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Language
Chinese (Simplified)
Chinese (Traditional)
English
French
German
Japanese
Korean
Spanish
HOME
新聞
服務
訂閱
廠商
EN
關於
下載 APP
聯絡
查看購物車
請選擇單元
每日新聞
市場分析
生醫人物
創新創業
展會直擊
雜誌報導
出版品
搜尋
會員登入
註冊
新聞
每日新聞
生技醫藥
醫療科技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科學新知
政策法規
應用生技
論壇報導
新聞集錦
GBI International
市場分析
產業報告
市場觀測
漲跌排名
查找廠商
人物
編輯專欄
人物專訪
國際專訪
專家觀點
【影】技術焦點鏡
【影】生醫名人錄
創新創業
新創動態
活動快訊
生醫攬才
生醫永續(ESG)
投募專區
本刊公告
展會直擊
論壇報導
日本生技展
生技產業策略諮議會議(BTC)
亞洲生技大會(BIO Asia–Taiwan)
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Medical Taiwan)
北美生物科技產業展(BIO)
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年會(ASCO)
摩根大通醫療健康年會(JPM)
德國醫療器材展(MEDICA)
台灣醫療科技展(Healthcare+)
產業論壇
海外展會
Podcast
活動
出版品
買書
環球生技雜誌
亞洲生技大會快訊
Podcast
編輯部公告
新聞
科學新知
科學新知
NEW
《NEJM》諾和諾德減肥GLP-1明星藥 緩解關節炎疼痛媲美鴉片類止痛藥
科學新知
NEW
《Nature》子刊: 4D揭示大型內皮細胞源性EV生成過程
科學新知
NEW
美癌症登月計畫建構腫瘤3D圖譜!最新12篇研究登《Nature》
科學新知
化學合成
機器人
《Science》自動化學合成機器人登場! 一週合成20個創新分子
2024-01-28/
記者 李林璦
美國時間25日,阿姆斯特丹大學(UniversityofAmsterdam)的化學家開發出一種自動化學合成機器人RoboChem,一週內可完成10~20個化學分子合成,在速度與準確性上都遠遠超過人類化學家,可望加速藥物和其他化學分子的發現。該研究發表於《Science》。 阿姆斯特丹大學Van‘tHoff分子研究所的TimothyNoël教授表示,RoboChem是一位精確、...
科學新知
微生物論壇
亞洲微生物體趨勢論壇
益生菌
AMC
揭密腸道菌! 影響活動力、腎臟病、動脈粥狀硬化
2024-01-28/
記者 李林璦
昨(27)日,中研院生化所、臺大醫院與圖爾思生技共同主辦「第八屆亞洲微生物體趨勢論壇(AsiaMicrobiomeConference,AMC)」,在議題2(Session2)中,由臺大醫學院院長倪衍玄擔任主持人,邀請到成大生理所副教授吳偉立、成大食安所副教授徐瑋萱、高雄長庚醫院田祐霖醫師、臺大生技系助理教授林建達、食工所研究員黃建勳等多位專家,分享腸道微生物如何影響行為、困難梭狀芽孢桿菌感染症(...
科學新知
微生物論壇
亞洲微生物體趨勢論壇
益生菌
藻類
基因體學
第三代定序
循環永續
海洋微生物助永續發展!顧銓、何攖寧、曾庸哲、陳立涵、何銘洋揭共生奧妙
2024-01-28/
記者 吳培安
昨(27)日,由中研院生化所、臺大醫院和圖爾思生技主辦的第八屆亞洲微生物體趨勢論壇中,分場論壇(Session4)以「海洋微生物與永續發展」為主題,在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湯森林主持下,由中研院植微所副研究員顧銓、海大海生所助理教授何攖寧、中研院細生所副研究員曾庸哲、臺大漁科所助理教授陳立涵、臺大植科所副教授何銘洋,分別從基因體演化、高通量定序、淺海熱泉生態系、水產養殖應用、基因定序鑑定...
科學新知
復旦大學
聽損
聽力障礙
基因療法
禮來、再生元、台大/北榮也有做!《The Lancet》復旦聽損基因療法初步臨床成功
2024-01-26/
記者 巫芝岳
近(24)日,中國上海復旦大學的團隊,開發出一項實驗性的聽損治療基因療法,在一項納入六名先天性聽力障礙兒童的試驗中,成功讓五人恢復聽力,結果發表於《TheLancet》。近年聽損基因療法開發不斷傳出好消息,除了23日禮來(EliLilly)旗下Akouos宣布首位受試者聽力顯著恢復外,再生元(Regeneron)亦有療法進入臨床,國內台大吳振吉和北榮鄭彥甫團隊的相關研究,也已在小鼠試驗中取得成功。...
科學新知
壓力
腸道
微生物
菌相
慢性壓力如何攻擊腸道?《Cell》子刊:改變菌相為關鍵
2024-01-25/
記者 李林璦
美國時間23日,中國藥科大學研究發現慢性壓力與腸道疾病復發的機制,並指出,壓力會透過腦腸軸讓腸道菌相改變損害腸道幹細胞(ISCs)特化(lineagecommitment),也發現口服α-酮戊二酸補充劑(α-ketoglutarate,AKG)可以促進ISC分化,具有恢復腸道細胞損傷的能力。該機制揭開腸道微生物與大腦的關聯,並有望開發出創新精神疾病療法。該研究刊登於《Cel...
