-23/記者 巫芝岳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點燃全球一波「生醫熱」,致力於將基礎科學轉為臨床應用的中研院「生醫轉譯研究中心」,成立不到2年,去年(2020)就寫下達7,970萬新臺幣的技轉及授權金紀錄。座落於國家生技研究園區(NBRP)內,生醫轉譯研究中心又將發揮什麼樣的角色,引領建立臺灣國家級生醫生態圈,讓南港成為全臺首座最完整生醫聚落?更被賦予了將臺灣基礎科學「化研為用」的靈魂聖地。這片聚集產、官、學、研...
國家生技研究園區率領新創新星 前進亞洲生技大展
2022-07-15/新聞中心
國家生技研究園區集合中研院生醫轉譯研究中心及國家實驗動物中心,偕同園區創服育成中心、核心設施、進駐廠商共同盛大展出,其中園區創服育成中心帶領10家具潛力的新創公司,爭取商機以促成各項合作與交流。 開幕當天將邀請生醫轉譯中心主任吳漢忠、生技中心執行長吳忠勳、食藥署署長吳秀梅,及國動中心主任秦咸靜等人共同為活動揭開序幕,為期4日的展會將安排一系列的生醫新創演講,以及各項媒合交流活動。 聚焦三大領域10...
【影音】引領臺灣「疫」「藥」開發趨勢(「2021 產業報告教室」)
2021-10-16/環球生技
臺灣疫情來襲掀起疫苗及新藥開發大波浪,關注臺灣從防疫到治療產業發展該如何隨「疫」逐流?研發結果難落地又該如何與政府配合,有效整合產業鏈?00:00主持人致詞林明定總編輯/環球生技議題一:01:47掌握「疫」藥動脈謝興邦副主任/生醫轉譯研究中心議題二:29:49直搗免疫平衡根源以免疫細胞療法發展新冠疫藥李建謀總經理/富禾生醫(股)公司議題三:01:00:34醣分子新藥開發佈局吳宗益執行副總/醣基生醫...
吳漢忠「厚德載物」處世學 成就平凡中的不平凡【會員限定】
2023-07-25/記者 吳培安
現任國家生技研究園區生醫轉譯研究中心主任吳漢忠,是同僚著稱的「技轉王」,已有多達22項技轉案,在2020年12月獲得美國國家發明家學院院士殊榮。儘管有著耀眼的學術成就和冠冕,處世哲學卻總是「厚德載物、廣結善緣」,不僅贏得眾人的信賴,更成為生醫學界公認推動國家生技產學轉譯的第一人選。撰文/吳培安 走進位在國家生技研究園區生醫轉譯研究中心(BioTReC)主任辦公室,望向窗外,便能將生態滯洪池的生機盎...
轉譯科學家賴正榮 卸下Moderna光環 開啟退而不休第三人生
2023-06-30/記者 彭梓涵
前莫德納(Moderna)藥理學部門副總裁賴正榮,是臺灣少數在臨床前動物試驗設計上能征慣戰的海外科學家,歷任美國生物技術公司DicernaPharmaceuticals(2021被諾和諾德收購)、CurisPharmaceutical期間,推進近10款藥物進入臨床試驗。其專注藥物發現和疾病機制研究20多年,2021年被莫德納延攬。不過,一生工作都與「動物共處」的賴正榮,邁入花甲之年後決定開啟他退而...
國家生技研究園區率領新創新星 前進亞洲生技大展
2022-07-15/新聞中心
國家生技研究園區集合中研院生醫轉譯研究中心及國家實驗動物中心,偕同園區創服育成中心、核心設施、進駐廠商共同盛大展出,其中園區創服育成中心帶領10家具潛力的新創公司,爭取商機以促成各項合作與交流。 開幕當天將邀請生醫轉譯中心主任吳漢忠、生技中心執行長吳忠勳、食藥署署長吳秀梅,及國動中心主任秦咸靜等人共同為活動揭開序幕,為期4日的展會將安排一系列的生醫新創演講,以及各項媒合交流活動。 聚焦三大領域10...
生醫轉譯研究中心 臺灣「化研為用」靈魂聖地!(二)會員限定
2021-07-23/記者 巫芝岳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點燃全球一波「生醫熱」,致力於將基礎科學轉為臨床應用的中研院「生醫轉譯研究中心」,成立不到2年,去年(2020)就寫下達7,970萬新臺幣的技轉及授權金紀錄。座落於國家生技研究園區(NBRP)內,生醫轉譯研究中心又將發揮什麼樣的角色,引領建立臺灣國家級生醫生態圈,讓南港成為全臺首座最完整生醫聚落?更被賦予了將臺灣基礎科學「化研為用」的靈魂聖地。這片聚集產、官、學、研...
胡哲銘奈米粒子突破技術瓶頸 有效刺激T細胞增百倍
2021-07-23/記者 李林璦
癌症免疫療法大勢所趨,個人化精準的癌症疫苗療法更是,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胡哲銘以獨創的奈米技術平台,跨領域結合癌症免疫治療、生物資訊學,創建100奈米大小、可容納幾萬個短胺基酸抗原,製成如同病毒型態的個人化癌症疫苗,可以刺激出準確度高,且刺激出的T細胞量高出現有技術百倍,邁向成為全球首屈一指的癌症疫苗公司。撰文/李林璦Profile現職:中研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跨部會疫苗平...
陶秘華AAV/ hACE2新冠小鼠模型 助攻三大國產疫苗開發
2021-07-23/記者 李林璦
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研究所研究員兼生醫轉譯研究中心轉譯醫學專題中心執行長陶秘華臨危受命,在短短一個月內便利用腺相關病毒載體(AAV)技術,讓小鼠成功表現人源ACE2受體基因,配合生物醫學研究所和基因體中心的兩間P3實驗室,共組中研院新冠病毒P3團隊,完成建構新冠病毒小鼠攻毒模式,提供國內三大疫苗廠和其他抗病毒藥物的生技公司進行臨床前動物試驗,建立了新冠疫苗、藥物開發的黃金標準,打通國內新冠疫苗醫藥開...
生醫轉譯研究中心 臺灣「化研為用」靈魂聖地!(一)
2021-07-23/記者 巫芝岳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點燃全球一波「生醫熱」,致力於將基礎科學轉為臨床應用的中研院「生醫轉譯研究中心」,成立不到2年,去年(2020)就寫下達7,970萬新臺幣的技轉及授權金紀錄。座落於國家生技研究園區(NBRP)內,生醫轉譯研究中心又將發揮什麼樣的角色,引領建立臺灣國家級生醫生態圈,讓南港成為全臺首座最完整生醫聚落?更被賦予了將臺灣基礎科學「化研為用」的靈魂聖地。這片聚集產、官、學、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