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Language
Chinese (Simplified)
Chinese (Traditional)
English
French
German
Japanese
Korean
Spanish
HOME
新聞
服務
訂閱
廠商
EN
關於
下載 APP
聯絡
查看購物車
請選擇單元
每日新聞
市場分析
生醫人物
創新創業
展會直擊
雜誌報導
出版品
搜尋
會員登入
註冊
新聞
每日新聞
生技醫藥
醫療科技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科學新知
政策法規
應用生技
論壇報導
新聞集錦
GBI International
市場分析
產業報告
市場觀測
漲跌排名
查找廠商
人物
編輯專欄
人物專訪
國際專訪
專家觀點
【影】技術焦點鏡
【影】生醫名人錄
創新創業
新創動態
活動快訊
生醫攬才
生醫永續(ESG)
投募專區
本刊公告
展會直擊
論壇報導
日本生技展
生技產業策略諮議會議(BTC)
亞洲生技大會(BIO Asia–Taiwan)
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Medical Taiwan)
北美生物科技產業展(BIO)
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年會(ASCO)
摩根大通醫療健康年會(JPM)
德國醫療器材展(MEDICA)
台灣醫療科技展(Healthcare+)
產業論壇
海外展會
Podcast
活動
出版品
買書
環球生技雜誌
亞洲生技大會快訊
Podcast
編輯部公告
新聞
生技醫藥
生技醫藥
NEW
順藥腦中風新藥LT3001 中國臨床二期安全性達標、具療效潛力
生技醫藥
NEW
Anavex Life首款阿茲海默症雙標靶口服藥 提交EMA上市申請
生技醫藥
NEW
賽諾菲斥5.9億美元 新加坡首座模組化疫苗工廠落成
生技醫藥
工研院
中華開發資本
首次對接募資機構引資金活水!工研院、中華開發資本共建跨域合作平台
2023-11-07/
記者 李林璦
今(7)日,工研院宣布與中華開發資本簽署戰略合作備忘錄(MOU),將共同打造「生醫創新跨域合作平台」,預計將從「人流、金流、資訊流、經驗流」四大面向切入,透過引介、共享雙方在創投圈、生醫產業的資源人脈,共同尋找、輔導適合的生醫新創團隊,透過導入資金,幫助生醫新創加快商品化腳步,促進國內生醫新創立足臺灣市場、布局全球商機。 工研院副院長張培仁指出,這是工研院第一次直接攜手國內募資機構共同簽署MOU,...
生技醫藥
腎病
攝護腺癌
內皮素受體拮抗劑
CKD
阿斯特捷利康重啟ERA治慢性腎病 有效降低蛋白尿
2023-11-07/
編輯 熊佳駒
近(3)日,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宣布,其內皮素受體拮抗劑(endothelinreceptorantagonist,ERA)zibotentan,可與第二型糖尿病藥物Farxiga合併使用,治療慢性腎臟疾病(CKD)。臨床2b期研究數據顯示,兩種藥物的合併治療可降低患者平均白蛋白對肌酸酐比(reductioninalbumin-to-creatinineratio,UACR)47...
生技醫藥
AAO
斯特格病變
LBS-008
DDAF
仁新獲邀AAO年會 LBS-008斯特格變病二期最終數據4成患者未出現DDAF
2023-11-06/
記者 彭梓涵
今(6)日,仁新醫藥(6696)代子公司BeliteBio公告,其青少年斯特格病變(STGD1)新藥Tinlarebant(LBS-008)的臨床二期試驗計畫主持人JohnGrigg教授,同時也是澳洲雪梨大學眼科主任,受邀2023美國眼科學會(AAO)年會,發表二期試驗LBS-008-CT02的24個月最終結果,數據證實Tinlarebant具安全性、且接受Tinlarebant治療之受試者的DD...
生技醫藥
減重
肥胖
減肥
諾和諾德、禮來減重藥市場估破千億美元 供應能力面臨挑戰
2023-11-06/
記者 劉馨香
近期,市場對於減重藥物的瘋狂需求,讓分析師對於諾和諾德(NovoNordisk)Wegovy和禮來(EliLilly)Mounjaro的潛在市場規模,給出鉅額預估。如高盛(GoldmanSachs)分析師預測,肥胖症藥物市場可能會在2030年達到1000億美元,其中諾和諾德和禮來的市佔率將高達80%。 花旗(Citi)分析師則預估,2035年腸泌素藥物銷售額將上調至710億美元,高於先前預估的55...
生技醫藥
TLC599
TLC
台微體關節炎藥TLC599三期正式結果:試驗達標、效益長達52週
2023-11-06/
記者 巫芝岳
今(6)日,台灣微脂體(台微體)宣布了其膝骨關節炎藥物TLC599臨床三期試驗的最新分析結果,顯示施打第一劑藥物後,12週即與安慰劑組產生顯著差異、達到主要療效指標;施打第二劑後,直到52週試驗結束,表現均優於安慰劑。去年9月底,曾一度傳出該試驗未能展現比安慰劑更顯著的療效,不過台微體經進一步調查、修正數據處理時的錯誤後,得到本次正式試驗結果。台微體表示,該結果將於11月10~15日於美國聖地亞哥...