科學新知
GLP-1
糖尿病
肝臟
肝硬化
肝癌
瑞典新研究:GLP-1拮抗劑降低二型糖尿病患者肝病惡化風險?!
2024-01-25/
記者 吳培安
近(23)日,瑞典卡羅林斯卡學院(KarolinskaInstitutet)發表一項最新研究,指出長期接受類升糖素胜肽-1(GLP-1)拮抗劑治療,與降低第二型糖尿病和慢性肝臟疾病患者惡化為肝硬化、肝癌的風險呈現相關性,值得後續進行臨床研究進一步證實兩者之間的關聯。這項研究刊登在《Gut》。 GLP-1拮抗劑目前主要被用在降低血糖及食慾、治療第二型糖尿病的用途上,像是諾和諾德(NovoNordis...
科學新知
懷孕
胎盤
類器官
妊娠毒血症
子癇前症
《Cell Stem Cell》劍橋胎盤類器官 首揭子宮免疫細胞影響胎盤機制
2024-01-25/
記者 巫芝岳
近(17)日,英國劍橋大學(UniversityofCambridge)的科學家,運用胎盤類器官(organoid)研究出人類子宮內膜中的免疫細胞——子宮自然殺手細胞(uNKcell),會如何調節胎盤以幫助胎兒正常發育。該研究結果,也有助於了解如妊娠毒血症等妊娠疾病的發生原因。該研究發表於期刊《CellStemCell》。這項針對人類胎盤發育初期的研究,突破了過去科學家難以...
科學新知
基米
中興大學
基米攜手中興大學登《Nature》子刊 發現新型核苷酸訊號分子 助力抗生素開發
2024-01-22/
記者 李林璦
今(22)日,基龍米克斯(4195)與國立中興大學合作的產學研究計畫中,有二項重大關鍵突破,研究團隊首次發現的新型核苷酸訊號分子「環雙嘧啶核苷酸」,不僅有助後續新型抗生素藥物的開發,更從中發現細菌的抗病毒防禦蛋白與人類的抗病毒免疫蛋白結構相似度極高,進一步解密人類免疫系統的演化起源。並在去年8月與12月先後刊上《NatureCommunications》,為核苷酸訊號分子研究領域奠定重大里程碑。 ...
科學新知
神經科學
神經網絡
突觸
《Nature》子刊:跨物理、神經學創新模型 解釋腦內神經連結之謎
2024-01-19/
記者 巫芝岳
近(17)日,美國耶魯大學、哈佛大學和芝加哥大學的物理學家,發表了一項關於神經元間如何形成連結網絡的新理論模型。該理論不但能用於解釋生物的神經元連結,也可應用於例如其他非生物體(non-biological)的研究,例如社交互動相關研究等。該研究發表於期刊《NaturePhysics》。生物體的神經元會在各種刺激下形成突觸,進而構成複雜的網絡,雖然這些大量的突觸連結,看似為隨機形成的,但大腦中神經...
科學新知
結膜
類器官
乾眼症
過敏
《Cell》子刊:首款結膜類器官問世! 同步揭結膜內首見「簇狀細胞」
2024-01-18/
記者 巫芝岳
近(11)日,荷蘭胡布勒支研究所(HubrechtInstitute)的科學家,首次開發出人類結膜類器官(organoid),可望成為結膜相關疾病、療法開發的研究利器,另外,他們還從中發現了過去未知的「簇狀細胞」(tuftcell),該細胞可能對發生過敏反應時有重要作用。這項研究被發表於期刊《CellStemCell》。結膜覆蓋於眼球的眼白和眼瞼部位,且已知包括:乾眼症、癌症、過敏和感染等,都和結...
科學新知
腸道
微生物
骨髓移植
造血幹細胞
GVHD
《Nature》子刊:腸道微生物相 成為骨髓移植後GVHD預測指標?!
2024-01-16/
記者 吳培安
日前(3日),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MUM)與雷根斯堡大學(UKR)研究團隊共同發表最新研究,指出腸道微生物相的特定組成,能夠成為患者在接受異體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allo-SCT)後,發生移植物對抗宿主疾病(GVHD)的風險評估指標。這項研究刊登在《NatureCancer》。 雖然過去就已經有科學家發現腸道菌與GVHD的發生有關,但在此研究中,研究團隊從代謝物的角度出發,並進一步發現,腸道內的噬...
科學新知
超音波
聚焦式超音波
阿茲海默症.失智症
《NEJM》「聚焦式超音波」助攻百健阿茲海默藥;台灣浩宇、振磬也有做!
2024-01-15/
記者 巫芝岳
近(4)日,西維吉尼亞大學(WestVirginiaUniversity)的研究團隊,發表了一項利用「聚焦式超音波」打開血腦屏障(BBB),將百健(Biogen)的阿茲海默症藥物aducanumab送入患者大腦的創新技術,在3名患者中顯示可成功減少治療處β類澱粉蛋白(β-amyloid)堆積,且安全性良好。該研究發表於醫學期刊《NEJM》。這項技術是透過磁振造影(MRI)引導下...
第一頁
上一頁
12
13
14
15
16
下一頁
最後頁
當期雜誌
查看更多
「創新手術室」MIT大艦隊
記者列表
查看更多
記者 彭梓涵
記者 王柏豪
記者 吳培安
記者 李林璦
記者 鄔麗.巴旺
記者 黃佳啟
影音專區
查看更多
【影音】莫德納科學長:面對下一次大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