生技醫藥
美國仙丹
類固醇
孕婦
感染
嬰兒
《BMJ》國衛院、長庚醫院:孕婦施打類固醇增嬰兒嚴重感染風險
2023-11-06/
記者 劉馨香
今(6)日,國衛院與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透過衛福部涵蓋十年、196萬對母嬰資料,針對懷孕期間施打類固醇的安全性進行全國性世代研究,結果發現若孕婦施打類固醇,其嬰兒無論是早產兒或足月兒,在出生第一年內發生需住院之嚴重感染的風險皆會增加。此成果已於今年8月發表於國際頂尖醫學期刊《BritishMedicalJournal》。 此項研究由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兒童過敏氣喘風濕科醫師姚宗杰、國家衛生研究院群體健康科...
生技醫藥
臺灣腦庫
腦神經組織
新藥開發
臺大
台大醫院
病友團體倡議30年 臺大醫院全台首個「臺灣腦庫」揭牌
2023-11-05/
記者 彭梓涵
今(5)日,臺大醫學院舉行「臺灣腦庫」的揭牌典禮,該腦庫自2017年起從無到有、歷經六年籌備、建置,終於建立台灣首個腦神經組織人體生物資料庫。未來將會收集罕見疾病、神經退化疾病、以及正常人的腦神經組織,提供給全臺灣的腦科學研究團隊,作為探究疾病機制、研發藥物之用。 臺大醫院表示,目前全世界有一百五十多個腦庫,臺灣在大約三十年前的1990年代,就有包括病友、醫師、學界等,陸續提議建立腦庫。 但基於種...
生技醫藥
新冠肺炎
mRNA
莫德納、BioNTech、Novavax親曝新冠疫苗成功關鍵:廣結國際產、官合作
2023-11-04/
記者 巫芝岳
今(4)日,台灣疫苗產業協會(TAVI)於台北舉行的年度研討會,Novavax、莫德納(Moderna)和BioNTech三家因新冠疫苗一砲而紅的公司,分享了其在疫苗開發過程中,如何透過與政府和業界廣泛的合作,來加速研發,並讓產品迅速銷售到全球;下半場中則由國衛院、安特羅生技、高端疫苗,以及高端腸病毒疫苗在越南的臨床試驗中心,分享了出自台灣的小兒腸病毒疫苗,與國際合作的經驗和計畫。TAVI理事長何...
生技醫藥
APEC
ABAC
數位醫療
智慧醫療
ABAC啟動「Do AI Yourself計畫」縮短19國數位落差、共創醫療最大價值
2023-11-03/
記者 彭梓涵
昨(2)日,由APEC企業諮詢委員會(ABAC)、廣達電腦、麻省理工學院電腦科學與人工智慧實驗室(CSAIL)共同舉辦的「2023ABAC數位健康論壇」盛大展開,此次論壇共規劃三大主題:數位健康轉型、數位健康領域先進應用、公共部門數位健康政策,並邀請CSAIL專家群、國內多家醫學中心院長參與給予建言,以推動AI來驅動未來醫療保健發展。 ABAC數位工作小組聯合主席、廣達電腦技術長張嘉淵致詞表示,隨...
生技醫藥
專家觀點
邱政洵
林口長庚邱政洵:防範未來大流行 亟需新立產學研發計畫、病原表型研究
2023-11-03/
記者 巫芝岳
邱政洵為現任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兒童感染科教授級主治醫師,並自2021年起擔任昱厚生技開發之新冠肺炎治療藥物AD17002-SC臨床二a期試驗總主持人。邱政洵擁有長庚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學位,曾於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擔任博士後研究員,並曾任林口長庚兒童內科部部長、醫研部主任及嘉義長庚小兒科主任等。現除了任職於林口長庚醫院外,亦為長庚大學醫學系兼任教授。責任編輯/巫芝岳面對本次新冠(COVID-...
生技醫藥
多發性骨髓瘤
ENO-1
單株抗體
上毅生技ENO-1抗體可抗多發性骨髓瘤 登國際期刊
2023-11-03/
記者 劉馨香
近日,由生技中心(DCB)於2013年底衍生成立的上毅生技宣布,旗下同類首見(first-in-class)烯醇化酶-1(ENO-1)單株抗體新藥,在動物試驗展現抗多發性骨髓瘤(multiplemyeloma)的效果,成果於今年10月刊登上國際知名期刊《OncologyReports》。這是繼2022年8月上毅生技在《MolecularCancerTherapeutics》發表ENO-1抗體有效縮...
生技醫藥
癌症
發炎性疾病
國衛院、陽明交大、布萊根婦女醫院簽MOU 開發癌症、炎症療法
2023-11-02/
記者 劉馨香
今(2)日,國家衛生研究院表示,國衛院免疫醫學研究中心與美國哈佛醫學院(HarvardMedicalSchool)教學醫院之一的布萊根婦女醫院(BrighamandWomen’sHospital)、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腫瘤與免疫學研究中心,於10月6日在美國波士頓共同簽署合作備忘錄(MOU),共同致力於癌症及免疫介導、炎症疾病的療法研發。 特別的是,此次合作案由來自台灣的生技創業家&mda...
第一頁
上一頁
92
93
94
95
96
下一頁
最後頁
當期雜誌
查看更多
「創新手術室」MIT大艦隊
記者列表
查看更多
記者 彭梓涵
記者 王柏豪
記者 吳培安
記者 李林璦
記者 鄔麗.巴旺
記者 黃佳啟
影音專區
查看更多
【影音】莫德納科學長:面對下一次大流行?